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带来了什么

2022-05-30 10:48项海刚郭岩王二平
科学大众·教师版 2022年10期
关键词:榆阳区双减家长

项海刚 郭岩 王二平

校内作业数量骤减、校外培训机构压减,这是去年7月“双减”政策发布以来教育发生的肉眼可见的变化,但新政策的落地也伴随着阵痛,各教育主体在尽快适应的同时也积极进行多种探索和尝试。如今时间过去一年之久,通过三位教育专家的评说,让我们看看“双减”给地方教育带来哪些影响?

开启“双向奔赴”的美好教育场景

2021年7月“双减”政策发布,这是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政策创新,是一项事关基础教育全局发展的重大战略决策。“双减”一年来,我们欣喜地看到校内提质、校外减负,学生减负、家长提升,学校搭台、家长成长等“双向奔赴”的美好教育场景。

引领教育回归初心。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区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项海刚指出,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受经济市场化、行为功利化、价值多元化等因素影响,我们常常面临教育如何抵制各种沉疴顽疾的现实。无疑,“双减”给了我们最好的答案。“双减”是自上而下的改革,是思想上的大解放。推进“双减”的指导思想中,“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回应了“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等重大教育理论问题。我们要站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政治高度落实“双减”,让教育回归本源、回归理性,在尊重教育发展规律和孩子成长规律的同时,给孩子创造一个有序、健康的学习和成长环境。我们把“双减”作为重大民生工程,作为一件“民呼我为”的大事,以“双减”落地推动教育公平、助力共同富裕、回归教育初心。

助力学生全面发展。“双减”首先带来的改变是学生作业的改变。我们深知作业不是“一减了之”,而是要加强作业类型研究与布置的统筹,杭州市上城区创新实施分层作业、可选择性作业、实践性和探究性作业,推出“每月一天无作业日”等硬核举措,有效减轻学生作业负担。为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区内各学校苦练内功,依托杭州市上城区教育学院教科研先导作用,让每个孩子都能在校内学足学好;打造多元化的艺术项目共同体,开展文化艺术节,努力培养艺术人才;推出城市版学生劳动清单,让每一个生活在城市的孩子懂得劳动的意义。“双减”的有效实施,给予学生更多运动、阅读、劳动、社会实践的时间,在保障每个学生休息权的同时,有效保障了学生的自主学习时间和发展空间。

挖掘课后无限可能。“双减”实施后,学生的课后、周末时间明显增加,课后服务是“双减”背景下的新型育人模式。杭州市上城区推出“1+X+Y”的课后服务体系,除了基础性托管外,还围绕德智体美劳打造系列特色课程,最大限度为学生提供多元化的服务内容,极大丰富学生课后学习生活,为学生打造更多元的成长路径、营造更广阔的成长空间,助力每个学生都有出彩的机会。除此之外,“双减”后上城区线下义务教育阶段营利性学科类培训机构已实现100%压减,学科类校外培训乱象基本消除,校外培训热度逐步降温。

据统计,营利性学科类培训机构50%已转为非学科类培训机构,它们通过体验式、探究式、项目式、综合性学习等方式,为学生提供体育、艺术等方面的教学服务,成为学校教育的有效补充。同时,我们通过“淘活动”平台全面整合社会资源,邀请少年宫的培训教师、各行各业的能工巧匠、非遗大师、公益人士、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教师等,承担学生课后服务课程和校外实践活动,共同助力学生全面多元发展。

促进家庭教育归位。“双减”后,家长一边玩手机一边等孩子培训班下课的时间少了,更多家长主动承担起家庭教育第一责任人的职责。上城区通过“星级家长执照”工程,让家长深入了解“双减”政策,学习科学育儿方法,有效提升了家长的教育能力。同时,我们创新成立“星级家长俱乐部”,为家长搭建交流平台,并为不同星级家长提供有针对性的教育资源,家长可以在俱乐部共同探讨育儿经验,实现了家庭教育的深度賦能。

“双减”后,杭州市上城区许多家长积极响应“每周一天家庭日”号召,通过与孩子同走一条研学之路、共读一本幸福之书、开启一次艺术之旅、共享一场运动之趣、体味一回家务之乐等活动,有效提升了亲子陪伴的质量,促进家长与孩子在精神上共同成长。在这一过程中,家长与学校联系日益密切,家庭与学校形成了强大的育人合力,共同营造了良好的育人氛围。

促进区域教育实现“三个转变”

辽宁省调兵山市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郭岩介绍说,调兵山市位于辽宁省北部,常住人口20.6万人,师生近1.7万人,城镇化率达87.1%,教育体量小,但人民群众对教育的关切度较高,教育行政部门整合一切可能的教育资源为孩子学习服务成为一种区域文化。“双减”一年来,调兵山市区域教育生态发生了巨大变化,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得以加强,“五育”并举全面发展步入快车道,人民群众对教育发展的获得感有效提升。具体而言,调兵山教育发生了三个转变。

一是促进教育思维的转变,逐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教育制度的变革必然催生思维的转变。“双减”一年来,调兵山市从学校与教师、家长与学生两个维度进行“头脑风暴”,破除唯分数、唯升学的传统观念,把工作重心引到学生全面发展轨道上。截至2021年12月,调兵山市完成义务教育阶段学科类培训机构清零计划,长达10年的“超前学”“超标学”“重复学”的时代宣告结束,健康教育、幸福教育、快乐教育成为学校的主旋律。

思维的转变必然带来行为的改变。“双减”以来,备受关注的“择校”“择班”热逐渐消退。以前每到新生入学,家长就各显神通,希望孩子能够进入成绩较好的学校和班级。如今,新生入学全部实行“阳光分班”,每个学生都有一次平等的“择班”机会。“双减”让大家意识到:孩子的成长在家庭、成才在学校、成功在社会,把孩子完全交给学校、过度依赖学校是不科学的,仅仅用孩子的成绩排名去评价孩子的好坏、定义孩子的未来是片面的。

义务教育阶段学科类培训机构的压减、择校择班热的消退,是教育改革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正因为有了“双减”,才催生了人们教育思维的转变,推进了调兵山教育生态的重塑,真正实现了教育的公平、公正、公开、透明。

二是促进教育评价体系的转变,逐步打造科学精准的评价观。有什么样的评价体系就有什么样的办学导向,科学的评价体系是保证教育教学质量的方向标。“双减”一年来,调兵山市开展了教育局对学校、学校对教师、教师对学生三个层次的评价体系改革,其中《调兵山市教育局关于中小学目标管理考核办法》一改沿用了15年的“毕业年级教学质量监测纳入对学校量化考核赋分”“根据中考升学率指标完成情况赋分”“每年抽测中小学一个年级教学质量,按分数高低排名后赋分”等关注学生考试成绩的评价,变为由市教育局负责的《调兵山市学校绩效考核办法》、教育督导室负责的《调兵山市中小学办学行为督导评估方案》交叉进行,实现过程管理、一校一标、党的建设三者有机统一。

至此,调兵山市教育评价体系发生了深刻变化,随之而来的是学校对教师的评价由原来的重任教班级升学率、重任教学科学生考试成绩转变为重更新教育思想和观念、重师德师风建设、重教科研能力、重学生综合素质培养;教师对学生的评价由原来的以分数论英雄转变为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教育评价体系的转变是“双减”政策实施的必然结果,是适应教育改革的必然成果。

三是促进教书育人方式的转变,逐步形成“五育”并举的人才观。新时代的人才观更加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探索先德育、励智育、强体育、培美育、壮劳育的育人路径,是践行新时代人才观的重要途径。调兵山市抓住辽宁省特色学校创建的契机,既抓全面又抓重点,全学段推进“一校一品”建设,让每所学校都有品牌、有特色,涌现一批典型示范校,让学生、家长有更多满足感和获得感。

“双减”一年来,调兵山市开展的“习中国字”“承中国艺”“行中国礼”“润中国心”活动倍受学生欢迎。家长茶余饭后的谈资变成“孩子长大了,有礼貌了”。教书育人方式的转变加快了“五育”并举全面发展的步伐。

如今,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家庭教育支出和家长相应精力负担有效减轻,人民群众对教育满意度明显提升。为了巩固成效,我们将倍加努力,让“双减”行稳致远、掷地有声。

打出组合拳破解教育发展难题

南顾黄土高原,北望瀚海沙漠。陕西省榆林市榆阳区教体局局长王二平说起陕西省榆林市榆阳区这方历史悠久、人文荟萃的热土,历来崇文重教之风源远流长。近年来,榆阳区教体局确立了提质量、建强区、促均衡、创品牌的工作思路,聚焦短板提效益,统筹推进教育重大改革,在办学体制、人事制度、招生制度、课堂教学、教育评价等领域打出一套组合拳,集中精力破解教育难题,全力推进区域教育高质量发展。

把减负增效作为攻坚抓手,持续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为加快教育高质量发展进程,提升教育核心竞争力,榆阳区自2014年开展语文主题学习教学改革以来,先后投入1亿多元为所有学校配齐配足各类图书,学校走廊、教室、寝室全部配置书柜书架,阅览室、图书室全天候开放,全面营造“人人皆学、时时可学、处处能学”的学习氛围。同时,通过精心组织读唱诵、读讲评、汉字听写大会、诗词大会、讲故事大赛等活动,扎实开展系列优秀成果展示、课堂教学竞赛等,形成了以赛促教、以赛促研、以赛促学的良好势头。

语文主题学习只是其中一项改革。按照“试点先行、辐射引领、提质扩面”的总体思路,区教体局还推进了“双线英语”、新教育实验等改革,采取“请进来”专家引领、“走出去”观摩学习、“解难题”联片研修、“谋发展”校本研修等多种方式,全面加强教师专业学习,切实提升教师专业技能。在此基础上,区教体局构建了“1+X”高效课堂,搭建了线上线下学习交流平台,实现教学主体由教师向学生转变、教育质量由低效向优质转变,真正实现了教师简简单单教、学生轻轻松松学的效果。

把内涵发展作为重中之重,切实提高教育发展品质。榆阳区持续加大课程体系建设,将历史文化、自然科学、人文常识等内容引入课堂教学,多元化保证学生知识获取路徑,全面扩大学生知识覆盖面。2014年,榆阳区率先在全市推行“无课日”制度,义务教育学校在周三下午全部开展社团活动,开设项目涵盖体育、艺术、科技、文化、健身等,面向学生提供拓展训练、劳动实践、兴趣培养等活动,社团活动严格要求定教师、定学生、定项目、定场地,做到学生全员参与、教师全程指导、学校领导全程督查。

同时,榆阳区精心组织学生深入区内外研学教育基地开展研学活动,引导学生在体验中感悟自然、科技、历史、文化魅力,不断提升家乡情怀、环保情怀和人文情怀。2021年,榆阳区率先在全省实施学生艺术素养测评活动,充分借助艺术测评软件,通过人机互动对学生知识素养、技能水平、艺术鉴赏等进行科学合理评价,用多元评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用鲜明导向引领育人方式变革。

把人才强基作为力量源泉,着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自“十三五”以来,榆阳区累计招聘3000多名教师,有效缓解教师短缺问题。2018年,榆阳区全面创新教师分配选调制度,重新制订新聘教师分配方案,采取电子派位方式直接将新聘教师分配到校,最大限度解决乡镇偏远学校教师不想去、留不住等问题。同时,出台偏远农村学校教师选调新政,凡在规定的9个乡镇13所偏远学校连续任教满6年,年度考核均达到合格等次以上者,直接调入城区学校任教,并在职称评聘、评优评先、骨干评选等方面给予优先考虑,充分激发了教师扎根基层干事创业动力,进一步稳定了乡村学校教师队伍。

2019年,榆阳区在全省率先推行乡镇学校音体美等薄弱学科教师走教制度。截至目前,累计17个乡镇、87名专业教师参与走教活动,完成教学任务5000多节,全面盘活了乡镇学校教育资源,切实缓解了乡镇学校教师结构性短缺问题,保障了农村孩子在家门口享受优质教育资源的权利。

为提升教师专业素养,榆阳区全面整合教师培训资源,建立多层次、一体化的研训机制,构建了区片校三级研修网络,从线上线下整体推进,采取外出学习、专家培训、名师指导、能手示范、青蓝帮扶等方式,扎实开展了班主任、学科教学、心理健康等培训活动,切实提升教师专业素养。不仅如此,榆阳区积极开展教学技能大赛、课件制作大赛、优质课评选等活动,充分发挥名优教师指导帮扶、示范引领作用,推动教师专业化、特色化、多元化发展。

(项海刚,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区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郭岩,辽宁省调兵山市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王二平,陕西省榆林市榆阳区教体局局长。)

(来源:中国教师报)

猜你喜欢
榆阳区双减家长
陕西榆林榆阳区:盘活伙场资源 拓宽增收渠道
榆阳区文化馆:“魅力榆阳 多彩非遗”榆阳区首届泥娃娃节系列活动
“双减”出台,校外培训面临巨震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一行到莒县开展“双减”工作专项调研活动
持续推动“双减”,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
家长日常行为规范
我心中的好家长
苹果园实现化肥农药“双减”的路径选择
追赶超越看榆阳
榆阳区紫花苜蓿需水规律与灌溉定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