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冬梅
在新课程改革以后,当前小学语文教学,逐渐注重学生的阅读积累量,所以教师要借助课外阅读与课内阅读相互融合的方式来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但是,从目前阅读的整体状况来看,小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部分教师在课堂阅读开展的过程中过分注重课堂阅读,而忽视了课外阅读拓展,导致学生在课堂虽然学到了课文鉴赏方法,但无法在课外阅读中进行实践。这也就导致了学生不会活学活用,在学习过程中无法感受到课内阅读的学习兴趣。面对这些问题,笔者提出了将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进行有效融合,这样在保障学生知识学习的前提下,能够充分拓展他们的视野,从而提高语文核心素养。
小学语文教学中作为拓宽学生眼界的课内外阅读,需要得到广大语文教育者的重视。借助课堂阅读能让学生掌握知识学习的方法,借助课外阅读能让他们对学校以外的世界有更多的认识,所以教师要想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就必须以多样化的形式将课内阅读进行有效整合,这样才能为学生今后的语文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小学语文教学课内外阅读有机结合的意义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学生必须在阅读的过程中学会对文章富有表现力的词语或句子进行揣摩分析,并借助这些来领会作者情感。课堂教学的目标实际上就是要让学生养成会读书、爱读书的习惯,并且帮助他们进行自主学习思维的提升,这样当学生在开展课外阅读时,就能以课堂所学到的知识进行迁移,来分析课外阅读中的关键内容,提高阅读的有效性。所以以课内外阅读的互相融合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能为学生的语文学习提供帮助。从小学语文课程教学模式的构建中我们不难发现,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只有通过课内知识传授和课外阅读内容拓展,构建学生自身的知识体系,在阅读中逐步积累字词句,学习优秀文章的写作方法,才能真正实现提高学生语文学科综合素养的目标。通过整合阅读教学的方法,能发现读跟写这两者之间的关系:阅读是吸纳知识的过程,而写作是知识作用的结果。
二、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有效衔接的重要作用
(一)明晰课内外阅读的概念
在开展课内外阅读的过程中,教师首先要明确概念,课内外阅读的有效融合,实际上是通过对课堂所学到的知识与技能进行迁移,而提高课外阅读的有效性。这不仅能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还能提高他们写作素材的积累量。
(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将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进行有机融合是课内外阅读衔接的关键所在。通过课堂的学习,学生能了解在语文阅读背后所蕴涵的文化背景与社会时代特点,借助课本阅读,让学生进一步地加深理解,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和想象力,进而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
(三)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语文的学习离不开知识的积累,而且语文学习的过程中更加注重积累,所以通过开展课外阅读,能让学生接受到更多文化的影响,也能让他们在阅读的过程中感受到作者的家国情怀,体味人间冷暖,从而提高综合素养。
三、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有效整合的教学策略
(一)个性化的阅读
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不同性别的学生,不同年龄段的学生,他们的学习特点有所不同。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男生偏重于天文、地理等粗线条内容;女孩子则更喜欢谈论文章的故事情节。为此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就要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阅读材料,这样才能让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来发挥自己的长处,并且也要让男女同学进行互相交流,在交流中共同进步,这样能促进他们全面发展。比如,在进行有故事性的阅读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担任文章中的故事角色,利用课堂的情境气氛,将学生带入阅读内容中,从而使学生增加阅读的欲望,培养学生阅读理解的能力。在进行课外阅读时,教师可以更多地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来阅读,并选择自己喜欢、感兴趣的阅读读物,这不仅可以增加学生对阅读的热情,还可以丰富学生课余时间,是一举两得的方法。
(二)手脑并用,促使学生“会读”
教师在开展语文阅读教学时,必须教会学生某种技能,这样当他们离开教师的帮助以后,才能独立完成学习,以此来发展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要做到手脑并用,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将文章中富有教育意义的话语摘抄下来,放在他们的摘抄本上。这样通过日积月累,不断翻阅摘抄笔记,最终提高学生的阅读效果。教师在开展语文教学的过程中,运用课外阅读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时,要先引发学生主动思考的意识,才能将促使学生更好地将课外阅读中积累的知识技巧应用到语文实践过程中。通过课外阅读来辅助课内教学,这也意味阅读必须是高质量的阅读,无效的阅读不仅不能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反而会影响学生正确的思考。教师应通过阅读来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写作思维,并针对现阶段学生的特点培养他们正确的阅读方式和技巧。如在带领学生阅读课外故事书的时候,针对一些故事较强、情节比较突出的童话寓言篇章,教师可引导学生先制作出一张导读单,深入阅读书本材料,挖掘出作品的主旨大意。导读单的第一行列出人物、事件、结局三个词语,再在下面画出三个大框,让学生将文章内容进行简单概括,将所归纳的内容填充到表格框中。这样不仅能帮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提升归纳总结的能力,同时还在一定程度促进了他们逻辑思维的发展。并且在此过程中,使学生对所获得的写作知识进行分类,对文本所运用的写作方法进行感悟和体会。
(三)创设游戏教学情景,以趣促读
传统教学模式中,课堂的氛围是非常枯燥的,教学的过程中更多地体现“师严道尊”。而在新课程改革以后,教师要让学生感受到课堂乐趣游戏的融入,实际上是为了增加学生在课堂学习的兴趣,并非擾乱课堂教学秩序。而且借助游戏还能拉近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让学生感受到语文学习实际上也并非仅仅是枯燥的课文分析和永无止境的生字听写。
例如,在生字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开展听写大会,传授生字的偏旁部首,让学生通过选择偏旁部首进行字体重新组合;在开展阅读教学时,也可以让学生将课内阅读的内容以游戏化的形式进行开展。例如,《草船借箭》这篇课文学习的过程中,虽然文章大多数是以人物对话的形式进行讲述,但是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排课本剧,将课文的内容更直观地体现在排戏的过程中,实际上也提高了学生对文章中主人公内心情感的体验;在学习《小蝌蚪找妈妈》这篇文章的时候可以通过设计道具,让学生扮演小蝌蚪,扮演蝌蚪和在找寻妈妈的途中所遇到的其他动物,最终通过他们的人物对话而完成找妈妈的任务。接下来就可以对文章内容进行拓展,结合课后的《小猴子下山》课外阅读故事,继续让学生开展角色扮演游戏。这样在游戏的过程中能让学生感受到不同角色具有的不同特点,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多样性与趣味性。
(四)以课文为例,归纳阅读技巧
教材在编排的过程中选用了大量的优秀作品,但作者在语言表达时却有着自己的独特喜好。所以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掌握作者的表达方式,进而开展阅读迁移,提升阅读的效率。小学语文教师要以课内阅读来引导学生对课外阅读的分析和思考。例如,在学习过朱自清的《匆匆》这篇文章以后,教师可以为学生开展拓展阅读,朱自清写的作品文笔优美,且在遣词造句上讲究一定的美学规律,这就需要我们对课本进行全面分析。首先让学生感受在作者写作过程中,作者对时间流逝的多样化写法并告诫青年要珍惜时间;接下来教师可以让学生阅读朱自清的经典散文《春》,然后这样引导学生:“让我们跟随作者的眼光去看一看他眼中的春究竟是一个什么样子。我们是否也能写出小草偷偷从土里钻出来的那种憨态可掬的状态;是否也能在笔下流露出鸟的叫声与清风流水应和的场景。”在语文课堂进行课内阅读教学时,教师要充分意识到我们的课文,实际上是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参考例证,能力的培养才是最重要的,在课堂学习的过程中,借助对课内阅读的分析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让他们可以在课外学习的过程中进行能力的迁移,这是我们当前语文阅读教学开展的重要目的。
(五)组织“1+X”多元阅读活动
在传统语文课堂开展课外阅读拓展的过程中,以对单篇课文的阅读为基础,让学生对文章中的内容进行全面分析,学生看似已经掌握了分析文章或者是对课堂所学内容的迁移能力,但实际上学生很难形成系统化的阅读思维,这样就使他们在阅读学习的过程中出现了思维“碎片”。教师要清楚地意识到,开展课内外阅读有效融合的根本目的,就是将这些碎片进行融合,成为一个知识框架体系,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以原有的阅读经验为基础,通过思维的发展,进而提高阅读能力。所以组织学生开展“1+X”多元化阅读活动能切实提高学生的阅读有效性,并且能将课内外的阅读进行有机整合,以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并加深学生对课堂所学内容的深化理解。要想发挥出“1+X”阅读教学模式的作用,教师要能转换与学生的身份,提供充分的阅读后思考机会,确保学生能在阅读中强化体验、深入感知,持续反哺语文学习。例如,在对《昆明的雨》这篇文章进行讲解的时候,教师可通过链接作者汪曾祺先生的另外的文章作品,如《故乡的元宵》《端午的鸭蛋》等,将其作为导入阅读拓展的文本内容,并设计配套的阅读思考题,让学生思考:“这几篇文章的主要描写内容是什么?”“其中是否极具个人特色的选材或者写作手法?”促使学生带着问题研读课文、展开讨论,进而得出具体答案,切实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又如,在学习课内阅读《卖火柴的小女孩》这篇课文以后,我们深切地感知到了当时社会的冷漠与小女孩悲惨的处境,由于当时社会充满了金钱利益,人们关系冷漠,没有同情心,那么安徒生是如何在这部童话中来表述这些社会上的陋习?教师还可以让学生来阅读《丑小鸭》和《皇帝的新装》这些童话来感受整个社会当时的风气。
在学生开展课外拓展阅读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先分组,让其自主选择阅读课文。有的学生选择了去阅读《丑小鸭》,有的学生却选择了阅读《皇帝的新装》,那么接下来教师就可以通过对卖火柴小女孩的社会背景进行全面分析,来引导学生去感受在安徒生笔下丑小鸭因未长成白天鹅时受同伴排挤的原因;皇帝的新装中皇帝为什么能受两个骗子的蛊惑而“盛装出行”,最后让人们感受到整个皇宫里所充斥着自欺欺人的氛围。在这种以课内阅读为基础开展课外阅读的教学模式就形成了“1+X”多元阅读结构。
(六)以学情为主,完善课外阅读
在传统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教材成为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主要资源。虽然当前教材编设的过程中,编者已经融入了许多优美的文本资料,但是对学生的阅读能力拓展却依旧无法满足当前教学的需要。因此在新课程改革以后,语文课堂教学拓展逐渐将目光延伸到了课外阅读,而且需要针对各学段的学生制订有针对性的阅读计划,让他们每一个人都能在阅读的过程中得到提升。为此在小学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首先应该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知识的认知能力和当前已具备的知识基础,并以此为依据,来选择有针对性的阅读文本,让学生开展课堂阅读延伸,这样学生才能自觉地将在课内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在课外阅读材料的分析过程中,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学习有效性。在开展课外阅读教学时,教师首先要对学生的阅读兴趣进行全面把握,分析他们在此年龄段所具备的阅读能力。接下来就是对阅读文本的选择,在小学阶段的学生,他们喜欢内容奇特且具有一定跌宕起伏性的文本来作为阅读材料,这样笔者就选择了《我的妈妈是精灵》《女生贾梅》《男生贾里》等微型小说内容让学生开展自主阅读,而且在阅读的过程中,需要让学生充分理解文章中主人公的人物特点,以及作者是通过对哪些环节的创设来表现人物特点的。在学生阅读以后可以开展读书交流会,或者是创设几个具有典型意义的思考题,让学生进行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这能提高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专注能力。此外还有一部分学生喜欢具有中国传统意蕴的古典诗词,所以在开展课外阅读时,这一部分的内容就可以作为对于课堂古诗词教学的拓展环节,让学生通过对诗词的诵读来感受孕育在作品中的节奏美与意蕴美。
四、结语
教师在今后开展小学语文教学的过程中,需重视课内外阅读的有机融合,這样才能让学生在课堂对教材的内容进行深度挖掘,借助课外阅读对学生的视野进行拓展,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多元化与立体化。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对学生的阅读方法进行指导,让他们能读出作品背后隐藏的深刻意蕴,借助课外阅读对课内所学知识进行拓展,这样才能让学生感受到语文学习的乐趣,从而推动学生阅读不断发展。
(左毓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