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燕妮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北京 100070)
三农的发展是国家发展的重中之重。信息化的发展日新月异,农业的发展也必须紧跟时代,不断进行改革,加快农村的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农业信息化基础设施的发展水平,可以极大地改变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面貌,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重要一步,能够为实现乡村振兴战略奠定坚实的基础。我国农业农村信息化的发展共经历了四个阶段,从计算机信息技术被应用于农业科学研究的计算到如今人工智能被应用于农村发展的各个方面。加快农村信息化,才能向实现农村现代化稳步迈进。当前,人类已经从工业社会进入到信息社会,农村农业对信息化的依赖也越来越强。农村信息化基础设施的建设已经进入到了一个全方位、多层次推进的阶段。以互联网、电信网、广播电视网为基础的农业信息化基础设施获得巨大的进展。经过多年的发展,农村信息化建设是我国农村走向现代化中迫切需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农村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的理论基础主要有经济学、信息学和农业推广学等理论。本文主要以经济学理论来进行理论方面的论述。
信息化发展十分迅速,就信息化率而言,发达国家约为70%左右,新兴的工业化国家的信息化率约为40%。农业受到信息化的影响也在不断进步。20 世纪80 年代中期,罗默(Paul Romer)和卢卡斯(Robert Lucas)等人提出的新经济增长理论日益兴起,突出了技术的内生性,强调了技术和知识经济主体对于利润最大化的重要作用,认为知识和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已经超过了资本对经济增长的作用。信息化能够推动技术的进步,也有助于经济的增长。信息化的发展,促进了知识与技术的投入,进而成为经济增长的关键要素。
1.案例选择:Y县农村信息化基础设施基本情况分析
山西省Y 县十年前信息化基础设施非常落后,但是,随着Y 县经济水平的提高和生活状况的改善,Y 县的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的水平与十年前相比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步。根据Y 县统计年鉴和Y 县农业局的数据统计结果显示:2016年,Y 县农户宽带覆盖率为28.11%,农户互联网覆盖率为100%,政府农业信息化从业人员总数为20个,农村每百户电话数量为244.48 部,农村每百户计算机数量为31.68 台。从农村农业电子商务水平来看,Y 县农业相关产品在互联网的销售情况和总体发展趋势向好。乐村淘电商平台是Y 县电商发展的特色软件平台,经过几年的发展运营良好,极大地促进了农村的经济发展。然而,Y 县信息化基础设施的建设也存在农村信息化技术应用率低,农民获取农业信息的平台较少,从事电信行业的从业人员匮乏等问题。
2.问卷发放与数据来源
本次调查选取了山西省Y 县的五个村,调查对象为这五个村的村民和村干部。这五个村分别为:Y 县A 村、Y 县B村、Y 县C 村、Y 县D 村、Y 县E 村。这五个村分别代表了Y 县行政村的不同发展水平,这样就保证了样本的代表性和科学性。本次调查一共发放了70 份问卷,回收问卷为62 份,回收率为88%,其中有效问卷为60 份,有效回收率为96.77%。我们通过SPSS 对问卷进行了信度检验,信度系数Cronbach's Alpha 的值为0.67,说明量表的信度比较好,问卷的结构比较稳定。运用此问卷进行分析,可以得出较为科学合理的结论,通过KMO 和Bartlett 来进行效度检验,可以知道KMO 统计量的值为0.897,说明问卷的效度较好,问卷能真实反映调查内容。
3.变量选取与研究假设
根据上述提到的经济学理论和信息学理论,我们可以认为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信息化的发展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会促进信息化的发展,而信息化的发展也会促进经济社会的繁荣。结合概念界定和数据可得性,本次研究将因变量选取为农村信息化基础设施的完善程度,自变量选取为受教育程度、家庭月收入状况、使用信息化基础设施的时间、对信息化设施的投入资金、信息化基础设施的使用率。研究提出以下假设:
H1:受教育程度对农村信息化基础设施的完善程度具有显著的反向影响。
H2:家庭月收入状况对农村信息化基础设施的完善程度具有显著的反向影响。
H3:使用信息化基础设施的时间对信息化基础设施的完善程度具有显著的反向影响。
H4:信息化建设的投入资金对信息化基础设施的完善程度具有显著的反向影响。
H5:信息化基础设施的使用率对信息化基础设施的完善程度具有显著的反向影响。
通过调查分析,我们得到样本的基本特征如下:从受教育程度来看,初中学历的占比最高,为55%,初中及以下的占比为76.7%,说明了村民的受教育程度普遍不高;从收入状况来看,约有65%的人月收入在2500 元以下,说明大部分村民的收入偏低,Y县总体经济发展水平不高;从对信息化基础设施的使用时间来看,使用时间为8 年—11 年的占比最高,其次是14年以上,说明Y县的基础设施是最近十年左右发展得最快,且发展不均衡,当然这和村民自身也有一定的关系;从投入状况来看,每年在信息化设备投入在300 元—500 元的人最多,占51.7%,投入在500元以下的占59.3%,农民家庭对信息化设施的投入不高,当然这与农民的收入水平和需求也有一定的关系;从使用率来看,36.7%的人对信息化基础设施的使用率不太高,说明农民使用信息化基础设施的意识和能力还有待加强。
1.相关性分析
相关性分析采用了Pearson 对受教育程度、收入状况、使用时间、投入、使用率、整体完善程度进行了检验,通过计算相关系数来判断假设检验的合理程度,分析结果如表1所示。从上表中各个变量之间的相关系数可以看出,受教育程度的相关系数为0.783,收入状况的相关系数为0.813,使用时间的相关系数为0.752,对基础设施投入的相关系数为0.787,使用率的相关系数为0.749,且上述几个变量的P 值均小于0.05,结果均显著。因此,以上两者间均显著相关,相关假设得到了初步的验证。在变量之间的相关性得到验证以后,我们需要进一步来验证当多个变量共同作用时,这种相关关系是否仍然显著。接下来用回归分析来进一步检验变量之间的关系。
表1 相关性分析
2.回归性分析
我们在本部分采用线性回归分析的方法,在研究模型中,主要来研究受教育程度、收入状况、使用时间、投入、使用率对农村信息化基础设施整体完善程度的影响。农村信息化基础设施作为因变量。
从表2 中的数据可以看出,负相关系数R 方为0.872,调整后的判定系数R 方为0.86,说明受教育程度、收入状况、使用时间、投入和使用率可以解释所有信息化基础设施总体完善程度的86%,说明回归模型拟合的效果较好。且F 值为73.78,F 值的显著性概率为0.000<α=0.05,说明总体回归效果是显著的。此外,DW 的值为1.919,在2 附近,不存在严重的一阶序列相关问题,并且相邻两点间的残差存在一定的正相关。
表2 回归总体结果
表3是检验回归模型整体意义上的方差分析结果,F 统计量的值为73.781,P<0.001,在α=0.05 的显著性水平下,可以认为所拟合的多元线性回归方程是有意义的,整体的回归效果也是显著的。
表3 总体方差分析结果
表4是农村信息化基础设施总体完善程度对农民受教育程度、收入状况、使用时间、投入、使用率的回归系数及显著性检验的计算结果,回归系数的t检验分析结果显示,除了农民对农村信息化建设的投入以外,其他变量都对因变量有显著的正向影响。H1、H2、H3、H5成立,H4不成立。
表4 多元回归分析结果
多重共线性诊断结果显示,受教育程度、收入状况、使用时间、投入、使用率的VIF 值均接近于1 且没有超过10,模型不存在多重共线性。
Y 县政府对农业信息化建设在近些年来越来越重视,并出台了一系列的相关政策,但是在政策的执行方面,层层落实的力度仍然不足,政策的信息化管理仍然不到位,从而使政策的有效性受到影响。主要表现为:在投入方面,政府的投入明显不足,并且利用率不高;在农村信息化人才方面,山西省Y 县的人才策略不明确,导致农村人才中从事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工作的人才较少,人才紧缺,建设工作进展不顺利;在信息化的建设方面,很多网站杂乱无章,农村信息内容大量重复,更新的速度比较慢,缺乏专业的维护人员,软件信息不够完善;在农村信息化设施的使用方面,由于农村信息化的宣传和培训方式不到位,导致农民对农业信息化建设不够重视,缺乏使用的意识,加强了建设的阻碍。
随着经济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提高,农民对于信息化基础设施的需求越来越高,但是也存在很多问题,影响着信息化基础设施的发展。首先,在受教育程度方面,农民的基础文化水平比较低。多数农民的学历处于初中及以下,经过调查,农民在信息使用能力、信息意识、信息辨别手段等方面有待提升。很多农民不会使用智能手机,一部分农民使用智能手机的熟练度不高,并且对互联网没有形成完整而全面地认识,使得农村信息化基础设施没有办法得到很好地利用。其次,在经济发展程度不高的地方,大多数农民的收入水平比较低,大家对于农村信息化基础设施的关注度较低,使得信息化基础设施的发展进程比较缓慢。最后,农民的信息化需求有限,农民对于上网的需求主要是查看一些相关的农业信息,比如自然灾害、天气预告、经济作物的市场需求等,没有更多将农村信息化技术运用于生活和生产方面。
政府充分发挥主导作用,根据“政府主导、企业参与、市场化运作”的工作原则,政府作为居于主导地位的一方,一方面要加大对农村信息化基础设施各方参与和市场化运作的管理,建立强有力的组织体系,厘清各方主体和各部分的职责并分工协作。另一方面要加大对农村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通过以上研究可知,农村信息化基础设施的完善程度与农民对信息化设施的投入程度没有正向相关关系。
政府还应当加强农村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力度,包括对农村信息系统开发资金的投入,对信息系统关系和维护的费用的投入,建设过程中专项经费的投入等。政府通过经费投入、科研体制、投资结构、实用技术研究这些方面来进行政策上的调整,确保农村信息化建设资金充足,在资金的使用和政策的落实上严格把关,确保将每一分钱花在实处。
农民是农村信息化基础设施的使用者,是农村信息化建设的参与者,加强农村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不光要靠政府的投入,提高农民的基本素养也至关重要。政府应该从以下两个方面来提高农民群众的基本素养:一是提高农民接受能力,对农村信息化设施的使用进行普及和宣传。对农民进行信息意识的培训,帮助农民学会将信息技术转化成生产力,使农民从对信息化设施的使用中获得利益,让农民作为信息化建设的主体参与其中,从而推进农村信息化基础设施的建设。二是改变农民的思维模式。根据调查,农民对农村信息化基础设施的投入不高,很大部分受到传统的思维模式的影响,改变思维模式,不仅靠宣传,也需要让农民看到完善信息化基础设施能够给他们带来的巨大收益。可以先建设一个至两个先进信息化技术程度比较高的农村示范点,对示范点进行技术引导和技术支持,使示范点农民获得相应的利益,这样对农村信息化的发展有很大的助益。三是要培育具有综合信息素质的新型农民,通过宣传和培训等手段,使农民的信息化技能和知识能力得到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