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凤华
【摘要】我国是考试历史最悠久的国家,但传统上我们更重视考试的结果和考试带来的出路,而不是着力建立一套从初级到高级的与教育体系相适应的考试评价体系,这就是我国考试发达而教育落后的原因之一。新课程标准改革,将学科“素养”内涵与结构的研究与凝练,展现了学科知识体系与人的发展的有效结合,同时,也把“教”和“考”有机地联系在一起,把教育教学和考试评价带入了一个共存共荣的新境界,深入理解学科素养对考试命题的指导作用,回应课程标准提出的学科素养要求,创制公平、科学、可操作的考试标准体系,建立新型的考试观。
【关键词】小学教学;学业质量;评价体系;教育改革
一、取消义务教育阶段统考,建立学生学业质量定期抽样监测制度
考试就功能而言,从来都是一种评价,但以往的考试是一种狭义的评价,缺乏与“人的发展”这一整体架构的有机联系,也缺乏与教育活动、教育过程和教育结果相适应的具体评价目标,因此这种狭义的评价往往导致人的片面发展,往往导致教育的应试化倾向。从评价的角度看,课程标准改革创建新的完整的评价体系,它不仅罗列了评价内容,还提供了评价标准、评价规格、命题建议等一系列指导性原则。从此学业质量有机地融入到整体的教育过程中,成为教育过程当中的重要一环。
建立小学学生学业质量抽测制度,是质量监控的重要管理措施。学业质量抽测目的是通过对基础教育学生学业质量采样检测,及时反映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便对教学及时进行有效的调控。抽测的时机可以是学科在某个阶段学习的前期、中期或后期。要充分发挥前期的诊断性评价、中期的形成性评价和后期的终结性评价在质量监控方面的各自功能,正确认识学生学科的知识、能力、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逻辑起点,调控和导向学生学科成长发展的过程和结果。⑴ 质量抽测的内容 质量抽测不是简单的“统考”,从内容上看,既包括对学习结果的抽测,也包括对学习过程的监控;目前,全市性的学生学业质量抽测包括水平性考试的抽测和发展性评价的抽檢两种: 抽测:一般采用纸笔考试,全面考查学科学习目标的达成度,属于目标参照的水平性评价。考试命题的依据是教学大纲或课程标准。
二、学业质量评价要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
能力从来都和素养有关,能力反映素养,素养造就能力。就思维考查而言,二者之间存在很大的一致性,但是离开素养视野的能力描述就显得单薄而苍白,同样,没有能力支撑的素养,也会显得抽象而空洞。因此整体理解能力与素养的关系很重要,素养和能力的关系是母体与肢体的关系。新课程标准对素养的整体描述和素养层级的描述,是教育改革的重要进步。根据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精神,要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和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的功能。对学生学习的评价,既要关注学生知识、技能与方法的理解和掌握,也要关注他们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形成和发展;既要关注学生学习的成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 开展评价制度改革并不是对现行评价制度的一概否定,发展性评价并不排斥水平性评价和选拔性评价。对学生学业质量进行评价时,发展性评价、水平性评价和选拔性评价各有其功能和适用范围,不能简单地用一种评价取代其他的评价,应该将三种不同功能评价科学地有机整合,构成完整的学业质量监测体系,达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目的。
三、构建有利于学生发展学业质量的梯次评价
从“一考定终身”到梯次评价,是新课标评价体系的一个重要特征。实际上,从评价的角度看,新课标就是一个完整的学业评价体系,只有贯彻新课标的整体评价理念,才能取得高质量的节点评价。研究学科素养的梯次评价要求,研究小学生学业质量在学生合格与等级的内在关系,研究不同学业质量评价的操作要领和方式,是我们即将面临和永远面临的重要课题。积极构建规范化、科学化、制度化的基础教育教学质量监测体系,努力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促进教师不断提高、促进课程不断发展的评价体系,以评价制度改革保证和促进课程改革,引导学校加大素质教育实施力度,进一步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化发展。
学期或学年考试是目标参照的水平性考试,目的是通过检测,及时发现教和学中的问题,及时对教学过程进行调控使学生更好地达到预期的学习目标。所以,编制试题时,试题内容要尽可能全面检测学生在新课程的学习中“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课程目标的达成度;试题难度的把握要体现目标参照考试的性质。对期中、期末等考试,各校都要逐步建立和健全命题前有双向细目表和难度预测,考试后有难度、信度、区分度等数据统计和质量分析制度。 小学期末考试是重要的阶段性的水平考试,为了保证教学质量,必须根据课程目标,加强质量监控,加强考试管理,健全试题自评和质量分析上报制度,从命题、考务、评卷、统计、分析等各个环节,做好小学考试质量把关工作。
四、注重过程的发展性评价
积极推进重在过程的发展性评价,改革课程评价考试制度,加强重在过程的发展性评价,是新课程实施的重要内容。大量日常的学校内部课程评价都是发展性的教学评价。发展性学生评价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促进每个学生的发展,帮助其达到预期的目的;发展性学生评价是注重过程的评价,它既重视学生的现在,也考虑学生的过去,更着眼于学生的未来;发展性学生评价关注学生发展的全面性,同时关注学生发展的个别差异;发展性学生评价倡导评价方法多种,评价方式多样,注重学生本人在评价中的积极参与,注重学生自我评价能力和意识的养成,通过评价让学生体验到自己的进步。发展性评价可以采用纸笔测验的方法,但主要是采用非纸笔测验的一些质性评价的方法,例如实验考查、上机操作、提交作品、口试、活动报告、课堂观察、课后访谈、作业分析、完成某个任务的表现性评价、学生成长记录袋等多种方式。除了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更倡导学生的自评和互评,倡导教师、学生、家长的参与和合作。
参考文献:
[1] 吴连涛. 中小学生学业质量综合评价体系改革分析——基于上海市“绿色评价”的实践探索[J]. 教学与管理, 2016(5): 1.
[2] 陈进. 基于广西小学生数学学习质量标准指标体系的评价[J]. 教育教学论坛, 2020(1):2.
[3] 王晓明. 新课标教育背景下小学生学业质量评价体系改革探析[J]. 发现, 2017(07X):1.
[4] 方檀香. 建立学业质量评价标准开展“教育健康体检”——对话”建立中小学生学业质量分析,反馈与指导系统”项目组[J]. 基础教育课程, 2010(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