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耀锋 江家镜
【摘要】素质教育背景下,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质量,成为小学数学教师急需解决的问题。小学生的抽象思维、推理能力、创新意识、实践能力是影响数学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影响因素,对充分发挥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提问能力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因此,本文深入探究当前数学教学中小学生提问能力现状,分析当前教学存在的问题,并就培养小学生提问能力提出具体措施,期待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提供经验与参考。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提问;提问能力;有效性
数学是培养小学生公民素质的重要基础课程,现阶段小学数学的教育目标旨在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兴趣,锻炼学生抽象思维、推理能力、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从而促进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全面的发展。培养学生提问能力对促进学生学习很重要,当前数学教师越来越重视基于课堂教学培养小学生提问能力。本文结合笔者教学实践,深入探究影响小学生有效提问的影响因素,并提出具体可行措施。
一、现阶段小学生提问方面存在的问题
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推进,教师在组织小学数学教学中越来越重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也意识到培养学生提问能力的意义与作用,并依据实际学情采取积极措施提高学生提问能力。小学生受教师的引导与干预,在学习数学知识时普遍敢于提问。但引导学生就有意义、有内容的提问仍旧是当前教学工作中的难点。
(一)学生消极提问
想要切实提高学生提问能力,激发学生提问兴趣的重要因素。通过笔者的相关调查,发现大部分小学生在参与数学学习時存在消极提问的现象,究其根源是因为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时,无法为学生创设与之相符的学习氛围,导致学生对数学学习存在枯燥、难度大的片面认知,从而降低学习兴趣,进而提问积极性较低,例如在开展加减乘除运算时,大部分教师沿用口授的方式,无法与日常生活结合,导致教学成效较低,且学生基础不够牢固。
(二)学生怯于提问
部分教师在组织教学时个人形象过于严肃,导致学生畏惧教师现象加重,具体表现为当学生违反课堂纪律或回答问题出现基础错误时,会严厉训诫学生,导致课堂氛围相对紧张,学生更加胆怯,从而过于担心因回答错误遭到教师批评,更没有勇气提问,进而陷入恶性循环,对学生提问能力的培养与发展造成负面影响。
(三)学生不善提问
部分小学生在参与数学学习时,热衷提问也敢于提问,但受自身认知的影响,提问内容普遍缺乏代表性,不仅无法发挥提问的作用,反而降低课堂教学效率。浪费了宝贵的课堂时间。例如在开展乘法运算定律时,在开展应用题教学时,部分学生会提问与问题不相干的问题,教师如果无法有效引导,不仅会降低学生学习兴趣,还会导致课堂教学质量降低。
(四)学生反感提问
部分小学生对新鲜事物具有强烈的好奇心与探索欲望,在参与数学学习初期,提问兴趣与内容相对较高。但是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后,就会降低提问频率,甚至反感提问,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现象,主要是学生在初期提问时,没有得到教师的肯定与激励,从而产生提问无用的错误认知,长此以往就会厌烦提问从而对学习产生抵触情绪。基于此,数学教师在组织课堂教学时,应充分认识到学生个体差异化,认识到肯定、激励等提问反馈的重要作用,从而提高小学生提问积极性,进而为后续教学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提问的策略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在开展数学教学时,教师应以学生为中心,利用小学生好奇心强的特点,联系生活实际创设情境,从而拉近学生与数学知识的距离,激发学生提问兴趣。例如在开展二年级人教版《表内乘法》时,笔者会为学生创设情境:一个学生扮演商贩,贩卖书本,不论大小薄厚,都是3元钱一本,另一个学生扮演顾客,问买9本书需要多少钱?绘本、课外书都是学生相对喜欢的资料,通过这样的问题,吸引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中。并引导学生就价钱提出新问题:“旧书每本下调1元钱,此时买9本书最少需要花多少钱?”通过创设与学生日常相关的情境可以有效激发学生提问兴趣。同时,在开展五年级人教版《长方体和正方体》教学时,笔者会为学生出示长方体和正方体礼盒,并提问:“包装两个礼盒需要准备多大的纸呢?”学生对此问题兴趣高涨:“这两个礼盒需要的纸一样吗?”“怎么计算这两个礼盒需要用多大的纸呢?”“是用一张大纸包装两个纸盒还是用两张大纸包装两个纸盒?”基于小学生提问有效性,进而开展本课教学,显著提高了教学效率。
(二)创设氛围鼓励学生发问
良好的课堂氛围是学生敢于提问的重要前提,为了鼓励小学有效提问,笔者在开展教学活动时,会放低姿态,为学生营造平等、轻松的沟通氛围,积极与学生互动交流,从而掌握学生兴趣与思维走向。拉近师生间的距离,并结合学生爱好适当拓展教学内容,从而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依据自身理解大胆发问。在笔者提问后,学生出现错误回答,不会急于否定与批评,而是用轻松幽默的言谈减轻学生提问与回答的压力,从而寓教于乐。例如在完成六年级人教版分数乘法教学后,笔者会设计思维性练习题()+()=1/12×(),并随机提问学生解题,学生在初次接触时,普遍需要经过思维急转弯才能解除,少部分学生算得快,但会出错。对待学生出错,笔者表示:“并不是条条大路通罗马,赶路的方向很重要。”对待学生计算较慢但结果正确时,笔者会鼓励学生:“如果是吃零食的话,别的小朋友都吃一半了,你才撕开包装袋。你的基本功相当扎实,但是运用有待加强哦。”
(三)善于引导学生发问
部分小学生在提问时会出现跑题、无重点的现象,这类提问无论回答与否都浪费了课堂教学时间。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笔者会通过设计具象化问题培养学生思考与质疑的能力。例如在完成小学统计图知识后,笔者会为学生提供近十年来我国智能手机增长量。并为学生展示扇形统计图制作过程。小学生对此类直观图形知识具有较强的兴趣,从而导致其相关学习基础较为扎实,这时就会提出自己的想法:这样的数据应该用折线统计图,完全没必要使用扇形统计图。进而通过类似知识点例题不断强化学生质疑能力,循序渐进地提高学生提问能力。此外笔者还会对学生进行启发,从而使学生提出更有效的问题。例如在开展六年级人教版《圆》的教学时,笔者会引导学生结合自身生活经验与认知总结圆形的物体,并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探究哪些物品一旦改变形成就成为圆形,并为学生举例跳绳围成一圈就是圆形,从而启发学生思维,并以此为基础引导学生有效发问,从而使学生更深层次地融入课堂教学活动中,促进学生学习效率与质量的提高。
(四)积极反馈调动学生提问积极性
小学数学知识与其他学科相对抽象、复杂,更考验学生抽象思维。学生学习兴趣是影响教学质量的直接因素。为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笔者会采用鼓励式教育积极反馈学生,对学生提问的内容、角度进行肯定,并就提问问题价值设立虚拟或实物奖励,从而充分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让学生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
例如在开展六年级人教版《圆柱与圆锥》教学时,笔者首先会通过多媒体为学生展示圆锥形的沙堆,并让学生结合所学知识与自身思考自由提问,为学生明确提出的问题与本课所学知识有关联性将会得到一份精美礼物,学生学习积极性显著被调动起来。从而就沙堆体积、沙堆重量、表面积进行提问,在学生提问后笔者会肯定学生的提问价值,并询问学生为什么提出这个问题,从而掌握学生思维与关注点,并及时调整教学重点,从而为后学教学奠定良好的基础。
结语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提问能力可以促进教学质量与效率的提高,促使学生结合自身经验与理解更深入地探究数学知识。数学教师应重视学生反馈,依据实际学情优化教学模式与方式,为有效提高学生提问能力创设良好的氛围,从而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不断提高,为学生更深层次的数学学习夯实基础。
参考文献:
[1]王喜洋.小学数学课堂提问技巧探讨[A]. 2020年“互联网环境下的基础教育改革与创新”研讨会论文集[C],2020.
[2]陈丽敏,景敏,Verschaffel Lieven,Van Dooren Wim. 五年级小学生数学问题提出能力和观念的调查研究[J]. 数学教育学报,2013(02).
[3]尤晓菁.“三问”齐驱 点燃思维——小学低段数学课堂提问技巧的研究与实践[J].学苑教育,2022(08)
[4]张也.让提问成为有效教学的桥梁——关于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思考[J]. 新课程(中), 2018(10)
[5]肖宏遵.小学数学课堂提问技巧研究[A]. 2020年教育信息化与教育技术创新学术论坛(南昌会场)论文集(四)[C], 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