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海燕
内容摘要:文言文学习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难点,项目化学习有利于学生核心知识的建构,有利于培养学生探究性学习能力。笔者基于所在学校进行的STEM教育与项目化学习的教学实践,结合文言文“项目化学习”的教学现状,探索出“三寻”“三引”“三拓”的文言文实施项目化学习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初中文言文 项目化学习 教学策略
“项目化学习”体现整合式、跨学科、探究性、核心知识的再建构等特点,它注重驱动性问题的设计,注重持续性探究。“项目化学习的历程是持续探究解决驱动性问题的历程。”①学生在探究中形成学习成果,再进行评论与修订,公开展示成果,并能反思迁移。
一.问题提出:基于项目化学习的文言文教学现状
目前在初中文言文教学中实施项目化学习渐成趋势,已有文言文项目化学习教学模式、教学设计、课例运用等方面的研究。
笔者所在学校进行了STEM教育与项目化学习的实践,语文文言文项目化学习的教学实践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从文言文项目化学习教学现状看,有些教师重视项目成果的展示,而缺乏相应的实施策略,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牵强附会,缺乏新颖的问题驱动
文言文“项目化学习”易陷入活动表演,教师设置项目情境生硬,有的只是讓学生浅层表演,驱动问题设计缺乏真实性与探究性,项目任务设置太牵强。
2.按部就班,缺乏适切的思维引导
学生完成一个任务后,教师很少作适切的思维引导,缺乏项目活动的生成性思考引领。学生只是孤立地完成任务,项目探究的思维效度不高。
3.墨守成规,缺乏深度的拓展构思
教师囿于项目化学习的基本流程,活动形式单一,有时仓促收尾。教师文本解读与拓展中缺乏变式的深度构思,学生古文学习能力与素养提高不太明显。
笔者认为要改进文言文项目化学习的预设、探究与拓展的实施策略,有效提升学生项目探究、思辨能力。
二.实践探究:基于项目化学习的文言文教学策略
围绕项目化学习的核心概念,教师为学生提供支架,驱动问题的预设、探究过程的引领、项目拓展的指导均需要教师的匠心独运。
(一)三寻:创新文言文项目化学习预设策略
驱动问题是项目化学习开启的关键点,驱动问题应富有启发性、挑战性、开放性。以此引领学生探究,挖掘文言文的意蕴与价值,提升学生的古文素养。
1.寻找脉络,一线串珠深挖掘
在写景叙事的文言文中,作者会暗示写景叙事的脉络,融情于景或事。教师引导学生寻找叙事脉络句、作者情感句、表达主旨句。由关键句牵连,形成“提纲挈领”式的文本追寻,沿着脉络深入挖掘。
《湖心亭看雪》中舟子说“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以“张岱的痴意何在”为驱动问题,展开项目化学习。学生形成项目化探究的三个层面。
第一层面,学生从文中寻找张岱“痴”的表现。首先“大雪三日后,更定时去湖心亭看雪”,感慨于雪后苍茫、景人沧海一粟的淡墨山水画。其次以铺毡对坐的偶遇者惊叹“湖中焉得更有此人”和舟子喃语来写张岱是“痴人”。学生感受到他特立独行,孤高傲世。读到的是一个“痴迷于雪景,醉意于闲情”的张岱。
第二个层面,学生结合写作背景来探究。开头为何以“崇祯五年”(1632年)来叙述当时看雪情景?崇祯十七年(1644年)明朝灭亡,清朝入住。张岱反清复明失败,遁迹山中,直到1647年才写《湖心亭看雪》,而那场雪已过去15年了。看雪只不过是西湖梦忆之一景。学生读到了一个感慨旧梦的张岱。
第三个层面,学生交流张岱年青时与晚年生活,认为他年青时独立不羁,而晚年追悔不已,无奈自嘲。但未真正走进他的心。有学生发问:张岱写“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是否对方答非所问呢?学生还原当时对话情景,认为可能还有很多话,但张岱的回忆里只深深地印下“金陵人”三个字。金陵是何处?金陵是故都!而金陵已逝去,那是回不去的伤痛、孤独与思念!亡国之恨,故国之思,溢于言表。学生此时读到了一个幽怨感伤的张岱。
学生在项目学习中逐层深入,解读张岱的“故国之思、离黍之悲”②。学生再迁移曹雪芹“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的“痴”,探微钩沉,体悟张岱在贫困衰败中对故国的坚守与“痴心”,感受张岱那遗世孓立者的痴情记忆。
2.寻找对比,两相碰撞巧发散
对比,是一把探寻文本内核的好钥匙。要指导学生寻找文本的对比元素,引发学生项目化学习的求异思维。包括同一文本的对比挖掘,同一主题的对比探究,同一人物不同作品的对比研讨。
如《小石潭记》,柳宗元写潭中鱼“似与游者相乐”。而坐潭上,却“凄神寒骨,悄怆幽邃”,情感强烈对比。那么他的情感是在哪里改变的?应是在“潭西南而望”一处。引发学生想象:柳宗元那一刻的表情会是怎样?以“柳宗元‘望见了什么”为驱动问题,学生探究柳宗元被贬后的心迹变化。
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了解到,“永贞革新”失败后,柳宗元时时感到苦闷忧恐,他处于自我矛盾、自我彷徨的边缘。学生经过项目探究,认为他望见“斗折蛇行”,暗喻人生多艰,“不可知其源”意味着前途渺茫。再联读《江雪》的“千万孤独”,体会到柳宗元在“漫天风雪”中“一个人的抗争”的坚守之苦。失意的心情,本想借山水排遣,但一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的溪流,一念“身在江湖之远,即使竭力变革又能走多远”,他身心疲惫。“悄怆幽邃,凄神寒骨”,写出了他内心深处的孤寂与愤懑!那一眼,那一望,勾起了柳宗元千古悲怆!柳宗元是把自身的遭遇、自己的胸襟与气度都写在了山水里。
3.寻找抓手,品读点染善思辨
教师要寻找文本的显性抓手,撮取重复的词、精妙的双关语、别致的句式、含蓄的文眼等,品味关键字词的背后意蕴,寻找文本细读的密码,再联系篇章与文化背景,点染作者的深意。
如《五柳先生传》中九个“不”就是抓手,设置项目驱动问题“陶渊明到底想对什么说‘不?”学生展开纵深研究,提高思辨能力。
①陶渊明想对自己说‘不
文中“不知何许人也”,“不慕荣利”“不求甚解”“不戚戚贫贱,不汲汲于富贵”等,那是陶渊明理想中的人与理想中的期望的样子,在现实中他达不到。
②陶渊明想对社会说‘不
知人论世,他即便是“僵卧瘠馁有日矣”,也不接受檀道济的米肉。这九个“不”写得很有“魏晋之风”,写出了陶渊明格格不入的隐士情怀与高洁人格的执念。
(二)三引:探究文言文项目式学习指导策略
在文言文项目化学习过程中,要善于寻找契机,生成问题,从而相机行动,衍生深入推进的项目,培养学生高阶思维与素养。
1.引入评述,开阔视野漫展开
在项目化学习活动中,学生遇到困惑难以突破,或偏离方向,教师可提供学习支架,帮助他们进行深入探究。
古诗文诗意朦胧而多义,教师可引入多家评述,开阔学生视野,展开项目探究。如《蒹葭》,有“爱情说”“求贤说”“哲理说”,引入他人评述,以“探究《蒹葭》反映出的主题价值”为项目问题,学生选择一项作探究,体会诗文的多义性,感受“虽道阻且跻,然矢志不渝,执著追寻”的精神。
如学习《记承天寺夜游》,教师可引入林语堂对苏轼的评述:“苏东坡他不管身在何处,总是把稍纵即逝的诗的感受,赋予不朽的艺术形式,而使之长留人间。”苏轼的“积水空明”,何尝不是他空明澄澈的心境!由此引发微项目探究:看月何以能观心?
2.引导思维,推进文本深研讨
在学生思维定势时,引导思维转换或想象,推进研读,形成深研究。
探究《桃花源记》的主题时,设置驱动问题:如果渔人、太守、刘子骥准备再充分一些,他们能找到桃花源吗?学生探究部分结论如下:
组1:不能。既然村人都强调了“不足为外人道也”,渔人出去后还找太守说如此。所以渔人违背信诺,“找不到”也是对渔人的惩罚。
组2:不能。渔人代表普通人,太守代表官员,刘子骥代表士人,说明社会上很多人都想逃离现实。反观之,这样美好的桃花源现实中没有,所以都向往之。
组3:不能。渔人是误打误撞进入,出来还做了标记,可是找不到,说明这是不存在的,是作者的虚构。桃花源就是陶渊明的一个梦,是他追寻的美好世界。一个人想超脱现实,就会造梦,追梦。
学生进行项目的深入探究,最后抵达陶渊明思想的内核,感受他的情怀。
3.引发争论,反转文本寻突破
寻找文本争论点,形成项目问题,在学生灵魂深处引发风暴。文本的争论点通常隐含在文学表现手法里,探寻夸张、悬念、想象、虚构的价值。
如《唐雎不辱使命》,面对秦王的威逼与恐吓,唐雎“挺剑而起”,而秦王“色挠”,设置项目问题:“唐雎真能刺杀秦王吗?”进而反转文本,展开研讨:
①文中的唐雎杀得了秦王。因为唐雎面对秦王的威逼,据理力争。面对秦王的恐吓,唐雎义正言辞,若士怒,则“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且挺剑而起。
②历史上唐雎不可能杀得了秦王。因为秦灭小小的安陵国轻而易举,哪里会有这番交锋,而且秦王忌惮“荆轲”之类,唐雎是不可能带剑接近秦王。但这正是“文学虚构”的魅力。
学生通过争论,体会到在唐雎的身上,体现的是中国“士人”的功绩。唐雎,代表了纷乱世事里有胆有识、不畏强权、关键时刻力挽狂澜、不辱使命的“士人”。作者意在反对暴秦,塑造策士、侠客形象。
(三)“三拓”:灵动文言文项目化学习活动策略
1.拓展时空,百舸争流重体验
文言文的项目化学习更应跨时空,走出课堂,走入社会,走入思维碰撞的引力场,形成百舸争流、自主参与、积极探究的氛围。
学习《记承天寺夜游》《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后,学校要进行“苏轼人生面面观”的主题展览活动。笔者以“怎样编辑‘我看苏轼之____文案集入选学校的展览?”为驱动问题,学生创新设计,进行项目化探究。
某小组的项目学习过程如下(节选):
核心问题:探寻苏轼的“失意”与“旷达”
项目探究过程:①搜集苏轼的经典作品与评论,泛读《苏东坡传》《蒋勋说宋词》。②结合资料,撰写“我看苏轼之____”文案。③运用PPT制作项目研究的成果。④组间互质交流,结合探究建议并修改。⑤成果公开展示。⑥项目学习的反思与迁移,将优秀文集推荐到学校展览。
基于学生对苏轼解读的不够深入,教师引入支架:参观苏堤与苏东坡纪念馆,了解苏轼的人生。学生组间交流时,他组建议:阅读《斑斓志》《苏东坡突围》,进行深入思考探究。
由此学生更深入地解读了苏轼。有学生写道: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愤慨之余更多的是释然。“也无风雨也无晴”,是顿悟,更是旷达。你拥有“江海寄余生”的超逸,更有“西北望射天狼”的壮志。无论是排挤陷害的凄风苦雨,还是云淡风轻的天朗气清,你都遇变不惊,一袭蓑衣抵挡烟雨风尘!入世抗争,命运不屈党争;出世豪迈,襟怀奉于苍生!
学生感悟到不一样的苏轼,他的身上有着奋发有为的入世志向,悲悯苍生的佛家思想,超然物外的旷达境界。这就是智者在苦难中的超越。
2.拓展形式,百川归海重创意
项目化学习可融入音乐、美术、剧本、电影多种载体,结合创作诵读、剧本绘本精读、拓展研读等形式来实施项目,百川归海,达成目标。
学生在《智取生辰纲》项目学习中,运用手编报、故事会、辩论赛、赏电影、情景剧等形式,开展项目学习,主要有:A.**访谈(讲述曲折故事、制做好汉英雄帖)B.品鉴之味(欣赏妙笔生花)C.重回现场(创写精彩场景)D.探微知著(评点英雄论坛、探究高妙写法)E.**面对面(联动《水浒》影视与文学鉴面会)
学习周敦颐的《爱莲说》,在“莲的文化探寻”中,有“莲的花语”“莲的诗意”“莲的佛学”“莲的品格”等项目,学生体会到:“逢傲然立于池中,约高洁压众魁之势。你,亭亭而立,不忧不惧。相约一汪映日的碧荷,调一曲清莲的传谣,采莲的舟子,踏歌而至。”学生已将莲的意蕴化为内在素养。
3.拓展内容,百尺竿头重梯度
在项目主问题驱动下,可以分阶段进行子问题探究,这样环环相扣,层层递进,使文言文项目探究走向深入。
在学文言文时,学生常会发出这样的声音:“怎么又是被贬后的作品啊!”教师抓住契机,设置问题:如何制作“我看文人贬谪”的人生启迪手册?
学生进行项目化学习,分五个阶段:
任务一:入项——了解文人贬谪原因
搜集文人被贬资料,观看《柳宗元》视频,归类分析,了解文人贬谪的原因。
任务二:探索——学会辩证看待贬谪
搜集资料,学习辩证思维,结合柳宗元《小石潭记》、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欧阳修的《醉翁亭记》,比较他们对待贬谪的异同感受。围绕“诗意文采与失意人生”的话题探讨,辩证看待被贬。
任务三:讨论——品读贬谪后的人生故事
搜集文人贬谪的人生故事,PPT交流。阅读《贬谪诗人的心态管窥》,讨论贬谪后的悲怆与奋进,体悟生命的沉沦与奋起。
任务四:拓展——正确看待人生挫折
搜集古人贬谪后积极乐观的诗词名句,体会豁达胸襟。进行“正确看待人生挫折”的演讲。形成对贬谪文化的认识,编辑项目学习的成果。
任务五:展示——举办项目学习成果展
学习成果集里包括搜集资料、感悟文集、推介PPT、项目学习总结。最后反思迁移,对照评价标准,分析达成情况,填写反思表,分享类似情境的迁移实例。
在探究中,学生深深体会到:柳宗元虽极度困顿,但坚持抗争,悲中进取,令人感叹。范仲淹三起三落,仍刚正不阿,耿直劝谏,宁鸣而死,不默而生,先忧后乐。欧阳修虽遭贬谪,却豁达面对,宽政待民,与民同乐,令人钦佩。贬谪人生多坎坷,但超然以对,宠辱皆忘,无愧天地。
学生搜集了屈原、李白、刘禹锡、苏轼、辛弃疾、陆游等人的贬谪经历,最终感受到中国的贬谪文化其实就是贬谪文人精神品格锤炼的文化。
三.反思展望:基于项目化学习的文言文教学思考
学生在文言文项目化学习过程中,策划能力、鉴赏能力、探究能力和创新建构能力均有提高,获得了全新的学习体验,且喜欢用言简义丰的文言文来创作。
在驱动性问题设置方面,还应多考虑由学生来设置。其次,还要多进行迭代反思,使项目化学习不断完善,走向深入。
总之,基于项目化学习的文言文教学探索,是学教方式变革的新路径。在“文”与“言”的探究中去挖掘文言文的最大化课程价值,使之转化为学生的高阶认知和精神文化养分,丰厚人文底蕴。
参考文献
①夏雪梅.项目化學习设计:学习素养视角下的国际与本土实践[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21(3):9.
②汪旭升.一字立骨 一线贯珠——《湖心亭看雪》课堂教学实录[J].教学月刊.中学版语文教学,2017(4):38.
课题项目:杭州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寻·引·拓——基于项目教学的初中文言文教学策略研究”(18X05008)
(作者单位:浙江省杭州市之江第一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