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式教学模式下大学英语 课程思政教学改革路径优化研究

2022-05-30 10:48王娟
校园英语·中旬 2022年8期
关键词:混合式教学大学英语课程思政

摘 要: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要想在教学实践中践行这一任务,必须建立起各类课程和思政课协同育人的关系,形成协同效应。面对传统大学英语教学的不足,本文立足于混合式教学模式分析大学英语和思政教育融合的基础,以及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改革面临的困境,根据课程思政建设的目标,提出混合式教学模式下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改革路径的优化策略,以期为广大大学英语教师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混合式教学;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改革

作者简介:王娟(1972.11-),女,贵州兴义人,黔西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英语教学、语言学及翻译。

近年来,各院校面对课程思政建设的目标,纷纷开展教育教学改革,英语这类人文学科承担着更为重要的思政育人职责。大学英语课程应采用新的教学方法,为思政元素的融合提供良好的基础。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作为新的教学模式,是建立大学英语课程思政育人格局的重要依托,也是大学英语课程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途径。如何更好地利用混合式教学模式构建课程思政格局,发挥大学英语和思政教育协同育人的效用,解决传统大学英语教学中存在的育人不足的问题,提升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的实效性,是本文研究主题。

一、混合式教学模式与课程思政

信息技术在教学实践中的充分运用,催生了智慧教育和智能课堂。以传统课堂为主要阵地,促进线上和线下教学的混合,既能够保证传统教学方式中知识的高效率讲解,又能借助新的教学平台,将丰富的资源引入教学实践中,对学生展开深层次的启发。这种混合式教学模式可充分调动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加强教学引导,并开展教学内容设计,在学生学习的全过程给予指导。这种教学模式有着传统单一教学活动所不具备的优势。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推进,采用混合式教学模式,除教学渠道的混合外,还衍生出教学技术和教学方法的混合。其中教学技术混合主要是指在开展网络教学活动时,利用不同的教学软件和工具,通过多渠道远程的指导,满足学生多元化的学习需求。而教学方法混合主要是指多种教学方法混合应用,例如微视频、任务教学、案例教学等方法的混合使用,保障教学活动有效开展。

我国高等教育承担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任,需要始终将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培养一代又一代服务社会主义建设的优秀人才。因此应将思政育人贯穿教学始终,将思想引领渗透到各个环节,使各学科教学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这种全新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为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指明方向,大学英语课程的知识、能力与素质目标应有机统一。

二、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可行性

(一)语言学科具有美育功能,有着良好的思政育人条件

英语自身有着丰富的人文教育资源,不但深刻地展示着民族文化内涵,也是一个地区人们意识形态的重要体现。这种学科特质表明英语有着人文教育功能,承担着美育和德育的重要职责。但是,传统的大学英语教学过于看重学生语言技能的发展,有着较强的功利性,知识讲授较为枯燥,学生难以在英语学习中受到思想的启发,造成英语学科的育人功能难以发挥。而课程思政理念的落实,可为英语教学内容拓展、教学方法创新提供新的思路。教师通过挖掘英语教材中蕴含的思政元素,可使学生在了解各国文化的过程中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念,形成对英语学科的全新了解。通过学习各国文化,认识到中国传统文化丰富的内涵,使学生逐渐树立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豪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文化观。在教师的引领下,学生可提升对外语知识的接受程度,并实现知识快速习得,保障英语学科的育人成效。

(二)大学英语教学与思政教育在目标上具有同一性

新时代背景下,我国发展进入新的阶段。在全球化进程中,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成果,传播我国优秀文化,是青年群体承担的重要使命。通过有序的英语教学活动强化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使学生在跨文化语境中与世界对话,更好地发挥自身的價值。从这一角度来看,大学英语教学的目标就是帮助学生了解世界文化,促进学生语言能力和素质的全面发展。这一目标与思政教育的目标有着同一性,为思政教育在英语课堂中融入创造了良好的基础条件。特别是对于大学生而言,他们处在自身发展的关键阶段,普遍对未来充满信心,并有着乐观和积极的态度。但同时他们也十分独立,有着较为强烈的自我意识,内心存在着诸多矛盾,例如自我期望和现实的矛盾、渴望独立又缺少独立能力矛盾等,这成为学生发展道路上的主要阻碍。而作为英语教师,有责任和有义务为学生的思想发展保驾护航,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使学生保持客观的态度,能够明辨是非,做好文化的传承人和传播者,为后续的就业和发展提供良好的保障。

三、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困境

(一)教师对英语课程的思政育人功能挖掘不足

现阶段,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以及沉重的教学任务,大多数大学英语教师以传递英语知识和技能为教学核心,对思政育人较为忽视,造成大学英语课程的思政育人功能难以发挥。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一是教师不了解课程思政建设的重要性,对思政育人存在错误认知。教师受到传统教学观念影响较深,认为英语是语言学科,涉及的内容大多为为语言知识和理论,没有与思政相关的育人要素,英语教学与思政教育缺少内在的联系。对于英语教材之外的内容,教师大多存在排斥心理,不能主动展开教学设计,造成英语课程思政育人功能挖掘不足。二是教师有着清晰的教学思路,使英语之外的教学内容难以真正融入其中。教师过于看重学生语言技能的发展,忽视对学生文化素养的培育。特别是面对英语等级考试,教师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教学指导上,对非智力因素较为忽视,使思政育人在英语课堂中的落实面临较大的阻碍。三是英语教学压力过大,教师没有时间和精力进行思政元素的挖掘和渗透。大学英语教学面向全体学生,而学生的英语学习基础存在较大差距,教师面对这种教学现状没有过多进行思政教育方面的研究,只能以教材内容为主,以培养学生道德素质为辅,难以保障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的效果。

(二)英语教材重语言传授轻内容思想性

英语课堂中渗透思政教育,教师需要深入研究教材内容,将教材中的思政元素与英语知识紧密结合,在知识讲解过程中渗透思政元素,对学生展开引导。然而,分析当前各大高校使用的英语教材,其中虽然存在部分思政育人资源,但是大多隐含在语言表述和文化中,只进行简单的内容讲解,并不能发挥思想引导和教育的作用,难以促进大学生人文素养和道德修养的提升。部分校本课程更是以介绍西方国家的语言表达方式、文化、风俗习惯为主,过多关注语言的可读性,忽视教学内容的思想性和教育性。甚至在简介这部分内容时会出现盲目推崇西方文化的现象,对学生的文化观产生不良影响。而在教材的编写环节,编者忽视对西方文化的筛选和整合,原封不动地照搬西方作品,使教学内容充斥着西方文化观念,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介绍不足。面对西方的思想和文化,学生容易产生崇拜感,例如网络中奉行的拿来主义,改变着学生的心态,使学生产生错误的认知,而降低对中国文化的认可程度,不但使英语教学失去了思政育人的功能,也增加了对学生进行思想引导和教育的难度。

四、混合式教学模式下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改革路径

(一)以推进课程思政建设为导向,科学设定混合式英语教学目标

所谓教学目标,指的是教师紧密结合教学内容、教学特点、学期阶段、学生所学专业、教学课时与教学任务等制定的教学标准和方案,是实施教学活动的第一步。只有设定正确的教学目标,才可真正发挥其导向作用,为提升教学质量与实效奠定坚实基础。因此,为有序推进大学英语课程与思政教育深度融合,应坚持以推进课程思政建设为导向,重新设定混合式英语教学目标,深挖英语教学内容中潜藏的思政元素,并采取多种方式将其渗透课堂中,引导学生直观地学习和感受,从而开展高质量教学活动。在具体实践中,可将大学英语课程每个单元的教学目标划分为知识目标、能力目标与价值目标三个维度,在每个维度中都融入思政元素,保证学生在教学的各环节都能受到思政教育。知识目标指的是要引导学生课堂学习中,掌握本单元导入的新单词与新句法等基础语言知识;能力目标则是指引导学生通过在课堂中实际应用所学知识,来不断提高自身听、说、读、写、译等综合学习能力;价值目标是指引导学生在学习大学英语知识时,深入了解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例如,在教学“On the road”这一课时,应将教学目标设定为“通过介绍国内景点,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体会到年轻人应具有勇于闯荡、敢于冒险的精神;了解旅行的意义”,通过为学生播放“旅行的意义(How has travel changed you)”主题视频,引导学生围绕学习目标展开自主学习,思考旅行的意义及其能够给人带来什么改变,引导学生思考其中的价值与思想元素,从而促使其形成对旅游的正确认知,不断开阔视野、丰富阅历。

(二)以实现课程思政建设为目标,积极引进混合式英语教学模式

在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建设中应用混合式教學模式,不仅有利于推进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提升教学质量和效率,还可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热情,调动学生主动参与到英语课程思政学习中,为后续教学活动的开展奠定坚实基础。基于此,大学英语教师应明确认识到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意义和优势,积极引入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与教学软件,充分利用学习通、云课堂、微信、QQ等网络平台,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这将为学生开展自主学习提供更为广阔的空间,充分体现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节省大部分课堂教学时间。通过线上教学平台将学生需要预习的重点、难点制作成多媒体教学课件发送给学生,引导学生在课前自主进行知识点预习。

然后,教师引导学生将课前预习环节遇到的学习难点与语句问题记录下来,留到课堂教学环节向教师提出问题,为实现课堂师生互动提供契机。到了课堂教学环节,教师需要紧密结合英语教学内容与知识点,在网络平台中深入挖掘,与之相关的思政元素,以此来落实任务型教学法,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或小组合作学习完成学习任务。这有利于让学生在“做”中学,深入感受英语课程中蕴含的思政元素,感受到大学英语课程所具有的独特魅力,从而充分激发学生参与英语课程思政教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英语教师还可在课堂教学环节积极引入情境教学法、角色扮演教学法、分组讨论教学法,丰富课堂教学形式,活跃课堂氛围,创设真实的英语教学情境。教师引导学生分组扮演英语情境中的不同人物角色,展开英语口语对话和交流,分析中西方文化差异,从而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学生围绕对中西方文化的理解与认识展开探讨,以此来不断深化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掌握和尊重,促使其坚定文化自信。例如,在教学“College Life”这一课时,可将“抗疫英雄的大学时光”作为思政教育融入点,让学生在课前分析调查钟南山等抗疫英雄的大学学习情况,了解他们是如何度过大学时光的,引导学生理解大学学习期间的目标、任务及方法,这有利于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向着先进典型学习。

(三)以构建课程思政课堂为引领,挖掘思政教育素材,构建优质教学资源库

大学英语教材涉及的题材比较广泛,涵盖了经济、文化、政治、科技、教育等诸多方面,但内容选择上大多以西方国家的人物、事件为主,忽视了中国文化的渗透。而大学阶段的学生明辨是非能力较弱,在跨文化交际背景下,其容易受到西方意识形态的影响,忽视中国传统文化,出现文化盲从的现象。为解决这一问题,在课程思政建设进程中,教师应注重挖掘有利于大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的思政教育素材,在网络平台中构建优质教学资源库,突破教材的限制,弥补教材存在的缺陷,为落实课程思政建设提供重要保障。可适当借鉴西方语言文化,引入中国传统文化,展开文化对比,体现民族精神,展示中国智慧,增强学生文化自信。同时,还应适当在课堂中导入一些真实案例事件,引导学生探讨同一事件在中西方国家不同的处理方式,感受我国的强大、文明、友爱与尊重,从而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与爱国情怀。比如,在构建课程思政课堂时,教师应积极营造思政语言学习环境,以价值观引领为主线,导入科学界“三钱”(钱三强、钱伟长、钱学森)学成后归国的故事,利用实例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四)以落实课程思政建设为任务,提升教师思政教育意识与能力

教师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执行者与组织者,自身所具备的职业素养、业务水平、教学模式、前瞻性意识、创新思维、思想道德素养与思政育人能力,决定着课程思政能否落到实处,混合式教学模式能否真正践行于课堂,发挥其真正作用。同时,教师作为学生自觉模仿的典范,教学中的一言一行都被学生看在眼里,并对学生有所影响。所以,大学英语教师为进一步落实课程思政建设,必须要自觉增强自身课程思政教育能力,提高自身德育意识、政治意识与道德品行,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使学生拥有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行,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首先,大学英语教师作为培养优秀人才的践行者,自身应当重视学习思政理论知识,丰富自身知识储备,增强思政教育能力,提高自身对思政元素的敏感度,为挖掘思政元素、加强课程思政建设奠定良好基础。大学英语教师应利用业余时间多途径参加以课程思政建设为专题的学术座谈会、研讨会、教研教改、学术比拼等活动。加强与思政课教师的交流、切磋和互动,了解当前思政教育目标、教育内容和方向,一同商讨探索英语课程思政建设的方法和路径。其次,院校应定期组织开展以课程思政建设为专题的教师技能培训活动,邀请这个方面的专家、教授与信息技术研发人员,向英语教师传授更加先进、专业的课程思政建设方法以及混合式教学模式应用技巧,不断提高大学英语教师课程思政建设能力,不断提高英语教学信息化水平,为加强课程思政建设,落实混合式教学打下坚实基础。

(五)以践行课程思政要求为目的,进一步推进实践教学模式改革

实践教学是大学英语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展实践教学活动,能够为学生运用所学理论知识提供平台,使之在实践中实现对知识的吸收内化,提升学生的学习成效与教学效果。因此,可通过在实践教学环节开展课程思政,推进英语实践教学模式改革创新,进一步将思政教育与英语课程深度融合,真正提升教学质量与人才培养实效。第一,可采取混合式教学手段,借助线上平台举办以思政为专题的英语口语交际大赛、跨文化交际活动、英语口语诗歌朗诵、演讲比赛等。让学生以英语口语的方式讲述中国文化与中国故事,将参赛作品录制下来,上傳至网络平台由社会公众打分点评。对于表现优异的学生,可给予一定奖励,并将其作品向海内外传播,增强其荣誉感的同时,也将中国文化传播出去。第二,引导学生以小组合作学习方式,通过网络平台或线下深入挖掘社会热点事件、新闻、国内外时政热点等作为写作素材,开展英语写作比赛,以此加强学生对社会发展的认识,对中西方社会风貌差异的了解,从而增强自身知识储备并开阔视野。

总而言之,在教育改革不断推进的背景下,面对课程思政建设的目标,大学英语教师应该主动适应变化,深入挖掘英语教学中的思政元素,更好地发挥思想引导的作用,促进学生语言能力和道德修养同步提升。但是,分析当前的英语教学现状发现还存在英语教学理念陈旧、英语课程育人功能发挥不足等问题。对此,教师应运用混合式教学模式,建立全新的课程体系,并加强对思政元素的挖掘,使英语课程充分发挥育人功能。同时,开辟线上教学渠道,使线上线下形成互动,英语课和思政课形成合力,从不同的角度和层次落实思政教育,全面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和道德意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井丽霞.新文科背景下课程思政与大学英语教学融合思路创新:评《大学英语诵读教学改革与课程思政的目与隧》[J].外语电化教学,2022(2):112.

[2]薛丽平,丛海燕,徐丽丽.“讲好中国故事”视角下的大学英语课程思政育人策略[J].济南职业学院学报,2022(2):69-73.

[3]邓丽霞.产教融合视角下体现专业差异化的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探索[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上旬刊),2022(4):221-224.

[4]季娟,王飞燕.课程思政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评价分析与探讨:基于南通理工学院海安校区学生问卷调查的统计分析[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上旬刊),2022(4):65-68.

[5]章心怡,武卫.基于“产出导向法”的地方文化融入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的路径探究[J].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2):85-91.

[6]朱文君,崔雪红,张兴华.基于混合式教学的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模式探究[J].英语广场,2022(6):98-100.

猜你喜欢
混合式教学大学英语课程思政
基于SPOC平台的混合式教学模式研究和实践
基于SPOC模式的《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改革的研究
浅论在混合式教学模式下高职思政课评价体系的构建
校园网络背景下大学英语大班教学的缺陷探究
情感教学法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