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露倩
本文主要从“双减”下小学生语文作业如何实现减负增效进行阐述说明。语文作业是巩固学生将所学习的知识进行运用的主要基础,是当前培养学生学习能力,与促进教学质量发展的主要环节。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十分关键,随着课程改革发展的不断推进,社会对小学语文教学的整体要求也在不断提升,但是传统的教学形式难以满足这一发展需求。在当前全面教育形式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如何优化作业设计,实现减负增效已经成为当前的主要问题。教师在教学中需针对作业的现状进行分析,合理地在作业中融入情趣元素,整合各类资源,尊重学生学习发展的差异性,优化作业设计,保证学生可以在轻松与良好的氛围中巩固知识,提升学习能力,强化学生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受到新课程改革教育的影响,小学语文越来越注重作业设计的减负增效,由此不仅可以全面转变传统作业设计理念,还可以落实教育教学的全面发展改革,彰显学生在课堂教学的主体地位。
作业不仅仅是对课堂知识的巩固,还可以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保证学生自身的思维发展得到全方位的培养,其中的作用不容忽视。因为语文学科的知识学习中蕴涵较多的文字性知识内容,传统的作业设计形式相对单一且枯燥,并不能全面激发学生作业完成的积极性,导致作业的完成效果也并不尽如人意,学生也会以敷衍的态度草草完成,由此不仅严重影响了学生自身的学习情绪,还会影响课堂的学习效率。所以说,需要现阶段的语文教师针对“双减”进行语文作业的合理设计,全面落实减负增效作业设计的目的,促进学生自身的全面发展。
一、减负增效背景下语文现状
只有在减负增效的背景下,才可以对语文教学的现状进行全面分析与探索,进而提供针对性的教学方式。依照实际的调查可以发现,在减轻教学负担、提升教学效率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转变传统的教学形式,全面优化教学过程,但其中仍然存在部分的问题。
(一)教师专业素养欠缺,评价知识匮乏
减轻学生工作量,促进教学效率的提升,对教师的专业素养提升也提出了全新的要求。语文教师应具备扎实的实践知识与文化知识。但是结合实际发展的情况来看,部分教师在进行知识讲解期间,都将课文视为教授知识的主要内容,缺少对内容的深入研究。在语文教学中,语文教师的教学评价语言十分简单,部分教师缺少对学生评价意识。
(二)学生课堂学习主体性缺少重视
在语文教学期间,教师依然在运用不断理论灌输的形式进行讲解,学生被动接受,被动进行记录与倾听。虽然教师在教学中设计了部分的问题与探究,但是存在明显的形式化与模式化,主要就是以正确答案为标准,导致学生自身的想法与建议难以全面彰显,不能感受语文知识学习的实际意义。在教学中,教师也没有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结合实践研究可以发现,虽然教师教与学生学都十分努力,但是整个课堂的教学十分枯燥,限制了学生思想的发展。
二、“双减”现状分析和做法
教育在“双减”政策的发展下,提出了全新的要求,但是部分的家长与教师存在一定的理解偏差,导致教学中有较多“减法”的出现,有的学校提倡不让学生背书包回家,还有的不给学生留作业,但所存在的这一现象导致学生难以掌握所学习的知识内容,尤其是对语文这一语言类的学科,出现了家庭中学生进行教学辅导的现象,虽然说减轻了学生在学习中面临的压力,但是导致教学质量不断降低,所以说,“双减”政策下的减负并不是减法,还需要进行加法,保证进一步实现“双减”下的高质量教学。因此当前,小学家庭教育应积极落实“双减”模式,有效减轻当前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过重的作业负担与校外的培训负担,让学生不至于始终背负过多课业的压力,家长自身也应适当更正自身的教学管理理念,改变教育发展的思想。在当前课程不断改革的阶段,教师应全面优化整体的教育结构,创建以学生发展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并且合理安排教育时间,保证可以在有限的时间内促进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提升,改变以往“灌输式”的教育方式,彰显学生在课堂主体地位,从而进一步彰显“双减”的教学理念。
三、“双减”下小学生语文作业如何实现减负增效措施研究
结合实践可以发现,作业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提升课业成绩,由此作业设计环节不可缺少,能促进学生知识能力的转换,更加具有引导复习、促进知识理解、知识梳理与习惯养成的作用。但是,在实际的日常教学中,部分语文教师对作业的布置过于随意、形式单一等现象,导致学生课业负担过重,形成低效。因此,从“双减”教育情况出发,教师应注重将作业与“雙减”整体教学过程的整合,避免出现重复性的作业设计,保证作业设计更加具有科学性与多元性。
(一)确保作业设计的合理性与科学性
作业的布置主要能提升学生对新知识的掌握与了解,做到旧知识与新知识的有效衔接,从而让学生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有效融入其中。所以,在作业的设计过程中,教师要确保其中的知识内容能与现在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进行有效的衔接,做到旧知识与新知识的相互融合与结合。只有这样,才能让小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新的知识,逐渐做到对新知识的掌握和对旧知识的巩固。这就要求小学语文教师在作业设计的过程中,要做到对课程知识的整体把握,将知识内容由浅入深地体现到作业中,从而满足不同学生对知识的需求,实现作业的有效性。这样一来,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能逐渐树立对语文知识学习的自信心,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好地奠定学生的基础。举例来说,在教学《日月潭》的过程中就可以结合之前学习的《黄山奇石》进行作业内容的布置,从而使学生可以更加深刻地掌握风景的语言描写技巧。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对所学习的内容进行课后学习观后感的布置,让学生写一篇学习日记,从而使学生对所学习的内容得到进一步的巩固,提升学生在数学知识学习中的信心和兴趣。并且教师也可以在作业中增加一些具有难度的题目内容,让学生能结合自身情况完成作业内容,促进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二)作业设计的启迪影响
小学生作为小学语文课堂开展的主体也是对知识进行探究和分析的重要对象。因此,在作业的设计过程中,要考虑小学生对学习和知识的需求,为学生提供充足的自我探究和学习空间,使学生能在不断思考和沟通中实现对知识的有效转化,形成自身的知识体系。这种教学方式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兴趣,还可以促进学生主动性和积极性的增强,营造趣味性的数学课堂氛围,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在作业的设计过程中,教师要注重针对引导性问题的提出,让学生能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对问题进行深入的探究和了解,实现对学生的启迪,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增强。若想切实体现作业启迪性的价值,就需要教师能在作业设置过程中,突破自身的思维局限,改变以往的课堂教学方式,明确自身的引导角色,将学生作为课堂教学的主体,转变教学理念,促进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让学生能在教师的启迪之下,有更多的探究空间和创新空间,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三)促进作业与课后实践相互结合
在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的过程中,教师不仅要注重对学生学习成绩的提升,还应不断培养学生对语文的学习的爱好,从而使学生可以具备更加良好的三观,促使学生的身心可以得到健康的成长。因此,应将课堂中所学习的知识运用到课后的实践中,需要家长与教师的双方面配合结合当前的调查数据可以发现,小学生语文作业的完成度极大一部分的原因就是学生自身的兴趣爱好以及所见所闻。所以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到野外进行郊游,利用假期的实践让家长带领学生看看外面的世界,从而促进学生的视野得到开阔,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热爱。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进行作业的设计,进一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举例来说,在讲解完《我爱故乡的杨梅》时候,教师可以设计这样的作业内容,即引导学生留心观察身边的事物,结合自身的想法写一篇小作文,从而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促进学生观察能力以及写作能力得到提升。
(四)实现作业形式的丰富性
因为语文是一门涉及实际范围相对较广泛的学科,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实际教学开展的阶段需合理进行资源的利用,保证作业形式的丰富性,提升学生的语文学习成绩。语文学科与实际的生活存在紧密的关联性,需要教师在教学中结合生活的内容,方便学生不仅可以发现生活中语文的美,还可以保证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更好的发展,引导学生全身心参与语文知识的学习。语文教师可以将學生对生活中的事情看作课后作业的内容,引导学生将自己内心真实的想法通过作业的形式呈现出来,由此不仅可以全面提升学生的观察能力,还可以推动学生的写作水平得到提升。例如,教师可安排学生运用写作的形式描述每天上下学的风景,或将自己认为生活中的趣事进行记录。由此全面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使学生可以认真观察,实现写作能力逐渐增强。不仅如此,教师还需适当拓展学生的课外学习能力,可以在作业设计中结合与课外相关的知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自主查找资料的能力, 全面发展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五)实现创新作业的完成方式
传统的语文作业的方式只注重学生的写,在当前语文作业形式与内容不断创新,学生的作业完成方式也发生了较为明显的转变。例如,合作完成作业所倡导的就是作业完成的方式。对小学语文作业来说,教师需对作业的形式进行进一步的创新,并且引导学生之间相互合作学习,运用分工协作的方式解决作业中存在的问题。教师还可以实现开放式的作业运用,保证学生对自身刻板的作业完成形式进行拓展与改变,让学生可以针对作业内容进行资料的收集。需要格外注意的就是,并不一定要求学生运用文字的形式进行表达,还可以引导小组之间进行相互的探索与研究,将自己所搜集的资料进行总结,学生之间相互交流。这样以口头表达为主的作业完成形式,不仅可以促进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得到提升,还可以使教师学会倾听学生的意见,培养学生良好语文学习习惯的养成,提升语文的实际教学效率。
(六)通过课中作业,提升教学效率
在课堂教学中,作业是帮助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最好途径,也是实际教学中教师最容易忽视的部分。课堂教学中,教师能针对知识内容进行生动、形象的讲解,从而极大提高学生对知识理解和掌握的效率,实现对知识的有效运用。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教师的语言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脑力劳动的效率。”课堂作为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渠道,高效的课堂教学对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因此,教师要在课堂上积极开展课中作业,使学生能学以致用,通过合理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对知识的求知欲,提升学生完成作业的效率和质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增强学习的兴趣。当学生对教学内容进行预习后,教师针对性地实施探究性的教学方式,从而使学生可以自主进行学习或小组探究。这样的教学方式注重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教师应运用问题创建情景进行引导,从而使学生可以积极参与学习,在探究的过程中感受成功的喜悦,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优化教学内容,提升教学质量,从而落实“双减”的教学目的。教师在教学中可以:1.提出问题,树立明确的教学目标,使学生自主探究;2.学生自主或小组合作探究、实践;3.运用自主探究,分析、总结,得出结论;4.教师可以适当对学习的结果进行补充或评价。在教学中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可以促进学生的运用能力提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总而言之,小学语文的教学可以通过作业让学生习得的知识得到全方位的巩固,但是需要小学语文教师做到与时俱进,在实际教学开展的阶段全面优化作业的设计形式,在保证作业质量不降低的同时,促进学生学习效率的全面发展。由此教师不仅需对作业布置的观念进行积极转变,还需全面利用学校的教学资源,积极引导家庭参与,时刻关注学生作业完成的情况,相互配合,提升学生作业完成的主动性,进一步实现“双减”的教学目标。
(宋行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