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主旋律电影的审美风格浅析

2022-06-11 18:47庾佳戴湛宇
江苏广播电视报·新教育 2022年8期
关键词:主旋律电影

庾佳 戴湛宇

摘要:历经40年的沧桑巨变,主旋律电影已经具有了当今时代下新的特点,对于主旋律电影的当代审美特点的简要解析,是丰富主旋律电影理论发展的重要部分,本文通过对中国当代主旋律电影的时代特点分析,得出来了当代主旋律电影的历史审美价值凸显、现实审美价值回归、普世审美价值传递的当代主旋律电影的审美风格。

关键词:主旋律电影;审美风格;时代特点

一、主旋律电影发展脉络解析

近年来电影产业的巨变,党和政府对于主旋律电影高度重视,是主旋律电影繁荣发展的时代背景。而时代审美特点的变化与发展,离不开孕育主旋律电影的“土壤”,对于“土壤”与主旋律电影的发展过程的认知,是研究主旋律电影当代审美特点的基础。“主旋律电影”这一学术名词是80年代电影学界提出的,到目前已经发展了40余年,主旋律电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土壤中孕育出来的特有视像。它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与艺术表现力。也具有极强的中国特色。虽然主旋律电影目前的繁荣景象让我们不慎感叹,但是他的发展道路却是曲折的。

主旋律电影需要掌握政治、艺术、商业三方面的平衡、因为他独特的属性,一度被称为“带着镣铐跳舞”的主旋律,也正因如此,主旋律电影的最初创作相对困难,创作成功后也形成了鲜明的本土化特点。市场化的要求不仅使得主旋律电影应兼顾艺术性和政治性,更为重要的是主旋律电影需要在市场上接受受众考验,在市场性要求的时代背景之下,主旋律电影的发展在一段时间内呈现出口碑与票房双双溃败的局面,当时国内观众甚至对主旋律电影表现出“谈红色变”的印象。对于这一现像的分析與反思,在主旋律电影的发展问题上具有重要意义。2000年后,全球化的浪潮席卷。好莱坞电影的奇特的视觉效果与故事结构方式席卷中国,也在一定程度上挤压了中国的主旋律电影市场,中国主旋律电影如何发展,中国主旋律电影的美学风格呈现,成为了当时电影界讨论的重要问题。2009年对于中国主旋律电影的发展可谓是重要一年,这一年正值新中国六十华诞。创作并上映了三十余部高质量的中国主旋律电影。《建国大业》(韩三平,2009)、《南京南京》(陆川,2009)《赤壁(下)》(吴森宇,2009)这些电影在当年都实现了票房与口碑双赢的丰收硕果。开启了当代主旋律电视产业化发展的新纪元。电影《建国大业》是当代主旋律电影在这一时期的集大成者,近两年来因为特殊的时间阶段——建党百年,为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创作了多部主旋律电影,《1921》作为“建字头三部曲”的导演黄建新再次执导。《建国大业》《建党伟业》《建军大业》开创了主旋律大片的时代,同时2021年的《我和我的祖国》《革命者》《悬崖之上》《长津湖》等主旋律电影也取得了来巨大成功。虽然政策的夹持、商业的资源倾向可以刺激市场,但是当代主旋律电影的成功分析也应返璞归真的回到影片本身,分析影片的叙事、人物、视听等方面塑造的美学风格的突破,是寻找到政治与艺术的完美平衡点。

二、历史审美价值凸显

当代主旋律电影,在对历史尊重的前提下,对历史人物进行艺术塑造与渲染,提高了影片的历史审美价值,塑造了坚毅自信的中国电影美学形象。例如“建国三部曲”就是对坚毅自信的国家形象的艺术重现,并以全新的视角书写那一段重大事件。不仅仅呈现正确历史史实,也满足了观众的审美需求,这种审美特点的营造具有历史的审美价值也兼具当代的审美特点,是将新的意识形态与旧的意识形态做了碰撞与创作,依托于电影这个特殊的艺术形式并通过独特的叙事方式、艺术手段、进行呈现。使得主流意识形态的电影化传播深入人心。《建军大业》中运用了很多青年演员,青年演员的艺术呈现及情绪特点都符合百年前那一代伟人的青春热血,英雄人物的塑造不再是伟大、无私、光明、正义的偏向扁形人物的形象,而是更多的充满了血气方刚的少年感,有家国情怀也有爱恨情仇,反派人物的塑造也不再脸谱化。相对真实的还原了重大历史事件。例如毛泽东与杨开慧的生活化的爱情场景塑造,也让伟人呈现出平凡的一面。这样的人物塑造方式及叙事方式在主旋律电影中,无不体现出对历史史实的尊重,提高了影片的历史审美价值。

纵观主旋律电影开始大力发展的2009年到2022年的十多年间,主旋律电影在对重大历史事件的塑造及艺术呈现上,注重与现代的历史审美特点进行呼应,激发观众对于历史美感的共情,对国家形象的塑造更多了坚毅自信的民族特点塑造,从历时的角度兼顾了过去的主流意识形态与当代意识形态的兼容并蓄,叙事角度的贴切、视听盛宴的营造以及生动丰富的人物形象都形成了当代主旋律电影独特的历史审美特点。

三、现实审美价值的回归

长久以来,主旋律电影一直以来塑造的重点就是重大历史事件、英雄伟人,塑造方式更是一律偏向圆形化人物的呈现,所以这样的电影创作题材、创作角度、以及创作方式自然而然的会让受众在观看时产生距离感,从2009年这样的创作方式与角度就开始了转向,更多的关注平凡人物的角度、更多的塑造日常生活的小事儿,将英雄人物以及伟大人物的塑造角度的切入与呈现,更加生活化,或者在宏大叙事中仅仅从一个小人物进行叙事切入,这样主人公的塑造更加的真实,在质朴的言行塑造中呈现当下真实的中国,这样艺术的魅力将更加深入。

现代审美价值的回归,着重体现在对于宏大主题下“凡人小事的塑造”。在主旋律电影《长津湖》中便可窥看。这部电影主要讲述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九兵团某穿插七连参加长津湖战斗的全过程,展现人民军人的爱国之情,诠释了抗美援朝精神。影片以一个生动的情节——连长伍千里在家休假时与父母及弟弟的久别重逢的情节,进入叙事,角度切口小,又是小人物的生活化叙事,探亲休假中收到部队通知,不得不回到部队,执行抗美援朝相关任务,从而塑造长津湖战役艰难与辉煌。

在影片中,每一个人小人物的刻画都无比生动又贴近真实,炮排排长“雷公”,人物的艺术塑造采用了更加亲切以及接地气的方式,贴切的表演出了一个志愿军老兵的形象,护犊子又有些幽默,对战争的憎恨又无所畏惧的在枪林弹雨中进行战斗,特别是最后壮烈牺牲的场面,把对于死亡的恐惧以及疼痛塑造出来,让这个小人物对于战争的无畏感及对于死亡的惧怕感生动呈现,这样的人物充满了真实感,也更加真实的还原了历史上长津湖战役的惨烈,从而凸显中国军人形象及抗美援朝精神。从小人物进行叙事,真实还原不完美的、粗颗粒感的人物性格及特点,让主旋律电影更具有了当代艺术的现实特点,也就是从凡人小事中,进行宏大的叙事。在叙事切口小、人物形象真、宏伟故事大、观众感受深的电影艺术塑造中,呈现了一部又一部具有现代审美价值的电影作品。

四、普世审美价值的表达

在传统的主旋律电影的创作中,表达的意识形态都是对政治的歌颂、对战争的再现,对英雄的塑造。但是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电影传达的审美价值就会有所变化,如果执着于传统的主旋律电影塑造的艺术形象,就会与现实的意识形态相差甚远。基于时代的变化,当代主旋律电影开始寻找一种普世性的审美价值传递,以求与当代观众进行审美情感共鸣。

党的十八大提出来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开放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相结合的中国精神,中国精神也是主旋律文艺创作的新的核心内容,在新的时代有很多时代故事、时代风貌、赋予了主旋律电影新的主体表达内容。在各种各样的中国精神范畴之下的电影创作,使得当代主旋律电影更具有普世审美价值多元化的表达特点,例如对于中国精神的电影塑造,就有创客精神、工匠精神、科研精神、爱国主义、英雄主义、抗疫精神等多元化的內容。

根据2020年抗击新冠病毒肺炎疫情真实事件改编的主旋律电影《中国医生》,以武汉医务人员、全国各地援鄂医疗队为人物原型,全景式的纪录了中国医务工作者的抗疫战斗,诠释了中国人民在抗疫斗争中众志成城、共度难关的精神和力量。这一精神的传递与塑造通过了多个艺术角度弘扬了中国精神,在《中国医生》电影的镜头中,对口罩每秒产出1343只的镜头呈现中,我们感受到了中国速度。短短10天、雷神山、火神山的迅速崛起,我们感受到了中国力量,举全国之力保护人民生命安全,我们感受到了中国人民团结一致共克艰难的自信和勇气,在影片中,多角度多元化的叙事方式,让观众更深刻的认识到了中国精神在抗击疫情的特殊历史时刻下新的含义。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命运与共,构筑起最为坚固的防疫战线。影片将故事里的主人公理想信与普世价值相融合,多元化的主流意识传递,赋予了当代主旋律电影新的审美特点——普是审美价值的多元化传达。

五、结语

当代主旋律电影繁荣发展,不仅仅是政治、艺术、商业三位一体的均衡体现,更在发展的道路中不断探索独特的审美价值。历史审美价值的不断凸显,塑造了坚毅自信的中国电影美学形象;现代审美价值的回归,体现了宏大主题下“凡人小事的塑造”。运用更为丰富的艺术形式进行当代中国精神的传递,凸显了多元化的普世审美价值,相信主旋律电影的发展,一定会随着祖国的不断强大而更加繁荣,它的审美价值的内涵与外延也会更加的丰富与深刻。

参考文献:

[1]李一名,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思想的鲜明特点[N].学习时报2018-01-12

[2]黄会林,刘藩.传统民族精神与主旋律电影[J].电影艺术,2007,(06):110-113

[3]张新英,亮剑与突击:“新主流大片”对国家形象的建构[J].电影新作,2018,NO.236(2):73-79

[4]钟丽倩.主旋律影视的文化特征与精神建构方式[J].社会科学家,2018,NO.256(8):146-150

[5]宋维才.从自我突破走向全面变革——《建军大业》对“主旋律”电影发展的启示[J].当代电影,2017,NO.261(12):162-166

[6]李中涛.当代主旋律电影美学风格研究(2009——2018)[D].江西.江西师范大学,2019

[7]丁省伟,范铜钢.改革开放40年武侠电影审美流变的社会基理;《电影文学》2018-8-05

作者简介:庾佳,性别:女,民族:汉,籍贯:北京,学历:硕士,单位:北京城市学院,职称:助教,研究方向:广播电视。

通讯作者:戴湛宇,性别:男,民族:汉,籍贯:江苏,学历:本科,单位:北京城市学院。

猜你喜欢
主旋律电影
浅论主旋律电影在高职院校“两课”教学中的作用
论新媒体时代主旋律电影在高校的传播
论好莱坞主旋律电影的价值回归
浅析近十年来中国电影意识形态发展态势
主旋律电影中的精神内涵及当代启示
主旋律电影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研究
本·阿弗莱克主旋律电影的独特呈现
主旋律电影在国民教育中对民族精神的传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