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小琴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培养学生多方面的素质,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然而中学作文教学的现状却是不容乐观,中学作文教学仍然是语文教学中最薄弱的环节,特别在当今“双减”的背景下,它更需要改革与创新,以减轻学生过重的作业负担。因此,作为中学语文教师需要在前人的基础上去重新认真地审视这个问题,我们必须去思考、去尝试改革。
2021年,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切实提升学校的育人水平,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并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真正有效地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过重的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这就是所谓的“双减”。
“双减”工作的总体目标分为两个方面。在校内方面,使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和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作业布置更加科学合理,学校课后服务基本满足学生需要,学生学习更好回归校园。在校外方面,使校外培训机构培训行为全面规范,学科类校外培训各种乱象基本消除,校外培训热度逐步降温。
那么,在“双减”背景下,作为一线教师,站在“双减”工作的主阵地上,如何来提高教学质量,真正地在教学工作中领会并贯彻“双减”政策呢?下面笔者就中学语文作文教学方面提出自己的一点思考。
一、作文教学的现状不容乐观
作为语文教师,我们都知道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培养学生多方面的素质,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然而,从事多年中学语文教学的我,常常会有这样的体会:我们的教师和学生在作文教与学方面所付出的精力可以说是最多的,但令人遗憾的是,我们的作文教学的效率并不高。不少的初中生,甚至高中生,在毕业后,竟然不能写出一篇像樣的记叙文、议论文乃至说明文。这种严峻的事实让我深深地感到:作文教学的现状不容乐观,作文教学仍然是语文教学中最薄弱的环节。
我无意否认不少语文老师在作文教学实践中进行的积极探索和取得的显著成绩,也无意否认我们的学生中有写作上的佼佼者。但就整体而言,目前中小学作文的现状令人担忧,学生写作能力正呈现整体滑坡的趋势。我在教学的过程中对此深有感触。我们的不少中学生写出的文章见解肤浅、情感苍白、语言贫乏、条理不清;更令人棘手的是,他们往往视写作为畏途,以练笔为苦事,一听说要写作文就心惊胆战,这样的学生实在不是少数。我这样说,无意把学生作文能力的整体下滑完全归因于作文教学本身。事实上,社会心态普遍的浮躁、潜心读书风气的丧失、学生阅读品味的下降、功利思想的膨胀、繁重学业的挤压,均是导致中学生作文能力整体滑坡的重要因素。学校不是世外桃源,学校教育不能不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而作文教学由于其内容上的人文性、见效上的滞后性、操作上的复杂性,确实最容易受到冲击。但不管有多少理由,中学生作文能力的整体下降这种现状,应该引起我们每一个中学语文教师的正视与反思,我们需要去寻找原因,并尝试改革,最终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这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职责。
二、作文教学需要改革和创新
传统的写作教学常常采用的是“教师指导—学生写作—教师批阅—教师评讲”的模式,这种模式必然会造成学生对写作渐渐失去热情与兴趣,学生作文或千篇一律,或空洞乏味。因为在我们的作文教学中,教师常因课业负担过重和应试压力,常常是用范文引导学生,用写作技巧指导学生,很少引导学生观察社会,思考生活,学生往往“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应试书”,写起作文来“纸上谈兵”,看起来慷慨激昂,很有章法,也很有文采,但实际上却掩饰不住内容的苍白、空洞、做作和虚假,学生习惯于以唱高调的方式来变现道德理想,以沿用成习的、有固定象征的符号式的事件来表现脸谱化的人物,结果往往丧失鲜明的个性,写出来的文章如枯枝败叶一般,缺少生气,千人一面,千篇一律,无法体现青少年应该具有的现实关怀和批判精神。同时,也形成学生在完成作文训练的作业时间耗费较长,收效却不尽人意。
在教学改革蓬勃发展的今天,特别在当今“双减”的背景下,面对着我们写作教学中的种种不足,以及学生写作中暴露出的种种缺陷,并且要努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有效地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过重作业负担,我们不得不承认目前中学语文作文教学非常需要改革与创新。
三、对作文教学的探索和构想
那么,怎样进行作文教学改革呢?结合我近年来从事作文教学的实践,在此我谈点自己一些浅薄的想法、看法和做法。
1. 更新观念,培养创新意识
作文教学的改革与创新,首先就是更新观念。我们要告诉学生,每个人都具有创新的潜能,只要我们有意识地培养和发展这方面的能力,就能够做出连自己都惊诧的创造性成果。我们不要以为只有科学家才能搞创新,实际上,许多发明创造都是普通人发明出来的。我们要让学生明白,创新想象不仅是别人没有想过的,就是自己以前没有想到过,现在能想到的也属于创新。因此,在写作指导时,要鼓励学生在主题构思、选择材料、写作手法方面都大胆地去想象、创新。
2. 教给方法,培养创新思维
思维有其自身的规律,创新思维也不例外,作文教学的改革与创新,就是要教给方法,引导学生学会创新思维。学生一经正确运用创新思维的规律,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为死记硬背不仅于创新无助,还有可能束缚了自己的思路,如果没有创新的思维方式,即使有了超越常人的渊博学识,也只能是“两脚书橱”,而不会成为发明创造者。所以我们要把创新思维方法教给学生,让学生自觉地运用这些方法进行思维,这是作文创新的必由之路。
在作文教学中,我特别注意对学生的创新思维的培养。如在学完《愚公移山》一课后,让学生写一篇读后感的作文,来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很多同学思维单一,走熟路求稳当,把立意的重点确定在赞扬愚公的持之以恒、锲而不舍上,人云亦云,极易造成“撞车”现象。我就引导学生换种思维,另辟蹊径,有创见地思考愚公的移山做法值不值得赞扬或学习,是否可寻找其他解决问题的方法,引导学生发散思维,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观点,体现出与众不同鲜明的个性色彩。
再如学生写文章选用事例时,我发现,很多同学选用的事例是“数年如一日”:写到好人好事,就列举雷锋、焦裕禄;写到亲情父母,就是雨中送伞、半夜发烧背着送医院;写到爱国主义,就少不了一身正气的文天祥、抵制鸦片的林则徐;写到刻苦勤奋、意志力坚强、克服困难就是张海迪、爱迪生、居里夫人等。这些事例你用我用大家用,毫无新意,而同学们却将它们当作多年来的“保留节目”,当作致胜的“法宝”了。这时,我就提醒学生多想想最新的热门话题,身边的新人新事,最近读过的一些作品,在用例、选材方面充分显示出自己的创新,从而张扬自己的写作个性。
3. 强化训练,培养创新能力
有了创新思维的方法,还不一定就会运用,如同手中有网未必一定会捉鱼一样,所以,我们要通过多种途径运用多种形式强化训练,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⑴ 结合教材强化课堂训练,教材是中学生接触最多的阅读材料,根据课文内容提出一些有思考价值、容易引发学生创新思维的问题,可以帮助学生展开联想和想象。例如学会了《狼》后,故事可能会怎样发展,有何结局?引导学生学会写想象作文。
⑵ 结合说话活动,强化表达训练。每堂课开始时,我总安排几分钟时间让学生即席演讲,这也是训练创新思维的好机会。学生在说了一件事后,我会引导他们从不同的角度对问题进行讨论、争辩,以活化学生创新思维。
⑶ 结合课外阅读,强化课外训练。如果只在作文课上进行创新思维训练,时间有限,空间不足,难以养成习惯。所以,我们以作文课为基点,向第二课堂延伸,拓展到课外阅读和课外活动之中。例如我们指导学生阅读《朝花夕拾》等课外书籍时,引导学生学会分析,一个故事是否只有一个寓意,能否找出其他寓意来?能否给故事创造出其他结局来?这样就拓宽了学生的思路,训练了学生求异求新的创造思维能力。
⑷ 结合随笔,强化写作训练。作文的改革与创新,不能只靠作文课来完成,必须强化平时的写作训练,例如日记、周记就是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写作能力的强有力手段,还有读书笔记、观察笔记和实验笔记等都是学生从不同方面和不同角度对观察对象的思考与分析,蕴含着他们创新思维的成果,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不误裨益。如在教学完朱自清的《背影》后,要让学生写一篇有关亲情的文章。在写作指导时,我就引导学生去翻看之前记录着家人生活的相关日记,选取一些真实感人的事例作为文章的素材,使作文既有真实感,情真意切,又有效地缩短写作的时间,减少学生的写作压力。
4. 调动学生参与、改变教学方法
提升课堂教学质量,自然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性,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果教师只顾自己讲,学生不参与、不学习,那课堂效果自然是低下的。调动学生参与的方法,可以巧妙设置导入的方式,可以使用多媒体教学,也可以设置一些问题等,从而激发学生听课的积极性。
除此之外,要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必须聚焦课堂,积极改进课堂教学,构建新型的课堂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传统的“填鸭式”的教学方法效果是比较低下,教师就要改进教学方法,相信学生、解放学生,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充分感受求知的快乐。可以利用小组合作,让学生自己讨论探究,教师做好指导,这样学习效果是比较有效的。改进教学方式,着力构建“自主、合作、探究”的高效课堂,实现课堂教学的轻负担、高质量、低耗时、高效益。
同时教师要潜心钻研教材,精心备课,对每一堂作文课都有明确的教学目的和规划,这样才能够保障课堂质量。教师的教学手段应灵活创新,注重师生互动,活跃上课氛围。所运用的教学手段应灵活多样,如让学生进行戏剧表演、故事改编、演讲比赛等方式进行写作活动。
总而言之,在当今“双减”的背景下,为提高教学质量,减轻学生负担,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的改革迫在眉睫,但它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任務,它需要我们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地努力,只有我们切实做到学习学习再学习,改革改革再改革,就能创新创新再创新。学生的作文水平一定会有较大的提高,而我们的作文教学成果也会显而易见地体现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