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蕊
摘 要:国学经典凝聚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思想精髓,在中职语文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而语文教育在中职整个教育体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能够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提高。基于此,本文主要探究了在中职语文教学过程中融入国学经典的意义,并提出了几点融入策略,以供同行参考。
关键词:中职学校 语文 国学经典
国学经典蕴含丰富的中华传统文化,诸如圣贤思想、品德秉性等极具学术文化和教育价值的内容。中职语文的教育目标表现为培养与加强学生个人文学素质和为人处世的能力。我国作为文明古国,国学教育占据着重要地位,怎样在中职语文教学中融入国学经典,确保两者的深度融合,是对教育一线教师的考验。
一、在中职语文教学中融入国学经典的意义
国学经典属于中国古人思想、智慧的结晶,诸如语文课程中的“四书” “五经”等。引导学生学习国学经典,能够达到修身养性的作用,并让学生形成正确的三观,消除思想中的杂念。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是中职学校的主要目标,因此中职学生除了需要具有理论基础之外,还需具备良好的实践技能。
现阶段,中职学校主要采取班级文化、图书馆、文化建筑等方式对校园文化进行宣传,或是开展各类校园活动,诸如“社团大赛” “技能节”等,并在活动过程中融入国学经典。另外,虽然语文课堂属于学生感受文化魅力、精神思想等的主要阵地,但受填鸭式教育的影响,教学模式创新性不足,学生容易出现乏味的情况。为解决此问题,教师应重视语文课堂和国学经典之间的融合,指导学生建立兴趣、学习小组,积极探究校园文化与课堂的结合,让校园文化得到更好的传播。
二、在中职语文教学中渗透国学经典的策略分析
(一)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国学经典教育
当前,我国逐渐掀起了学习国学经典的浪潮,许多教育机构均将国学作为主题,开设了相关课程。身为中职学校语文教师,在此形势下需积极指导学生学习国学经典,引导他们根据生活实际理解与认识国学经典。需要注意的是,国学经典教育并非局限于课内,还可以获得“得法于课内,受益于课外”的效果,确保学生能够实现自主学习。对此,中职语文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需要有目的、有计划地指导学生学习国学经典内容。一方面,教师需要不断加强自身国学修养。要想给学生一杯水,教师需先有一桶水。在传统教学模式中,部分教师缺乏对国学经典书籍的理解,要想向学生传授知识,就需要教师深入地进行学习。经典之所以被称之为经典,是因为其涉及的学术价值,每次阅读过程中,人们都会收获新的体验。另一方面,教师需要结合学生具体状况定相应的教学计划。中职学生普遍基础薄弱,需要教师立足于学生真实知识水平以及身心发展特点等方面,确保学生可以顺利理解教学的内容,并进行自主学习,通过学生能够理解的方式对国学知识进行讲解。
例如,在教学《弟子规》《论语》相关内容的过程中,需指导学生对文章进行解读与评论,旨在让学生根据评论来理解、区分以及记忆这些内容,进而降低学习难度。同时,采取理解、阅读、背诵的方式加强学生记忆力,常言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刚开始学习某一篇国学经典时,学生通常难以理解,对此教师应引导学生大声朗读,采取重复阅读的方式加深记忆,诸如在清晨阅读,以获得最佳的记忆效果。学生能够记住、理解国学经典之后,他们的读写能力也就会更强。
(二)充分利用晨读时间,增强学生对经典作品的记忆
语文这门课程属于中职教育体系中文化代表性最强的科目。一般情况下,中职与普通教育均开设了早读课。清晨属于大部分人记忆能力最强、最清晰的时刻,因此教师需要利用好这一时间段,组织学生阅读和理解具有一定学术价值的国学经典作品,让学生能够更好地了解国学经典,培养其形成良好的文化素养,并加强综合技能。
在中职语文教材中,涉及许多被人们广泛学习和传颂的国学经典文学作品,诸如荀子的《劝学》。教师可利用学生晨读的时间,要求学生自主解读相关内容,最后由教师进行整体解读和指导。学生通过阅读能够发现,《劝学》主要是告诉人们要努力学习,做到专心致志和持之以恒,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走马观花式地学习。由此可见,每天的晨读时间对于学生十分重要。学生对国学经典进行整理、阅读、理解与背诵时,其思想观念能够受到潜移默化的积极影响,最终在形成正确观念的基础上,感受国学经典的魅力。
(三)根据语文课堂教学内容,合理渗透国学经典
在中职语文教学过程中,根据教科书特点,国学经典被有针对性地融入各个章节,以便于学生进行学习和整合。现阶段,中职语文教师引导学生学习国学经典主要涉及预习、学习、温习三个部分。
第一,在预习过程中,学生需要查阅与国学经典相关的内容,以便于理解文章内容。例如,在预习《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的过程中,教师可让学生收集《论语》相关的知识,以便于更好地对文章内容进行理解。通过正确的预习,学生除了能够掌握与孔子相关的知识之外,还能够夯实系统学习和理解孔子思想的基础。
第二,在学习时要涵盖相同主题的诗歌,或是风格相同的诗歌。例如,在教学《诗经》二首的过程中,教师可引导学生学习《诗经》中其他的诗,以便于理解诗歌的背景以及差异,体会其中涉及的艺术和哲理,进而感受我国古代文化博大精深的特点。
第三,温习。以《报任安书》为例,其源自《史记》,教师可让学生对其中的典故进行深入了解,同时引导学生对比、辩证歷史中的政治名家事例,进而实现温故知新的效果。
由此可见,对国学经典进行学习,需要学生自己进行阅读与思考,如此才能够体会到国学经典中包含的政治文化精神内涵。
(四)结合课堂教学,构建良好国学经典诵读环境
教育教学过程中相关环境的创设十分重要。以孟母三迁为例,其目的正是让孟子有更好的学习环境。所以,中职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融入国学经典时,应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国学经典诵读环境。例如,定期组织学生参加诵读经典诗文的比赛,通过多媒体向学生播放熟悉的国学经典片段,以此为学生构建优良的国学环境。同时,教师还应结合教学大纲筛选适合中职学生学习的国学经典读物,诸如《道德经》《三字经》《弟子规》等,并让学生课外阅读范围得到拓宽。采取以上方式,能够在浓厚的国学经典氛围中调动学生探究国学经典的积极性,促进课堂教学质量与效率的提高,顺利达到融入国学经典的目的。在实际教学时,教师还应指导学生诵读各类诗文,因为古代诗歌具有极强的韵律性,平仄分明,需要教师传授学生正确的诵读方式,掌握抑扬顿挫的诵读节奏。例如,在学习《天净沙·秋思》的过程中,教师可先给学生播放与该文相匹配的背景音乐,营造氛围,确保学生能够顺利地融入诗词的意境,然后由教师示范性地朗读,接着领读一遍,在此基础上再要求学生集体朗诵。这样不仅可以培养学生掌握朗诵方法,还可以加强学生对古诗词内容的掌握。另外,引导学生学习国学中的经典文章,能够让学生感受古人立志奋斗的决心,体会古人的思想精神,如“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英雄主义精神、“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广阔胸襟。
(五)利用课余时间,积极开展国学经典活动
日常积累是学习语文知识的重点,中职语文也是如此。对此,中职语文教师需要加强课内外之间的结合,不只是需要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传授学生相关知识,还需注重国学经典在课外的有效延伸,以便于让学生的国学经典认知面得到拓宽。与国学经典课外延伸相关的形式众多,诸如比赛、社会活动、交流会以及实践活动等。例如,在教学完“林黛玉进贾府”相关内容后,教师可通过课后时间引导学生开展品鉴《红楼梦》的活动,并利用多媒体向学生播放《红楼梦》电视剧的片段,然后将学生划分成若干个品鉴小组,聆听与纠正学生的想法与错误观点,及时表扬学生正确的观点,提高学生学习国学经典的兴趣,最终顺利在教学过程中融入国学经典的内容。在教学完《虞美人》后,教师也可根据小品、影视剧等,对文学作品进行改编,并让学生进行表演,进而再现课文中的真实情境,引导学生在参与表演的过程中形成共鸣,更好地理解其中蕴含的思想。
另外,教师还可以利用课后时间组织学生开展国学经典心得交流会、诵读比赛以及古文经典书画比赛等相关活动,以此为学生营造浓厚的国学经典氛围,确保学生能够顺利地融入国学经典的世界,感受国学经典的魅力,学习古人智慧与思想的精髓。中职学校则可设置各类社会实践、社团以及校园文化活动,并在活动过程中融入国学经典的内容。需要注意的是,虽然国学经典影响深远,但在中职语文中大多表现为课堂的教育渗透,课后时间并未得到有效的运用。有关调查与教学案例表明,在课外延伸拓展的过程中融入国学经典,效果比课堂融入更强,因此中职语文教师需要给予此方面的教育教学更多关注,加强语文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之间的整合,以便于在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基础上规范其日常行为,夯实提高其职业素养的基础。
三、小结
综上所述,现阶段,我国正在向着创新型国家的发展道路前进,需要我国传统文化的保驾护航。加强对中职学生的国学经典教育十分重要,有利于推动学生综合素质发展。为了更好地发挥国学经典的作用,中职语文教师需要对课程教学进行积极的创新,并根据学生学习特点,合理融入国学经典内容,真正地将我国优秀国学经典融入学生的日常学习与生活中。
参考文献:
[1]杨玮.国学经典在中职语文教育中的应用[J].中国教师,2021(S1).
[2]张小娜.中职语文教学中融入国学经典的探讨思考[J].课外语文,2020(9).
[3]任爱军.中职语文课标视域下国学经典文化的渗透[J].现代职业教育,2020(4).
[4]高雪.国学经典教育在中职语文教学中的渗透[J].北方文学,2019(20).
[5]徐新军.中职语文教学中的国学经典教育现状探微[J].現代职业教育,2019(15).
(作者单位:亳州工业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