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潇潇
【摘要】自2021年7月19日《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以下简称双减)实施至今已有近一年的时间.在这一段时间里,“减负提质”成为了学校教育改革工作的重中之重.依据“双减”政策的总体目标和任务要求,当前学校教育的主要工作便是:“切实压减作业总量和时常,减轻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健全作业管理机制,合力调控作业结构,分类明确作业总量,提高作业设计质量,加强作业完成指导”[1].
【关键词】“双减”政策;初中物理;作业设计
作业是课程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其重要性和作用是不言而喻的.不仅可以巩固学生在课堂所学知识,还可以锻炼学生的实践运用能力及思维迁移能力.在“双减”政策的背景下,国家对作业布置的“标准”、“总量”、“时常”提出了阶段性的要求(一年显著减轻,三年有减轻),但又要求作业负担不能过重的同时,学习的质量也不能下降.
笔者在教学实际中依据基本学情,针对初中物理作业设计“存在的2个问题”,给出了“3个改变策略”,提出了“3个解决方法”,旨在“不超标”、“不超时”、“不超量”的情况下,“提升作业趣味”、“创新作业形式”、“减少作业总量”、“提升作业质量”.
1 初中物理作业设计存在的问题
受应试教育影响,当前物理作业设计,严重缺乏系统性、科学性、逻辑性.较为普遍存在的现象有两个,一是:“教师总凭感觉、凭经验,随意布置作业”;二是:“作业形式多为机械性、重复性纸笔作业”.这种机械抄写、无趣记忆的作业枯燥乏味,导致了一系列的问题产生,根本不符合初中生思维活跃、富有想象、探究欲强的心理特点,无法从核心素养及素质教育层面为学生的认知发展提供有力支持.这不仅导致了学生的厌学情绪滋生,还加重了学生的作业负担,对学生的学习成长来说极为不利.
1.1 作业时长把控不好
从科学的角度分析,“教师布置学生作业并不是时间越长越好,而是说最好应该控制在一定的时间范围之内”.
我国著名的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曾在《中国教育改造》一书中提到过:“作业时长应控制在科学的拐点以内,因为一旦时长超过了一个拐点,则作业时长和学习效果成反比”.比如说班级里有一名学生,她一晚上只能做一个小时的作业,学习到晚上九点就困的眼皮打架.教师却非得布置两个小时甚至是三个小时才能完成的作业,到最后学生的精神越来越差、抵抗情绪越来越高,晚上休息不好、心情也不好,第二天上课就会受到影响.
1.2 教师没有学生概念
很多教师的心中并没有学生概念,这一点主要体现正在“预估布置作业完成时间上”.在现实情况中,学生实际完成作业的时间,远远高于教师预估作业完成的时间.教师认为学生花三十分钟就能完成的作业,实际上绝大部分学生要花一个小时,甚至是一个多小时才能完成.究其原因,是因为教师没能站在全体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总是参照班级最好的那些学生来拟定标准,不能考虑到其他学生们日常积累、预习整理、复习整理、错题整理等额外时间的产生,以及其他科目教师布置的作业,所产生的叠加效应.
2 双减背景下作业设计的3个转变
基于“双减”政策:“全面压减作业总量和时常,减轻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健全作业管理机制,合力调控作业结构,分类明确作业总量,提高作业设计质量,加强作业完成指导”的意见要求[1],教师应在作业设计上做到“观念转变”、“实践转变”、“评价转变”.
2.1 转变思想观念
在课程教育改革深入发展的今天,仍有不少教师奉行“唯分数论”思想,在作业的设计上仍然以“应试教育”为主.这种“唯分数论”、“唯升学论”的教育样态,成为了教师“思想保守”、“方法简单”、“观念陈旧”的最直接证明.
在“双减”背景下,教师的首要任务便是转变自身思想观念,从“知识本位”向着“素养本位”转型,在思想层面上提高对教育观念的认识和理解.
2.2 转变实践方法
教师不仅要看到“怎么减”,还要看到“双减”背后的“怎么升”.关于“怎么减”的问题,“双减”政策对作业布置的“總量”、“时常”、“形式”等,已有明确的减负标准和要求.所以说,“减负”并不是“一减了之”,而是“减负提质,向着教师要质量”.
教师应不断提升自身业务能力及专业化水平,始终把“五育并举”和“素质教育”放到同“智育”一样的地位认真对待,进而采用多元化的形式及方法,创新作业形式及内容,在不提高作业总量和时长的情况下,提升作业质量和内容[2].
2.3 转变评价方式
评价是“鉴别学生能力”、“激励学生性能”、“促进学生发展”的有效杠杆,是撬动初中物理作业设计创新的重要支点.因此教师必须从单一的评价方式中解放出来,要采用多元化的方式方法“激发学生潜力”、“强化过程评价”、“淡化结果评价”、“注重发展评价”等,把传统教育中作业评价“甄别”和“选拔”的功能,改变为“促进”和“发展”的功能.
3 作业总量的控制及布置方式设计
坚持“素质教育”基本理念,把学生从“应试教育”的题海中解放出来,这是初中物理作业总量控制及布置方式设计的总体战略.在个性化的作业设计中,要保持一定的“趣味性、“补充性”、“拓展站”、“提升性”,要使学生自发的、自觉地、积极地完成作业,并享受完成作业带来的成就感、认同感、快乐感,使学生由“要我做”转变为“我要做”.
3.1 “作业盲盒”——与时俱进趣盎然
为了激发学生写作业的兴趣,使学生对写作业的态度发生改变,教师要创设教学情境,搭建兴趣平台,充分调动每一名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积极参与(例1).
例1 在微信小程序页面搜索“活动抽奖小工具”,小程序列表会出现“幸运大转盘”、“盲盒助手”、“人人来抽奖”等五花八门的免费小程序.以“盲盒助手”的设置为例,点击“发起抽奖环节”,会有“九宫格抽奖”、“幸运抽盲盒”等多元化的抽奖活动,教师通过设置奖品数量,便可以把“物理试卷一张”、“教辅习题一页”、“抄写课堂笔记一遍”、“免写作业一次”等编写进小程序中,最后用手机连接信息技术设备,让学生凭运气抽取“免写作业资格”.
“盲盒+X”活动本是一种商业化的产物,但随着其热度的不断攀升,“盲盒+作业”的布置方式在教育行业火速裂变.这种火遍于青少年之间的潮流玩物,十分符合初中生的心理活动特点.在抽取作业之前每名学生都有巨大的遐想空间,每个人一次机会,结果是抽中的惊喜,还是没抽中奖的沮丧,对于学生来说,都是十分新奇的体验.这种加强感官刺激的作业布置方式,作出了具有改革性意义的提升,不仅持续刺激了学生的多重感官,还取得了超乎想象的学习效果.
3.2 “家庭实验”——减负增效好帮手
物理家庭小实验是对学校实验的检验和补充[3].作为一种特殊的实验形式,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便能获取器材,这不仅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的实践机会,还为学生提供了足够的时间和空间.既激发了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兴趣,还弥补了教师演示实验上的不足,更是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学习能力、思维能力以及实验技巧(例2).
例2 在物理实验教学中,教师准备了玻璃砖、红外射线、量角器等实验器材,通过“演示实验法”向学生展示了“入射光线”、“反射光线”、“折射光线”等,并使学生理解了光的折射现象、定义及规律.为了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教师可以布置“物理家庭小实验”,引导学生使用“鱼缸”、“激光灯”、“量角器”等可轻易获取的实验器材进行实验研究,并使用量表记录不同角度入射光线(入射角),所产生的反射光线角度(反射角)以及折射光线的角度(折射角),以此使学生可以“多角度观察”、“多维度思考”、“多方面求证”.
在傳统的实验教学中,“演示实验”存在“可见度不高”、“实验效果不明显”的弊端,前排学生可以清晰地观察,而后排的学生则无法被满足需求,且因时间秩序关系,教师不能满足全体学生动手实践要求.但是通过物理家庭小实验作业的布置,教师完美地解决了“观察实验”上的不足,不仅使每一名学生都进行了光的折射实验,还有效利用了家庭教育有利因素.
3.3 “三三进制”——分层作业全兼顾
“素质教育”的最基本要求便是:“面向每一名学生”[4].基于这点,“因材施教”、“分层作业”便离不开“三三进制”.所谓的“三三进制”是根据基本学情,把物理作业分为“基础作业(普通)”、“综合作业(简单)”以及“创新作业(困难)”三个层次,使不同阶段、不能能力的学生都可以得到适合的发展需求(例3).
例3 设计分层作业,把一个重量为19.6N的实心小铁球浸没在盛满水的容器之中,此时容器溢出了9.8N的水,则这个小铁球受到的浮力是( )N?体积是( )m3?质量是( )Kg?密度是( )Kg/m3?
变式1 若提供弹簧测力计一个、水一杯、金属块一个,请根据所提供的器材测量该金属块的密度,并写出测量步骤及计算金属块密度的表达公式.
变式2 若提供弹簧测力计一个、物块一个ρ水<ρ物,ρ液<ρ物、水一杯、盐水一杯,请根据所提供的器材测量这杯盐水的密度,写出测量步骤以及计算盐水密度的表达公式.
为检查学生使用《阿基米德原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此题采取了“一题多解”的方式方法,通过“三三进制”进行分层设计[5].能力较差的学生用一种方法解答,能力中等的学生用两种及两种以上的方法进行解答,而能力较强的学生可用多种方法进行解答.
同时,要鼓励学生在脚踏实地的基础上,一步一个脚印,逐步向着更高层次的水平进击.这样能力较差的学生指向在于“基础目标”;能力中等的学生可塑性强,稍微提高一些难度对他们的进步也有好处,逼他们一把没准就能让他们进入优等生的行列,而对中等生放松监管,则很容易让他们滑入后进生的行列.
4 结语
作业是课程教学中极为重要的环节之一,它不仅是课程教学的有效延伸,更是巩固提升学生能力的一味“良药”,是影响学生学习质量的重要因素.
作为一名新时代人民教师,应不断学习新的知识理念,努力提升自身业务水平及教学效能,在认真贯彻落实“双减”政策的同时,不断结合《素质教育》理念、《教育信息化2.0》等纲要[6],对作业设计的形式及方法不断创新完善,进而实现五育并举、全面发展、培养21世纪新型、复合型、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 本刊记者.中办国办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J].山西教育(管理),2021(09):5-8.
[2] 上海市初中物理高质量校本作业体系设计与实施指南编制团队.上海市初中物理高质量校本作业体系设计与实施指南(试行)[J].上海课程教学研究,2022(02):92-105.
[3] 余慧娟.全面落实“双减”政策 强化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访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司长吕玉刚[J].人民教育,2021(22):12-15.
[4] 林洁颖.“双减”背景下的分层作业优化设计——以语文第五册第二单元为例[J].现代教学,2022(Z1):152-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