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同杰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落实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已成共识.核心素养的落实需要依托适当的教学方法.问题式教学法就是用“问题”引領课堂活动,将学生置于生动形象的问题情境之中,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强化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以问题为依托,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或合作探究的形式解决问题,从而促进科学思维的发展、探究能力的提高、科学态度的形成.本文阐述了问题式教学法的概念、问题设计原则及教学策略.
【关键词】核心素养;问题式教学;教学策略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呼唤物理教育本性的回归,实现物理课堂的有效教学,将培养“物理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科学态度与责任”四个维度的核心素养作为课堂教学的终极目标.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物理规律的探究,需要创设问题情境”,“通过问题解决促进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达成”,“在解决问题中进一步提高探究能力,增强实践意识,养成科学态度,促进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这阐明了问题式教学法是进行课堂教学改革的重要方法,也是必备方法,是培养学生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和方法.因此,物理教师理应结合教学实际情况,积极地进行思考与探究,在教学活动实践中有效地融入问题式教学法,促进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达成.
1 问题式教学法的概述
问题式教学法是一种启发探究式的教学形式.教师应以学生的认知能力和水平为基础创设问题情境,提出一系列能活跃学生思维、激发学生探究欲望的科学性问题,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促使学生进行自主探究或合作探究,自主能动地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总结归纳问题的结论.问题式教学法也是一种互动的教学形式.通过师生之间的互动学习,引导学生交流研讨、合作探究,又在教师的言传身教、亲身示范的过程中,逐步渗透着物理观念,帮助学生形成科学的学习方法.
2 问题式教学法与核心素养的关系
为了落实国家的教育方针,教育部将核心素养作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出发点和归宿.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实,需依托适当的教学形式方法,让学生在参与课堂活动的过程中不断地提高学习能力.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无论是物理知识的教学,还是物理问题的解决,都要引导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收集和选择有用信息,基于证据和逻辑对问题作出合理的解释,这就为问题式教学法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政策支持.
问题式教学法以生动形象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以层层递进的问题增强学生学习的驱动力,提高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深度和广度,训练学生的推理能力、思维能力,逐渐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在高中物理教学过程实施问题式教学法,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物理学科的核心素养.
3 核心素养下问题的设计原则
“问题”是问题式教学法的灵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将物理学科的核心素养融于问题之中.问题要有可操作性,可以引发学生的思考,可以促使学生进行探究.设计有效的问题应遵循以下原则:
3.1 紧扣课程标准与核心素养设问
课程标准是教学设计的重要参考依据,问题的设计更要以课程标准为标准,为完成课程标准的目标要求服务.教师应将课程标准与学科的核心素养进行对照分析,结合课程标准与核心素养设计问题,将核心素养内化于问题之中.首先依照核心素养的四个维度,将课程标准分解成不同的层次,再设计出不同层次的问题.各层次的问题要从不同的侧面体现核心素养.这样设计出的问题始终围绕课程标准,又能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实现为国家培养高素质的优秀人才的目的.
3.2 把握学生整体认知水平,适度设问
学生整体的认知水平和知识基础是设计问题的起点.设计问题的目的是激发全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活跃全体学生的思维,促使全体学生都能积极思考问题.教师设计的问题不能只针对少数优秀学生,但也不是每个问题都要求所有学生都能回答,而是每个问题都能引发学生思考、激发学生对问题进行深入探究,这样学生才真正是学习的主体.要想设计出这样的问题,教师必须准确把握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认知能力基础,在原有认知和新认知的结合点上设计问题,使学生的认知结构不断地得到补充和完善,使学生的知识能力逐步提高,学生在原有认知和新认知不断碰撞、不断作用下获得新知,提高能力和素养.
3.3 在情境的基础上激发性设问
新课程标准指出“创设情境进行教学,对培养学生的物理学科核心素养具有关键作用”.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内心的好奇心、求知欲是进行探究学习的原动力.教师应在实际生产生活的各种情境下设计问题,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主动解决问题的动机,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使其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积极地对问题进行分析思考.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网络、多媒体技术,实验器材等多种方式创设问题情境,将学生感兴趣的情境问题化,制造悬念,形成认知上的冲突.这样学生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会应用物理的相关知识,构建物理模型,会创新思维方式,积极主动地探究结果.
3.4 思维层次化下逻辑性设问
教学过程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可能通过设计一个问题或几个问题就能完成教学任务.为了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应将教学内容设计成一个个、一组组彼此关联的问题链,把大问题分解成若干小问题.前一个问题是后一个问题的铺垫,后一个问题是前一个问题的继续和发展.问题链中各问题要层层递进,由浅入深,由易渐难,使每个问题得到解决,让学生“掂掂脚”“伸伸手”都能够得着、做得到.学生思考探究不同的问题,就处于不同的思维层次上,每个问题都能成为学生思维能力提高的垫脚凳、登山梯.问题链的各问题间要存在着严密的逻辑关系,做到首尾呼应、有理有据,能够启发思考.学生在问题链的指引下,通过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实现思维层次的提升,思维能力的提高.
3.5 知识系统结构下体系性设问
高中物理知识是一个庞大的系统.重要的物理观念如“物质观”,重要的规律如“牛顿运动定律”,重要的思维方式如“建立理想化模型”,最基本的科学探究流程如“观察现象——建立模型——大胆猜测——实验探究——归纳结论”,全都始终贯穿于各部分物理知识之中,使各部分物理知识相互关联,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教师应围绕某个具体的知识点,设计出符合概念的形成、规律的得出等逻辑关系的问题链,再依据章节内容将各知识点的问题链关联在一起,形成能体现各知识点结构关系的问题组.在此基础上将各章节的问题组有机整合在一起,构成问题体系,与复杂的知识系统相对应,以问题体系的完整性长时间地不间断地强化物理观念的树立、科学思维的发展、科学探究能力的提高,使核心素养的培养更加有效.
4 以问题式教学法促进核心素养提升的策略
4.1 营造趣味情景,促进学生树立物理观念
在高中物理学科素养的四个要素中,物理观念是其他几个要素的基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多采用“在情境的基础上激发性设问”的原则.在实际生产生活的各种生动形象、兴趣盎然的情境下设计问题,可使学生积极地归纳分析,充分地感知物理概念和规律的形成过程,并逐渐地完成物理概念和规律的内化和建构,最终促使学生树立正确的物理观念.
例如 在学习平抛运动时,课堂上引入柯受良驾驶汽车飞越黄河的壮举,可以成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此基础上再提出问题:“汽车有没有初速度,方向向哪?”“汽车的轨迹是直线还是曲线?”再进一步利用平抛竖落仪等实验仪器,在实验的情景下提出问题:“同一高度下自由下落的小球与平抛的小球哪一个先落地?”若两球总是同时落地,说明了什么?”“同一水平初始位置下匀速的小球与平抛的小球是否会相碰?”“若两球总是相碰,说明了什么?”在教师创设的这些问题情境下,学生逐步建立起了“平抛运动”的概念,逐步树立起了“化曲为直”的物理观念.
4.2 优化问题链条,引导学生发展科学思维
科学思维是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是高中物理教学的核心.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宜采用设计一系列环环相扣、科学合理的问题链的方法,有效地促使学生不断地进行抽象概括、分析比较、归纳综合、演绎推理等一系列的思维活动.教师在设计问题链时,要注意优化各问题间的逻辑关系,以各问题间的科学严密的逻辑关系,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发展学生的科学思维.
例如 在学习“欧姆表原理”时,可设置如下问题链:(1)请利用闭合电路欧姆定律,根据提供的实验器材,设计一个简单的电路测出几个待测电阻的阻值?(2)开关断开时两接线柱间的电阻是多少?指针在什么位置?(3)若用一根导线将两接线柱直接连接,说明两接线柱之间的电阻是多少?指针在什么位置?(4)如何更换刻度盘上的数值,可以直接读数不用计算?(5)如何改进电路,将零刻度值移至刻度盘的最边界刻度线处,进而用到全部的刻度线?(6)若指针分别刚好指向满偏刻度的16、13、12、34处,该处的刻度值分别标为多少?(7)用欧姆表测量电阻前,为什么要进行欧姆调零?
4.3 进行科学实验,推动学生开展科学探究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无论是物理概念、物理规律的形成,还是科学思维、科学态度等核心素养的培养,都需要通过物理实验来实现.物理实验更是科学探究的重要平台.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需要学生亲身经历实验探究的过程.教师应设计一系列激发性问题,促使学生做出猜测与假设,设计实验探究的方案,进行实验操作,获取实验数据,处理实验数据,归纳得出实验结论,并与其他同学进行交流探讨,推动学生开展科学探究.
例如 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设计如下问题:(1)哪些情境可以用于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2)根据自选的情境进行实验,需要哪些实验器材?需要测量那些物理量?(3)根据实验原理,如何处理实验数据?如果采用图象处理实验数据,应该做什么图象?(4)请总结归纳误差的来源,得出实验的结论.
4.4 时刻渗透,帮助学生形成科学态度
物理学科核心素养四个方面的要素是相互依赖,共同发展的.在设计问题培养学生物理观念、科学思维和科学探究的过程中,教师应时时刻刻不间断地渗透科学态度的素养.
例如 在“平抛运动”的学习过程中,通过平抛竖落仪等情境设计问题,引导学生养成了多角度比较衡量的方法习惯.又如在“欧姆表原理”的教学中,在问题链的引导下,学生养成了科学严谨的思维习惯.再如“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教学中,培养了学生客观收集并如实处理实验数据的实事求是的精神.在与其他同学交流研讨共同操作的过程中,学会了团队合作.
5 结语
高中物理教学实践证明,问题式教学法能行之有效地培养学生物理学科的核心素养,是一种顺应教育改革潮流、符合新课程标准的高效的教学方法.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教师实施问题式教学法时,要深入理解问题式教学法与核心素养的关系,在此基础上依据问题设计的原则,全方位、多角度、多层次地设计出精准高效的问题.长期实施问题式教学法,学生可在问题的激发引导下,积极地进行思考分析、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潜移默化地树立了物理观念,发展了科学思维,提高了科学探究能力,形成了科学态度,学生的物理学科的核心素养明显提升.
參考文献:
[1]王高波.物理有效教学中“问题串”的巧妙运用[J].中学物理,2013,31(17):12-13.
[2]俞妫.基于学生物理核心素养提升的问题教学策略研究[J].考试周刊,2018(59):154-155.
[3]何洪.倡导“问题式”教学,促进物理核心素养的达成[J].教育界,2020(07):56-58.
[4]林明华.高中物理核心素养的内涵与培养途径[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6(02):4-6.
[5]王高.物理核心素养培养浅探[J].物理教师,2016,37(12):1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