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丽娟
研究表明,计算机应用基础在中职教育教学体系中占有很大比重,能够促进学生的发展。以中职学历考试为背景,分析了学历考试的相关要求,探讨了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现状,阐述了教学理念、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最后探索适合中职学生学业水平考试的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水平,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
现阶段,中职学业水平考试分为资格考试和等级考试,考试内容更适合学生的全面发展。计算机应用基础是资格考试公共基础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调整其教学方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中职学业水平考试要求
學业水平测试是衡量中职学校生学习能力和教学水平的重要手段。考试成绩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招生制度的改革。有关文件明确指出,学历考试是中职学生顺利毕业的必要条件。计算机应用基础是学业考试的重要内容,学生需要掌握信息技术应用环境,熟悉Windows操作系统,利用文字处理软件、数据处理软件解决实际问题。此外,学业水平考试还对学生程序软件设计、信息安全和人工智能等方面提出了要求,注重将理论知识与实践应用相结合。为实现以上教学目标,教师应明确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现状,根据现有教学技术和条件,为教学方式变革提供崭新路径。
二、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现状
(一)教学观念落后
现阶段,大多数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基础课教学观念落后,教师未能融入最新理念,缺乏对学生自主意识和创新能力的探索。一些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没有及时更新观念,不利于先进观念与教学实践的结合。对于计算机应用基础课来说,教学观念更新缓慢一直是制约学生发展的主要因素。如果这个问题不尽快解决,学生的学业考试将受到严重影响。
(二)课程内容不合理
传统中职课程设计的不合理问题突出,理论知识比重大,相对枯燥。在具体教学中,仍然存在教师理论重于实践、不注重学生应用能力培养的现象,不利于学生操作能力的提高。在课程内容上,相关的不足体现在对学生的专业培训不足,部分课程设计难度不恰当,影响了实际教学水平的提高。例如,在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中,课程内容设计以Windows XP为操作系统,然而,该系统早在2014年便停止更新,现阶段,多使用Windows 7或Windows 10系统。
(三)教学方法欠科学
教学方法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学科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通过对当前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教学方法和技术落后的问题较为普遍。特别是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没有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调整教学模式,相关教学技术不符合学业考试的要求,不利于学生思维创新能力的培养,不利于学生的文本编辑,数据处理和程序设计能力没有得到有针对性的培训。
三、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方法分析
(一)更新教学观念
为了更好地适应学业水平考试的要求,教师应更新现有的教学观念,将最新的教学理念和内容融入到实际教学中,注重发展以学生个性发展为核心的教学模式,为学生的进步打下良好的基础。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善于突破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思维,将信息技术与教育自身相结合,提高计算机教学能力。例如,计算机课程“应用因特网”这一章教学过程中,为方便学生认识网络、科学配置网络与合理获取网络资源,教师可通过教育平台分享先进教学案例,并将最新理论和教学要求融入其中,注重对课程进行优化设计,培养学生的自主操作能力。教学实践活动设计环节,教师应考虑学生的主体地位,对学生的专业技术能力进行培养,保证学生不仅具备学科基础知识,还具有学业水平要求的专项技能,为其日后发展奠定基础。
通过分析传统的教学模式和特点,我们可以看到,教师普遍重视理论教学,没有给学生足够的实践操作机会。要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应注意更新观念,利用微课资源等最新理念和教学技术。在微课课程特殊教学内容的设计实践中,教师应以学业考试为基础,防止本末倒置和教学效果不理想。同时,结合最新的考核要求和学习重点,对中职学生计算机应用基础学习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更新教学理念,确保学生考试能力的提高。例如,在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实践中,有关Excel表格制作章节,分类汇总一直以来都是教学的难点和重点。学生在学业水平考试中经常遇到相关习题,且错误率较高。造成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是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和思想影响学生对知识点的记忆,学生未能根据分类汇总原理进行记录和操作,不利于学习能力的提升。由此可见,将分类汇总教学思想应用在单元基础训练中,引导学生将每个单元模块分解为独立专题,对其进行分类记忆,有利于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学业水平考试打下坚实基础。
(二)丰富实践内容
参照中职学生学业水平考试的相关内容,教师应做好课程内容设计,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计划,以通过学业考试为目标,适应各种发展的要求,对教学内容进行分级,设计不同的难度等级,以满足不同类型学生的需求。此外,在设计教学方案时,教师应在课程内容中设计最新的应用场景,如人工智能、机器人项目等,使学生开阔视野,提高实际应用能力。
在中职教育中,教师不仅注重理论知识的培养,而且注重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和文化知识基础。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体现最新的教学理念。实践表明,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专业学科应用技能是提高学生竞争力的关键,这也表明相关培养目标的实现符合中职学校水平考试的要求。
在这一阶段,学业水平测试分为单元基本及格部分和综合测试部分。针对不同的评估内容,教师应设计差异化的教学内容,加强理论和实践指导,帮助学生顺利通过学业水平测试。基于此,中职教育工作者应从不同角度分析中职学生的学习兴趣、特点和不足,有效解决当前存在的主要教学问题,促进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水平的稳步提高。
例如,在开展计算机应用基础电子表格的教学中,需要对学生的数据处理能力进行培养,相关教学内容主要在Excel表格应用下进行。在课堂上,将学生的电子表格制作作为教学重点项目,要求学生能够理解数据处理软件Excel的功能和主要特点,并熟练掌握工作簿、工作表、单元格等基本概念和应用。同时,对工作表Excel的重命名、插入、复制和移动等基本操作路径能够基本掌握,可独立完成编辑、输入和修改表格数据操作,并学会导入和引用外部数据。
(三)创新教学方法
在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中,教师应以考试大纲为设计参考,在综合考虑学生基本理论知识掌握的前提下调整现有教学方法,突出实践教学和计算机教学模块的地位,促进教学方法的更新和改进。实践表明,科学完善的教学资源、良好的学习实践活动和高效的评价机制是提高学习效率的关键。基于此,教师在更新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方法时,应在上述方面进行改进。
例如,利用微课创新教学方法,丰富教学资源。计算机应用基础对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提出较高要求,学生不仅要有坚实的专业基础,还应当具备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践问题的能力。考虑到以上要求,教师应结合中职学业水平考试内容,充分利用微课资源和技术方法,对学生的学习路径进行优化,合理安排学习时间和学习活动,确保学生学科成绩获得高质量提升。
教学设计是学生接收知识、内化知识的途径,微课教学方法不仅能够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还为学生创建了新的交流渠道,中职学生可通过微课完成必要的交流与合作,满足多样化发展要求。考虑到学业水平考试相关要求,教师既可以将微课学习内容设计为单项选择题、判断题、填空题等单元基础项目,与此同时,又可以设计模拟操作流程和综合技能考核内容,通过微课学习平台,提供参考答案和微视频讲解链接,使学生能够随时随地获取学习资源,真正实现学习方法的创新。
计算机应用基础属于通识教育的类型,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和实用价值。借助微课资源介绍,学生可以加深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记忆,通过观看教学视频独立完成知识点的预习和学习,并将大部分课堂时间用于计算机操作和理论知识测试,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自然得到提高。在当前背景下,教师应将微课程学习资源拆分为新课程知识点描述、专项培训和考前复习模块,鼓励学生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选择不同的资源,充分满足个性化、专业化的培训目标,帮助学生提高计算机应用基础学科的成绩。
通过对微课课堂教学方法应用价值的评价,可以发现微课课堂资源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观看视频资源的过程中,学生更加专注,能够及时标注自己不理解的问题。提高了学习效率和水平,符合学业水平考试的具体要求。基于此,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应根据学科水平考试大纲,适当调整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资源,将微课视频教学法与实际教学内容有机结合起来,确保教学方法的应用具有时效性和针对性的特点,符合中职教育的最新要求。
(四) 设计教学学案,处理好考试大纲与授课教材的关系
在学业水平测试之前,每所学校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材选择是不同的。全省没有统一的教学标准和教材。学校根据不同专业、不同教学计划,随机选择教材,存在教学内容、教学时间随意压缩的情况。对于学业水平测试,学校应仔细研究测试大纲并选择合适的教材。在中等职业学校学业水平考试的背景下,教学标准更加明确,对学生课堂知识和实践技能的要求更加明确,教师的教学更加有针对性,教学质量的监督更加到位。因此,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应以学业水平考试为指导,不断探索和调整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
以中职学校历考试为背景,分析了计算机应用基础课教学的现状,明确提出了更新教学观念、丰富教學内容、创新教学方法的观点。通过微课课程资源与基础教学方案的有机整合,为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教学提供了一条创新路径,使相关教学体系与学业水平考试要求相匹配,满足技术人才培养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