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数学阅读成为一种习惯

2022-05-30 08:46许娟
数学教学通讯·小学版 2022年6期
关键词:数学阅读能力读写结合课外阅读

许娟

[摘  要] 阅读是学生自主获取知识的一种学习过程,它不仅仅是读的过程,更是一个动口、动手、动脑有机结合的过程。数学阅读,能让学生接触更多的“好吃有营养”的数学,丰富学生对数学的认识,加深对数学的体验,从而爱上数学。重视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丰富数学语言系统,提高数学语言水平,对学生的数学学习有着重要而现实的意义。

[关键词] 数学阅读能力;培养;读写结合;课外阅读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这样一句话:“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数学教学,是数学语言的教学,语言的学习自然离不开阅读,学生数学能力的强弱与阅读能力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数学教学必须培养学生运用阅读技巧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使其能在阅读中尽情探索数学的奥秘,深刻体会数学的神奇。

一、引导阅读,掌握方法

数学阅读的过程,是对文本中的符号、术语、公式、图表等数学语言和日常语言的感知与理解过程。数学阅读是学生可持续学习和发展所必须形成的习惯,尤其是对小学生而言,培养良好的数学阅读能力,对于他们初中阶段的学习将会大有裨益。但数学语言枯燥乏味,让很多学生望而生畏,而绘本具有图文并茂、生动有趣的显著特点,通过蕴含数学知识的图片、精彩的故事情节,可以启迪学生智慧,让学生在自主阅读中获得数学知识、培养情感,进而形成阅读能力。因此,利用绘本阅读培养学生数学阅读能力不失为一种好方法。

例如,在教學“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一课时,笔者利用绘本故事《三维求体积、二维算面积、一维量长度》进行课堂导入。

首先,笔者出示绘本第25页和第27页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图上画了什么?都有谁?桌面上有什么?根据图片的内容,你能不能猜到老山羊想做什么事吗?老山羊想给家里的桌子配一块桌布,根据第27页的画面,你知道他的同伴是用什么测量桌面的吗?接着,笔者利用绘本第23页的图片开展游戏“谁的手占地儿大”,游戏的玩法就藏在第23页的两张图片中,要求学生仔细观察图片,猜一猜这个游戏是怎么玩的,可以几个人玩,玩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其目的是让学生通过阅读分析图片发现有用的操作信息。

利用图片,引导学生认真观察,积极思考,帮助学生回忆和巩固面积的计算经验,并为体积的计算做好铺垫。

然后,笔者结合绘本第14页的图片创设问题情境:山羊和它的小伙伴各有一个纸箱,于是他们想比一比究竟谁的纸箱大,可是不知道能不能比,怎么比。你们能帮助他们想办法吗?继续出示两个体积不同(高矮或宽窄不同)的废旧纸箱和一些大小相同的纸盒,提问:你们知道这两个纸箱谁更大吗?注重引导学生观察发现纸箱在长、宽、高方面的不同。那么用什么方法可以知道纸箱的大小呢?学生合作探究将一样大的小纸盒装满两个纸箱,尝试测量体积并记录下来。这样,学生就完成了利用小材料测量体积的探究,也自然而然地引出了本节课的学习主题。

通过精彩的故事情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蕴含数学知识的图片启迪学生的知慧,让学生在自主阅读中获得知识、培养情感、完善人格、形成能力。因此,在数学课堂中结合绘本阅读也不失为一种好方法。

二、读写结合,迁移运用

在语文学科的阅读教学中注重“读写结合、以读促写”,事实上,写作是阅读的“产出”,阅读的过程其实就是“读写结合”的过程。读写结合,手脑并用,也是启发学生思维和提高阅读效率的重要途径。在数学阅读教学中,教师同样可以将语文学科中的教学方法进行迁移运用,在引导学生阅读、交流的基础上,适当指导学生做数学读书笔记或撰写数学小论文。经过长期的训练,学生积累的阅读量越多,越灵活运用数学语言,创造属于自己的数学故事。与此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及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作品一】唐僧师徒摘桃子(四年级)

一天,唐僧命令徒弟三人去花果山摘桃子,不一会工夫,徒弟三人摘完桃子兴高采烈地回来了,唐僧问:“你们每人摘回多少个桃子?”八戒傻笑了声,说道:“师父,我来考考你,我们每人摘的一样多,我篓子里的桃子不到100个,如果3个3个地数,数到最后还剩1个,您猜我们每人摘了多少个?”沙僧也神秘地说道:“师父,我也来考考你,我篓子里的桃子,如果5个5个地数,数到最后还剩1个,您猜我们每个人摘了多少个?”悟空笑眯眯地说道:“师父,我也来考考你,我篓子里的桃子,如果4个4个地数,数到最后还剩1个,您算算我们每人摘了多少个。”唐僧很快就说出了每个人摘桃子的个数。你知道他们每个人摘了多少个桃子吗?

【学生作品二】高速免费不便宜(五年级)

每年的十一假期,国家都会对七座以下的汽车实行高速免费通行政策,很多人都会选择出行旅游。今年,妈妈也在家里念叨:“这样的话,去上海来回一趟可以省不少钱,真划算!”于是,我们马上设计了一条出行路线。“十一”早上8点整出发,一直开到下午1点才到达上海,原本只需要2个小时的路程,足足花了5个小时,比平时时间的两倍还多。在到达预定酒店后,爸爸大声疾呼:这种便宜占不得啊。妈妈偷笑着说:“不是还省下了几百元的过路费吗?”“可你也不看看我耗了多少油?”那究竟耗了多少油呢?

我们一起算了算,从苏州到上海大约120千米,在平常,汽车每百千米耗油为7升,油价为7.24元/升,油费为7×(120÷100)×7.24≈60.82(元),过路费为100元,总费用为100+60.82=160.82(元)。但“十一”堵车时,汽车每百千米耗油为18升,油费为18×(120÷100)×7.24≈156.38(元)。只省了几块钱,但浪费的却是我们堵在路上的三个多小时,而更让人难过的是,在我们回程时也很有可能被继续堵在路上。

读与写的有效结合,能进一步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发展学生的数学学科核心素养。

三、课外阅读,丰富积淀

数学阅读仅仅依靠课堂40分钟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从课堂拓展延伸到课外,通过开展数学课外阅读活动,帮助学生构建阅读体系,丰富学生的数学知识积淀,使数学阅读成为学生学习数学的一种重要策略。

1. 数学阅读卡。要求学生每人每天坚持阅读30分钟,每人每周记录一次数学阅读卡。其目的是借助打卡的方式,引导学生多读书,读好书,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同时,通过制作与分享阅读卡、推荐卡,提高学生对数学信息的筛选能力、收集能力和归纳整理能力,分享阅读成果,营造浓厚的阅读氛围。

2. 数学阅读交流会。数学课外阅读中的语言是数学语言、图形语言和文字语言的融合体,数学阅读不仅仅要求学生会读,更重要的是让学生理解和领会,而阅读交流可以将书本中的语言转化为学生易于接受的语言。这样,更有利于促进学生的理解,促进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这也正是数学阅读区别于其他课程阅读的重要体现。

3. 数学故事展演。要求学生根据课外阅读素材中的数学故事,通过人物角色扮演的方式进行呈现。表演只是一种手段,借助表演,让学生在演绎故事的过程中实现对阅读内容的分解、内化和吸收,并能做到迁移运用。这样的阅读任务,可以促进学生在表演和观看过程中进行思考,形成对数学故事的深入理解,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4. 数学小讲师。语言表达是思维的外化。陶行知先生曾说:“小孩子最好的先生不是你也不是我,而是小孩子队伍里最进步的小孩子。”“我是小讲师”活动,倡导“人人可为师”的理念,可促进学生实现自我,获得成长。通过引导学生有条理地把自己在阅读过程中所遇到的疑难问题、趣味问题说清楚,内化为阅读成果,有利于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爱阅读,善表达”,成为一种学习风尚。

阅读是学生认识世界和获取知识的重要手段,良好的数学阅读能力能帮助学生理解“自然界这本用数学语言写成的伟大的书”,使其形成正确的数学思想方法,拓展知识的广度与深度。教师要优化数学课堂教学,激发阅读兴趣,丰富阅读素材,加强方法指导,以培养学生的数学学科核心素养。

猜你喜欢
数学阅读能力读写结合课外阅读
课外阅读——写作的源头活水
农村小学一年级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
结合实践再探指导写作之最佳策略
浅议群文阅读下的“读写结合”
浅谈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读写结合的教学策略探究
读写结合,分散指导,坚持“下水”
对培养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思考与实践
论小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
实践语文课外阅读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