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银秀
摘 要:数学作为一种特殊的语言,表达了人类的某种思想,在人类的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而小学阶段作为学生数学学习的基础时期,教师需要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让学生具备独立思考的能力。但是由于受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很多数学教师采用的教学方法主要是让学生对数学定义、数学公式进行背诵,或者通过做习题的方式进行训练,容易减弱学生的思维灵活性。对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进行培养,有利于帮助学生突破自身思维的局限性,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自信。本文分析了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意义和现状,并就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策略展开详述,以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独立思考能力;教学情境;思维水平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22)20-0124-03
Discussion on cultivating students' independent thinking ability in primary
mathematics teaching
JIA Yinxiu (Zhongbao School, Beiwan Town, Jingyuan County, Baiyin City, Gansu Province, China)
【Abstract】Mathematics, as a special language, expresses certain thoughts of human beings and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human life. In primary school, as the basic period of students' mathematics learning, teachers need to cultivate students' logical thinking, so that students have the ability to think independently. However, due to the influence of traditional exam-oriented education, the teaching method adopted by many mathematics teachers is mainly to let students recite mathematical definitions and mathematical formulas, or train them by doing exercises, which easily weakens students' thinking flexibility. Cultivating students' independent thinking ability is beneficial to help students break through the limitations of their own thinking and cultivate students' confidence in mathematics learning.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significance and current situation of cultivating students' independent thinking ability in primary school mathematics teaching, and elaborates on the strategies of cultivating students' independent thinking ability in primary school mathematics teaching for reference.
【Keywords】Primary school mathematics teaching; Independent thinking ability; Teaching situation; Thinking level
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开展小学数学教学不能简单让学生学习数学知识,应关注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学会通过自己的思考,寻求更加科学的解决方法。而小学时期作为培养儿童意识、能力的最佳时期,教师需要注重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重视学生课堂的主体地位,转变原有的传统落后的教学思想,用现代化教育理念作为指导思想,寻求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有效策略,让学生在学习数学文化知识的同时,逐渐开启思考的大门,形成数学智慧。
1.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意义
独立思考能力是指学生不接受任何外在的帮助,通过自己大脑的思考与探索,最终寻找出解题策略或者解决问题的方法,并总结归纳出有关的结论。小学阶段作为学生接受教育的关键时期,同时也是启蒙时期,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尤其是能够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对于学生将来学习效率的提升意义重大,甚至会深刻影响学生未来的发展。当学生具备了独立思考能力,他们会逐渐形成更加系统的思维模式,能够在自身思维支配下,更好地解决问题,形成一定的知识技能,有利于促进综合素质的提升。而针对小学数学的教学而言,独立思考在数学能力形成方面,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针对小学数学的教学而言,独立思考能力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能力,能够推动其他思维逻辑能力的发展。在我国将素质教育作为教育指导思想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也成为对教师提出的一项核心要求。小学数学教师的教学目标,除了要将数学知识教授给学生,同时还要注重对学生知识技能的培养,强化学生的综合能力。而独立思考能力作为这些能力的基础,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因此,教师想要更好地完成数学教育目标,需要将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强化作为教学的关键点。
2.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培养现状
我国的教育改革不断地在进行,尤其是注重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方面,教育领域不断地要求教师进行教学方法的创新,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然而,在现阶段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在针对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培养方面,显然存在某些不足之处,与新课程改革标准的目标相悖,对教育事业的发展有一定的限制。小学时期作为学生打基础的阶段,学生在初次接受数学这门枯燥抽象的知识时,可能在低年级阶段,数学知识的结构相对较为简单,学生学习起来还能保持一定的节奏;而到了小学高年级,数学知识的深化,加深了其逻辑性与抽象性,对于处在形象思维做支配的小学生而言,他们会觉得数学比较难,容易产生畏难情绪。一些小学数学教师为了让学生更加深刻地学习数学知识,经常使用讲授式、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学生普遍是一种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大部分教师设计的教学目标,主要是侧重关注学生的分数,对于数学知识的讲解,也以教科书为主,让学生通过反复的解题练习,甚至对标准答案进行背诵等方式,这些造成了学生独立思考能力欠缺。很多学生在面对新的数学题时,由于平时缺乏此方面的训练,独立思考能力不强,容易放弃自主思考。除此之外,有些教师在课下给学生布置了很多的数学作业,想要让学生通过做作业的方式,加强数学知识的理解度。而学生在长时间做数学练习的过程中,即使有时间思考,也不愿意去主动思考,他们会觉得这是一种无意义的练习模式。基于这些分析,在小学数学的教育中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确实存在短板,教师需要及时采取应对措施。
3.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的策略
(1)改善原有教学模式,调动学生数学兴趣
在传统教学模式下,学生接受知识的过程是被动的,在教师的被动引导下,很多学生并不具备学习的内在動力,甚至有些学生会产生排斥心理。想要促进学生学习态度的转化,教师需要改善教学模式,采取趣味性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充分发挥出来。在上课的过程中,小学数学教师可以给学生创设机会,给学生一定的时间,鼓励其对某个数学知识点开展讨论,改善教学方式,讨论知识点的过程,同时也是让学生针对特定的知识进行独立思考的过程。小学数学教材中“圆的周长”,教师在讲解这部分知识时,可以减少纷繁冗杂的知识讲解过程,在课堂上让学生了解圆的周长计算公式以及圆周率的含义之后,给学生提出问题,开展课堂讨论。例1:两只小兔子在公园的草地上赛跑,小白兔沿着正方形路径跑,小灰兔沿着圆形路线跑,结果小灰兔最先跑到终点,获得胜利。小白兔认为这种比赛方式不公平,那么正方形与圆形的周长具有差异吗?小白兔跑的整个路程,实际上是正方形的吗?例2:汽车的车轮型号不同,有大的有小的,如何正确地测量它们的周长?越大的车轮,滚动一圈的距离为什么就越远?采取怎样的方法,能够更好地测量圆的周长呢?针对这两个例子,数学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在课堂上展开讨论,在讨论的过程中,教师可以给予恰当的启发,比如,正方形与它的边长有什么关系?圆的周长跟它又存在怎样的关系?正方形的周长是其边长的4倍,圆的周长与直径之间是否也存在固定的倍数关系。在测量圆的周长过程中,从曲面转化成直面,可以结合绳测法或者滚动法,让学生测量圆的直径或者周长,通过动手操作促进手脑并用,之后教师再进行讲解,学生接受效果更好。
(2)创设教学情境,促进师生的教学互动
在开展小学数学教学的实践中,倘若学生长期依赖教师的指导,不能独立思考,长此以往,会造成严重的问题。因此,作为新时期的数学教师,在开展教育的环节中,应该适当地创设教学情境,提高学生与教师的互动、配合意识,让学生的整体思维能够在教师与学生互动的过程中,变得更加灵活,促进学生逻辑思维水平以及数学表达能力的提升。教学情境的导入,能够给学生创设一种身临其境的教学活动氛围,从而在具象化的认知环境下,通过问题的提出,促使学生主动思考。小学数学教师要依照自身的教学进度,结合数学教材内容,通过创设学习情境、应用情境的方式,提升课堂教学环节的教学效率。首先,学习情境。主要是侧重教师先提出数学问题,之后让学生进行解答,培养学生问题解决能力以及独立思考能力。学生通过思考得出的答案,教师还需要让学生整理计算过程,对计算结果进行分析,要完全依靠学生自身的思维,确切获取有用的结论。其次,应用情境。此情境的创设,需要教师提出开放性强的问题,即问题要具有应用性、针对性,以促进学生思维的开阔性发展作为目标,将学生的个人潜能有效地激发出来。小学数学教师在给学生设疑时,应注意此问题的设置是否能够与学生之间形成高效的互动,促进学生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能够针对数学要点更好地进行思考,从而减少学生对教师依赖性。
(3)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循序渐进地提高思维水平
对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切忌揠苗助长,教师要根据小学生的认知规律,提出与其智力发展水平相吻合的问题。倘若教师提出的问题过难,容易造成学生丧失思考的兴趣,同时,也对当前的教学重点无法理解,反而会取得适得其反的效果。教师给学生提供的引导材料不够齐全,学生即使通过长时间的思考,也不能获得满意的答案,他们在心理上会逐渐对数学这门科目产生抵触的情绪,有的甚至会怀疑自身能力。为了有效地改善这一状况,小学数学教师在对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培养的过程中,应该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由浅入深,由易到难,逐步推进。小学数学教师可以根据班级上学生的数学学习水平,对其进行合理的分类,采取分层教学法。数学知识掌握较快、理解能力较强的,被定为A1层;数学知识接收能力较慢,思维反应速度较差的学生被定为A2层。在开展教学的环节中,A1层的学生可以根据数学知识的类型,开展独立思考;A2层的学生,则需要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来完成探讨与思考。当A1层的学生经过思考,顺利完成相关的任务之后,教师需要将注意力向A2层的学生倾斜,促进这些学生对可利用知识的深度消化,并结合讨论与交流,完成集中整理。通过A2层学生的不懈努力,教师可以将其中取得较大进步的学生分配到A1层,促使不同层级的学生都能得到同步发展。在分层教学法的实施过程中,会逐渐缩小能力具有差异的学生之间的距离,逐渐提升学生的思考能力。尤其是当A2层学生的思维意识得到全面提升之后,数学教师可以结合独立思考的教学原则,再重新将学生整体进行分组,让具有不同思维价值的个体,都能得到最优表现。
(4)与生活实际结合,增强学生独立思考能力
由于小学生知识经验不足,他们在学习数学过程中遇到一些数学难题,理解起来相对费力。作为小学数学教师,应该增强学生知识理解能力,通过与实际生活实际的有机整合,促使学生进行独立思考,能够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增强学习热情,同时还能做到学以致用。例如,小学数学“人民币的简单计算”这部分内容,就可以结合生活实际,便于学生对此部分知识的理解。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与妈妈买菜的经历,谈一下如何计算蔬菜的价格,需要支付的金额是多少?应找回多少?这些问题结合加减运算进行探讨,能够迅速增强学生知识内容的理解程度,同时,还能确保学生的计算的准确率。“角的初步认识”的内容中,教师可以设计与生活联系较强的问题,让学生联想一下,生活中都有哪些物体存在角,具有什么样的特点?对角的大小造成影响的因素有哪些?并让学生举例说明,随时展开与生活相联系的思考。
(5)促使学生反思,及时地开展教学评价
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还要结合反思和总结,这里的反思并不是指对学生能力的自我否定,而是让学生根据自身以往思维的模式,发现其不成熟之处,之后結合一定的方式进行改进。换句话说,在不断反思总结的过程中,学生获得的思维飞跃要比新掌握的技能有效得多,因为通过反思,能够促进量变到质变的升华,可以称之为一种良性的循环。因此,作为小学数学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反思能力。除此之外,还要及时地开展教学评价,创建更加系统客观的评价体系。在评价体系中,不但要注重学生的知识掌握能力,同时还要综合考虑到学生的思考能力、学习态度等因素。
4.结语
综上所述,鉴于小学数学教育中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培养的重要价值,教师应该正确地审视现阶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根据新课程改革的教育要求,对教学方式进行创新,改善原有的、落后的教学模式。采取趣味性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通过创设教学情境,在师生互动的过程中,不断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同时,还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循序渐进地实施教学,采取更加有效的教学评价方式,促使学生反思,不断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
参考文献
[1]薛诗伟.小学数学教学如何提高学生独立思考能力[J].课堂内外(教师版),2019(01).
[2]王淑华.试析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J].读与算,20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