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锋
摘 要:伴随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农村大量的劳动力进城务工,由于种种原因农村小学里有百分之七十至八十的学生成了留守儿童,他们父母或者父亲或者母亲单方在外面打工,这些孩子或者与他们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住在一起,或者与亲戚、朋友、邻居生活在一起,也有很大一部分孩子自己独立生活,特殊的学习和生活环境,给留守儿童的学习、生活及心理发展都造成了一些不利的影响,本文拟就农村小学留守儿童的教育谈谈自己的一点拙见,以期能够抛砖引玉。
关键词:农村小学 留守儿童 教育 思考
一、农村留守儿童存在的问题
1、留守儿童的基本权利得不到保障。留守儿童因为父母不在身边监护权缺失或因经济生活等多种原因他们在健康、教育、文化娱乐等方面的权益受到侵犯的事件屡有发生,在一些农村小学发生小学生溺水、坠楼、离家出走、群殴、校园欺凌事件的受害者中,留守儿童占到相当比例。
2、思想道德教育上的缺失。留守的儿童正处于成长发育的关键时期,他们无法享受到父母在思想认识及价值观念上的引导和帮助,成长中缺少了父母情感上的关怀和呵护,极易产生认识、价值观上的偏离和个性、心理发展的异常,使得他们形成了不良的个性特征和行为缺陷,集中表现为:任性、冷漠、自卑、郁闷、失望、敏感、孤独、不安、胆怯、自我封闭和是非感模糊等,很多儿童由于无人管理或管理不当养成了不良的行为习惯,甚至走上了违法犯罪的道路。
3、家庭教育环境的缺失。一方面,农村贫困家庭不能为儿童的教育提供良好的学习条件;另一方面,大部分留守儿童在家还要承担大量的家务和农活,尤其是父母一方在家或者孩子一个人留在家时,情况更是如此,由于留守儿童的监护人大都是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他们的文化素质普遍偏低,无能力辅导儿童的学习,其家庭也缺少文化氛围,从而造成留守儿童的受教育环境较差的局面,另外,如今就业难,无数的大学毕业了也和他们的父辈一样外出打工,打工的父母认为孩子上不了学不要紧,成绩好不好没有关系,今后跟爸妈一起外出打工挣钱,这种思想潜移默化,极易助长一些成绩不好的学生产生读书无用论的思想。
二、对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策略的思考
1、政府方面。为确保教育的公平公正、和谐发展。 政府要在政策层面上采取措施,确保教育的公平、和谐发展,这是政府的使命所在。首先,加大对义務教育的投入力度,尤其是农村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的义务教育逐步实现全部免费,从受教育机会上确保留守儿童都要有学上。同时,加强农村寄宿制学校的建设,切实有效地对留守儿童进行教育和管理,为此,政府部门要加大对农村寄宿制学校的建设力度,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尽最大努力为留守儿童提供良好的成长环境。其次,要进一步落实有关法律、法规、保障留守儿童的合法权益,完善《未成年人保护法》,落实政府应担负的责任。再次,打破城乡户籍壁垒,建立适应社会和谐发展的新体制。我国要逐渐改变现有的户籍制度,保障劳动力的合理流动,应制定优惠政策,采取配套措施,鼓励引导有条件的农民工融入城市,帮助他们适应城市的生活环境,接受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所在地就近入学。最后,要加强治安管理,严禁未成年人进入类似网吧、歌厅等社会娱乐场所,加强对社会治安的管理,有利于孩子身心健康的发展。
2、创造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围。家庭是教育孩子最重要的场所,家庭教育对子女将来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作为农村留守儿童的父母,他们大多数文化程度不高,误以为教育孩子是学校的事,家长只要给钱给物让他们吃饱穿暖就可以了,至于孩子学习成绩、思想品德等问题,那就是老师的事。家长应该改变这种不正确的思想,树立“子不教父之过”的正确教育责任观,明确教育子女是自己的应尽之责,既要考虑家庭的收入,又要考虑到子女的教育问题。为此,父母要充分注意亲子之间的沟通与交流,要注意时间上不能相距太久,最好能做到每周交流一次,及时了解孩子的生活、学习情况。在沟通的内容上,不能只谈学习成绩,其他方面也应该询问,特别是青春期的孩子,需要更多的关心。除了与孩子保持经常的联系外,还应经常与子女的任课教师、班主任联系,了解他们各方面的表现。其次,还应十分重视孩子监护人的选定问题。如果夫妻双方同时外出务工,应尽可能把子女寄放在有一定学习环境,比较有文化的,并且有一定责任感,能更好地监督和指导自己孩子的亲朋好友处,如果没有相当可靠的人代为监护,父母最好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加强对留守子女的关心呵护。
3、充分发挥学校的教育功能,改善学校教育环境。学校在解决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上应担当“主角”,因为在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缺失的情况下,学校教育就显得格外重要。首先,学校应把“留守儿童”的教育作为专项工作,常抓不懈。各班级应建立起“留守儿童”个人档案,针对“留守儿童”的特点和需要,建立专门的教育管理措施,把抓好“留守儿童”的校内外管理列入学校管理的目标,有专门的管理计划方案。建议学校应健全和完善寄宿制,在此基础上,配备专门的生活教师,对留守儿童进行科学的生活引导,并配备专门的心理辅导老师,要专设针对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的心理课程,让心理老师给予孩子在心理方面正确的引导。其次,家长学校制度正常化、规范化,学校定期召开家长会,通过会议形式,交流管教“留守儿童”的经验教训,了解留守儿童生活、学习、交往中存在的问题,共同制定教育策略。最后,学校要开展更多的活动,丰富留守儿童的课余生活,学校的教育理念要更新,即从单纯追求升学率转向追求全体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上来。
4、建立、完善农村对留守儿童的教育和监护体系。留守儿童的问题不仅是教育问题,而且还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综合性的社会问题,仅依靠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的力量很难彻底解决,需要社会各方面力量的介入。乡镇政府应该发挥主导作用,联合妇联、村委会以及学校,共同构建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和监护体系,这个系将有助于全面、动态、细致地了解留守儿童的生活、学习和交往情况,及时掌握留守儿童的思想和行为倾向。
充分发挥社区教育对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缺失的弥补作用,使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三位一体,互补共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