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匠精神融入高校保险课程改革创新与赋能路径研究

2022-06-03 06:43屠萍萍
现代营销(创富信息版) 2022年4期
关键词:实务工匠思政

屠萍萍

(浙江农业商贸职业学院 浙江绍兴 312088)

基金项目:2021 年浙江农业商贸职业学院党建与思政专项课题“工匠精神融入高校保险课程改革创新与赋能路径研究”项目成果之一(编号:DJ202102)

按照教育部《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的要求,《保险理论与实务》课程将思政融入专业保险课程建设,以思政推动课程教学与工匠精神创新融合,全面提升学生的知识水平、专业能力和职业道德水准,为学生就业后展现良好教育成果,更好发挥保险服务人民、服务社会的功能,为保险高质量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一、《保险理论与实务》课程特点分析

随着我国金融业的迅速发展,保险业在金融领域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保险理论与实务》成为保险专业和金融类相关专业的重要课程,这门课程的显著特点如下。

(一)基础性、实用性、交叉性

首先,《保险理论与实务》课程主要阐述保险学的基本原理,介绍风险的定义、要素与分类,并在这个基础上,对保险的原则、保险合同等概念进行了深入阐述,针对不同保险的特点进行了分类介绍,贴近保险行业的实际发展,有很强的基础性。其次,该课程需要理论与实务结合,课程中会涉及到许多生活中的典型保险案例,提高学生分析保险案例的能力,有很强的实用性。最后,《保险理论与实务》课程与众多学科相关联,涉及市场营销学、理财学、风险管理学、心理学等学科,具有很强的学科交叉性。

(二)时代性、科学性、前瞻性

《保险理论与实务》课程具有很强的时代性,目前我国作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保险市场,对保险人才需求剧增,保险课程的开设与学习对学生将来的工作和生活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该课程还有很强的科学性,《保险理论与实务》课程思政是落实立德树人的现实需要,也是实现合力育人的重要途径。经济越发展,信息更新速度越快,传统课程教学更要改革创新,特别是要突出课程思政的总体地位,以更新的思想和信息化手段来顺应时代发展,体现了课程的前瞻性。

(三)政治性、建设性、批判性

课程思政是落实立德树人教育目标的现实需要,也是实现合力育人的重要途径。《保险理论与实务》课程是高职院校金融保险专业的核心基础课。以CPC模式为导向,通过构建工匠精神、职业素养、团队合作的培育模型,提出《保险理论与实务》课程“匠心培育、成才成人”的建设性设计,将工匠精神与思政教育结合,实现课堂思政创新化改革。CPC 是Craftsman spirit、Profes-sional skills and attitude 和Communication and teamwork的简写,具体指工匠精神、职业素养和团队合作。将课程思政融入保险专业课程的教学,让学生胸怀祖国,热爱生命,乐观向上,有大国工匠精神。带着这种工匠精神,学生在课堂上学会思考如何选择就业岗位,学生就业后可以更加务实工作,努力实现自己的抱负。

二、《保险理论与实务》课程教学现状

(一)教学目标

《保险理论与实务》课程传统教学目标较单一,而且理论性较强,更多关注的是学生对知识层面的掌握,如掌握保险和风险的关系,掌握财产保险和人身保险的各种类型及概念,掌握保险市场和经营原则。而现实生活中保险是一个实务性比较强的学科,保险课程较一般专业课程也更有利于学生实践,所以在教学目标上更要加强对素质目标的培养,面对复杂多变的经济环境,要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面对国际国内双循环的大趋势,要重点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面对社会快节奏的工作和生活,要培养学生不骄不躁、务实高效的工匠精神。同时要更加重视保险营销实务的实践学习,需要通过企业搭建的桥梁让学生在书本知识的引领下,更好进行保险营销,将保险营销做到极致,这就要求学生必须具备较强的政治理论素养与孜孜不倦的大国工匠精神。

(二)教学内容

目前《保险理论与实务》课程的教材内容普遍较陈旧,保险教材的案例年代较旧,对于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出现以来很多保险公司设计的新型保险产品几乎没有介绍,很多《保险理论与实务》教材内容也没有体现思政元素,同时,很多教材对前沿金融保险知识的更新不够及时,与现实中的业务不吻合,传统教学靠课本知识的死记硬背完全不能满足学生今后保险工作实务的需要,学生如果没有丰富的实践知识也就无法适应保险市场的快节奏发展。

(三)教学方式

目前高校保险课堂信息化手段较落后,《保险理论与实务》课堂教学气氛沉闷,大多高职院校的保险课堂依然以讲授法与案例法为主,这种填鸭式的教学方法使得学生对课堂学习积极性不够高,缺乏主动探知的热情,也缺少创新的环境,无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造力。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如果没有大数据作支撑,学生在保险营销、产品经理、售后服务等岗位都无法胜任,落后的理论知识也不能满足飞速发展的保险行业,因此,高职院校的保险课堂教学方式亟需改变和创新。

(四)教学评价

《保险理论与实务》课程的教学评价主要是采用课上回答和期末考试等传统评价方式,按照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的一定比例给出最终评价,并且期末理论知识考试的分值占比较大,不能真正体现学生的能力,容易出现高分低能的现象。而保险行业是一个务实的行业,需要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同时不断实践,因此在教学评价上,要加入综合实践能力的评价环节,理论与实践并重,让保险课堂教学真正为学生就业打下良好基础。

三、CPC模式下《保险理论与实务》课程思政教学设计优化

(一)教学目标设计——“二维三层”体系

为精准对接保险岗位职业标准,我们充分调研了太平洋保险、阳光保险等多家行业优秀保险公司,以金融工匠精神为指引,构建《保险理论与实务》课程“二维三层次”职业精神目标养成体系,为课程实施、职业技能与职业精神养成保驾护航。“二维三层次”目标体系始于第一层次——“精于工”,覆盖知识目标与能力目标。以课堂教学为抓手,培养学生精益求精的保险行业服务精神。第二层次——“品于行”,覆盖素养目标。通过课堂实训、课后拓展培养学生诚实守信、稳健合规、创新卓越、合作共赢的职业素养。第三层次——“匠于心”,覆盖思政目标。融合投教基地系列投教活动,浸入式地培养学生的优秀品德与热爱祖国的家国情怀。

(二)教学模式创新——“校企政”三方联动

在课程设置上,围绕四大行业发展方向——运用先进技术、提升服务质量、实现精准保险营销、普及金融保险知识,打通现有专业课程体系,融合保险专业五大课程核心内容,以工匠精神“精于工、品于行、匠于心”三层次递进,塑造课程学习目标,开展行动导向式教学,探索出“成才”到“成人”的思政创新改革之路。

职业教育的重点在于技能培养,在此过程中真实的工作场景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对于保险营销岗位工作性质而言,如何面向客户培养保险营销技能是授课中最需迫切解决的难题。因此,通过系部搭台,联合多家保险公司、保监会共同成立了投资教育基地,主要解决职业教育实践中不到位、不深入的问题。

(三)教学内容改革——夯实职业素养

1.以职业发展为导向,实现精准保险营销

《保险理论与实务》为对接保险营销岗位的职业能力需求,以职业发展要求为导向,融入岗位先进技术要求、服务质量提升要求、实现精准保险营销要求、保险知识普及要求,以保险理论与营销及服务能力提升为主要教学目标。本课程在框架设置上以人身险和财产险为主要理论、产品介绍,以营销服务工作流程为线条,布置流程化项目,进行任务导向教学。在教学形式创新上,开展线上微课播放、线下案例讲解的混合模式,企业导师带领学生进行真实保险项目营销,实现教学内容由理论向实践转变,夯实职业技能与素养。

2.以行业企业为依托,协同深化实践教学

教学中依托保险行业企业,一方面通过社会服务方式积累真实用户,另一方面以此为契机将行业标杆企业引入教学环节。基地面向社会层面,以基地四大功能为通道,联通了课堂与工作场景,串联了学生与企业“师傅”,同时将真实企业业绩考核纳入教学评价,以业务场景、业务用户反馈作为学生实践效果衡量标准,提高学习动力与成果转化。利用信息化方式,将教学拓展到线上线下环节,突破传统职业教育地点、时间等限制。学生、教师与企业“师傅”之间通过线上互动,线下重难点解决及实践指导方式协同深化实践教学,实现保险岗位教学模式的创新。

课堂在理论实践一体教学环境下开展教学,通过项目分组的形式模拟金融保险企业岗位,依托岗位技能标准整合优化教学内容,落实教学过程。利用互联网技术实现与客户、专家的远程沟通。利用AI 平台+智慧教学、课堂反馈平台掌握学生学情和教师教情。通过线上自学预习产生问题,点评互评分析问题,教师讲授解答问题,学生实操解决问题,课堂汇报整改优化问题,检查评价总结问题。通过互联网连线客户实现实际需求获取,通过角色扮演进行分工协作。

3.三层递进教学,四段提升拓展

课程采用了课前、课中、课后的层层递进与“启解练评”的“四段提升”的教学手段来实施课堂教学。为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课堂教学采用“探启解练评拓”六步能力训练模式,分别为课前“探索”即发现问题,课中“学习”即解决问题,全程“思考”即优化方案,课后“拓展即知识迁移。根据三段讲练逐步暴露不同问题,再采用四阶递进讲解,通过综合评价引导学生梳理问题根源。“三层四段”教学策略的有效实施与AI理财师、I云保、学习通等多种信息化手段有机结合,创新融合最新的直播、短视频等新兴营销方式,有效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提高教学效率。课后通过任务拓展对学习成效进行分析评价,巩固提升专业知识与技能的迁移能力,全面认知自己的学习能力,发现不足,及时拓展提升。

图1 课堂教学实施过程

(四)教学评价优化——量化思政教育

对教师的考核要体现师德师风,对学生的考核也要体现出思政目标。一般课程的考核都以平时作业考核和期末考试为主。《保险理论与实务》课程在改革之后,对教学评价考核进行了合理的优化和创新,通过校本教材的活页式编写,随时加入新的保险案例元素和新闻元素,不仅加入了新的知识点考核,也加入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考核。为了改变高分低能的现象,提高了平时考核成绩,降低了卷面考试分数所占的比重,在平时考核中加入思政元素的考核,让学生结合所学知识点,通过老师的讲解挖掘思政元素,并进行小组汇报,教师打分。这样可以量化思政教育,让学生学以致用,学有所长。

具体实施过程中采用全过程评价,线上线下结合实时了解学生在《保险理论与实务》课堂上的学习状态和学习效果。线上通过课程团队拍摄的《保险理论与实务》微课视频,课前学习占20%,主要通过超星学习通平台微课视频的完成情况及微课练习题的答题情况进行评分;课后实践占30%,通过企业导师对学生任务的布置,老师对学生的任务完成情况进行打分。线下环节的课中评价占50%,主要通过学生自评、学生互评、教师评价三个维度,对学生课堂实践环节进行评价。

四、CPC模式下工匠精神与思政教育融合路径选择

(一)加强思想引领,培育工匠精神

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领下加强《保险理论》课程的育人作用,坚持立德树人,坚持精益求精,坚持诚实守信,让学生先立德立志,在专业课程的学习中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找准生活目标,在课堂知识的学习过程中逐渐确立正确的人生方向和就业方向。例如,在介绍“风险与保险”这一章节时,教师可以通过新型冠状病毒的发展及传播路径讲解,引导学生思考生命的价值,教会学生珍惜生活,热爱生命,同时从中国防控疫情的成功经验引导学生讨论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进一步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在介绍保险原则时,通过最大诚信原则的讲解,让学生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人。诚信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特别是学生在做保险保单业务营销时,要注重客户的利益,不能为了个人利益欺骗客户。在进行保险理赔知识讲解时,要让学生树立职业道德,努力为客户服务,做好理赔工作,一旦拒赔要向客户解释,签发拒赔通知。

(二)突出职业操守,培育职业素养

金融类专业学生的就业方向之一是保险公司,毕业生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很多同学毕业后从事的第一份工作就是保险代理,越来越多的同学在保险岗位上兢兢业业完成自己的工作,这就需要老师在课堂上对学生加以引导,让学生掌握保险行业的工作准则与职业道德,遵守职业操守。例如,在保险教学课堂上通过知识竞赛等多种形式让学生牢记保险人员从业守则,研读金融行业相关法律法规;通过校企合作,带领学生深入当地保险公司,在企业导师的指引下,加深对岗位职责的认知,让学生带着企业导师的任务拜访客户,递交总结实践报告,教师和小组分别打分。

(三)强化职业荣誉感,培育团队合作精神

合作共赢一直是学生就业前需要掌握的素质目标之一,每个人的力量都是有限的,但是一群人的力量却是强大的,所以要加强团队合作,在工作中合则赢,不合则败。教师要教会学生如何更好融入团队,如何更好成长,如何在团队中沟通交流,如何与团队成员良好互动,如何营造愉快的团队氛围。教师还要教会学生学会付出,“恩欲报,怨欲忘,抱怨短,报恩长”,让学生懂得感恩,牢记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团队合作的基础。在今后的工作中,这些能力会带给学生无穷的力量。

五、结语

课程思政是一种终身教育,是各大高校教育改革的重要路径。将工匠精神、思政教育与专业教学深入融合,才能更好地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实现教育“立德树人”的目标。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今天,保险行业市场发展潜力巨大,各高校毕业生从事保险业的人数不断增加,将思政元素融入《保险理论与实务》课程的教学,让学生做学问之前先学会做人,拥有工匠般孜孜不倦的精神才能更好地钻研,拥有工匠般脚踏实地的品质才能更好地工作,把目标、能力和知识三个方面凝聚到一起,才能真正提升学生的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

猜你喜欢
实务工匠思政
90后大工匠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工匠风采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ICC TA858rev实务应用探讨
思政课“需求侧”
加保兑贴现信用证处理实务
工匠神形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工匠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