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国友
启发式教学是现代一种创新型的教学模式,依据教材中的内在联系和学生的认识发展规律,正确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随之通过优化各种资源配置,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以满足学生全面发展的需求。随着新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的到来,我国对小学教育进行了优化创新,将启发式教学模式运用于实际课堂中,有利于提升学生的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保证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得到多方面的培养。为此,文章根据实际情况,就探究启发式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启发式教学本质上是以学生为中心,采用多种方式激发学生思维,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的一种教学指导思想。在教学过程中,学生难免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这便需要激发学生的兴趣,及营造启发式的课堂学习环境,使学生可以尽快融入学习氛围,探索知识与技能的乐趣,从而转变成学生高效率学习的一种学习方式。启发式教学作为素质时代的创新产物,在数学教学中,可以帮助学生建立脑海中的知识框架體系,同时可以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极大地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提升学生整体的素质。另外,在学生踊跃的配合下,教师也能高效地完成教学任务。这种师生双赢的启发模式,对学生未来良好地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
一、当前启发式教学中的不足
(一)受传统教学模式影响较大
不论是在当前还是以往的数学教学环境中,教学的主要目的就是通过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独立思维能力和自主学习意识,使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小学阶段正式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思维意识的重要阶段,在这一阶段不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要注重课堂教学的作用,其中教学方式和学习方法更是需要二者共同探索的。而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主要强调向学生灌输知识,即便在现阶段启发式教学逐渐得到重视,但是传统的教学观念已经在人们心里根深蒂固,教师和学生难以在教与学的过程中迅速做出转变,这也成为启发式教学效率低的原因之一。
从启发式教学的视角来看,其主要倡导学生通过自己的能力对知识发起探索,但在这一过程中,大部分学生往往不具备完善的思想意识,难以对知识展开整体认知,甚至会“走弯路”,在认知过程中出现错误。教师甚至为了避免学生继续“走弯路”,将自己所掌握的相关知识点全部灌输给学生,长此以往,学生就习惯了这种灌输式的教学方式,进而对自主探索失去兴趣,求知欲也大大降低,启发式教学也因此难以展开。
(二)对启发式教学的认知不到位
大部分教师认为,启发式教学的主要目的既然是引导学生自主思考,那么就可以通过提问的形式对学生开展启发式教学,这就说明教师对启发式教学方法的认知与实际情况具有一定差距。而教师在采用启发式教学手段开展教学工作的过程中,需要以教学目标为根本,结合学生的学习能力设计教学内容。但事实上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对学生单纯地发起提问,仅仅通过提问来完成教学任务,忽略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使学生在教学中处于被动地位。启发式教学中,课堂提问是教学过程中常用的启发式教学手段,但是其目的是通过层层递进的方式向学生发起有层次感的提问,使学生在循序渐进的过程中自主思考,了解知识点的深层内涵。而教师对启发式教学的认知不到位,尽管采用了启发式教学方法,也没有注意到问题之间应该具有递进关系,造成学生在这一过程中不能完全建立自主探索意识和能力,同样也会产生对知识内容理解不同位的情况,对学生的后续学习将会产生严重阻碍。
(三)教学手段枯燥、乏味
在我国当前小学数学整体教学环境中,教师还没有完全建立对启发式教学的认知,在这方面的应用和经验有许多不足,对应的相关理论研究也尚未成熟,整体处于探索阶段。这就使一部分教师在教学应用过程中采取的教学手段过于枯燥、乏味、单一。这就需要教师从根本上开展启发式教学,对传统教学模式的创新这一事实形成清晰概念和认知,在教学手段的设计上要具有灵活性和新颖性的特点,以传统教学手段为基础,开展深入的探索和创新性研究,开发新的教学方式,展开大量的教学实践,并在不同实践阶段中不断总结经验。只有不断创新教学手段、丰富教学内容、增强学生的课堂体验,才能完善启发式教学的模式,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接受更好的引导。
(四)忽视学生能力的培养
就当前我国教育教学环境来看,应试教育的传统体系始终要求教师和学生更加关注学习成绩的发展。甚至有相当一部分学校过分强调学生的笔试成绩,希望以此提升本校的升学率,因此也就忽视了对学生的素质教育,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也就此无法在学校教育中得到发展和提升。而启发式教育强调为学生提供自由、轻松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在这样的学习氛围下不仅要提高学习成绩,同时在思考能力、创新能力、综合能力等多方面也要得到提升。但就当前启发式教学法在应试教育背景下的应用情况来看,教师仍旧没有跳出传统教学思想的禁锢,在应用启发式教学法开展小学数学教学活动时,仍然在传统教学方式的培养思维中,对启发式教学的开发不到位,难以有效通过提问、建立情境引导学生等方式,使学生的思想意识和思维能力受到有效启发。同时对于一些现代化教学手段也没有进行有效利用,学生在这种启发式教学的培养下,仍然难以激活思维能力,最终得不到有效的能力培养,能力水平也无法得到明显提升。这就说明,传统的应试教育使这样的学习环境受到破坏,严重打击了学生的自主意识和创新思维的发展,使学生和教师在这样的学习氛围下盲目地注重对知识的积累,而忽略了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二、启发式教学的应用优化
(一)巧妙引导,点燃学生热情
在小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可采用不同的方式将学生带入课堂学习中。教师先提出需要解决的问题,以此引起学生的兴趣,再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或采用推理方式对学生进行指导,以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给学生树立自我创新的自信和热情,并在此过程中进行自我教育,做到独立自主、独立探究。在具体的教学实践过程中,常用的引导方式有许多,如可以选择常见的物品、图片、影片等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使学生对学习目标产生浓厚的兴趣,这些都是教学过程中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学生在这些引导手段下,好奇心被激发出来,求知欲也随之大涨,注意力也更加集中,配合生动、直观的引导手段,学生逐渐会提起对学习目标的探索欲望。可以发现,教师通过巧妙的引导和启发,可以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主动对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思考和探究。例如,在讲述“加减法的内容”时,教师可以身边最熟悉的事物来引导学生,再使用多媒体放映出花朵的图片,也可以提前准备实物道具。这样学生可直观明了地看出分别有几朵红花,去掉几朵后又剩多少,以此更为生动和形象,让学生更专注于课堂,且加深学习印象,同时也能间接地锻炼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在此热闹的课堂后,再给予学生课后练习加以巩固,教学效率便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重视启发,鼓励学生思考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教材内容有针对性地开展启发式教学,让教学方式与教材内容得以完全融合,实现启发教学。积极地开展启发式教学,一方面能够拓宽教师的教学思路,另一方面也能够对学生起到激励作用,以启发式教学调动学生的思考能力,让学生在教师的启发下不断开拓创新,提升学生的创造思辨能力。具体而言,教师可以根据教材内容采用过程式、激励式、结果式启发教学,结合知识点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点拨,鼓励其进行思考和探究,使学生在思考中有所收获。
比如,学习与“角度”相关的内容时,教师便可以采用情境式启发教学法进行教学,首先运用多媒体技术动态展示一些图形的角度,让学生不自觉地融入多媒体情境中,在沉浸式的情境中了解不同图形的角度大小和形态,加深对“角度”二字的印象。随后,教师根据图形角度提出一些问题,以此引导学生深化思考,夯实学习基础。值得注意的是,不同的学生在学习方面有不同的风格与方法,有的学生找到了合适的学习方法,学习自然是事半功倍;有的学生找错了学习方法,学习则是事倍功半。教师作为学生学习路上的引路人,可以通过过程式启发帮助学生找到学习的方向与重点。比如,学习到与“画圆”相关的内容时,教师在引导学生利用圆规来画圆的过程中,发现一些学生迟迟无法掌握圆规正确的使用方法,此时教师对其进行启发:“你认真看一下同桌是怎么用圆规画圆的,对比一下你们画圆的方式有什么不同?”由此,学生便会认真地去观摩同桌画圆的具体操作过程,并找到自己之所以画不圆的原因是,手没有固定住圆规的两只脚。可见,通过合理的引导让学生自己去了解问题的解决过程,有利于培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主观能动性,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建立具有个人特色的学习思路,最终寻找到答案,也可以发挥启发式教学的效果。
(三)主动提问,启发学生思维
提问式教学法是教学实践中经常用到的一种教学方法,该教学法也可以与启发式教学法进行结合。数学教师在教学时不能只是为了提问而提问,而要让学生跟着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和探究,了解问题背后的哲理和本质,从而深化对相关知识点的理解,从根本上把握数学知识的内涵。另外,教师还要在教学过程中充分挖掘启发式教学功能,利用启发式教学中的教学提问环节,使学生在教师问题的引导下,对提问内容产生思考,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利用“问题串”的形式,使每一个问题之间的关系更加紧密,进而在学生将问题进行有效链接的过程中,实现对自身逻辑思维能力的提升。学生在教师的不断引导下,逐渐形成了具有个人思想特色的数学思维,并在教师的帮助下获得梳理问题的能力,在读题过程中,能够快速找到问题的关键,进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在不断的启发下得到强化。并且,在教学过程中适当地提出问题,还能激活学生的思维发散能力,教师可以利用小学生思维容易发散的特点,使其思想在有规范的情况下合理发散,并主动对问题展开探索,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究意识,唤醒学生的求知欲,利用学生的好奇心理提高教学效果,丰富学生的思维。例如,教师在授课时利用多媒体出示了一道题目:“一个水果摊老板购进了15筐苹果,每筐苹果的重量均为40kg,小宇妈妈买了400kg苹果,请问老板店里还剩多少苹果没卖出去?”这道题目对于已经学习完加减乘除的学生而言,并不算一道难题。教师让学生先不要动笔计算结果,而是在脑海中思考一下解决问题的思路。随后,根据学生的解题思路进行循循善诱的引导,启发其透过现象看到这道题目本质上,即其实际上就是非常简单的四则运算题,先乘除,后加减,很快就能得到最后的答案。由此可见,题目的答案不是最重要的,教师需要通过题目启发学生找到解题的思路和方法,随后将题目中的数据套进方法中,正确答案自然而然就出来了。
(四)重视课后,提高启发效果
课后复习属于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也应当充分利用好这一环节,巩固学生的基础知识。因为课堂教学时间是比较短暂的,教师不可能面面俱到,学生也无法在第一时间消化和吸收教师所讲的内容,在此情况下,课后复习就显得尤为重要,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进行学习、思考和消化。教师的教学目标也不能仅仅局限于将教材知识全部传授给学生,而是要在教学过程中逐步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以及知识运用能力。由此,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课后进行启发式教学,以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让其各方面能力在不断启发中得到提高。
比如,学习“条形统计图”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在授课时反复画条形统计图,一方面是为了深化学生对该统计图的印象,另一方面是为后续的课后实践奠定基础,让学生通过实践正确认识到统计图在生活中的具体运用价值。课堂教学结束以后,教师布置了一道实践作业,要求学生统计家庭一周塑料袋的使用情况,学生便会认真地去记录自家每日塑料袋的使用情况。待学生收集完数据以后,教师让学生根据相关数据制作条形统计图,通过统计图来展现数据,从而使学生得到启发:原来条形统计图具有如此高的实际运用价值。久而久之,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也会越来越高。
三、结语
总而言之,启发式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也具有较高的运用价值,对于转变学生对数学的偏见、提高教学效果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教师应另辟蹊径,积极采用启发式教学法进行数学教学,通过巧妙引导、重视启发、主动提问、重视课后等方式来不断创新教学方式,让启发式教学法的价值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保证学生在启发中思考、在思考中进步,从而使学生的思維能力与数学素养在不断启发中得到巩固与提高。
(宋行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