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利民
摘 要:習题课教学是初中物理教学活动中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随着“双减”政策落地,教师要切实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其关键在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课堂教学效率。从人教版教材“动手动脑学物理”中的习题入手,结合教师的教学实践,对如何深加工典型习题,以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提出新的习题教学设计方法和见解,以期对广大物理教师有所启发。
关键词:初中物理;习题教学;教学探索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22)20/23-0092-04
如何对典型习题进行深加工,以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是初中物理教学面临的重要课题。现以教育部审定的2013年版人民教育出版社八年级物理下册第56页的“动手动脑学物理”第4题为例,探索如何对典型习题进行深加工。
习题4:在弹簧测力计下悬挂一个金属零件,示数是7.5N。当把零件浸没在密度为0.8×103kg/m3的油中时,测力计的示数是6.6N,金属零件的体积有多大?
一、增加追问
利用思维台阶,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内设置问题:
追问:(1)金属零件的质量是多少?
(2)金属零件的密度是多少?
在习题的基础上,设置思维台阶:(1)是根据重力求质量,比较简单;(2)是求金属零件的密度,咋一看较难,但实际上在习题中已经解决了金属零件的体积,在追问(1)中又解决了金属零件的质量,故这一问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二、习题改编
(一)趁热打铁,强化基础
(二)学会整合,打通经脉
三、学以致用
四、初试锋芒
1.类似条件的实验情境描述应严谨,例如“学以致用”部分试验方法3在只用文字描述时,应指明固体浸没在液体中,但不接触容器底部(如接触容器底部,两次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之差就不一定是固体浸没时所受的浮力了)。这一点在教材的习题中没有注明,鉴于引用原题,文中未做修改,在此一并提出。
2.文中所得结论仅适用于固体密度大于液体密度(即ρ固>ρ液)的情况,因此将习题课拓展作为新课进行教学时,可暂不提出,待第三节“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教学完成后再做分析。(ρ固=ρ液液可作为特例使用)
3.从习题中提炼出实验方法,并让学生实际操作,可使学生建立起与之相对应的解题模型。如此一来学生必会在原有知识和能力的基础上有所突破,进而形成一定的科学素养。
本文从初中物理课后习题的角度入手,就如何开展习题课进行探究,以期借此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效率,改变初中物理教学中存在的“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习负担重”的情况。“双减”政策的实施,对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作业管理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此笔者深感任重道远,仅以此抛砖引玉,期待有更好的教学思路以开展初中物理基础教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