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柳云
摘要:基于社会热点、科技前沿、生活生产、化学史实等等多方位创设试题情境,还可以与当地文化、生活联系,融入地方特色。通过对真实情境问题的观察、辨别、分析、探究和评价,让学生进一步关心社会,关注环境,关爱生命,感悟真实的、有用的、奇妙的化学,提高素养水平。
关键词:核心素养;原创试题命制;情境创设
文章编号:1008-0546(2022)06-0065-03
中图分类号:G632.41
文献标识码:B
doi: 10.3969/j .issn.1008-0546.2022.06.014
教育的最终目标是育人,需要根据学生的学情特点,体现各个教育阶段的特殊性质,使人才培养过程与人才选拔要求相匹配。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过学科学习而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1]。素养作为一种个性心理特征无法直接考查,需要通过學生一定的外显行为表现进行间接测量[2]。通常要通过一份纸笔试卷反映学生学习能力和核心素养水平上的差异,就需要提高纸笔测试的区分度。这就对广大命题者提出了较高的要求,需本着有利于实施素质教育,有利于正确引导初中化学教学的指导思想进行试题命制。设计试题时,命题者在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进行考查时,要注意联系生活、生产实际,创设真实的情境,使试题体现实践性和探究性。国际大型测评项目( National Assessment of Educational Progress, NAEP)研究发现,与解答不包含情境的题目相比,学生解答有特定情境的题目时,不专注率和漏答率都明显降低。因此,题干中的真实情境能够提升学生参与作答的水平[3]。核心素养视域下的初中化学试题命制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创设情境。
一、坚持立德树人,回归教育初心
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所有教育工作都围绕着育人展开。在试题命制时,可以将化学学科知识与一些国际、国内重要事件相结合,把这些鲜活的素材有机地融人化学试题,创设生动的情境,设置不同思维层次的问题,从而大大提高试题的趣味性和生动性,增强化学试题吸引力和生命力。
如可以中国北斗导航系统建设成就为题材,可设置火箭中液氢燃料与液氧混合燃烧产生推动力的问题以及人造地球卫星结构材料种类、性质和获取等问题,着力体现我国在科技领域的创新发展成果。以防御新冠肺炎期间医护人员奋不顾身抢救濒危病人的事迹为题材,充分宣传我国医务工作者“全心全意、治病救人”的职业操守。以我国珠穆朗玛峰高度测量登山队成功登顶完成测量任务为题材,充分表达“爱我河山”的爱国主义情怀。以红军桥等为题材,充分表达中国共产党“砥砺前行、奋勇前进、造福人民”的革命文化。以中国人民无私帮助其他国家科学抗疫为题材,充分表达中国共产党“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教育不仅要传授知识、培养能力,还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国民教育体系融合,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4]。
二、挖掘真实史料,突显人文化学
古代文化源远流长,尤其中国古代文化更是博大精深,因此化学试题命制时,融人古文化背景,提高化学试题的命题立意,使考试成为化学文化的传播过程,可陶冶学生心灵,更好地体现化学的思想、方法和精神。
化学文化题的取材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取材于化学史中的实验或问题;另一类是取材于化学文化事物,如古代技艺、发明创造等。如2020年常州市中考化学试题以古汉墓出土的青铜雁鱼灯(如图1)为情境素材,考查金属与金属矿物、化学与能源、资源利用等方面的知识。该题以青铜雁鱼灯为情境,从材质考证(根据《考工记》中有关青铜成分记载判断雁鱼灯灯体的材质的性质)、文物修复(可用棉签蘸取什么化学物质擦涂去除铜绿)、使用探究(理解雁鱼灯的脖颈的作用居然是除去燃烧产生的废气中的污染物)等多方位人手,考查身边的化学物质和化学与社会发展这两个一级主题,同时考查了燃料的使用,综合了基础知识、基本方法和素养水平。
试题选择文物为载体,引用古籍中的记载,更好地弘扬了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发挥教育导向功能,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三、注重实验探究,凸显学科特征
化学是建立在实验基础上的学科,实验是学生探究活动的重要平台,而初中阶段的实验探究活动更是学生主动获取知识、解决问题的重要途径。学生通过体验科学探究过程形成严谨的科学态度,良好的科学探究精神,掌握科学探究的方法,进而积淀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命制试题时兼顾“8个必做实验”和每年的实验操作考查来进行整体规划,注重知识的整合、方法的应用、知识的迁移。
如在进行综合性实验试题命制时,制定题干前首先找到教材中的实验原型,厘清该实验的实验思想、实验原理、实验技能和实验方法,再结合命题情境,确定好考查的新实验,辅以新装置、新技术、新流程和教材中没有出现但学生能力可及的反应来进行试题命制。可参考如图2命制模型。
如2021年常州市中考化学试题27题用图3实验装置(加热装置已省略)探究冶炼铜的化学原理,实则是考查工业高炉炼铁原理的迁移应用,并以此建立模型,能从物质转化角度进行迁移与关联,培养了变化守恒和模型认知素养。用热成像仪拍摄实验装置中虚线框部位,数据输出得到图4,该题以文字描述、实验装置图、数字化曲线等方式呈现情境,情境展现方式多样、新颖。以学生陌生的热成像仪拍摄输出数字化图像展开探究,探查学生对陌生信息的处理与运用、提取关键信息的能力,能够进行合理的证据推理和分析判断、诠释数据和解释现象。尽管“热成像仪拍摄输出数字化图像”对初三学生而言是比较陌生,但是从科普的角度出发,让学生了解一些前沿科技,并能结合题中所给信息解题,设问停止加热后焦炭区温度降低更快的原因,让学生体会科学探究的方法,理解科学探究的内涵、发展科学探究的能力、整体凸显情境创设的探究性和思辨性。
该题情境的创设需要学生充分理解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的反应原型,并能从物质转化角度进行迁移与关联,培养实验探究和模型认知素养;提高学生对陌生信息的处理与运用能力,能够进行合理的证据推理和分析判断。反映了学科发展的轨迹,有助于学生理解科学技术,促进化学研究的发展。
四、联系社会生活,突出知识应用
命制试题要立足学生发展和生活实际需要,注意从鲜活的生活中寻找知识背景与载体,引导学生从生活的視角去发现化学知识的价值,感悟化学学科的魅力。
对于网传的“可乐除铁锈”问题,袁振东老师就保持了质疑的态度,他设计了探究实验并结合资料来说明倒上可乐的锈铁钉能恢复光亮的主要原因不是可乐直接与铁锈反应而是可乐与金属铁反应使得铁锈脱落[5],根据他的文章,结合生活中的趣味实验来命制试题。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设计从容器底部固体成分探究一溶液中逸出气体成分探究一深入探究。废液处理几个试题环节,通过提出问题、查阅资料、猜想假设、实验探究、合理推测、实验结论等步骤呈现试题。综合身边的化学物质、物质的化学变化、科学探究三个主题。试题的定性部分以物质的性质为重点,根据实验装置、实验操作和实验现象进行物质的检验与判断,并结合证据推理和模型认知对实验过程进行合理推测。对于实验中的实验现象的探究,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设计了几个环节多次进行不同角度、不同层次的探究,在关键能力处设问,注重实验数据的分析,探究过程实现了从定性到定量升华,定量部分废液的处理中需要学生分析数据,并根据氯离子和氢氧根的数值关系进行计算。废液排放的处理还渗透“绿色应用”的观念,提升思维品质和关键能力。
教育工作者要找准定位、开拓视野、创新思路,提升试题评价的效度。基于社会热点、科技前沿、生活生产、化学史实等等多方位创设试题情境,还可以与当地文化、生活联系,融人地方特色。通过对真实情境问题的观察、辨别、分析、探究和评价,让学生进一步关心社会,关注环境,关爱生命,感悟真实的、有用的、奇妙的化学,提高素养水平。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20-21.
[2] 孙妍,王后雄.高中化学“证据推理”素养水平测评研究——以“常见的无机物及其应用”内容主题为例[J].化学教学,2021,6(10):83-88.
[3] 王后雄.基于“素养为本”的高中化学学业水平考试命题研究[J].中国考试,2018,1(1):27-37.
[4]杨继富,黄小娜.不忘教育初心牢记教育使命[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8,10(15):68-85.
[5]袁振东.基于真实问题情境的化学活动课设计——以“氧化铁与酸的反应”为例[J].化学教育(中英文),2020(7):1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