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晓波
摘要 散文阅读教学应聚焦于作品的言语形式,体悟精准的言语表达,从中品读出作者独特的人生经验。笔者听散文阅读教学课《散步》,发现教师课堂上过度聚焦于对“言语内容”的分析,而忽视了对文章“言语形式”的关注。整堂课变成了一堂教“写了什么”的散文阅读教学课。笔者认为应从特殊表达、对称句、分号、关键词句四个方面入手分析这篇散文的“言语形式”,从而分离出作者的存在。
关键词 言语形式 散文教学 《散步》
散文的第一要素是“表现自我的真情实感”。笔者在听组内的一位老师教《散步》时,教学过程是这样的:
情境导入:请你分享你和家人散步的感受。
初读散步:1.简要概括文章写了一件怎样的事情;2.选一个人物,圈画文中字、词、句,写出你喜欢他(她)的理由,并结合生活经历,说说他/她让你想到了生活中的哪个人或哪件事。
再读课文:你怎么理解文末这句话?从中你有什么感悟?
课堂小结。
笔者发现这堂课的教学内容聚焦在“写了什么”上,浮于对文本内容的分析,而忽视了文章究竟是“怎么写的”。“现当代散文的文学鉴赏,要体味精准的言语表达,分享作者在日常生活中感悟到的人生经验。”于是,笔者以《散步》为例,聚焦作品的言语形式,从特殊表达、对称句、分号、关键字词四个方面展开教学,引领学生深度品读作者在日常生活中感悟到的独特人生经验。
一、从“特殊表达”处品读作者的精心安排
散文阅读教学,我们需要由言到意,关注这一篇散文中个性化的言语,从这些个性化言语中品读出作者丰富、细腻的情感。在《散步》这篇文章中,作者莫怀戚了也多次使用了极具个性化的特殊表达。
例如文章开篇第一句:“我们在田野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这句话看似平淡无奇,通俗易懂,卻极具个性化言语,值得教师带领学生深度品读。
言语形式形成的过程,往往就是言语形式实现言语内容的过程。为引导学生品读出这句话的特殊之处,笔者对这句话进行了删改,要求学生对这两句话进行对比阅读。请看教学片段:
PPT:
①我们在田野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
②我们在田野散步:我,母亲,妻子和儿子。
师:请同学读一读屏幕上的两句话,你认为哪一句更好?
生1:我觉得第①句更好。虽然两句都讲了一家人散步这一件事情,但从中我发现第一句的表述让人觉得这一家人很温馨,很和谐,因为作者在每一个人的称谓前都加了“我的”,体现了他们对“我”来说都很重要,家庭非常和睦。
师:你分析的真好,注意到作者用了“我的”,这样的表述真特别。
生2:我也注意到了这个“我的”。在我看来,作者在每个人的称呼前用“我的”,除了能体现一家人的和睦,还能够体现这一家人中“我”很重要,因为每一个人都和“我”有关,“我”在家里的地位举足轻重。
师:你的角度也不一样,从“我的”一词发现了“我”的家庭地位。
生3:在我看来,这个“我的”还有更加深厚的意味。在每一个人的称呼前加上“我的”之后,读起来让人感受到“我”在这个家庭里面有着巨大的责任。因为你们想想看,一家人四个人散步,都和“我”有关系,说明了“我”在这个家庭里的责任大。
师:很好。你再次对“我的”进行了深度的解读,这个“我的”不平凡!
生4:老师,我还想说一下这句话,但不是从“我的”来说。我发现这句话中人物称呼的语序挺有意思的。一般正常的顺序应该是“我的母亲,我,我的妻子和儿子”,而在这篇文章中作者却将“我”放在了第一位,可见在这个家庭里“我”的地位高,地位高自然而然也意味着责任大。
师:你发现了一个与众不同的点。的确,语序也是一个特别之处。你发现人物称呼的语序,解读出作者的责任之大!其实,在文章中还有一些句子作者也在人物称呼前加了“我的”,老师把它们都找出来了,我们来读一读,读出“我”的重要性,读出“我的”责任之大。
PPT:
①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冬天。
②我和母亲走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
③我的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
④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
⑤我蹲下来,背起了我的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我们的儿子。
生:(齐读句子)
二、从“对称句式”处体会作者的独具匠心
言语形式是语感的客观对应物,没有言语形式的存在,语感也就不可能产生和形式。王尚文教授认为言语形式可以分为语音层次、心理层次和语义层次。作者莫怀戚在文章中多处运用对称句。因此,教师应引导学生品读句子的言语形式,从语音层次、心理层次和语义层次三个方面进行深度品读。
上一环节品读结束后,屏幕上有四个句子是对称句。于是,笔者以此为契机,引导学生品读对称句的作用。请看教学片段:
师:同学们,你们再读读屏幕上的句子,有一个鲜明的特点,发现了吗?
生:(沉默)
师:没看出来,那我们就再来齐读屏幕上的这几句话。
生:(齐读)
生1:我看出来了,这些句子前后之间的形式是一样的,就拿“我和母亲走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举例,这句话的前后是相互对称的,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介词对介词,形容词对形容词,读起来节奏鲜明,朗朗上口,富有对称美。同时,这样的句子形式,读起来就让人觉得很有趣,很有当时散步走路时的画面感。
师:讲的很好,你是第一个发现的。这位同学其实从语音的呈现上发现了这句对称句的效果,读起来朗朗上口,节奏鲜明,富有对称美。想请你来给我们读一读这句话,读出很有趣的味道。
生1:(读这一句)
师:还有同学能说说这些对称句的好处吗?
生2:我想说说第四句,这句话也是对称句,前面两个小分句,母亲听“我”的话,儿子听“我”的话,给人一种成长的感觉。因为就文中的“我”来说,曾经也是听母亲的话,就像现在儿子听“我”的话,“我”已经成长了,“我”的儿子正在成长,这是一种成长的延续或传承。除此之外,我还读出了责任,母亲现在听“我”的话,“我”有责任赡养母亲;儿子听“我”的话,“我”有责任抚养儿子,这些责任都需要“我”来扛,是家庭的顶梁柱。
师:分析特别到位,读出了这句对称句有两层含义。简而言之,对称句增加了思想内容的张力,耐人寻味,这是从句子的语义层面上来说。还有同学有不同的想法吗?
生3:我觉得这些对称句还能表现当时“我”的心理感受。
师:能详细说说“我”有什么心理感受吗?
生3:可以,那我就以“我蹲下来,背起了我的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我们的儿子”这句话举例分析。这句话中“我”背着母亲,妻子背着“我们”的儿子,能够体现“我”内心的满足。这两个画面很温馨,展现了一个家庭和谐、温馨的氛围,让“我”沉浸其中。当然,另外几句也都能或多或少体现“我”的一些心理感受。
三、从“标点符号”处揣摩作者的深长意味
王尚文教授在《语感论》中写道:“标点也是言语形式的有机组成部分。”在散文阅读教学中,笔者认为需要关注作品中某些意味深长的标点。在《散步》这篇文章中,“分号”一共出现了8次,需要着重分析分号的意味。因此,在教学时,笔者仍以课件上呈现的其中两句话作为教学聚焦点。请看下面的教学片段:
PPT:
③我的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
④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
师:同学们,我们再来看屏幕,现在上面只有两句话。大家发现这两句中都用了什么标点符号?
生:(齐说分号)
师:对的,请大家再自己读一读这两句话,你们觉得句中的分号有什么不一样的意义?
生:自由朗读,思考1分钟。
师:哪位同学想好了就先说吧。
生1:我重点分析的是“我的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这一句,作者将“母亲要走大路”和“儿子要走小路”的话并列起来,可见这两个人在作者心里占据着同样的位置,隐隐约约透露着作者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的两难处境。所以,这个分号不仅仅体现母亲和儿子对“我”的重要性,更多的还体现了“我”肩负着重担,左右为难。
师:好的。一个分号体现了“我”的左右为难,因为两边都是责任。请你读一读这句话,读出一些为难的味道吧。
生1:(读这一句)
师:读的挺好,也读出了一丝“我”的为难。其他同学呢?
生2:那我就说第④句吧。其实这句话中的两个分号,体现了家庭中我是一家之主,他们都听我的,我需要做决定,需要承担责任。同时,就这个家庭而言,母亲、儿子、妻子都对我很重要,在我心里占有一定分量。同时,这个句子的排序我也觉得挺有意思,母亲第一,说明“我”作为中年人,必须要照顾好母亲;儿子第二,体现“我”还要抚养好下一代;妻子第三,同样是中年人,我和妻子需要一起来担负家庭的重担。
师:你说的太好了,不仅仅说出了分号的意义,还说出分句之间的关系。看来小小的分号果真是大有学问啊!
四、从“关键词句”处感知作者的言说动机
阅读一篇散文,我们不仅要知道文章中作者所写的人、事、景、物,而是要通过作者在文章中所写的人、事、景、物,触摸写散文的那个人,触摸作者的心眼、心境、心灵、心怀,触摸作者的情思,体认作者对社会、人生的思量和感悟。笔者认为還要聚焦文章中的关键语句、关键字词,捕获作者的感悟。于是,笔者在课堂上呈现文章的最后一句话,引导学生揣摩课文深层的含义。请看下面的教学片段:
PPT:
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师:同学们,这句话中“整个世界”的表述有什么特殊的含义吗?
生1:我觉得应该有。因为他们一家人走在小路上,一个背着母亲,一个背着儿子,母亲需要养老,儿子需要抚养,对他们一家人来说这就是生活的全部,是生活的重心,所以在这里用“整个世界”。
师:好的。整个世界就是一家人在一起,赡养老人,抚养小孩。其他同学呢?
生2:我和他想的差不多,整个世界就是家庭的生活重心。
师:请坐。还有同学对“整个世界”有不同的领会吗?
生2:我认为这里的“整个世界”含义深刻。文章一共写了“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我的儿子”四个人,这四个可以分成三代人:老年人、中年人、儿童。中年人背着老年人和儿童,承担着家庭的重任,这是第一层含义。第二层含义,在我看来,文中开头写到母亲年老多病,文中的“我”一定希望母亲身体健康、长寿,也希望儿子能够一直开心快乐,所以“整个世界”还意味着一家人健康快乐、平安幸福。
师:你说的太好了,“整个世界”更象征着中年人的心情和心声。其实这也是这篇文章的作者要传达的人生经验。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句话,读的慢一些,稳一些。
生:(齐读该句)
总而言之,所有的语言艺术都只是语言的艺术。任何词语、标点的调换,增删,句式的变化对美的言语来说都将是致命的。作为语文教师,在散文阅读教学中应聚焦“言语形式”,带领学生品读作者“言语形式”下不同的“风景”,体会作者独特的人生感悟与经验。
[作者通联:杭州市萧山区金惠初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