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雯
【摘 要】语文学科项目化学习是一种基于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注重跨学科素养的学习方式。教师在教学中设计驱动性任务,推进学生学习过程,让语文学习真正发生。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表达要素为“进行连续观察,学写观察日记”。学生在阅读中重温经验,习得观察方法;再回到生活中,有方法地观察;最后积累习作素材,清楚地表达。将观察活动做项目化学习设计,提高了学生习作兴趣;以驱动性任务推动,融入生活经历,使传统习作学习向以生活为中心的学习活动转化;融入跨学科学习,构建起学科之间联系,并借助合作互动的探究方式使习作创作更自主、个性,习作表达更生动、有趣。
【关键词】项目化学习 核心素养 习作教学
融入跨学科学习的语文学科项目化学习,是指通过驱动性任务,在真实情景中渗透语文学科的知识,融入学生的生活经历,构建起学科之间的联系,借助合作互动的探究方式,让学生在有意义的情境中学习和运用语言文字,实现整体性的语文学习,提升思考、讨论、表达、反思的能力,从而提升学生核心素养。
一、基于语文核心素养的项目化学习
统编版语文教材重视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能把自己看到、听到、想到、做过的事情写明白。”“写观察日记”是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习作内容,要求学生“试着进行连续观察,用观察日记记录自己的收获”。其训练要素意在激发学生观察与发现的兴趣;培养学生观察别人观察不到的,发现别人发现不了的。本单元阅读与习作都涉及观察,两者互相融合,由习得观察方法,到合理迁移运用,最后融入习作表达。将观察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结合,引导学生多角度捕捉事物特征,从而表达出自己的主观感受,最终实现写作的个性化。
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通常围绕“写好观察日记”,要求学生在一段时间内,对观察对象进行持续观察,并以日记形式记录下来。学生的观察通常在家独立完成,观察兴致不浓,甚至写作出现编造现象。在纯粹地收集、整理和汇报资料中,学生虽经历了写作的过程,但并没有明显地提升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反思和实践后证明,可从学生生活的真实任务出发,创设校内观察情境,让学生体验语文学习和真实世界的联系。
二、基于真实情境产生的问题驱动
学生学习与生活的真正需要是项目化学习的关键。班级生命角的管理与维护存在一些问题:一是学生缺乏动植物养护技巧,如金鱼缸换水学问等生活常识;二是学生对生命角的养护不感兴趣。因此具有驱动力的任务应运而生:陪你一起慢慢长大——打造“具有高品质的生命角”。此任务是建立在与学生探讨发现生命角需要改善的基础之上。新学期开学学生进行“头脑风暴”,讨论改善措施,其中设计养护卡片、写观察日记等都列入方案,教师引导学生围绕系列任务开展项目化学习。这种对真实世界的关注,使学生的学习兴趣浓厚,学生将更为积极地投入学习中。
为促进学生经历真实且有价值的项目化学习,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团队合作的方式来完成项目:每个学生在小组内扮演不同角色;小组之间构建交流顺畅的融洽氛围。项目实施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对各学科知识与方法的正确应用,使学生善于运用跨学科知识解决关键问题。
三、基于情境中问题解决为导向的真实学习
(一)建立学习联系——探索科学世界
科学课上,科学老师带领学生认识不同种类的绿植,了解不同种类植物生长所需条件,学习基本的养护方法,其中包括用图鉴认识适合秋天生长、易在班级环境里养护的绿植。同时师生借助视频等方式探究性学习养护小动物的小技巧。学生们的疑惑得以解答,在教师的建议和鼓励下,学生根據自己的喜好,各小组讨论确定本组想要养护的动植物。随后大家走进信息教室,步入图书馆,在信息教师和图书管理员的帮助下,借助网络和图书搜集基本资料,了解想养护的动植物的相关养护知识。语文课堂上,语文教师引领学生们分享,各组查阅资料的时候准备养护什么动植物?为什么做这样的选择?当去购买或者准备种子时,又发生了什么?小组内沟通时有没有遇到困难和出现分歧?随后引导学生把准备动植物时的所查、所见、所想写下来。一篇小小的日记完成了,连续观察日记的开篇也完成了。
一系列的研究学习后,学生们可拿起笔为本组的动植物做张养护贴士卡。可按照表1的形式做图表式的养护卡,也可手绘做个性化、创意式养护卡。
(二)亲近文本——学会细致深入观察
师生随后开启教材内第三单元的学习:叶圣陶爷爷经过长时间观察,发现了爬山虎向上爬的秘密;法布尔在仔细观察后,看到了蟋蟀筑巢的过程……在阅读中同学们重温经验,习得观察方法,再回归生活,有方法地观察,以积累习作素材。在连续、细致的观察下,学生们发现了很多动植物的生长秘密,可以使用表2所示的“观察记录表”记录,也可以设计个性化、图文并茂的观察记录表。
在连续观察中,时常出现有意思的实践与反思,或是理,或是趣,或是“意外”,等等。这些促使学生产生由外而内、由浅入深、由此及彼的思考。在整个过程中教师适时参与,组织学生充分调动多维感官,全方位地感知事物。如对于绿植,除引导学生用眼睛观察,获取其形状、大小、颜色等变化之外,还鼓励学生尝试用鼻子闻,用嘴巴尝,用手触摸,等等。观察记录虽无太多华丽的辞藻,但处处涌现出童真稚趣,学生在观察中用心感受生活。
(三)写观察日记———写清楚变化和感受
1.遴选素材,写清楚变化
一个多月的积累后,学生除养成连续、细致观察的习惯,还形成了丰富且真实的观察记录。但能写进作文素材的内容相对有限,单元写作训练特别强调写清楚事物的变化。相较于观察记录,观察日记更讲究“表达效果”。习作指导课可通过呈现优秀习作,分析观察记录与观察日记的联系与区别,增强指导的效果。学生明晰要将观察记录表中动植物变化明显的内容进行具体翔实的描写,比如选择观察蒜苗变化,需关注蒜苗长高了多少、有多粗、在颜色上有着怎样的变化,从而更有效落实习作“写清楚”的目标。
2.适当想象,表达感受
较观察记录的客观性,观察日记是客观与主观的融合,重点训练表达能力。课堂习作指导时引导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如何在观察中运用想象、联想等方式把动植物的变化表达得更清楚。如由黄豆想到“金黄色的珍珠”等。观察记录表中“感受”一列,即为观察日记服务,自我感受的内容要写真切。“感受”还需要“艺术”加工,强调个性化。小组内可互相讨论修改自己的日记,让每个人的日记都内容更真实,感情更真挚。在此过程中,教师及时跟进,做好方法指导和过程性评价。
四、基于发现和感受学习的个性化表达
学生们在努力打造生命角的几个月时间里,经历了一次有温度的陪伴;在小组探究合作中,经历了一次有力量的成长。植物养护卡、观察照片、观察记录、观察日记等,均是养护期间形成的物化成果。用心的小组将自己的观察收获汇编成册,汇编成了属于自己的“陪你一起长大集”。在最终成果汇报展示前,师生共同围绕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各子目标,讨论最终评价维度,形成全面适切的评价方式和评价反馈。
(一)集体展示形式设计
环节一:班级组织展示,各学习小组抽签展示顺序,利用教室里的多媒体设备,逐一进行分享。
环节二:每一团队展示完毕后,小组成员进行自评,其他人员进行他评。
环节三:将优秀作品制作成美篇,同期以项目化汇报合集方式,在学校微信公众号上发布。
(二)评价表设计
在学生分享项目成果环节,各小组汇报形式自选,可多样化,可借助新闻采访形式、课本剧形式及演讲式。各小组的书面报告各具特色,有的将植物生长过程画进报告;有的创作了连环画,展现了动物的生活习性。学生可通过美篇、校园微信平台、班级黑板报等多渠道,展示自己的各项物化成果。高品质的生命角也在项目进行中,在各组的通力合作下,应运而生(见表3)。
以“打造品质生命角”为驱动任务,语文的学习有机会与项目化学习发生奇妙的碰撞。此实践以语文的关键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为主线,学生利用科学、信息、美术等学科辅助,提炼和整合零散、孤立的各学科知识,提升表达的欲望和技巧,在真实情景中进行了主动学习。过程中学生时刻带着善于观察的眼睛,用心去感悟身边的一草一木,從而更加关注生活,更加了解和热爱大自然。
指向跨学科整合的语文学科项目化学习,是在真实情境中有意义地学习语文,让学习成为学生交流和表达、创造和分享的过程。学习过程中超越了学科本身,指向了满足学生成长需求的跨学科素养,真正实现了各学科素养相辅相成、互相促进!
【参考文献】
[1]温儒敏.“部编本”语文教材的编写理念、特色与使用建议[J].课程·教材·教法,2016(11).
[2]张艳花.连续观察促表达 谈四年级上册《写观察日记》习作教学[J].小学语文,2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