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背景下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评价改革

2022-05-30 10:48徐佳怡
科学大众·教师版 2022年10期
关键词:双减评价教师

2021年7月24日,《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由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至此,“双减”政策改革的序幕徐徐展开。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以下简称道法课)教学评价是道法课教学的“指挥棒”,只有发挥好教学评价的作用,才能更好地推进“双减”政策的落地。在“双减”背景下,传统的初中道法课教学评价机制已不适合对教学实际进行检测和评估,道法课教学评价亟须改革。

一、“双减”背景下初中道法课教学评价改革的重要性

“双减”事关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目的是让教育回归初心,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及成长本身,推动教学评价从育“分”到育“人”。教学评价是对教学效果的客观反映,道法课教学评价在教学中又非常重要,它事关道法课教学的发展方向,有怎样的教学评价,就有怎样的办学导向,无论是教师教的评价,还是学生学的评价,都对“双减”政策的落地有着重要意义。“双减”政策中明确提到要将其工作成效纳入质量评价体系,并深化招生制度改革,这也给初中道法课教学评价一个明确的导向,要坚持以学生为本,而初中是应试教育和唯分数论的“重灾区”,因此,初中道法课教学评价改革迫在眉睫。

二、“双减”背景下初中道法课教学评价现状及原因分析

(一)评价目的功能失调

教学评价旨在促进学生的发展,但在传统考试制度和“应试教育”的影响下,教学评价成为对学生划分层次,甄别选拔的工具,逐渐偏离育人导向,导致评价目的功能失调,这一点在初中思政教学评价中尤其显露。道法课的根本属性是德育性,与其他学科比较而言,我们不能仅用成绩进行评判,而应挖掘学生多方面的潜能。目前教学评价流于形式,究其原因则是“唯分数”论色彩浓厚,不注重评价的过程,以分数为导向,只关注学生的成绩和对书本知识的掌握,用书面测试的方法给学生评等级,用分数排名给学生贴标签,甚至提出“提高一分,干掉千人”等错误导向的口号,完全违背了教学评价的初衷。通过题海战术,周考月考,校外培训等方式不断加重学生身体和心理的负担,使学生消极厌学,丧失自信,失去自我认同感,不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道法课是百年树人的长远之计,只有在教学中日积月累,才能发挥其隐性成效,不能只用分数去衡量教学成果。“双减”政策的出台与实施,对教育中出现的一些严峻问题提出了一系列意见,有利于推动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形成,也对教育评价功能的转化具有重要意义。

(二)评价主体较为单一

首先,教学评价只侧重老师对学生的评价,忽视了学生自评,同伴他评,家长评价等多方面的评价,导致评价片面化。其次,学校和家长更关注对学生学习的评价,忽视对教师的评价,导致教师教学评价形式化。目前,通常是由学校领导或教育部门对教师进行评价,教师处于被动地位,将教师的收入、评优与学生的升学率、成绩挂钩,导致教师之间恶性竞争,加重学生课业负担,在“双减”政策当中也对这样的考核制度和评价方式严令禁止。此外,对教师教学的评价角度也较少,缺乏从教学内容、专业素养和教育资源的开发方面进行评价,导致教师更注重知识的教学,缺少对道法课核心素养思考和能力情感的体验建构。教师进行机械的重复性工作,只是“教教材”,而不是“用教材教”,缺乏对教材的二度开发以及本土课程的开发,地方课程的开展,也束缚了教师的职业发展与成长,总而言之,教学评价过程形式化,教学评价指标固定化是目前需解决的问题。

(三)评价方法千篇一律

目前,传统的教学评价方法标准僵化,以传统的纸笔测验去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忽视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和学生的差异化。“一刀切”的评价方法极其不合理。多年来,教学评价方法依旧是“换汤不换药”,最终只以分数为准,其他评价方法形同摆设。在教学评价过程当中,缺乏对教学评价的有效监控,缺少证据支撑,在教学评价当中只通过卷面成绩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评价,没有成长记录,小组作业和描述性评语等真实数据,可信度存疑,缺少形成性评价。此外,大多数学校将考试评价的重点放在对书本知识的检测,而非促进学生发展,这种倾向偏离育人初衷,缺少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考察。“双减”总体要求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通过评价方式的改革,可以改变以量性评价为主,缺少质性评价方法的局面,将学科核心素养融入考核中。

(四)评价重点失之偏颇

以往,老师对学生道法课的学习效果检测就是在学期末对学生进行终结性评价,这种评价方式过于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追求高分,强调对理论知识学习的评价,却忽视了学生在学习过程当中核心素养的培育,评价重点失之偏颇。这和“双减”的实施原则相违背。此外,实践教学和课外活动开展是初中道法课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学科知识,促进学生思想道德的形成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养成,使思想道德教育內化于心,外化于行。当前实践教学还停留在理论学习的阶段,只是简单的知识灌输,没有把实践部分的学习纳入教学评价当中去,学生就会不由自主地忽视实践部分的学习,致使实践教学评价部分缺失,“立德”过程被忽视。在“双减”政策的背景下,初中思想政治教学评价也亟须改革,更多地应该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的收获和正确价值观的渗透,而不是将分数作为评判学生道德素质的重点甚至唯一指标。

三、“双减”背景下初中道法课教学评价改革策略

(一)打破“唯分数论”,实现评价目的的转化

只有促进评价目的的转化,促进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的形成,推动考试制度改革,从而真正落实“双减”政策。当前“唯分数论”问题始终难以攻破,在实际的教学当中,很多老师都面对着“教”和“考”的矛盾,究其症结,则是因为评价目的功能失调,偏离育人轨道。首先,评价想要全面,就要扩大考核范围,从各个方面进行评价,杜绝功利化,坚持评价功能正确导向。尤其初中道法课的教学评价要从学生作业、实践活动以及课外表现等过程当中持续观察学生的学习方法、情感态度,甚至习惯品格,对学生作一个综合性的评价。其次,要从不同视角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综合考量。与同学间的人际交往和沟通合作,在家庭中的行为表现,品德修养,在社会和集体中体现出的综合素质,良好品质等都可以作为评价参考的依据,用动态发展的眼光对学生进行教学评价。最后,要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的成长规律,对学生进行科学的评价。要了解到学生之间的差异性与不均衡性,促进评价目的个性化,关注到每位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潜能,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不能急功近利,揠苗助长,充分发挥评价的正向激励与促进作用,实现评价目的的转化。

(二)多方面参与评价,实现评价主体多元化

在“双减”的大背景下,对学校及老师的教育教学质量有了新的要求,也对家长提出了一些建议。无论是作业质量的提高,课后服务的开展,还是课余时间的利用,都需要学校、教师和家庭的共同参与,所以在对学生进行教学评价时,需要从多维度进行教学评价。采用发展性评价涉及对象较多,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同时对各方配合度也有所要求,在落实中总会大打折扣,为了扭转这一倾向,我们要重视多方面的评价。学生自评,可以让学生通过反思更好地认识到自身的长处与不足,激发学生对自我潜能的挖掘,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同学之间互相评价可以增加学生之间的沟通,使其融入集体,促进分工合作与协同精神的养成。家长参与到对学生的评价当中,可以使课内外有机结合,与校方共同关注学生的变化成长,同时可以引入第三方教学评价,由学术专家等人对学校的教学评价进行评议和监督,强化配套治理,让教学评价的实施更加科学公平,让学生对评价结果更加认同,这也为落实“双减”政策中家校共育的协同机制增添了新的途径。此外,学校要重视对教师的教学评价,并且从教师的各个方面进行评价,从而实现评价主体多元化。第一,我们要完善对教师的考核制度和课程评价体系。“双减”对作业的布置及设计有明确要求,为了提升教学质量,将作业设计评价等方面纳入体系,可以更好地落实这一政策。第二,对教师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的评价需提高重视。教学目标关乎着初中道法课的体验与建构,不仅要关注课堂中知识的学习,还要注重课外活动中的实践。对教材的二度开发以及地方课程、校本课程的开展,可以拓展学习渠道,提升课后服务水平与质量,满足学生的多层次需求,这也对教师的专业素养有了更高的需求。最后,要建立综合评价指标,对教师教学的全过程,将人文关怀与答疑辅导等纳入评价。

(三)定性定量相结合,实现评价方法多样化

“双减”政策的实施要求学校树立正确的教育发展观和人才培养观,改变单一的考核方式。在初中道法课的教学评价中,只有融入质性评价方式,才能全面真实再现评价对象的特点和发展趋向。其一,要将量性评价方法和质性评价方法有机结合起来,实现评价方式多样化。量性评价方法不适合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进行全面分析,质性评价方法弥补了这部分的空缺,可以拓宽评价渠道。在对学生进行学业评价时,有许多方法可以参考。可以使用观察记录法,以获得学生思想品德发展的感性认识。还可以使用小组分工合作,最终对小组提交的调查报告进行项目评价,这就可以使学生进行沟通合作。另外,可以使用描述性评语和谈话法更深入地了解学生,无论是對学生进行言语评价,还是通报表扬颁发奖状,都是对学生的肯定。其二,教学评价方法借助网络技术的发展更加科学化,规范化。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评价方法一定要有标准,评价流程可操作,评价数据可量化,评价成果可细化。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在教学评价当中我们可以借助互联网与应用程序更好地对学生进行评价。为了使评价具有可信度,需要大量的真实数据作支撑,传统的评价记录容易丢失,不易储存,但在大数据时代,可以将海量数据存储在电脑当中,使评价方法更加科学规范。例如初中道法课中学生的“成长记录袋”,评价会收集记录多方面对学生进行评价的有关材料,来评价其学习情况以及政治思想道德素质的发展状况,运用互联网技术可以将记录袋电子存档,不断更新,进行持续性观察评价,还可以通过视频、录音等方式进行记录,大大增加了评价的可信度。

(四)采用形成性评价,实现评价重点的转移

在过去的教学中,教师常常对学生使用终结性评价,但在“双减”政策之下,我们更应该关注的是学生的成长过程,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形成性评价是面向“未来”的评价,使用这种方式可以引导学生更加关注过程,促使学生注重学习探究的过程,有助于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思维方式和道德品质的形成,激发学生的创造力,提高对道德与法治课的学习兴趣。因此,教学评价要尽量减少采用终结性评价,更加关注对过程的评价。首先,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要因人而异,每个学生个体间存在差异,对知识的学习效率也不同。在进行教学评价时,我们不能只看最终的结果,而是要关注每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付出的努力,取得的进步。不拿不同学生的成绩做对比,而是把同一学生前后的学习情况进行对比,关注每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并予以及时反馈,在教学评价中贯彻“以评促改,以评促教”的理念。其次,在道德与法治课教学评价中,要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将社会实践、课外活动纳入评价体系,实现评价重点的转移。初中道法课中,课外活动在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也是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形式。通过使用形成性评价,让学生重视参与社会服务、参观访问及社会调查等各项活动,在课余时间将书本内容落实到生活实际当中,丰富了学生生活,增加课余活动,达到学以致用,也使得“双减”工作得以落实。

四、结语

在“双减”政策的背景下,教学评价改革是一项任重道远的工作,在初中道法课教学评价体系完善的过程中,每个细节都不容忽视。只有实现评价目的、评价主体、评价方法、评价重点各部分的优化,才能为教学评价体系改革提供前提和保证。传统的道法课教学评价在改革时要循序渐进,要通过学校、老师、家长各方共同努力,剔除教育中功利浮躁的追求,回归教育的本质和初心。

(徐佳怡,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双减评价教师
最美教师
“双减”出台,校外培训面临巨震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一行到莒县开展“双减”工作专项调研活动
持续推动“双减”,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
中药治疗室性早搏系统评价再评价
教师如何说课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苹果园实现化肥农药“双减”的路径选择
基于Moodle的学习评价
圆我教师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