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灿
摘 要:写生指直接以实物或风景为对象进行描绘的作画方式,亦指写出生意,把对象写活。小学写生教学最大的乐趣是能走出课室,这对长期在室内学习的学生来说就是身心的释放,构建独特的学生学习方式。笔者自2015年开始进行小学美术写生教学的实践研究,文章主要介绍小学美术写生教学中构建学生独立思维的实践探索。
关键词:小学美术;写生教学;独立思维;实践探索
一、注重技法,更注重欣赏和感悟
写生教学更具愉悦性和畅快性,一是面对的是真实对象,甚至走出课室;二是可以立刻完成一张作品。当然写生必须要有一些“技巧”,这里的技巧不是指手头功夫,而是注重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审美的能力,但是观察和审美是需要有意识进行训练的。写生的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感受审美对写生结果的影响,在现场写生教学中,教师用诗意的语言引导学生从内心感受对象的美。比如,在一次户外写生活动中笔者发现学生不愿意画村屋,对电线杆进行写生时缺少兴趣。笔者用“人间烟火”四个字激发学生的兴趣,告诉学生这里的房子被称之为握手楼,不仅楼与楼的间距近,而且这里人和人都很熟悉,见面也会打招呼。电线杆上的电线虽然有点乱,但是关系着这里的家家户户,而这里的村民都是同一个姓,我们画的不是村屋和电线杆,我们画的是充满温情的人间烟火。
二、调整教学进度,引导学生全方位感受
写生适合培养学生对事物独立的观察和理解,学生写生,常常会加上一些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如果没有得到教师的引导,这些宝贵的想象力不一定能表现出来,又或者不一定得到大众的认可。学生的写生作品常常是不完整的或“未完成的”(受到表现能力的影响,一些想法未能表达出来),而这些不完整的作品或“未完成的”的作品是多么的真实和鲜活。但是在写生之初,笔者遇到的问题层出不穷,追其原因还是学生对自己不够自信。因此在初期的教学中,笔者“注重技法,更注重欣赏和感悟”。但是注重技法不是一味训练技法,技法是在写生过程中自然得以提高的。在高年级写生教学之初,笔者选择速写本和签字笔最基本的工具。大班教学不容许一一指导,课后看到很多学生写生作业被当作废纸团丢弃。问其由,答曰:“画不好或怕画错。”不管什么情绪在学生心中的反应都是很重要的,教师需要理解学生的每一个反应。笔者调整教学进度,重点带着学生欣赏和感悟。如吴冠中笔下的江南水乡的春色、马蒂斯富笔下有弹性的线条、敦煌壁画、阿尔塔岩画等等。看多了,学生在写生时能更快地分析和感受。画多了,技法自然熟练了。这个阶段真正进入“以文载道”,启迪学生思维,但是又不兼容“以技入道”,从而提升学生自信。
三、以生为本,自主探究问题和深入反思自我
1. 命名引发的探究:线就是点在运动时留下的痕迹。笔者在教学中设置学案,让学生尝试用各种工具去画线,而且要求给自己画的线条起个合适的名字,比如“玲珑小姐、小坏孩、刺猬先生”,然后升级,让学生寻找生活中的线,课室堆放着毛线、铁丝、植物藤条等,这时学生對线的理解更进一步,因为有了名字,线条就有了鲜活的生命。以材料为中心,进行自主探究问题——线条的个性。
2. 教材引发的反思:如何进行交流是美术课堂的重点。必须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自发性地去与他人、与艺术作品、艺术思想进行交流,用自己的表现语言去创作。线的质感给人感受是不同的,比如柔软而轻盈的羽毛、饱经沧桑的老树皮、错乱复杂的电线等等,要求学生给准备写生的对象找个合适的形容词,再选择认为恰当的“工具”进行写生,教学中提供纸笔(旧报纸卷起来)、旧梳子、旧牙刷、纸片、海绵、竹片、墨盒纸。学生刚开始很兴奋和紧张,稍许迟疑后大胆动手尝试,表现刺猬、荷叶、电线、老人的皱纹等等。这节课学生极度专注,不断进行各种尝试。学生深入反思——用不同形态的线表达不同质感物像。
四、在写生教学中构建学生独立思维的策略
(一)唤起儿童本原的生命力量
相关研究表明,当训练时应该有85%是熟悉的,有15%是感到意外的(新内容),这样的区域学习的投入度最高。笔者在写生教学用到大家熟悉的卷心菜、木瓜等,学生都很熟悉正常的形态,但是当笔者把卷心菜、木瓜按照横截面切开时,里面结构给学生新鲜感,特别是卷心菜,横截面和纵截面各自切开,看到一个个不一样的对象。通过多物像对比分析,寻找物像形式结构的规律,物像的外形及纹理的分析+各种切割面,让学生更能主观地感受认知。在寻找物像共性得到过程中主观感受交流,在写生过程中还需要表达个性,这是主观感受后的独立思维和个人理解,这样的对比分析也最能唤起儿童本原的生命力量。
写生不是看一笔画一笔,看到什么画什么。写生是在观察、感受和理解之后的表达,这样的主观表达需要独立的思维进行。以何种形式进行写生,选择何种材料,如何主观构图,如何处理画面的节奏,如何取舍、组合,等等,这些都是写生教学中构建学生独立思维的策略。
(二)以写生对象为载体的组合创造
创新是一个汉语词语,一指创立或创造新的,二指首先。从哲学的角度看创新是对于重复、简单方式的否定,是对于人类实践范畴的超越。新的创造方式创造新的自我。社会的发展,城市化、信息化的今天看,创新是人们为了发展需要。突破旧的思维定式,旧的常规戒律。创新活动的核心是“新”。在不断强调创新的今天,教学既离不开创新。以生为本,让学生自主探究问题、深入反思自我是写生教学第二阶段的重点。写生和创新并不矛盾,“写生游戏”的自由、自主、自在、自我的特性,让不同年段的学生能够从传统的美术学科知识、技能藩篱中,从某种教育体制的规则束缚中挣脱开,走向他们自己。写生对象不是一味照抄、复制,而是观察感受后独立思考,找出对象的共性和个性再进行创造。
以笔者辅导的学生作品《假日乐高》位例。这幅作品是在乐高汽车的基础上创作的,笔者把很多乐高汽车摆在一起做比较,因为学生很喜欢拿起来玩,拼好的乐高玩具有些散架,笔者引导学生把乐高拼装未完成的状态画出来,而且要以一种新的姿态,组合的形式可以天马行空,作品最后看出学生只是用乐高的拼接零件在画面进行了一种在现实中没法实现的重组,这需要学生具有独立思维和创造力。
教师的理念和坚持创作会直接影响学生的独立思维,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以技入道”的传统美术学科知识技能传递与灌输方式不适应今天多元化、信息化的教学。“惰性知识”少了“自主探究”和“输出”环节。所以,小学美术写生教学中构建学生独立思维的实践探索,为的是学生能认知、感受、主动探究(探索),进而发现新知识和新事物的过程。强调学生的身体、心智、环境和主题意义之间的相互作用。在小学美术教育的写生教学活动中,教师带着学生一起探究问题、深入反思,构建学生独立思维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