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青海省参与全国碳市场交易的研究

2022-06-03 06:42李成君
现代营销(创富信息版) 2022年4期
关键词:交易市场青海省青海

李成君

(中国人民银行西宁中心支行 青海西宁 810001)

一、前言

随着温室效应不断累积,全球气候变暖,有效合理控制二氧化碳排放量已逐渐成为全世界共识。目前,欧盟、美国、新西兰和韩国等地均已建立了国家或地区性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2020 年,中国主动提出了2030 年前达到碳达峰、2060 年实现碳中和的气候目标,这意味着从碳达峰到碳中和,中国仅有30 年的时间,需为此付出巨大的努力。但实际上,中国2020年底的单位GDP的CO2排放与2005年相比降低约48.4%,超额完成了碳排放下降40%—45%的目标。2011年以来,北京、天津、上海、重庆、湖北、广东及深圳等7个省市试点碳排放交易市场取得了重要进展和显著成效。2021年7月,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正式启动上线交易,被纳入重点排放的单位超过2000家。

然而,对于碳排放权交易非试点省市来说,碳市场是新兴事物,如何更好地参与全国碳市场,如何发挥碳市场对碳达峰、碳中和的重要作用,值得研究和探索。当前,对于非试点省市参与全国碳市场情况的研究较少,青海省作为非试点地区首次参与全国碳市场,面对问题较多。本文旨在通过比较北京、广东、上海等3个具有碳排放权交易经验的试点地区与青海省参与碳市场的情况,对青海参与碳市场交易能力建设相对滞后的问题,提出提升青海省参与全国碳市场的能力的相关建议,同时供其他非试点地区参考。

二、全球碳市场发展与中国碳市场发展概况

(一)全球碳市场发展概况

20 世纪60 年代,美国经济学家戴尔斯提出了排污权交易概念,碳排放权交易起源于此。排污权交易最先被美国国家环保局用来对大气污染和河流污染进行管理,德国、英国和澳大利亚等国家也开始逐步实行排污权交易。1997年,由全球100 多个国家签署的《京都议定书》,对发达国家的减排义务进行了明确规定,并提出三个减排机制,即联合履约机制、清洁发展机制、国际排放权交易。此外,自愿减排机制的提出,标志着个人和企业在无外部压力的情况下,可以为中和自己生活或生产经营过程中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积极主动地在自愿减排市场购买碳减排指标。上述四种减排机制为全球碳交易市场的顺利发展奠定了制度基础。而随着《京都议定书》的生效,全球碳交易体系发展迅速,各国开始建立区域内的碳交易体系,建立相关法律法规,碳市场范围不断拓宽,所覆盖的碳排放量逐年提升。2005 年1 月,欧盟碳排放交易市场启动后,碳排放权开始在全球范围内进行交易,初步形成全球碳市场。2020 年,全球碳市场碳交易总量达103 亿吨,交易规模高达2290 亿欧元,同比上涨18%。截至2021 年1 月31 日,约有38 个国家级司法管辖区和24 个州和地区开始运行具有多层次特点的碳交易市场,其碳交易体系覆盖的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的16%。

虽然全世界还未形成统一的碳交易市场,但不同的碳市场之间已开始尝试链接。如欧洲,全球规模最大的碳市场是欧盟碳市场;北美洲,美国市场因政治因素至今未形成统一的碳交易体系,其碳交易体系为多个区域性质并存、覆盖范围小的状态;亚洲,韩国是第一个启动全国统一碳交易市场的亚洲国家,中国也于2021 年启动了全国统一碳交易市场;大洋洲,澳大利亚是较早尝试碳交易市场的国家,但已基本退出,而新西兰碳排放权交易体系正在稳步发展。美国加州碳交易市场在2014 年和2019 年分别与加拿大魁北克碳交易市场和安大略碳交易市场成功对接;欧盟碳交易市场于2020年与瑞士碳交易市场完成了对接。

(二)中国碳市场发展概况

中国碳市场建设起步于地方试点。2011 年10 月,国家发改委批准建立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北京、天津、上海、重庆、广东、湖北、深圳等7 省市参与其中。2013 年起,上述地方试点碳市场陆续开启上线交易,有效促进了试点省市企业温室气体减排,也为全国碳市场建设奠定了基础。2017年末,《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方案》要求在全国范围内建设统一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2020年底,生态环境部出台管理办法及相关分配实施方案,规定拟定的单位产出碳排放参数应以自下而上的顺序使用,计算纳入配额管理的生产机组所产生的碳排放数据,由企业报至当地政府,再逐层上报国家生态环境部,最后加总确定体系碳排放的上限。2021 年,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第一个履约周期(2021 年1 月1 日—2021 年12 月31 日)正式启动,覆盖了电力、钢铁、石化等二十多个行业。履约周期结束后,企业履约完成率高达99.5%。年覆盖温室气体排放量约为45 亿吨二氧化碳,全年碳排放平配额(CEA)成交量累计1.79 亿吨,成交额累计78.61 亿元,是全球规模最大的碳市场。

三、青海省参与全国碳市场交易现状

青海省位于中国西北,有着“中华水塔”之称,其生态环境对国家生态安全和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作用。青海作为全国碳排放权交易非试点区域,就如何按节点完成国家确定的碳达峰、碳中和任务的问题,制定了相关政策。

在政策支持方面,青海省提出要在省情实际的基础上,以系统性顶层设计为指导方向,完善制度体系,专注科研,积极参与国家碳排放权交易,以“减碳、转碳、固碳”作为青海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省域路径。2021 年,青海省公布了参与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第一个履约周期的重点排放单位名单,共有12家企业被纳入全国首批碳交易配额管理重点排放单位。从名单组成类型来看,所有企业均为火力发电企业;从地区名单分布来看,企业多分布在格尔木、德令哈等地广人稀地区。为进一步提高青海重点排放单位参与全国碳交易市场的能力,青海省生态环境厅积极组织相关企业责任人开展线上培训,邀请专家对碳交易配额有关内容进行培训。

在生态治理方面,青海以“三个最大”省情定位为基础,牢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持续推动青藏高原生态保护工作,实施国家公园、湿地保护与恢复、退耕还林、退牧还草及国土绿化行动等多项生态修复工程。2021 年3 月,青海省森林覆盖率达到7.5%,较“十三五”初期提高了1.2%。青海能源资源较为丰富,主要包括水能、光能、风能、牧业、化石、土地、矿产、生物及林业等资源。其中,光能、风能和水能资源优势突出,具有互补特点。数据显示,青海省太阳能资源居全国第二,水电资源列于全国第五位,风能资源占全国储量的9.4%。自然资源的优势使青海具备了理想的固碳增汇潜力和发展碳汇交易的资源优势。

在新能源发展方面,青海日照时间长,空旷地方多,开发太阳能、风能非常便利,能够通过升级能源结构和发展新能源的途径实现碳中和。青海电力贯彻落实能源安全新战略,借助清洁能源资源富集优势,利用丰富的风能、水能、光能资源协调控制,支撑清洁能源互补调度,积极推动能源资源转型。青海省建设的“青电入豫”特高压直流工程,每年可减少受电端燃煤消耗及CO2排放1800 万吨和2960 万吨。2017 年以来,青海电网连续4年实现全清洁能源供电,刷新了全清洁能源供电世界纪录。2020年,利用特高压输电技术建成的青海至河±800 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通道贯通,是中国大规模开发利用新能源的重大创新,也是国内首条用于清洁能源外送的特高压通道。此外,青海清洁能源装机占比、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非水可再生能源消纳的比重位居全国前列;储电锂电池、光伏组件产业呈规模化发展。2021 年10 月底,青海电网全网总装机4070 万千瓦,其中新能源装机2485 万千瓦,占比达到61%,是全国清洁能源、新能源装机占比最高的省域电网。2021 年,青海清洁能源发电量323.77KW·h,促进减排CO2约3400万吨。

在监测技术方面,青海省首次公开发布了《基于电力高频数据碳排放监测报告》,显示青海建成国内第一个用电数据碳透视图,其可以利用高频数据碳排放监测分析平台(双碳监测分析平台),缩短碳排放测量频度周期,实现对青海省重点行业及居民用户碳排放日频度的精准监测,为数据分析奠定了真实基础。同时,融合区域能源、经济及环境等数据,对全省能源消耗碳排放和相关企业在生产过程中碳排放进行多维度分析。该平台计划与青海省电力交易平台互通数据,更加精确地掌握地方政府和企业碳排放情况,提供可信的数据来助力碳减排工作。

四、部分试点地区与青海的比较分析

本文选择北京、广东、上海等3个具有碳排放权交易经验的试点地区与青海参与碳市场情况进行比较,比较内容主要包含交易主体、品种、方式、分配方式、履约时间和行业覆盖范围等情况(如表1所示)。中国碳市场目前只有两种交易类型,分别是碳排放权配额交易和项目减排量交易。交易品种包含两种:现货和衍生品交易。现货交易中,北京、广东、上海等3个试点地区均推出了地方碳排放配额和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量(CCER),而青海碳市场根据全国性规定,其交易品种仅为碳排放配额(CEA)。北京、广东、上海等3个试点地区已经开始探索研究衍生品交易,而青海碳市场目前没有衍生品交易。交易方式有两种,即协议转让和单向竞价。北京、广东、上海等3个试点地区与青海碳市场的交易方式大致相同,无实质性差别。全国市场碳配额交易仅针对二氧化碳,北京、广东、上海等3个试点地区与青海地区一致。北京、广东、上海等3 个试点地区的行业覆盖范围远远多于青海地区,除了电力行业之外,3个试点地区还涵盖了钢铁、水泥、石化、化工、有色、造纸及航空、交通运输等行业。青海碳市场采用碳配额免费分配的方式,而北京、广东、上海等3个试点地区的分配方式并不相同。北京、广东、上海等3个试点地区的履约周期远早于青海。北京、广东、上海等3个试点地区允许银行业、证券投资业、专业碳资产管理公司及中介服务机构等机构、投资者参与交易,青海市场则仅有控排企业参与。

表1 部分试点地区及青海市场参与全国碳市场的基本情况比较

通过比较可以发现,青海参与碳市场情况与北京、广东、上海等3 个具有碳排放权交易经验的试点地区相比,碳市场交易能力建设相对滞后。

五、相关建议

(一)坚持推动青海生态环境建设

青海位于“三江之源”,有着丰富的光能、水能和风能等自然资源,草地生态系统对抑制温室气体增加有重要作用。要使青海减碳程度最大化,需进一步建设好国家清洁能源产业基地,高效利用清洁能源,坚持生态修复,保护青海生态环境。资料显示,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层面积约106万平方公里,约占我国冻土面积的70%,而多年的冻土层有着固碳作用。如果这些冻土发生变化,地表的能水平衡、水文、地气之间的碳交换、寒区生态系统和高寒植被会受到影响。因此,加强冻土保护,做好“固碳”工作,对筑牢青海生态环境屏障至关重要。

(二)完善碳排放管理体系建设,夯实碳市场运行基础

一是建立“政府—行业—企业”三位一体的碳排放管理体系。政府方面应通过制定低碳财税、贴息贷款等政策,细化调控工具,降低企业成本支出,进而鼓励社会企业主动参与减排。行业方面,要积极培育或引进第三方审核机构、碳资产管理公司等专业服务机构。银行业应积极制定针对清洁能源资源的投资、融资政策,为需要技术改进和升级改造的企业提供更多的优惠信贷支持。企业方面要加强碳排放数据精准化管理,提高数据分析能力,积极监测、掌握碳排放情况,积极上报碳排放情况。二是建立企业碳减排信用体系。将监管部门采集到的企业碳减排履约记录,纳入人民银行征信系统。金融机构应停止对未能完成减排相关目标的企业进行信贷支持,对自愿开展减排的企业,可以优先给予信贷支持。

(三)促进碳汇交易合作机制

市场手段可以转化生态价值。研究显示,青藏高原草地生态系统占全国碳汇的14%,是我国重要的碳汇区。青海省应因地制宜,结合国家减排相关制度和文件,积极探索实现生态产品价值,以可控风险为基础,积极开发与碳排放权及绿色金融相关的产品及服务,促进青海碳汇、新清洁能源发电等项目参与到自愿减排市场进行交易。另外,青海省可以引入碳汇交易相关专业机构和组织,为青海参与碳汇市场提供专业性建议,或以专业机构为平台,与国际机构或公司建立交流和合作,为与跨国企业开展碳汇交易奠定良好基础。

(四)建立健全数据核算和信息披露体系

一是要强化发电企业的碳排放数据管理。要求企业认真学习相关政策,建立碳排放数据管理台账,定期监测分析数据,并及时准确上报、披露碳排放相关数据信息。二是主管部门要加强对核查技术服务和检验检测机构等第三方机构的监督管理。要求第三方机构须具备专业资质和人才。三是建立惩罚机制。在检查监督重点排放单位温室气体排放和碳配额清缴等工作中,对虚报、瞒报、造假数据等违规行为,要严格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处理,并及时向社会公开。

(五)强化学习,促进企业、核查服务机构的自身能力建设

政府方面,可以积极开展碳市场建设培训,促使企业进一步了解碳市场政策、碳市场交易规则,不断提升碳资产管理水平;同时,专职工作人员要加强对碳核算等内容的专业化学习,培养碳交易和履约事务专业人才。

猜你喜欢
交易市场青海省青海
中国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开市何以意义非凡
大美青海
碳交易市场正式启动——权威回应你关注的6个问题
正确认识区域性股权交易市场
青海行七首(录二)
落实“四个扎扎实实”展现开行使命担当——国家开发银行青海省分行
青海 管放相宜 渐入佳境
青海省交通运输行业数据中心节能探索
青海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转发省科协青海省自然科学优犁匆圈独砰审和勤加祛的通知
青海省人民政府关于第二届青海省质量奖的授奖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