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后喻文化应对中职教师职业倦怠案例探究

2022-06-02 14:31周燕红魏文
中学生报·教育教学研究 2022年15期
关键词:职业倦怠

周燕红?魏文

【摘要】本文结合珠海理工学校理工科教师职业倦怠个案,从情绪衰竭、去人性化和成就感降低三个维度的职业倦怠体现对个案进行分析,建议以具有“创新”“求变”“合作”等特征的后喻文化来帮助理工科教师走出职业倦怠阴霾。

【关键词】中职理工科教师;职业倦怠;后喻文化

职业倦怠指个体在工作重压下产生的身心疲劳与耗竭的状态。教师是职业倦怠的高发人群,职业倦怠已经成为老师身心健康的“隐形杀手”。如何让中职教师远离职业倦怠,提高职业幸福感,成为一个刻不容缓的课题。我们结合案例探讨中职理工科教师职业倦怠的应对方法。

案例探究

一、案例:有一种倦怠是“我表面必须要強大”

A老师,理工科专业女教师,有着二十年教龄,一直致力于专业教学发展。她与本课题同事交谈,承认有职业倦怠,希望得到帮助。

访谈内容归纳如下:

(一)“我没表面那样强大”

A老师表示她感到工作压力很大。特别是最近两年,潜伏已久的倦怠感浮出水面。主要体现在:过去工作上经常获奖,但随着年岁增长而难有突破,战绩平平,让她的挫败感强烈;对一些头衔也感到压力,感觉面临知识枯竭的危机;觉得与学生渐行渐远,情绪会莫名低落。

(二)“我渴望真正的强大”

A老师表示,她的职业倦怠主要来源于工作压力,家庭倒没有给自己带来太多的困扰。A老师尝试通过自我调节的方式缓解职业倦怠,譬如听音乐、做运动、享受美食、旅游散心的方式,但发现效果不明显,倦怠感依然没有消失。

二、案例分析

A老师是资深专业科教师,胜任力也强。而由胜任力带来的工作压力,却使她产生忧虑、自我怀疑、冷淡、消极、无动力等表现,呈现出情绪衰竭、去人性化和成就感降低三个维度的职业倦怠。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权威背负的重担

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高级教师、资深长辈等多重角色,构成了A老师的权威。权威背负的往往是高尚的道德情操、过硬的专业本领、高超的教学能力和稳重的教师形象。起点高,长期占据优越位置,心中那根弦自然绷得比较紧,导致A老师容易产生倦怠,思维效率下降。

(二)完美隐含的辛酸

A老师的胜任力使她在年轻时已经获得较多荣誉,教学效能高也促使她眼里的完美不容许出现业务水平低、师生关系疏远等状况。一旦发现自己专业知识方面的缺失,便容易产生忧虑情绪,担心自己误人子弟,触发职业倦怠感,导致教师的情绪衰竭和去人性化的表现越来越突出。

(三)习惯折腾出的苍白

A老师习惯了当标杆,站出来当年青教师的强大后盾,强大是一种力量,需要用源源不断的付出来支撑,而单打独斗是“强大”个体的一种固有习惯。A老师习惯自己解决问题,久而久之,压力增加职业倦怠就会蜂拥而至。

三、应对方法

从访谈中看出,A老师很成熟,知道自己有职业倦怠的现象,会想方设法自救,但自愈的成效不显著。基于A老师胜任力视角下出现职业倦怠的情况,笔者建议以后喻文化来帮助A老师降低职业倦怠感。后喻文化,是美国当代杰出的文化人类学家玛格丽特·米德(Margaret Mead)提出,是通过自下而上传递即晚辈向长辈传授、长辈反过来向晚辈学习的一种文化,也可以理解为“文化反哺”。针对A老师的情况,笔者建议以后喻文化应对中职理工科教师的职业倦怠,主要从以下三方面着手:

(一)以“创新”的专业需求为导向,重构专业教师学习模式

专业教师固有的知识模式,使其受思维定式效应影响,即局限于既有的信息或认识的现象,很难突破。而后喻文化提倡多向年轻人学习,通过跟优秀的年轻人接触,在互动中得到新思路,增涨新知识,与孔子提出的“不耻下问”不谋而合。创新不容易,这对有着二十年教龄的A老师来说,无疑是一种挑战。而创新意味着发展、创造和超越,对A老师来说,也是一种收获。在挑战和收获的权衡下,A老师能调整心态,换一种学习模式,向新人学新招,在专业领域里获得新的眼界,让好奇成为追求专业突破的动力之源,对应对工作上的倦怠大有裨益。

(二)以“求变”的专业认知为导向,提高专业教师职业能力

习惯是一种顽固而巨大的力量,年资较高的专业教师沉浸在权威的优越感中而习惯了高位工作和教学而不做改变。后喻文化建议,接受新事物的特质并得到启发,反作用于自身的教育教学工作中。结合精神分析学家弗洛伊德的冰山理论来看,决定冰山前进方向的往往是水面之下的部分,即潜在的教师胜任力因素,譬如教师的动机、特质和自我认知等。A老师能从自我认知中重视“多变”,不让完美成为职业发展的包袱,既加强已有的显性技能,又着重隐性技能的掌握,将更有助于A老师专业能力的提升。正如蜕皮效应,成长就是不断地超越自我,而职业能力的提高,A老师的成就感提升,职业倦怠感会减少。

(三)以“合作”的师生互动为导向,建议共生互学的师生关系

A老师感觉到,传统的你教我学、你讲我听的师生关系明显使师生的隔阂越来越深。后喻文化建议,教师向学生学习,现在的学生与网络有着亲密的接触,获得的信息较多,有些领域的成绩甚至比老师还优秀,譬如学生做公众号、做H5的本领则是老师可以学习的内容。教师不耻下问,主动向学生求教,这种文化反哺也是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以合作模式进行互动,师生在一种平等的关系进行交流学习,建立师生间互信的关系,不仅促进学生的学习效率,还对年长教师有很大的教育启发。与其自己在单独地自愈,不如与年轻人坦诚相见,在后喻文化的大背景下进行尝试,提升自己。

结语

中职理工科教师面对着职业倦怠倦怠,不仅需要教师“自救”,寻找合适的方法来应对,也需要学校营造良好的校园氛围,以后喻文化来带动年长教师的二次发展,帮助教师缓解职业倦怠感,提升职业幸福感。

参考文献:

[1]王鹏程.把工作折腾成自己想要的样子.民主与建设出版社.2017

[2]张峰枫.中职教师职业倦怠现状及对策研究[D].鲁东大学,2016748B3134-27E1-4ADE-BA26-06F3CF920D79

猜你喜欢
职业倦怠
安徽省合肥市中职体育教师职业倦怠现状调查
职场人职业倦怠扰
教师职业倦怠何时休?
护理人员职业倦怠相关性研究
不忘初心,立德树人
城镇普通学校教师职业倦怠比乡村教师更严重
幼儿教师职业倦怠现状调查
气象行业职业倦怠现状与影响因素分析
临床护士职业倦怠原因分析及管理的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