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嫩娜
随着我国“双减”政策的推行,以往使用课外辅导与大量作业对学生进行教学的方法已不可取,这就需要教师加强对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才能使学生更好地学习。而在这个过程当中,对于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改革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只有促进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提升,教师才能够借助语文阅读教学来加强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提升,从而使学生在初中阶段能够更好地学习。
一、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性
(一)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
苏联著名文学家高尔基曾说过:“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在初中阶段的语文教学过程当中,开展阅读教学可以让学生从书中汲取知识,进而使学生的精神世界得到丰富。作为人类文明与智慧的结晶,书籍对于学生的学习与成长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对于学生而言,一个人在一生当中所学的大部分知识都来自课堂之外,而书籍正是课堂之外的知识的一种最为主要的承载形式。因此,开展语文阅读教学,不仅可以促进学生的知识得到增长,更能使学生在读书的过程当中得到一些感触,从而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
(二)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
相比于小学阶段的学习而言,初中阶段的学习任务相对更加繁重,而且随着学生的成长,使得一些小学时期的课余游戏活动已经不再适合初中生。而语文阅读教学活动的开展,则可以为学生在课余时间培养出进行课外阅读的优良习惯。对于学生而言,进行课外阅读不仅能够丰富学生的见闻,还能促进学生的眼界、知识储备与语文能力的提升,同时还能使学生的课余生活得到丰富,进而促进学生在初中阶段的学习过程当中的全面发展。
(三)提升学生的文学储备
在初中阶段的语文教学过程当中,语文阅读教学的开展还能够有效地提升学生的文学储备。正所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语文阅读教学工作的开展,不仅能够使学生在阅读过程当中得到精神世界与课余生活的丰富,还能够在促进学生语文阅读量提升的同时促进学生文学储备的提升。对于学生而言,文学知识的储备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语文知识的学习,还能够促进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文学素养与道德修养的提升。正如诗中所说:“腹有诗书气自华”。阅读量与文学储备的提升可以使学生在进行交流与表达的过程当中使用更多优美的语句,从而使学生的作文写作内容更加华丽,语言交流更加顺畅。除此之外,学生读的书越多,文学储备量越丰富,那么学生在进行语文课程学习的过程当中就能够具备更高的文字敏锐度与感知能力,从而使学生能够更加透彻地分析语文学习过程当中的文章,进而推动学生语文学习效果的提升。
二、影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提升的问题
(一)阅读内容以教材内容居多
在我国初中语文的阅读教学过程当中,大多数教师都会从教材当中选择相应的内容开展语文阅读教学的工作,而这正是我国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难以提升的主要原因之一。对于学生而言,语文阅读教学本应当是以学生的兴趣喜好为主的,是具备强烈的开放性与灵活性的教学工作,但使用教材内容开展语文阅读课程,就会导致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学习主动性受到一定程度的抑制;此外,还有部分教師会在使用教材内容开展语文阅读的过程当中占用阅读时间进行课文内容的讲解,这不仅会使学生参与语文阅读的积极性降低,更违反了语文阅读“开拓学生眼界,丰富学生知识”的初衷,从而导致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难以提升。
(二)教师未能预留足够的阅读时间
在我国初中阶段的语文阅读教学过程当中,阅读的时间过少也是影响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主要原因之一。对于教师而言,虽然我国新课程改革与素质教育理念都一再申明要将学生作为教学工作的主体,但大多数教师还是会在教学过程当中不自觉地剥夺学生的学习时间,用以对学生进行知识内容的宣讲。此外,由于语文阅读教学属于语文课程教学工作的一部分,因此经常会有语文教师对语文阅读的时间进行占用,以此加速语文课程教学进度的推进。正因如此,学生们即使想要参与语文阅读,也因为没有充足的阅读时间而无从参与,进而导致了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下降。
(三)阅读教学忽视对学生创新意识与质疑精神的培养
在我国初中阶段的语文阅读教学当中,教师对于学生创新精神与质疑意识培养的忽视也是影响阅读教学有效性提升的原因之一,这是因为大部分的教师为了保证课程的教学质量与教学计划的安排,往往会在学生提出问题的时候不去引导学生进行主动的思考,而是对这些问题进行直接的解答。对于学生而言,教师的这种行为会导致学生在教学过程当中停止思考,只是等着教师来进行讲解,这不仅会降低学生参与语文阅读的积极性与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还会使学生的思维逐渐发生僵化,进而导致学生难以在学习过程当中得到思维的进步与发展。
三、在“双减”环境下提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措施
在我国“双减”政策的全面影响下,学生的作业负担与校外培训负担得到了极大的缩减,这虽然使学生的学习压力得到了减轻,但却对教师的教学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提升课堂教学的质量与效率,才能在“双减”的大环境下使学生更好地进行学习。而在初中阶段的语文阅读教学过程当中,为了贴合“双减”背景的要求,教师需要从以下方面加强对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提升:
(一)加强对学生个体差异的关注
在初中阶段的语文教学过程当中,为了促进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得到全面提升,教师需要在教学过程当中加强对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的关注,并根据学生之间的差异与学生的学习需求进行语文阅读教学方法与教学进度的调整,从而使每一个学生都在语文阅读教学的过程当中获得自身知识水平与语文素养的提升。
例如,在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课《春》的阅读教学过程当中,教师就可以通过加强对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的关注,促进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提升。在此过程当中,教师首先需要对学生关于“春”的看法进行了解,并且引导学生提出在阅读过程当中出现的关于“春”的景象的问题。对于理解能力相对较差的学生,教师就需要引导学生通过文中对“春草、春花、春风、春雨与春天当中的人”的描写在脑中形成“春”的画面;对于理解能力强的学生,教师则需要在阅读教学过程当中引导学生通过画面的描写了解到作者在写这篇文章时的情感基调。只有加强对学生差异的关注,才能使学生在阅读过程当中获得语文能力的提升。
(二)加强对教学理念与教学方式的创新
在我国新课程改革与“双减”政策的影响下,教师要想促进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提升,还应当加强对教学理念与教学方式的改革与创新。在对教学理念的改革过程当中,教师应当端正自身的态度,加强对我国新课改政策与“双减”教育理念的了解,从新课标的角度出发探究以往的语文阅读教学当中存在的不足,进而树立科学的教育观念;而在语文阅读教学方式的改革过程当中,教师则应当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与阅读教学的内容,从新课程标准的角度出发进行教学方式的优化与创新,才能在提升学生参与语文阅读教学的兴趣的同时,推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提升。
例如:在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第九课《阿长与<山海经>》的阅读教学过程当中,教师就可以尝试进行教学方式的创新,以此推动阅读教学有效性的提升。在此过程当中,教师可以尝试将学生分为几个小组,并且给出课文当中的多个阿长与作者互动的场景,让学生对这部分内容当中体现出的作者对“阿长”的感情进行分析,从而得出作者在文章前后对“阿长”的感情变化。通过这样的阅读教學方式,学生就能够加深对作者与“阿长”之间的情感的了解,从而使学生更好地进行这篇文章的阅读。
(三)加强对课外阅读资源的开发
上文提到过,在我国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过程当中,教师通常会采用课本上的内容来开展语文阅读的教学,但是对于学生而言,这些内容往往是他们在语文学习的过程当中已经学过的知识,这就很容易导致学生在阅读的过程当中产生厌倦;此外,在进行课本内容的阅读教学过程当中,许多教师都会对学生进行额外教学内容的讲解,而这就违背了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开展的初衷。不仅如此,使用课本内容开展语文阅读教学还难以使学生在阅读过程当中实现对学生文学储备丰富度与精神视野的开阔度的提升。因此,为了在“双减”的环境下提升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就应当与学生进行合作,对一些课外的阅读资源进行开发。但是,在进行语文阅读课外资源的开发过程当中,教师一定要加强对课外阅读内容的筛选,避免一些不适合学生阅读的内容流入语文阅读教学的工作当中,才能够借助课外资源的引入提升初中语文阅读的有效性。
(四)加强对学生创新意识与质疑精神的培养
为了实现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提升,教师还应当在阅读教学开展的过程当中加强对学生创新意识与质疑精神的培养。对于学生而言,在学习过程当中提出疑问是学生学习的基础,只有让学生具备创新意识与质疑精神,才能使学生获得更好的成长。
例如,在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第14课《故乡》的阅读过程当中,教师就应当积极鼓励学生在阅读过程当中提出相关的问题,例如:什么是猹?迅哥和闰土为什么会成为朋友?为什么迅哥和闰土再见面是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等等。只有引导学生在阅读的过程当中不断地提出疑问,并且主动对这些问题进行思考,才能使学生的阅读学习效率获得更大的提升。
四、结束语
随着“双减”政策的推行,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已经成为我国教育工作当中的重点任务。对于初中阶段的语文课程教学而言,促进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提升,对于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思维能力的进步与文学储备量的提升都有着很大的帮助。因此,只有正视我国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双减”背景的要求进行解决,才能使学生更好地进行语文知识的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