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教学改革及创新——学生“问题解决”创新意识培养

2022-05-30 08:11:06王玲玲
数理天地(初中版) 2022年1期
关键词:问题解决创新意识数学教学

王玲玲

【摘 要】 数学知识的学习需要在应用过程中充分展现其价值.教师应该以课程内容为中心,促进学生产生活跃的思维,从而产生良好的解决问题能力,本文将研究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问题解決”创新意识,利用创新意识在知识点之间寻找更多的联系,引导其快速寻找到高效学习的突破口,促进其在追求真理的道路上能够走得更远,

【关键词】 数学教学;创新意识;教学改革

创新能力的培养需要多方面条件的共同影响,教师需要针对其发展需求提供充足的思考空间、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新颖的学习模式,引导其在思考中抓住关键点,实现思维发散,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需要充分重视创新意识对于学习数学知识的重要性,立足于课堂教学现状选择合适的教学策略,引导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激发创新意识.

1 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重要性

1.1 激发学习潜能,构建完善的知识体系

教师可以通过解决问题的方式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以浓厚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为依托促进其积极主动地学习学科知识,针对课程内容设计多样化的授课形式,先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令学生产生轻松的学习体验,之后引导其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实现拓展与延伸,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将激发学习潜能,针对部分知识点进行深入思考,自主搜集互联网和相关学习资料中的相关知识点,不断积累知识并构建出完善的知识体系[1].在培养和锻炼创新意识时,教师可以将课程内容作为出发点,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活动,以自身探究欲为推动探究活动顺利开展的动力.创新意识的培养可以在已掌握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拓展和延伸,引导其不断超越自我,开辟该学科中更多新的领域.

1.2 提升综合素养,培养良好的思维能力

在培养创新意识时,独立的思考空间是不可或缺的条件之一,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会针对这一能力的培养设计针对性训练项目,提供充足的思考时间,并给予多样化的资料为其实现学习思路的创新提供便利条件,在教授学科知识时,可以将前人探索出来的发现知识的方式进行解析,令其按照已有的思路按部就班地理解课程内容,而在探索和拓展阶段,针对这一思维模式进行创新,从其他角度找到可以优化学习思路的方式.在挖掘新道路和理解新方法的过程中,鼓励学生产生新的想法,并针对新想法进行验证和深入探究,对其思维逻辑能力和辨析能力进行针对性训练.思维能力的有效提升能够促进学生在探究更多数学学科知识时能够提升理解能力和学习效率,提升其综合素养,

2 培养创新意识的现状及问题

2.1 教学理念滞后,训练机会不足

部分教师受到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将提升学习成绩作为重点工作目标.在课堂教学中,直接将理论性知识传输给学生,令其通过大量的习题训练掌握刻板的学习方式,以“直线、射线、线段”的讲解为例,在课堂教学中直接将三种类型的线进行展示,并将三者各自的特征和区别方式讲述出来,之后就针对三者长度的测量等知识进行深入讲解,教师并没有针对三者与现实生活中各种问题的产生情况相对应,为深人探究三者的应用价值和形成条件,缺乏基础性知识的巩同而直接进行理论性知识的学习,这种授课形式虽然能够有效提升学习成绩,但是学生缺乏思考时间,被动地接受知识令其忽视了知识的形成过程,对于创新意识的有效形成造成巨大的阻碍[2].教师教学理念的滞后,令其没有深刻意识到创新意识对于数学学习的重要性,故没有设计充足的锻炼时间,令学生缺乏训练机会.

2.2缺乏有效方法,教学效果较差

创新意识的培养对于教学方法的有效性和针对性要求较高,部分教师虽然已经意识到其重要性,但是在具体教学工作中却不知从何人手.部分教师会提供大量的数学习题,在做题过程中清晰地讲出解题思路,仅注重对已有学习思路的研究,而忽视创新意识的本质性因素,在解答问题的过程中,部分教师没有激励学生以多种角度来思考问题,只要求其将题目解答出来即可,部分问题能够以“一题多解”或“一题多问”的形式培养创新意识,比如在计算类题目中可以同时拥有多种解题步骤,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计算量,以多种算法的探索和总结能够促进学生产生更多新颖的想法,而教师并没有重视这一环节,而是将其划人选做题的范围内,并没有给予充分的思考和探究时间.

2.3学生缺乏自信,学习状态消极

部分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效果并不理想,主要是因为对其重要性的认知不明确,面对较难的研究题目产生的畏缩心理,受到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产生思维定势,对于自身创新意识的培养造成严重的阻碍[3].部分学生认为自己只需要掌握课程中的重难点内容的基本原理和应用方法即可,以提升考试成绩为主要目标,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后并没有主动进行拓展性学习,在面对新的知识点时先考量其是否在考试考查的范围内,根据其重要性选择相应的学习态度,部分学生在难度较高训练中产生畏难心理,认为这种训练应该交由有数学天赋的人练习,而自己并不需要在数学这一学科花费太长的时间,这种心理状态导致其拒绝接受训练,在训练中寻找可以偷懒和逃避的方法,难以形成良好的学习状态.

3 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创新意识的具体策略

3.1 营造轻松氛围,激发探索欲望

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时需要注重学习氛围的营造,尽量让学生在氛围中能够形成轻松的学习状态,利用有趣的故事、游戏等导人形式激发探索欲望,从而促进其思维活跃化,教师可以提出一个生活中常见的问题,利用一种较为复杂的方式解决,之后询问学生是否能够想到更好的解决方式,从而快速导入到课程内容中[4].通过提出问题的方式让学生主动探究解决方案,从而实现创新意识的初步培养,

例如以“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授课环节为例,展示一个初次来到班级的卡通形象,以该形象提出问题,在选择回答者时提出让“穿黄色衣服的同学”或“短头发的女生”等形象的学生回答.之后提出:“我不知道你们叫什么,要说出每个人的特征太难了,谁有更好的解决办法?”通过该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有效的解决方法,从而导人课程知识,以形象和提问环节营造轻松有趣的氛围,激发探索语言,促进其产生良好的创新意识.

3.2鼓励独立思考,全面分析问题

教师在课堂中规划独立思考的时间,引导学生产生更多新颖的想法,在课堂上直观展示某种数学现象,先仔细观察这种现象特征,之后设置独立思考环节,让其在独自思考的过程中自行探究该现象的形成原因和必备条件,促进其自行完成知识点的探索和发现,为培养其创新意识提供便利条件,在独立思考环节中,教师尽量减少指导和提示,仅出示基本的研究材料,让学生充分发挥自主能动性,激发学习潜力,站在客观角度全面分析问题,培养其创新意识,

例如 以“三角形全等的判定”的授课环节为例,教师可以在黑板上画出两个全等三角形,在观察两者之间的联系和主要特征后,提出:“大家独自思考一下,三角形全等的条件是什么?怎样能够判定它俩是否为全等三角形呢?”引导学生在思考过程中产生创新意识,站在多个角度分析两个图形之间的联系.在分析全等条件时尽量保证条件的准确性和有效性,在独自完成知识点的归纳与总结的过程中提升学习能力.

3.3设计一题多问,培养探究精神

题目条件不变,但是题目的问题改变,在解答过程中需要以问题的角度作为出发点进行思考与解析,这种一题多问的授课方式可以将创新意识的训练融入其中,针对部分应用类题目,可以将设计问题的任务交到学生手中,引导其对题目内容或条件产生疑问,并设置合理的问题,之后结合已经掌握的知识体系和思考能力,针对自己的问题探究合适的解决方案.利用一题多问的形式提升思维逻辑的全面性,培养其探究精神,有效提升题目解析环节的教学价值.

例如 以“勾股定理”的授课环节为例,教师可以针对勾股定理的知识点设计基础题目条件:小明和小华同时从同一地点出发,小明向北走了60米后发现自己的东西放在小华背包里了,这时小华已经向东走了80米,教师提出:“大家根据这一条件设计问题,并明确说出自己解答这一问题的具体过程.”每名学生能够设计出多个不同的问题,自行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并探究问题答案,有效促进其创新意识的培养.

3.4 探究一题多解,创新解题思路

数学习题講解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常规的解题方法完成基本的解题任务,之后要求其在独立思考、小组讨论、实践探究等多种形式中挑选自己喜欢的方式研究该题的其他解法.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可以对解题思路进行点拨[5].在讲解“一题多解”题型时,教师可以分别将多种解题方式进行详细讲解,之后对比其特征和优缺点,引导学生以多种不同的角度看待问题,活跃解题思路.

例如 以“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授课环节为例,教师可以设计展示题目:x2 - 4x+4=(5- 2x)2,求z的值,教师可以让学生先自行寻找解题方法,以小组讨论探究多种方法的可信性,教师将总结结果进行整理,分别从两个角度对该题目进行解析:一个是将右侧式子展开,通过公式法求出答案;另一个是将左侧式子转化为完全平方式,通过因式分解的方式得出答案,在这一环节中,利用一题多解的解析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能力,引导其创新解题思路,以新颖的学习思路面对更多的知识点.

3.5 借助多媒体技术,提高创新思维

随着科技的发展,多媒体已经在教育领域广泛应用,教师在授课时会应用其优化课堂水平,当下已经取得了很多较为显著的成果.而数学知识本身也存在较强的抽象性,部分学生难以“吃透”知识点.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时,教师也借助多媒体技术,将其与知识点相结合,引导学生不断发挥自身的想象力,从而实现提高创新思维的目的.

例如 以“二次函数”的教学过程为例,为了让学生能够根据题目或意境要求,写出相应的二次函数表达式,教师在课堂中就可以多利用多媒体技术,将二次函数相关的图形更直观地呈现在学生面前.同时,在课堂中解决实际问题时,教师应对学生思维进行引导,利用知识迁移,更深入地理解二次函数.同时,将问题与其所学过的二次函数相衔接,学生则会不断利用自己的想象力,思索二者的联系并尝试探索解题方法.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思维会得到一定程度的创新,对数学知识实现有效的应用.

4 结语

在“问题解决”的教学模式中,“问题”即开展学习活动的关键点,针对问题内容提出大胆的假设,引导学生产生质疑,并以此为推动力分析和解决问题.在这一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将学习重点放在创新意识的培养方面,促进其将新思路、新想法提出来,在探究过程中研究其可行性,站在科学发展的角度锻炼创新思维,培养创新意识.

参考文献:

[1]张琳,师范生信息化教学能力培养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9.

[2]邢红军.中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方向迷失的危险之旅[J].教育科学研究,2011(04):5-21.

[3]王建强.农村中小学作文教学现状与对策[J].华夏教师,2020(08):47-48.

[4]张晓芹,郭祥云,何新华,陈桃源,叶秀宝,王钟霞,陈群团,钱珍娣,曹盈月,陈虹,许绍芬,黄伟,林庆明,刘忠奎,张宝泉,朱松华,冉晓艳,王菲菲,陈爱武,黄金.中小学课程与教学[J].教育与教学研究,2020,34(07):87-128.

[5]姜贵云,基于初中数学应用题解题方略的归纳与总结[J].中国教师,2020(SI):19.

猜你喜欢
问题解决创新意识数学教学
“问题解决”课堂教学模式
浅谈小学数学问题解决认知模型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数学问题解决能力
高中化学“问题解决”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高中体育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
考试周刊(2016年79期)2016-10-13 22:47:47
浅析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考试周刊(2016年77期)2016-10-09 11:14:58
对数学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认识
考试周刊(2016年77期)2016-10-09 11:09:44
素质教育背景下音乐欣赏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成才之路(2016年26期)2016-10-08 11:49:58
基于学生主动学习意识培养的数学教学方法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6期)2016-10-08 11:32:24
注重交流提升数学学习广度和深度探讨
成才之路(2016年26期)2016-10-08 11:29: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