赵凤杰
摘要:根据传统的小学数学的教学模式来看,大部分的小学数学教师都仅仅只会将教材中的或是习题册中出现的问题向学生进行讲解,致使小学生长时间处于一种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难以积极主动的接受数学知识的熏陶。久而久之,此种情况会严重导致小学生丧失对数学的学习兴趣,从而削弱其对于数学的学习热情,很难帮助其主动的参与到自主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鉴于上述情况,本文将从提高小学生解决小学数学问题能力出发,对其进行一定的策略研究与分析,并且不断帮助其优化数学教学模式,不断提高小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解决问题能力;培养策略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我国对各类人才的需求也发生了变化,更加注重创造型和实践型人才。作为培养人才主要阵地的各级学校,对于时代要求的变化,也纷纷进行了教育改革,在跨学科的思维模式下,对原有的课堂教学模式和理念进行了更新。教育部部长陈宝生提出这样的观点:要将质量作为教育的生命线,深化基础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对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进行着重培养,显现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性与紧迫性。与此同时,《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指出:对学生的培养工作应坚持“全面发展”的原则,同时加强对学生“批判性思维、问题解决、技术运用”等能力的培养,注重实践。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为了解学生知识领域,进行开展了PISA项目,在项目过程中,除了关注学生的学习效果,更关注学生思维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过程。由此可见,创新型人才所要具备的诸多能力中,问题解决能力相对重要的,具有特殊的价值和意义。
在小学时期,不断培养并提高小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属于小学数学教师需要面临的重要教学任务之一。只有不断地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够帮助小学生形成良好的数学思想,进一步帮助小学生适应当前的学习及生活发展,给予以后的学习更加深层次的铺垫发展。基于此种情况,在当前新课标改革时代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师必须与时俱进,不断创新自身的数学教学方式與教学能力,将教授课程的重心不再仅仅放于知识的传输上,而是重视培养小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此种情况能够很好的帮助小学生满足自身的主体地位,从而帮助小学生更好的解决问题、分析问题。
一、小学生数学解决问题能力阐述
(一)问题
一般我们在分析事物要素的时候,是组成这一事物的各个部分,问题解决是学生数学解决问题能力的关键,所以,解决问题能力的要素分析,需要了解问题特点,并将“问题解决”作为分析研究活动的切入点。《数学课程标准》中对于数学问题解决有着概括和描述,在对相关描述进行分析后,得出“问题”所指向的并不是书本习题或考试题目等狭义理解的“问题”。问题的特点表现为以下方面:其一,问题的来源不仅是教材,还有生活中的各类情境,因此问题是与生活紧密相关的;其二,问题具有创造性特点,学生发现问题、探究问题的过程,也是其主动学习的过程,体现出较为显著的问题意识;其三,问题不是教材中出现的公式等的模拟、套用,而是超出常规、能有效引发学生积极思考的问题。
(二)问题解决
“问题解决”不是一个单薄的概念,其具有丰富性特点,具体可理解为:其一,作为一种学习形式,在具体情境下,借助规则作用对小学生处理问题的行为进行支配;其二,每个人生活实践都需要具备的一种综合性能力,简而言之这是一种必需的能力,小学生不管处理和解决任何问题都不能缺少的技能;其三,作为教学内容存在。小学生在日常学习中了解和掌握的数学理论知识,成为其解决生活问题的经验指导;其四,作为一种法则存在。指的是小学生在不断探索和解决问题中,选择或建立更高级别的法则;其五,作为心理过程存在。,波利亚和奈斯结合数学认知特点,对问题解决的心理阶段进行了明确,即为激活—寻求—评价—建构四个阶段。杜威认为解决问题的阶段分为:明了、联想、系统、方法。除此之外,其他学者对数学问题解决心理也有其他的界定。
总而言之,对于数学问题解决,从心理学的角度可以概括为五个方面的实际要素,即为:表征问题、分析问题、选择算法、调整思路、交流反思。以下对这五个要素进行具体阐述:第一,也就是对数学问题的理解,学生通过自己已经学过和掌握的知识理解问题,同时找到问题与已有知识的共性,对问题的信息和具体概念有一个比较正确的理解;第二,分析问题。对问题本质的内在结构进行分析和研究,将问题信息与自己原有的知识体系联系起来;第三,选择算法。通俗来讲就是推理问题能力,在面对实际问题的时候,能够选择相应的数学原理和算法,对问题进行解决;第四,调整思路。小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整个阶段,也是对自己认识结构进行调整的阶段。调整思路指的是小学生的实践能力,在实践过程中,小学生可以对自己的想法进行不断尝试和调整,最终找到正确的思路;第五,交流反思。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之一,是体现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因此教师要明确,教学活动是围绕学生展开的,对学生给予更多关注,使之具备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学生在问题解决这一阶段,其思维活动是相对重要的,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有自己的想法,因而解决问题的思维活动必然不同,教师要做的是对学生进行正确引导,使其能够对自己的思维活动进行及时反思,并将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与老师和其他同学分享,并对自己产生比较客观的认知,能够从各个方面对自己进行评价。斯滕伯格在其六步骤论中,对监测和评估的重要性给予了充分的肯定。从这一方面来看,交流和反思能力是数学问题解决不能缺少的要素。
(三)解决问题能力
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小学生在数学学习中,通过自己认知系统内的思考,应用数学知识解决数学问题,达到学习目的的高级心理活动,是一种具有创造性,且综合性较强的能力,这与数学能力的其他方面有很大区别,比如运算能力、空间想象能力、数据处理能力等都是特定的能力。与问题解决相对应,解决问题的能力应当是:理解问题能力、分析问题能力、推理问题能力、解决问题能力、交流与反思问题的能力。
就目前我国对中小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研究情况来看,研究的主要方向为内涵梳理、策略构建、学科实践等。例如伍远岳等人,在对已有文献资料进行研究的过程中,将问题解决能力的内涵、结构、特点几方面的内容做了详细的整理和阐述;方惠慧等人,就中小学生核心素养的具体培养要求,结合实践制定了针对性的培养中小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措施;郭新春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践过程中,建立了一套新的教学模式,旨在促进小学生数学问题解决能力的提升。诸如此类的研究还在不断继续,但结合上述案例,显示出当前中小学生问题解决能力培养这个课题的研究并不成熟,还处于初始发展阶段。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策略
(一)培养小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逐步提高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小学数学教师在进行数学知识的讲授时,需要注重小学生解决问题的思维,才能够逐步培养起其解决问题的能力与意识,只有帮助小学生培养起一种较为良好的数学能力,才能够真正的实现自主解决数学问题,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分析其所遇到的数学问题,更好地应用课堂上所学的数学知识。帮助小学生培养起良好的数学学习意识的关键点是能够更好的让学生投入至数学的学习生活中,从而帮助小学生建立分析问题的主观性,让小学生真正能够成为数学课堂上的主体,为提高小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奠定扎实基础。
例如,小学数学教师在进行体积讲解的过程中,需要小学数学教师提前预设教学活动方案,提前预设的方案能够帮助小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助于小学教师对体积单位进行细致的讲解。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小学数学教师在进行教材知识讲授的过程中,需要给予小学生充足的自主思考的时间,才能够从根本上提高小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且在利用教材进行知识讲解的过程中,可以适当的利用周边的材料对知识进行具体的实践。除此之外,当小学数学教师开展方向认知方面的课程时,需要及时根据小学生的接受情况对其进行教导,由于小学生的位置感不强,数学教师可以随机挑选几名学生到讲台上进行方向的具体时间,每个小学生自主的選择一个位置,不仅能够更好的帮助学生理解课堂的内容,还能够主动地加强其学习的主体性,从而培养起其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建立抽象化的数学教学情景,逐步提高小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当前时代改革背景下,建立相应的数学教学情景已经成为小学数学教学课程中使用效率较为频繁的方式之一,此种情景式的教学方式能够很好的体现出课程改革的实际价值。更好的将情景教学方式应用至小学数学教学课堂中,能够帮助小学生加强其对数学知识的兴趣,还能够激发起其自主学习的欲望,帮助其形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改变以往不正确的数学学习状况,从而实现全方位的发展。
例如,小学数学教师在进行面积等方面的知识讲解时,需要通过细致的观察、比较等活动让小学生真正的了解面积的真实含义,从而比较不同形状物体的面积以及不同平面图形的面积,从而掌握图形面积的不同算法。在进行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适当的帮助小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连接关系,从而才能够加强小学生的思考能力,还能够有利于促进小学生的主观空间观念,促进其形成良好的学习兴趣与学习欲望。与此同时,小学数学教师可以适当的利用周边的建筑物,帮助小学生在实践中掌握面积的使用,通过设置问题的情景模式,让小学生将某些抽象化的问题进行具体化的思考,才能够真正的锻炼小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运用多种方式进行解题,提高小学生的解题能力
由于同一个数学题的解题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在锻炼小学生解题思路是,需要注重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在进行解题的过程中,小学数学教师必须结合小学生实际的状况提出相应的解题策略,才能够逐步提升其教学策略。在实际进行教学时,大部分的学生会因为没有解题思路而产生退缩,从而导致阵脚慌乱,并且有部分小学生会因为解题思路过于单一导致丧失数学学习的兴趣,甚至有可能难以应用单一的方式解决多元化的问题。上述问题产生的原因主要是小学生的解题思路较少,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应当充分抓住该部分特质,从而逐步改变小学生现存的问题。
例如,小学数学教师在进行加减知识讲解的过程中,可以利用数字与物品结合的方式锻炼小学生的解题能力,设置不同类型的加减法问题,也可以从现实生活中找到常见的部分物体,从而实现课堂中的实践性教学,才能够进一步有效地提高小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将小学生引入自己所设置的问题中,不会让小学生感受到数学问题的枯燥,并且能够有效地帮助其更好的领悟其内涵,抓住关键性的解题条件,才能够帮助小学生掌握更多的解题方法与解题思路,不断提高小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现实能力。
三、结语
综上所述,小学数学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课程教学的过程中,培养小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显得尤为重要,能够有效地帮助小学生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为其以后的学习生活奠定扎实基础。小学数学教师必须使用较为灵活的教学策略,在日常教学过程中设置相应的问题情景,才能够从根本上转变以往的教学方式,让学生更加主动、自主的参与到数学的学习过程中,不断培养小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白雨薇.小学数学教学中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策略[J].小学生(中旬刊),2021(10):61.
[2]吴永红.小学数学教学中解决问题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及对策[J].学苑教育,2021(24):19-20.
[3]马建兵.试析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能力的策略[J].新课程,2021(32):18.
[4]李淑荣.小学中年级数学“解决问题”能力提升的教学思考[J].才智,2020,(06):115.
[5]窦菲菲,刘志敏,张景焕,刘桂荣,初玉霞,任菲菲.元认知在画图表征策略和小学生数学问题解决能力中的中介作用[J].心理学探新,2012,32(02):129-133.
[6]孙临美.小学生的数学问题提出与问题解决——以良构问题和劣构问题为视点[J].教育测量与评价(理论版),2012,(04):29-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