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明
“双减”政策明确了要减少学生的作业负担,作业既是学生学习的重要环节,又是对学生的学习成果检验、学生学习知识点巩固、促进学生能力提高的关键途径。数学是具有较强逻辑的一门学科,教师进行设计与布置数学作业时,不仅能促进学生自身的思维能力以及逻辑能力提高,增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与掌握,而且还能引导学生依据作业设计进行反思,促使学生自身的思维品质得以提高,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但是,依据初中数学的作业情况,作业设计上还存有很多问题,如作业量多,难度大,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兴趣,或者是作业形式单调,仅局限于教材,缺乏活力与原创性,从而影响作业完成的效果。因此,“双减”政策背景下,教师需明确作业设计具备的重要性,优化作业设计,减少作业量,促使作业设计的丰富性与多样性得以提高的同时,促进学生的学习效率提高,从而使学生的数学学科素养得到良好发展。
一、“双减”背景下初中数学作业的设计原则
第一,目的性。初中数学的作业设计与布置时,需将教学目标作为主要的教学内容,以促使学生完成数学作业的同时,强化学生对数学课堂上学习知识的掌握,并促使学生自身的数学思维与能力得到有效发展与提升。面对课堂上有较大难度的数学知识点,教师需依据难易程度,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的作业,这不仅能使学生学习与掌握好相关数学知识,而且还能避免打击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热情。因此,数学作业的设计不仅能使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作业,而且还能使学生深化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从而使学生完成数学作业的同时,体会到数学知识的魅力。
第二,适应性。数学教师在设计与布置作业的时候,需与各学科的教师进行讨论,充分考虑作业的难易度以及数量,既不能让学生太繁忙,也不能让学生太轻松,以促使班级中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学习与掌握到相关数学知识。基于此,数学教师需给予学生足够的思考以及完成作业的时间,引导学生在完成作业时进行多方面思考,以达到举一反三的教学效果,并将数学作业与学生的生活相联系,通过实践丰富学生的习题经验。另外,数学教师需准确把握好习题的布置量,避免学生对数学作业形成厌烦情绪,从而使学生更好地完成作业。
第三,针对性。数学教材中,每个章节的内容都有不同的重难点,这个时候,教师就需依据教学内容具备的特点以及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状态,设计具有针对性的作业。同时,数学教师在设计数学作业的时候,需充分考虑到作业内容的层次性与丰富性,依据学生的学习基础以及学习状况,在树立学生自尊心与自信心的同时,控制好数学题的题量与难度,以促使学生更顺利地完成数学作业,实现基础知识的巩固以及薄弱环节的完善。另外,依据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学习状况,教师可投入精力进行课后作业的挑选,并依据学生的学情设计相应的作业,从而使学生的数学考试成绩得到有效提高。
二、“双减”背景下初中数学作业的优化设计策略
(一)初中数学的针对性作业设计
初中数学的作业设计中,教师需注重针对性,以促使每个学生能依据其自身的特点与能力设计与完成作业,从而促进学生的基础知识巩固与提升。另外,数学教师还需对作业的完成质量进行判断,开展分类教学,从而使每个学生在作业完成中都能有所收获。例如,“一元二次方程解法”的相关知识讲解时,数学教师可设计些比较简单的因式分解题,如x2+7x+6=0的方程式计算,这就会增大计算量,但学生如果能通过因式分解实施解题,就能将方程化解为(x+1)(x+6)=0,就能直接求解出方程解;当学生完成基础题时,可对其进行适当变形,考查学生能否通过变化之后的题目,对解题条件进行灵活判断。经过学生完成作业进行反馈,数学教师就能充分掌握学生的学情,若学生学习和掌握的状况良好,数学教师可设计几道与中考有关的拓展题,以促使成绩优异的学生的数学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经过该过程的作业设计,不仅促进学生的知识巩固,而且还能依据每个学生的具体学情开展具体分析,从而使学生数学能力得以提升的同时,建立数学自信。
(二)初中数学的生活化作业设计
数学源自生活,也需应用于实际生活。立足于生活化目标,设计与布置与生活相贴近的作业是极其必要的。首先,作业与生活相结合,学生可以对作业中表达的意思具有清晰直观的认识;其次,通过作业的完成,对现实生活中的问题进行解决,以促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兴趣提高。因此,通过生活化作业的设计,可促使学生通过数学知识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得到有效提高。例如,在完成了“反比例函数”的教学后,数学教师可依据现实生活中的实际例子,布置给学生相应的数学作业,以促使学生更自然地把学习的数学知识应用于现实生活中。如一辆汽车由甲地开到乙地,通过80km/h的速度,用了约6h到达了目的地。若汽车再原路返回后,汽车的实际速度和花费的时间存有怎样的关系?此时,数学教师可引导学生依据实际例子,呈现出反比例函数的有关方程。但是,需引导学生注意方程中自变量的具体取值范围,将函数应用于現实生活的过程中,因为函数的取值被实际生活所影响,就会存有取值范围的问题,若函数的结构超出了取值范围,就会产生和实际生活不相符的现象。数学教师通过实际生活中较为常见的事物,设计相关的数学作业,并依据实际开展相关的运算,这不仅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逻辑,而且还能使学生的数学水平得到有效提高。
(三)初中数学的趣味性作业设计
兴趣对作业质量的提高通常有着重要意义,学生能否愿意依据量完成相关数学作业,通常与作业内容与其实际相符、能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具有直接关系。数学作为具有抽象性与逻辑性的一门学科,其本质属性通常决定了课程是否枯燥乏味。通过对学生完成数学作业的具体态度调查,大多数中学生都认为数学作业大多数是图形与符号,是枯燥的、不断计算的过程。因此,在对数学作业进行设计时,数学教师通常都没有注意到学生真正的学习需求,布置大量的枯燥乏味的数学作业,使学生感到无味,学生会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兴趣降低。在设计初中阶段的数学作业时,需注重作业设计的趣味性,尽可能依据学生喜欢的话题进行学习任务的导入,在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与兴趣的同时,促使学生高效地完成作业。如果学生完成的数学作业和其兴趣相关,其内心就会形成一种需求感以及驱动力,会积极探索并找出问题的答案,从而主动、自觉地完成相关数学作业。例如,完成“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应用”的教学后,教师在进行作业设计时,可设计相应的题目:1.外商共有500元,买100个毛绒玩具,其中毛绒玩具分别是小鸡与狮子,狮子6元/个,小鸡2元/个,正好要花完500元,那么买了小鸡与小狮子分别多少个?2.外商需要红黄蓝三个颜色彩带共62条,其中,红色彩带的数量3/5为黄色彩带的2/3,而黄色彩带数量为蓝色彩带的3/4,外商买红色彩带、蓝色彩带、黄色彩带分别多少?3.外商想买发箍与项链,共有48个,项链10元/个,发箍13元/个,但不可以超出580元,发箍好卖,需尽可能地多买些发箍,那么,外商最多能买到多少发箍?看到这几道数学题,学生就能通过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形式进行解题,在感受到题目趣味性的同时,实现高效解题。
(四)初中数学的探究性作业设计
初中数学的作业设计,不仅能激发出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欲望与积极性,而且还需设计出具有探究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数学教师可通过情境创设,引出数学问题,引导学生通过学习的知识加以思考,并试着自己解决,并对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整个思路进行记录,加以总结。通过引导学生完成探究性作业,不仅能使学生形成相应的探究能力,而且还能激发学生的课堂学习欲望。例如,在完成“全等三角形”相关内容的讲解后,可帮助学生对教学内容中的知识点的全等三角形判定的定理进行梳理,即三边定理,也就是三条边所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两边夹角的定理:两条边及其夹角所对应相等的两三角形全等;及两角及其夹边的定理等,然后布置给学生相应的作业,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两个图形,并得出下述结论:两图形周长相等;两图形的面积与周长都是相等的;两图形的面积是相等的;两图形的形状是相同的,且大小也是相等的。通过这些条件就能判定出两个图形是全等的。此时,教师可引导学生画图,进行自主演示,然后再让教师开展解答。依据题目所给出的条件,如果无法判定,则举出反例。通过引导学生先对数学作业进行探究,然后由教师进行作业讲解,通常能使学生充分掌握相关数学知识点,高效完成数学作业。
(五)初中数学的创新性作业设计
初中数学的作业设计时,数学教师需充分关注创新性,关注到数学题目的变式转化,这不仅能切实提高数学作业的完成效率,而且还能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力。初中数学的教学实践中,数学教师通过相关数学题目的变式转化,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这不仅能使学生充分掌握相关数学知识点,举一反三,而且还能使学生灵活地应用多种数学知识点进行解题,从而使学生的数学学科素养得到有效提高。例如,在完成“三角形的中位线”相关知识点教学后,数学题中通常涉及中位线的知识点,因此,数学教师需将作业中明确指出哪条线为中位线的具体线段改成线上中心点,通过间接的形式,将中位线讲解给学生,引导学生积极思考,通过该方式,不仅能使学生思维得到切实提高,而且还能活化学生的思维,在后续做题时能举一反三,从而使学生自身的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得到良好发展。
三、课后作业的评价
为了响应“双减”政策,使作业的布置达到减负提质的效果,数学教师就需注重课后作业的科学合理评价,具体表现为以下几方面:
首先,及时反馈。学生对作业的解答情况通常是教师了解其教学效果的高效且直接的途径,通常能反馈给教师许多的信息,教师也能依据学生解答作业的状况进行及时调整,促进教学计划的完善。同时,数学教师需及时进行适当、合理的评价。对初中生来说,令其沮丧的并非做作业,而是在完成数学作业后,无法获得及时反馈以及相关指导。因此,数学教师在完成作业布置之后,需将学生完成作业的状况及时反馈给学生,并在评价学生的作业时,需给予学生适当的激励与表扬,或者是给予学生有引导作用的评语,从而使学生体会到来自教师的关注,而数学教师的认可以及关注也满足了青少年自身的心理需要。除此之外,数学教师需鼓励与引导学生积极与其开展面对面的讨论与交流。就初中生来说,当其对某些知识点或者是某道题形成独特见解时,通常希望在第一时间就得到教师的指导,并得到教师的肯定,以促进其后续学习的自信心以及积极性提高。由此可知,通过及时反馈,不仅能使教师从学生的学习中得到更多的有效信息,而且还能使师生之间形成良好的关系。
其次,學生互评。学生在完成数学作业的时候,每个学生在对相同数学题进行思考的方式都是不同的,而通过学生互评,则能充分引发学生彼此的思维碰撞。研究学者曾说:“用一个苹果交换另一个苹果,你手里还是有一个苹果,但是,用一种思维和另一种思维进行交换,在脑海中就会出现两种及其以上的思维。”由此可知,引导学生进行互评的过程中,数学教师要因势利导,轻松实现“举一反三”“一题多解”的课堂教学目标。
最后,学生自评。当学生拿到教师批改之后的作业后,并不表示作业就此结束了,而此时作业的作用才真正发挥出来,主要是因为学生只有对其做到的事情作出了反思之后,才能真正有所收获。由此可知,学生的自我评价通常是作业评价过程中的关键环节,缺乏该环节,前期的评价工作的开展都是徒劳的。因此,学生在拿到教师批改过的作业后,需对自己的作业进行评价与反思,使学生充分掌握相关数学知识的同时,减轻负担,提升学习质量。
四、结语
综上所述,初中数学的作业设计时,教师需关注到学生自身的持续性发展,并设计创新性、开放性的教学内容,防止学生机械化、重复性地完成数学作业。因此,数学教师需与学生的实际状况相结合,设计有层次性问题,并与学生的生活相融合,设计生活化问题,对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进行锻炼,同时注重数学问题与作业设计的趣味性与开放性,从而使学生实现个性化发展的同时,形成综合素养。
(宋行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