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向深度学习的项目化阅读教学设计

2022-05-30 10:48熊一舟林子杰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2022年1期
关键词:认知策略项目化学习深度学习

熊一舟 林子杰

摘要 项目化学习是基于某个项目主题展开的学习探究活动,深度学习是利用一定的策略建构知识、解决问题、迁移知识的批判性学习过程,以此在学习中获得高阶思维力。本文以名著阅读项目化学习为例,通过开展专题探究,研讨如何通过构建核心知识,驱动学习任务,运用多元学习实践,量化评价等策略,引发高阶思维的实现。

关键词 项目化学习 深度学习 驱动性问题 认知策略

一、项目化学习的困境

项目化学习简称PBL,巴克教育研究所对其解释为:“学生在一段时间内通过研究并应对一个真实的、有吸引力的和复杂的问题、课题或挑战,从而掌握重点知识和技能。”简言之,PBL要围绕一个主题,进行一系列探究,最终达到目的,并让学生在这一过程中获得高阶思维能力。近几年,不少老师进行了项目化学习的尝试,笔者对经历过项目化学习的班级进行调查,结果显示,很多学生虽然跟着老师做完了学习任务,但仍对活动的学习目标,探究过程,学习意义,学习成果都缺少系统的理解和归纳,为了促进项目化学习有效、合理、深入地开展,笔者借鉴深度学习的设计理念,指引项目化学习的教学设计。

二、深度学习的概念

深度学习,国内外学者在不同领域都有过界定,普遍意义上认为深度学习是在教师引领下,学生围绕有挑战性的学习主题,全身心积极参与、体验成功、获得发展的有意义的学习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掌握学科的核心知识,理解学习的过程,把握学科的本质以及思想方法,形成积极的内在学习动机、高级的社会情感、积极的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它和项目化学习有相通之处,都基于解决某个核心问题,但深度学习对认知能力、人际能力和个人能力的要求更高,强调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核心素养能力的提升。所以教学要从“解答试题的能力”训练转向“解决问题的能力”训练,进而转为立身处世的方法。

三、指向深度学习的项目化学习名著阅读教学设计策略

基于以上项目化学习的问题与深度学习的理论,笔者以统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必读书目《昆虫记》的项目化学习阅读活动设计为例,探究深度学习导向下的名著阅读教学策略。

1.寻找核心知识,明确学习目标

在项目化学习开始前,应罗列相关知识点,在此基础上进行能力的整合与提升,以此确定本次项目化学习的学习目标,这就是构建核心知识网,本环节预计用2课时完成,1课时提取核心知识、讲解学习目标示例,1课时进行学习目标设置的点评,并进行修改。以《昆虫记》为例,核心知识罗列如下。

核心知识:①科普作品的特点;②法布尔的科学研究方法;③写昆虫常用的修辞手法及其表达效果;④法布尔对生命的尊重及体现出的科学精神。

关键技能:①能通过快速阅读了解作家及作品大致内容;②能区分和运用精读、浏览、跳读、略读、做批注等阅读方法;③能从修辞手法和描写视角等品味科普作品中蕴含的文学趣味;④能够结合生活和学习经验,辩证看待法布尔对动物习性的分析;⑤能够梳理、提取关键信息,并用比较明晰的方式整理成思维导图并进行讲解汇报。

关键概念:文艺性说明文。

接下来对本次项目化学习目标进行预设,有核心知识的引领,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拟定学习目标,虽然各组语言表述不同,但学习方向基本一致。但学生可能刚开始不具备选择核心价值点作为学习目标的能力,因此拟写的目标有很多知识遗漏和表述问题,需要经过小组和老师指导不断完善。

2.以驱动性问题引发高阶思维

(1)驱动性问题的概念

驱动性问题就是将比较抽象、深奥的本质问题,转化为特定年龄段的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好的驱动性问题能够引发高阶思维,它一般比较开放,不仅需要学生找到信息,还需要学生提出观点、分析推理、给出证据。它是相对本质问题而言的,本质问题一般比较抽象,直指学科知识点,但深度学习是需要将学习放置于一个类似于生活的情境中开展,因此教学设计中有必要将难理解的学科问题转换成更易于被學生接受的驱动性问题。

(2)驱动性问题的设计

以《昆虫记》为例,在确定学习目标后,教师需要进行项目化学习的流程安排,项目名称可以定为:如何阅读一本富有文学性的科普作品,项目时长两周。本项目的本质问题即为有效阅读一本文艺性科普作品,但这个问题过于抽象,因此将其分解为环环相扣的驱动问题。如想深入了解学生的设疑,可运用KWL思维工具来搜集学生的问题,以此汇总学生常见疑问如下(呈现部分):昆虫的外形、习性是从什么视角写的?法布尔是如何观察和记录昆虫的?为什么说《昆虫记》是极具文学性的?本书被成为“昆虫的史诗”属实吗?虫性真的能与人性相提并论吗?本书与其他研究昆虫的书相比,特别之处在哪儿?

可见,在确定核心知识和学习目标后,学生能够深入思考本书的价值所在,甚至提出具有思辨性的问题。但是也有些学生提出一些与学科属性不符的问题,所以并非所有趋势性问题都要源于学生,教师在此过程可以选择和优化。结合《昆虫记》的核心知识和特点,本次项目化学习的驱动性问题可以设置为专题探究,探究主题为“与法布尔做朋友”,研讨活动时间为一周,主要驱动问题设计如下。

①帮法布尔勘误(个人完成):随着科学的进步,关于昆虫的科学知识也在不断更新着,你能找出《昆虫记》中的小错误吗?如果你能找到,请给法布尔写一封信,并委婉地提出你的修改建议,注意用语要得体,信的格式需规范。

②替《昆虫记》正名:最近刷豆瓣时你发现豆瓣书评对《昆虫记》评价褒贬不一,请你摘录三段你认为极具文学性的文段,结合以下任务在豆瓣上发帖。

A.语言形式转换。选择其中一段文字,将其改写成科学性的文字,只进行知识的科普。对比一下,不同的表达方式会产生何种效果。

B.选择其中两段进行写作手法与语言特色、或者描写的特点等方面的赏析,让网友能够与你一起欣赏《昆虫记》的文学价值,感受这本书写法上的妙处。

3.注重高阶认知策略和低阶认知策略的搭配

怎么才能让学生在学习中持续探索驱动性问题?或者说,怎么才能明确学生在项目化学習中产生了浅层学习和深度学习的良好整合?首先,指向深度学习的项目化学习一定是充分运用高阶认知策略(问题解决、创见、决策、调研等),但并非只能使用高阶认知策略,还需要在项目的开始合理使用低阶认知策略(组织、巩固、比较、分类等)。那么什么是高阶认知,什么是低阶认知呢?可以参考马扎诺的学习维度框架。

问题解决是在大量搜集信息的基础上寻求解决问题的路径,创见是在一个特定情境中创造新知,而且必须有实际意义,调研是在收集信息后与同伴探讨如何利用,在阅读研讨活动中,这三类高阶认知策略最具操作性。

笔者对所在学校部分项目化学习调研的过程中发现,不少教学设计都存在停留于低阶认知的问题,比如下面这个设计,笔者将每个环节所运用的认知策略标注在后。

(1)法布尔都写了哪些昆虫?(收集信息,整理信息)

(2)摘抄描写昆虫特点的文段,并对其进行分类。(整理信息,分类)

(3)小组讨论:法布尔是怎么做实验的?(整理信息)

(4)这本书的语言特点是什么?(整理信息,分析)

(5)用表格或报告的形式把整理出的信息展示出来。(组织信息,巩固信息)

看起来这个设计没有大问题,但实际上只停留在低阶认知阶段,笔者设计的(帮法布尔勘误),运用了收集信息、分析错误、提出证据的策略,再如(替《昆虫记》正名)中,语言形式的转换运用了比较、创见的策略,在豆瓣发帖以《昆虫记》的文学性赏析回复网友则运用了分析、问题解决、提出证据的策略。

4.以多元的实践活动满足学生的多元需求

项目化学习包含五种实践形态,分别是探究性实践,调控性实践,审美性实践,社会性实践,技术型实践,探究性实践注重在真实情境中产生问题,并通过知识的联系比较、抽象整合,再回到真实情境,产生迁移。社会性实践首先是沟通和交流,注重学生在活动中与组员和自身的交往技巧。审美性实践强调活动设计中的思维与审美富有艺术感,比如学生的思维导图、读书报告、海报等均需要有一定的美感。技术性实践强调要善于运用工具辅助活动的开展,调控性实践则对自我调控力、计划性、时间管理有更高要求。《昆虫记》学习活动对五种实践都有需求,笔者梳理如下。

5.指向对核心知识深度理解的成果与评价设计

(1)项目化学习成果设计

项目化学习成果指在项目化学习结束时产生的作品,一般认为是某种产品或报告,它可以包含个人成果与团队成果,而且要指向驱动性问题,具有思维深度,可以解决真实问题,是对核心知识的深度理解。学生在制作学习成果时,要对自己或小组怎么做、为什么这样做进行说明,对涉及到的概念、情境、新知等进行综合分析、推理、设计。学习成果一般分为制作表现类和解释说明类,制作表现类包含戏剧表演、食谱、网站、地图等,解释说明类包含演讲报告、PPT、研究报告、海报等。

本次《昆虫记》学习活动成果设计如下。

成果主题:“我如何阅读一本富有文学性的科普作品”。

成果展示形式:围绕这个主题从最开始的步骤梳理到最后结束环节,将其做成思维导图形式的研讨报告,每个步骤要设置分支,用以补充该步骤的活动意图和你自己的活动收获。

要求:可以详细写出每个步骤的活动要求,活动形式(个人域小组),任务完成形式(表格或赏析或思维导图),思维导图的各环节要由浅入深,要有逻辑关系。

这是一个典型的解释说明类成果,我们可以采用以下方式帮助学生整理新知和材料,首先,再次完成KWL表格,对目前已知点、未知点、新知重新梳理,有助于在设计研讨报告时将知识点进行分类,其次对目前的阅读状况进行自我评价,问题由小组自拟,通过自我评价测评了解小组成员的知识盲区,及时修订。

最后整理从项目开始就一直在做的任务成果,包含个人和小组成果,按由浅入深的顺序整理好,作为研讨报告的参考材料。

(2)项目化学习成果的评价方式

项目化学习一旦有成果产生,就必须要有评价、公开汇报或展示,对学习成果的评价可以采取表现性评价(主要方式),也可以采取纸笔测验形式,可以让学生自我评价,也可以讨论出评价量规,让学生互评。评价量规最好使用整合性的,可以将评价成果,与成果相关的报告和社会性实践、探究性实践等内容都整合在一个量规里,比较易操作。

本次学习成果公开张贴,同学们根据量规用便利贴给各组成果打分并提出建议,评价结束后各组收回研讨报告和收到的便利贴,对学习成果进行二次修订,量规参考如下。

报告深度(40分)。检查要点:全面覆盖并遴选《昆虫记》的核心内容;能够提供建立于本书之上的方法指导;指向对驱动性问题的解答;材料真实有效。

报告的表现性。检查要点:能清晰阐述观点和活动的意图;报告有设计感,富有创意。

团队合作(15分)。检查要点:有小组合作证据;所有成员都参与学习成果的研讨制作。

总体成效(15分)。检查要点:报告整体令人信服,印象深刻,呈现的信息有多元视角。

指向深度学习的项目化学习教学设计具有巨大的教学潜力和价值,但仍然存在不少局限性,比如项目主题和内容的设计容易偏离核心知识;学习过程中,学生重语言内容轻语言形式;学习情境失真,学生无法信服驱动性问题;学习设计过于妥协于应试技巧,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评价的维度与学习成果的匹配度等。

项目化学习并非有助于一切教学内容,也需要更长时间的摸索和修正,教师还需充实自己的教学理论、实践技能,才能真正利用好教学的每一个转型期。

[作者通联:熊一舟,上海田家炳中学;

林子杰,上海田家炳中学]

猜你喜欢
认知策略项目化学习深度学习
以项目化学习为推力的初中思想品德实践教学策略研究
当项目化学习遇见STEAM课程
MOOC与翻转课堂融合的深度学习场域建构
大数据技术在反恐怖主义中的应用展望
深度学习算法应用于岩石图像处理的可行性研究
基于深度卷积网络的人脸年龄分析算法与实现
认知策略在关注词汇教学中的运用
认知策略在初中英语词汇学习中的应用
“项目化学习·多元呈现”教学模式的探究
项目化学习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