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三单”定位,架构学习任务群

2022-05-30 10:48孟强
小学语文教学·会刊 2022年11期
关键词:拟声词课标要素

孟强

学习任务群是《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2022年版课标”)的“亮点”,也是当下语文教学研究的“热点”。2022年版课标 “内容组织与呈现方式”中明确指出,“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内容主要以学习任务群组织与呈现。设计语文学习任务,要围绕特定学习主题,确定具有内在逻辑关联的语文实践活动。语文学习任务群由相互关联的系列学习任务组成,共同指向学生的核心素养发展”。进而从“基础型、发展型、拓展型”三个层面规划了“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实用性阅读与交流”“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思辨性阅读与表达”“整本书阅读”“跨学科学习”六个学习任务群。

2022年版课标 “教材编写建议”中指出,“要落实学习任务群要求,致力于学生核心素养的整体提升,以学生生活为基础,以语文实践活动为主线,创设丰富多样的学习情境,设计有意义的学习任务”。“要根据六个学习任务群的特点,通过目标取向、文本选择、学习实践活动方式等体现不同学习任务群的特色”。

由此不难看出,2022年版课标以前瞻性、先导性对学习任务群的编排与架构进行了顶层设计与规划。的确,从2022年版课标发布到新教材问世,在时间上存在一个空档期。但是,课程理念不能等到“万事俱备”后再行落地,可以结合现行教材灵活架构,设计可大可小、类型多样的学习任务群。在此,笔者从单点、单篇、单元三个层面,列举学习任务群的“既有案例”,以期抛砖引玉。

一、基于“单点”的学习任务群

1.生字识写学习任务群。以二年级下册《神州谣》为例,这是一首洋溢着浓郁的爱国情感的歌谣,采用传统蒙学三字一句的格式,节奏明快,朗朗上口,属于典型的韵语识字。课题中的“州”,是课文中的首个生字。教学中,从观察字形、解读字理、指导书写三个层面设计了渐进式的系列学习任务。首先,结合第一句“我神州,称中华,山川美,可入画”,引导学生找出形近字“州”“川”,观察字形,正确辨识。然后,由“川”入手,解读字理,“广袤的原野之上,一条大河奔涌向前。蜿蜒的河岸和奔腾的水流,就是‘川字最初的模样”;“河道当中,有个小岛,郁郁葱葱,适宜居住,这样的地方就是‘州”。适时呈现歌诀“大河浩荡,川流不息,三点成州,水中陆地”,强化认知。最后,指导书写,“川”字重点指导三笔等距,“州”字落脚在三点朝向及走势,即“一点左来两点右,一笔略比一笔高”。

2.词语揣摩学习任务群。《雷雨》是二年级下册的一篇经典美文,课文按照时间顺序,依次描写了雷雨前“黑云压城城欲摧”、雷雨中“大珠小珠落玉盘”、雷雨后“谁持彩练当空舞”等特色景观。教学“雷雨中”一处时,首先让学生找出具体描写下雨的语句,然后以“哪句写得最生动,为什么”发问,启发学生关注拟声词“哗,哗,哗”,再引入“滴答,滴答,下雨了,下雨了”,比较两个拟声词的异同(哗,哗,哗,雨急且大;滴答,滴答,雨缓且小)。最后回归遣词造句,思考“‘滴答,滴答可以用在哪句当中,连起来读一下”,即“雷声小了,雨声也小了。滴答,滴答……”该处教学,从聚焦拟声词到比较拟声词,再到运用拟声词三个层面,形成了揣摩词语的学习任务群,借此培养学生敏锐的语感。

3.语句读写学习任务群。《秋天》是一年级上册的首篇课文,描绘了秋天里天气转凉、黄叶飘零,天空高远、北雁南飞等特有景象。教学“天气凉了,树叶黄了,一片片叶子从树上落下来”一处时,设计了“读正确、读好长句子的停顿、读出画面感”三个层次的朗读学习任务群以及在此基础上的“联系生活、替换词语、改说句子”的语言表达学习任务群。其中,在“读好停顿”和“读出画面感”之间,引入了“一个个雨点从天上落下来”,起到了承上启下、一举两得的作用。一是把读好“一片片叶子从树上落下来”的方法,迁移到“一个个雨点从天上落下来”中,学以致用;二是在“叶子”和“雨点”之间进行比较,感受不同的力度和画面,再通过语速和轻重的变化表现出来。另外,在设计语言表达学习任务群时,以“秋天里是不是所有叶子都变成黄色,如果看到变成红色的叶子,这句话该怎么说”,启发学生结合原句替换词语,把“黄”变成“红”,说出新句子“天气凉了,树叶红了,一片片叶子从树上落下来”,潜移默化地培养语用意识。

二、基于“单篇”的学习任务群

1.指向朗读指导的学习任务群。以支玉恒老师《第一场雪》为例,以“谁能把这场雪读得很大很大?”“谁能把雪夜读得很静很静?”“谁能带我们到雪地里去走一走?”三个问题,架构起指向朗读的学习任务群。“雪下得大”,启发学生思考“哪些词语应该突出一下,读得重一些?”学生恍然大悟,抓住“鹅毛般的”“彤云密布”“一会儿”等词语,读得惟妙惟肖。“雪夜的静”,从“语调轻、语速慢、语气虚”等方面给予指导,“听雪”的意境跃然眼前,进而点拨“簌簌地”“咯吱一声响”等拟声词“静中微响,更觉其静”的妙用。“雪景的美”,指导学生在听读中闭上眼睛,展开想象,走进雪夜,进而争先恐后、跃跃欲试地举手朗读,如临其境,读出画面感。《第一场雪》之所以是支老师的经典课例,关键在于,他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勇于冲破“一讲到底”的藩篱,首开“以读代讲”的先河,于整篇课文中,拎出三个朗读片段,各有侧重地进行指导。虽说“学习任务群”是个新概念,但我們不得不佩服支老师先行先试的先见之明。

2.指向角色体验的学习任务群。以薛法根老师《哪吒闹海》教学为例,薛老师让学生代入不同的角色,挑战阶梯式的学习任务。首先,做“推荐者”,简要复述故事,把一个故事讲成三句话;其次,做“故事大王”,生动讲述故事,展开丰富的想象,把一句话讲成三句话;再其次,做“转述者”,以“哪吒向父亲解释”及“龙王向玉帝告状”的方式,变换角色分别讲述;最后,做“小小思想家”,将编者讲述的故事、哪吒讲述的故事、龙王讲述的故事与《封神演义》中的故事进行比较,思考一个故事为何有三种不同的说法。经过思辨性学习,学生解开了“目的不同,说法不同”的表达秘密,改造了自己的读书观:读书不是要学会相信,而是要学会思考。四个学习角色的递次扮演,让学生经历了概述、讲述、转述、评述四个连续性的任务学习,在语言建构与运用中学会了审美性想象、审辩式思维,以及对传统文化的批判性阅读,促进了语文素养的发展。可见,任务与任务之间,唯有以素养为主线,建立内在关联,才能形成完整的任务群,产生任务学习的整体效应。

三、基于“单元”的学习任务群

1.要素统整的单元学习任务群。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双线组织单元是统编本教材的鲜明特点。从静态的内容单元走向动态的课程实施的学习单元,是单元整体教学的研究方向。对于语文要素相对集中的单元,可以采用“要素统整”的方式架构单元学习任务群。以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为例,单元主题是“人与自然”,语文要素是“感受课文生动的语言,积累喜欢的语句”“留心生活,把自己的想法记录下来”,主要由《大自然的声音》《父亲、树林和鸟》《带刺的朋友》等课文组成。统筹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设计要素统整的单元学习主题是“大自然的礼物——我是小小收藏家”,由“项目发布(单元导读)—收集藏品(课文学习)—整理藏品(资料整理)—布展分享”等流程(子任务)递进式地构成单元学习任务群。其中,“收集藏品”是主打板块,《大自然的声音》重在“收集优美的声音(积累象声词)”,《父亲、树林和鸟》重在“积累摘抄语句(关注修饰语的连用)”,《带刺的朋友》重在“记录有情味的称呼(留意不同的表达效果)”,因文而异、各有侧重地聚焦语文要素,形成并列式结构。整个学习任务群,以递进式结构为主线,以并列式结构为重点,嵌套契合而成。

2.要素分解的单元学习任务群。教材中某些单元的语文要素彼此独立,甚至相互平行。同时,单元中的选文又各有侧重。遇到这样的情况,可以采用“要素拆分”的方式架构单元学习任务群。如,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包括《花钟》《小虾》《蜜蜂》等课文),单元主题是“观察与发现”,语文要素是“借助关键语句概括一段话的大意”“观察事物的变化,把实验过程写清楚”。其中,要素一“借助关键语句概括一段话的大意”,在《花钟》中体现得比较明显,第1、2自然段中各有一个中心句,分别概括了两段话的主要意思,“要是我们留心观察,就会发现,一天之内,不同的花开放的时间是不同的。”“原来,植物开花的时间,与温度、湿度、光照有着密切的关系。”与之类似的是《小虾》这篇课文,第3自然段结构清晰,整段话是围绕中心句“缸里的小虾十分有趣”来写的。在进行单元设计时,可以把这两篇課文整合在一起,落实这条要素。要素二“观察事物的变化,把实验过程写清楚”是指向习作的,而且在《蜜蜂》一文中体现得非常明显,“将近两点整、傍晚时、第二天”等词句把实验过程梳理得非常清楚,可以把《蜜蜂》和习作整合起来,落实第二条要素。这样就结合单元内容,把语文要素进行有机的拆分和重组,形成了双轨并行的单元学习任务群。

[作者单位:北京实验学校(海淀)]

猜你喜欢
拟声词课标要素
动听的世界
——积累AABB式拟声词
再说拟声词“”
浅谈形似、意似、神似指导下的中韩拟声词翻译——以《活着》为例
依托课标 夯实基础 精准备考
掌握这6点要素,让肥水更高效
高中生物新旧课标比较——以实验版课标和2017版课标为例
观赏植物的色彩要素在家居设计中的应用
论美术中“七大要素”的辩证关系
2016年全国课标卷透视与2017年备考展示
基于课标“教学评一致性”的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