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与中职语文课堂教学融合的实践探索

2022-06-09 09:45宫平
民族文汇 2022年18期
关键词:传统文化语文教学核心素养

宫平

摘 要: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历史积淀,然而在中职语文课堂中,很多学生对传统文化是漠然的态度。如何将优秀的传统文化融入语文课堂教学迫在眉睫。立足语文核心素养,积极优化教学方式,提高对传统文化的自信心与认同感,这是语文教学的使命。将传统文化融入,探索语文课堂教学的新活力。

关键词:传统文化;核心素养;语文教学

一、问题提出的背景

“文化传承与理解”是语文核心素养的要求,是指学生生在语文学习中,提高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理解、借鉴的认同感与自信心。而现实情况是学生对语文教材中蕴含丰富的传统文化视而不见,传统文化的理解与传承不仅缺少认同感与自豪感,对祖国的传统文化轻视让人担忧,长期发展下去,势必造成精神世界的荒芜,所以在语文教学中要注意传统文化的浸润,拓宽学生的文化视野。语文课堂教学要加强对传统文化教育的浸润渗透,丰富完善他们的精神世界。

二、传统文化与语文课堂融合的实践策略

1.创设情境课堂 营造文化氛围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语文课堂教学可以通过巧妙地创设情境,在学生在情境中获得情感体验,加深对文化的领悟。如在教学《琵琶行》中,在课堂教学导入部分,笔者是这样设计的:“有人说,在音乐与诗里,可以遇见相似的灵魂。音乐与诗歌密不可分,今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首琵琶演奏曲《故梦》,让我们一起感受中国古典音乐的魅力”。平日里听惯了流行音乐的学生,传统古典音乐对他们来说还是很有新鲜感的。随着琵琶声的响起,学生慢慢沉浸音乐声中。整首琵琶曲低沉婉转,曲子的引子部分,琵琶声在缓缓的慢板节奏中弹奏出来,又带有一丝悲凉,这就与诗句开篇“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巧妙契合,在这种低吟的曲声中,学生对诗歌开篇渲染的离别之情感触颇深。这种情境课堂的创设,不仅让学生感受到了传统古典音乐的魅力,而且也能帮助学生更好的走近诗人,在教学中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次课堂教学尝试,教师通过巧妙地创设情境,学生在音乐的魅力中增强文化认同感与自信心。

2.建构阅读专题  渗透传统文化

传统文化的理解与传承不是仅局限单一篇目,可以此为契机点,进行群文阅读,形成专题阅读,拓宽学生的文化视野。所以,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对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也就不应只停留停在单篇课文,而应该向课本外的其他方面延伸拓展,构建阅读模块。如文学作品中“自古逢秋悲寂寥”“悲秋”情结是古人长久以来形成的一种情怀。课堂教学中以郁达夫的《故都的秋》为基点,构建“悲秋”阅读专题,引导学生对中国的“悲秋文化’作探索研究。笔者在语文教学中设计了如下三个问题: (1)郁达夫笔下的“秋”,是经历过了岁月的洗练,“清、静、悲凉”,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象征,那么这种“悲秋”情结的文学作品又有哪些呢? (2)“悲秋情结与诗歌情感内涵有什么关系? (3)“悲秋意识的形成与中国传统文化有着怎样的精神联系?”

这一问题的设计意图是引导学生思考“悲秋”情结与诗歌内涵的内在联系,教学中学生通过群文专题阅读、比较阅读,厘清“秋”在文学作品中的多种情感内涵。这一问题是在之前学习基础上,探究古人的“悲秋”意识的形成的历史文化根源。“悲秋”这一情结的形成,除了与作者自己的内心情感有关,还受到到传统文化的熏陶感染。在古代,文人受儒家思想影响,大都怀有济世报国的理想,但受多种因素的影响现实往往是怀才不遇。文人悲秋之愁,不仅是源于壮志未酬之苦,也在于忧国忧民之痛,“悲秋”现象实则是反映了中国古代文人的共同文化心理。

语文教学中专题阅读学习的设置,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采用课内外结合,教学不再局限于单一篇目,拓宽了学生的文化视野,专题阅读能帮助学生更加充分地感受传统文化的内涵与价值,从而在不知不觉中将传统文化教育渗透给了学生。

3. 创意解读文本  融入文化因素

语文课本中,有大量丰富的文化信息蕴含其中。在阅读教学活动中,如何对文本进行创意解读,去挖掘文本背后的文化信息,提高学生的传统文化鉴赏能力,也是教师需要去思考的问题。例如在教学《鸿门宴》时,作为经典名篇,除了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生动鲜明的人物形象,还有大量的传统文化信息蕴藏其中,例如书中关于古人座次的礼仪文化就值得好好探究。古人的座次排列、坐姿仪态等,都反映出了古代的文化礼义习俗,所以教学中突破常规进行创意解读文本,也是不错的尝试。教学活动是这样设计的: (1)提出问题:鸿门宴会进行中,危急时刻,樊哙闯帐人内,在与项羽一番对答后,项王赐座。樊哙很纠结,到底要以什么样的坐姿人席? (2)思考问题 坐姿是中国传统礼仪的一部分,对于“坐”“跪”、“箕踞”几种坐姿,蕴含着什么文化内涵? (3)俗话说“坐有坐相”,作为新时代的我们,应该以怎样的坐姿来展现中国人的端庄典雅?

这节语文课堂教学,教师通过对文本的创意研读,选取了一个小切口进行纵深挖掘文本的文化信息,以”小坐姿大文化”的教学设计,让学生不仅对人物形象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同时也是学生与中华传统文化的一次亲密接触,而最后一个环节的设计,则是将课本延伸到生活中,注重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礼”的养成,让优秀的传统礼仪文化在新时代得以传承。

三、欣赏优秀文化电视栏目 感受传统文化浸润

随着影视行业的发展与革新,涌现出了很多优秀文化电视栏目。传统文化以贴近大众的综艺栏目,展现出独有的文化韵味,这些丰富的文化电视节目。《朗讀者》《诗书中华》《中国诗词大会》《故宫·上新了》《经典咏流传》《国家宝藏》等节目都是很好的尝试。如央视的《经典咏流传》音乐节目,采用“和诗以歌”的形式,将中国传统古典诗词用流行音乐的形式重新演绎,同时还有专家学者对相关文化知识的讲解介绍,将诗词背后的故事内涵娓娓道来。这样的形式,不仅接近学生了古诗文的距离,而且也在专家的讲解中,了解了诗词背后的故事与文化内涵,这就是为现代文明追本溯源,树立文化自信的有益尝试。

结语

中华传统文化丰富多彩,文化素养的培养也非一朝一夕,需要师生的长期不懈努力。语文课本中蕴含丰富的中国传统文化,这是语文课堂教学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立足语文语文核心素养,助力传统文化浸润,拓宽学生的文化视野,陶冶学生的文化情怀,培养学生的文化品格,是语文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需要不断的探索与努力。

参考文献

[1]语文新课程标准.高等教育出版社

[2]周靖雯.高中文言文的传统文化教学策略研究

[3]吕筱晶.基于传统文化传承的文言文教学策略研究

猜你喜欢
传统文化语文教学核心素养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
中国影视剧美学建构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主义的和谐思想融合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
主问题设计需“对症下药”
让语文教学更接地气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