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劳动教育缺失的现象分析

2022-05-30 10:48杜姣
科学大众·教师版 2022年10期
关键词:劳动小学生家长

杜姣

劳动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最基本条件,“德智体美劳”“劳动教育”也是教育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2018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同时强调了“要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长大后能够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德智体美劳”虽然“劳”排在了最后一个,但以“端正劳动态度,提高劳动技能,培养劳动精神”的劳动教育对“立德树人”却有着重要作用。

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的“生活及教育”理论指出,生活是教育的中心,过劳动的生活就是劳动的教育。他的“教学做合一”理论也同样指出从教中学,从学中做,最终“做”才是学之中心,要在“劳力上劳心”。然而现实生活中由于各种原因,导致小学生劳动教育缺失,劳动能力退化,劳动习惯难以养成,不会劳动的孩子比比皆是,“劳”育在小学生的教育中渐渐被忽视和远离。

一、小学生劳动教育缺失的几个表现

为了了解本校学生的劳动情况,笔者通过问卷形式,对全校一到六年级开展调查,从对体力劳动的看法、从事家务劳动频率、家务劳动内容和身边浪费情况几个方面开展调查结果显示,小学生缺少劳动主要有以下几个表现:

1.“不光荣”:对“劳动”存在认知偏差

提到“劳动人民”,大部分同学脑海中首先想到的是农民、工人、技术员等以体力劳动为主的职业者,这样的同学占了调查人数的33%。他们会认为这样的工作比较辛苦,只有“读不出书”的同学才会去做,认为这样的工作“低人一等”。很多小学生会说:“我要好好读书,考一个好的大学,就能找一个好的工作。”可见,小学生对“劳动”的认知概念不清,认为劳动就是从事体力劳动,而从事体力劳动并不是件“光荣”的事。

2.“不想做”:缺乏良好的劳动习惯

有34.3%的同学在家里做家务不主动。他们只有在家长的一再要求下,才会勉为其难地扫扫地、洗洗碗,或是为了完成学校布置的任务,装装样子草草了事。自己的袜子内衣都是家长洗的,也从来没有想过这是自己的事情。自己的房间如果脏乱了也不会想着去整理一下,心想着:反正爸爸妈妈会帮他们整理房间的。自理能力不强,没有良好的劳动习惯。

3.“不会做”:认知与行为相脱节

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我是家里小主人,有86%的同学认为我应该做家务,但是真正主动去做家务的同学却只有63%。很多同学反映:我知道我应该做家务,可是我衣服洗不干净,地扫不干净,想烧菜又怕用火用刀,总感觉“心有余而力不足”,最后还是爸爸妈妈给做了。也有同学反映:看到爸爸妈妈在做家务,我知道要去一起做,可是手头的书正在看着,眼前的动画正精彩,我放不下。反正爸爸妈妈也不会来说我,不做家务就算了吧。这样的同学,他们的认知和行为存在一定差距,“知与行”不统一。

4.“不珍惜”:浪费现象普遍存在

近些年“光盘行动”一直在呼吁,但观察到身边仍然存在严重浪费现象的同学占31%。他们普遍反映自己也无法光盘,家里的剩菜剩饭还是比较多,浪费水电,浪费生活用品的现象比较多,对劳动人民的成果不珍惜。只要我有錢,浪费一点没关系的想法依然存在。

二、小学生劳动教育缺失的原因分析

针对上述几个表现,从现象出发去挖掘背后的原因,大致可分为以下几个原因:

1.社会环境和价值观的影响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存在着“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的价值观。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工导致的社会地位、薪资差距明显,使得很多学生认为从事体力劳动的都是社会地位低下的人,对于体力劳动者也有点鄙视,不希望自己将来从事体力劳动,所以想通过学习教育来改善或提高自己的社会地位。而目前的教育大环境依旧是“唯分数至上”,衡量成功的标志只有成绩,所以学生重成绩、轻劳动。不少家长生怕孩子会输在起跑线上,不仅学校的课业任务繁重,各种补习班、兴趣班填满了孩子的业余生活,使得劳动做家务都是一件奢侈的事,孩子的劳动时间明显不足。久而久之,学生就会有这样的意识:我的任务就是学习,只要成绩好,其他都不重要。

当今网络信息化时代,自媒体日益兴盛,一夜暴富的“网红”就能够日进斗金,一定程度上会对学生传播一些不正向的价值观,享乐主义、拜金主义、投机主义让学生产生“不劳而获”的心理,进而排斥体力劳动,不愿意用勤劳的双手创造未来。

2.家长过度包办,缺少劳动机会

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人民的生活条件明显改善,农村城市化进程加快,大片的农田被征收,现代化的农业日新月异,传统的体力劳动被取代或消失。科学技术的进步,越来越多的新技术、新科技、新工具被运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扫地机、洗衣机、洗碗机……使得现在小学生的劳动机会和劳动途径明显减少。

现在的父母大多是计划生育下的独生子女,都是在老一辈父母的细心宠爱下长大的,自己本身的劳动能力和劳动习惯并没有很好地养成。没有长大的“巨婴”现象依旧存在,很多的家庭仍和老人住在一起,虽已为人父母,但自己还没有独立,家里的家务劳动都被老人包干,有经济条件的,还可以请家政服务,父母做家务的时间都不足,更何况孩子呢?

虽然如今放开了“二胎”“三胎”政策,但是随着经济条件和社会环境的改善,不管是几个孩子,每一个孩子都是家庭中的掌中宝,特别是6+1、4+1的养育模式,使得孩子是家里的中心,所有的家长围着孩子转,将孩子保护的天衣无缝,生怕出一点差错,洗衣粉怕被孩子吃了,自己打热水怕给烫着,拖地怕被累着……大大减少了孩子实践和试错的机会,从而缺失劳动的机会。

3.学校劳动教育课程落实不力

目前我国中小学劳动技术教育属于一个边缘性课程,自2001年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将原来独立的中小学劳动教育课纳入综合实践课程板块之一,劳动教育课程地位下降。虽然在学校课表里有“劳动与技术”这一门课,但是课程开课率低,常常被主课老师的课程占用。劳动技术课程缺乏必要的师资、场地、经费保障,课程缺乏评价和考核标准,导致劳动教育时效性低下,造成学生劳动意识淡薄,难以形成良好的劳动习惯。

三、小学生劳动教育缺失的应对之策

综上分析,目前小学生劳动缺失的原因有社会、家庭、学校等多方面的,作为学校主体,如何改善小学生劳动缺失的现状呢?笔者认为学校可以从以下几个层面开展。

1.树立“劳动最光荣”的价值观

劳动教育最本质的价值目标是培育学生尊重劳动的价值观。“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在劳动教育中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劳动不分贵贱,任何的劳动分工都是社会发展必不可少的一部分。除了专门的劳动技术课程中要让学生明白劳动的意义外,学校可以让学生观看劳动者纪录片、体验劳动者实践活动、参观劳动场所、烘托劳动节的节日氛围等多种途径向学生渗透劳动教育观,让学生明白不管是体力劳动,还是脑力劳动,都值得被尊重,只要用劳动换取的果实都是伟大的。努力让学生克服鄙视劳动、逃避劳动、不劳而获的错误思想,明白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基本的分配原则。肯定孩子在劳动中获得的每一点成就感和幸福感,逐渐让孩子树立劳动最光荣的价值观。

2.多措并举,构建立体化的学校劳动教育体系

首先,设计系列化的劳动教育培养目标。小学阶段一至六年级,学生年龄跨度比较大,能力水平也不相同。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将劳动教育目标细致化,如一年级会基本的劳动技能,会穿衣叠被,整理自己的书包;二年级明确劳动的责任,主动整理自己的房间,参与家庭劳动分工;三年级懂得珍惜他人劳动成果,不铺张浪费;四年级能掌握较复杂的劳动技能,如使用家电参与家务劳动,会使用针线,熟练掌握垃圾分类和投放;五年级能体会劳动的快乐,固定承担家庭劳动任务;六年级能熟练掌握常用的劳动技能,愿意参与社会劳动服务。层层递进,逐一落实,每学期根据每个主题开展相应活动以达成培养目标。这样从学生踏入小学开始,就逐步培养了劳动意识,增长了劳动能力。

第二,开展常态化的劳动教育活动。以班级为单位,每个人都是班级小主人,落实班级人人岗位责任制,职责到人,分工明确,教室美丽环境依靠班级每一位同学的辛勤劳动,让劳动责任根植于心。学校以劳动节、学雷锋日、母亲节、父亲节等契机,开展不同的劳动主题教育活动,例如“做汤圆、做饺子”“给爸爸妈妈做一顿饭”“种植绿化”“快乐烘焙”等实践活动,不仅享受节日的快乐,更享受劳动的快乐,提高学生参与劳动的积极性,各项劳动技能也在实践中得到提升。

第三,创设校本化的劳动课程。针对学校地域特征和实际情况,开发适合本校的劳动教育课程。例如本校倚靠美丽的太湖水滨,种植了大量的橘子果园,开设橘子种植与培育课程,组织学生进行除草、剪枝、采摘等劳动技能实践,通过讨论交流解决劳动问题,提高劳动技能,全面提高劳动素养。

最后,结合社会化的劳动组织,开展劳动教育。如果将劳动教育限定于学校范围内,难免会存在內容单一,场地受限,师资不足等问题。学校可以开发校外挂牌基地,开展劳动教育新形式。例如我校先后和万工集团、惠生护理院、小龙果品农业园签订校外挂牌基地,利用校外场地和资源,可以开展丰富的实践活动,如照顾老人、果品种植、车间技术劳动等。也通过对这些基地的参观实践,更能让学生设身处地的感受不同行业的劳动环境,体会劳动者的伟大,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培养劳动能力。

3.家校联动打造劳动实践平台

首先,家庭是孩子主要的生活场所,家长也是孩子劳动实践最早的老师,所以劳动教育必须和家庭教育相结合。学校可以通过网站、家长学校、微信等途径向家长传达劳动教育的重要性,引导家长要全力配合学校的劳动教育工作。每当孩子领着学校的任务来完成“劳动”时,家长需要积极参与和肯定。不管是过春节大扫除、过端午包粽子,还是中秋节做月饼等,家长能够和孩子一起投入劳动,孩子也必然能在劳动中找到快乐,在劳动中养成习惯。

其次,学校和老师要对家长进行必要的培训,教家长劳动教育的方法并提要求,例如引导家长设立家务劳动小岗位,让孩子在家务劳动中找到自己的家庭责任;推荐关于劳动的亲子阅读书目,潜移默化地渲染劳动教育;教会家长要“示弱”,不要事事包办,主动寻求孩子“帮助”,共同完成家庭劳动等。

最后,让家长志愿者进课堂。学校可以邀请各行各业的家长代表志愿者走进课堂,让他们讲一讲工作中的故事,展示工作的技能,或者带领孩子一起劳动,体验劳动的快乐。让孩子从父母身上真切了解每一个职业都是伟大的,每一个劳动者都值得被尊重,只要用劳动换取的果实都是骄傲的。这样的言传身教更有说服力。

猜你喜欢
劳动小学生家长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家长日常行为规范
怎样培养小学生的自学能力
我心中的好家长
热爱劳动
拍下自己劳动的美(续)
家长请吃药Ⅱ
我是小学生
近8成家长不认同只要学习好就行 健康最重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