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画”促“化”

2022-05-30 10:48:04吴华平
关键词:数学化几何直观画图

吴华平

摘要:画图是运用图形的重要方式之一,可以把抽象的语义表征转化为形象的图形表征,帮助学生对已学的概念进行分类、整理和内化,进而理解概念的本质。《趣HUA集合图》一课,利用图示(集合图)的方法来表达数学知识之间的本质联系,可以使隐性的知识外显化、可视化,便于学生思考、理解和表达。课堂教学中,学生通过动手“画图”,并有条理地“话图”,最终实现了认知的“数学化”。

关键词:画图;几何直观;集合图;数学化;小学数学

一、教学意图与目标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将“几何直观”作为十大核心词之一。《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依然将“几何直观”列为数学核心素养的主要表现之一,提倡运用图形描述和分析问题。画图是运用图形的重要方式之一,可以把抽象的语义表征转化为形象的图形表征,帮助学生对已学的概念进行分类、整理和内化,进而理解概念的本质。对此,我们开展了“趣HUA数学”的研究与实践,并自编了系列学材。《趣HUA集合图》就是其中的一课。

本节课的教学安排在五年级学生学习了方程、等式、质数、因数、倍数等诸多概念之后。数学概念之间的关系比较复杂,有的是交叉关系,有的是并列关系,还有的是包含关系,这些对于小学生而言显然比较抽象,难以理解与掌握。这也导致学生在判断“一个数不是质数就是合数”“一个算式不是方程就是等式”等问题时,错误率总是很高。而如果利用图示(集合图)的方法来表达数学知识之间的本质联系,则可以使隐性的知识显性化、可视化,便于学生思考、理解和表达。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在具体情境中,亲历集合图的产生过程,会画图表示两个量之间的关系;能理解集合图每一部分的含义,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两个量之间的关系,并能解决生活中稍复杂的实际问题;能在概念的整理应用中,不断沟通概念之间的联系,初步体会集合图的价值和模型思想。

二、教学过程与说明

(一)唤醒经验,体验一个量的表示方式

师五(1)班参加跑步的有6人,如何简洁地表示这个量?

生(展示画法,如图1所示)可以画一条线段图来表示。

生(展示画法,如图2所示)可以画一个圆圈来表示。

师两种表示方法都很直观、简洁。你是怎么想到用圆圈表示的呢?

生前面的学习中,我发现数学书上常常用一个圆把一些物体圈起来。

师的确,(出示图3)数学上我们通常用一个圈来表示一个整体。

[说明:五年级学生在过去的学习中,已经接触了一些有关集合的知识。比如,认识11—20各数时,把10根小棒捆成一捆,再圈一圈,这10根小棒就是一个整体,这样圈可以看得更清楚。再如,认识分数时,把一些物体圈起来表示一个整体并平均分。基于学生已有的学习经验,课始创设一个简单的情境,让学生用简洁的方法表示一个量,感受一个指定的对象集中在一起就是集合,使后续的学习有了生长点。]

(二)趣HUA集合图,促进学生思考

1.“画”集合图,让思维可视

师五(1)班的体育社团中,参加跑步的有6人,参加跳远的有5人。学校打算给他们每人准备一套运动服,一共要买几套?

生11套,6加5等于11。

师一定是11套吗?想一想,说一说。

生有可能比11套少。

师小于11套是什么情况呢?

生可能有同学两个项目都参加了。

师看似简单的“一共要买几套运动服”的数学问题,实则并不简单。能不能把你们的想法画出来,让大家一目了然呢?

(学生画图。)

师(展示学生画法,如图4所示)能说说这个图表示什么意思吗?

生2个圆分开摆放,表示跑步的同学中没有参加跳远的,跳远的同学中也没有参加跑步的,所以用算式表示为6+5=11(人)。

师真好!看着画好的图,我们一眼就能发现它们之间的关系,从而算出一共要买多少套运动服。(展示学生画法,如图5—图7所示)这里还有3位同学的作品,谁能看懂这些图的意思?

生前两幅图表示的都是有2人既参加了跑步又参加了跳远,只是一个用的是线段图,一个用的是长方形。

生我觉得长方形这个图看得清楚一些,重复的2个人只画了一次。

生第三幅图表示的是有1个人重复了,他把两个圆交叉起来,左边的圆表示跑步的共有6人,右边的圆表示跳远的共有5人,中间交叉部分就是那个既参加跑步又参加跳远的1人,所以有5+6-1=10(人)。

生為什么要减1呢?

生因为那1个人被重复加了,所以要减掉。

生第三幅图,看上去跑步的好像有7人,跳远的好像有6人,容易产生误解,我觉得不太好。

师(出示图8)老师也带来了一幅图,谁能看懂这幅图的意思?

生左边的“3”表示只参加跑步的人数,右边的“2”表示只参加跳远的人数,中间的“3”表示既参加跑步又参加跳远的人数。图让我们一下子看清了较复杂的数量之间的关系。

生我还能对着图说出两道算式的意思呢。3+3+2=8,是把三部分的人数合并起来;6+5-3=8,是先把两个圈里的人数加起来,再去掉重复的3个人。

师说得真好!大家想一想,重复的可能会有几人?

生1人、2人、3人、4人、5人。

生不可能出现中间重复的有5人。

生我认为重复的有可能是5人。大家看,(展示画法,如下页图9所示)我是这样画的。

生(展示画法,如图10所示)我也觉得有可能是5人。

生这两幅图,一个是用点表示人数,一个是用数表示人数,它们表达的意思是一样的。

生从这两幅图中,我看出跳远的那5个人同时都参加了跑步,最右边的空白部分其实一个人也没有。

师那我们能不能让这个图表示得更清楚一点呢?跟同桌商量商量。

(学生同桌讨论。)

师(出示图11)这个图是不是比刚才更清楚了?你读懂了什么?

生当两个圈重合得越来越多时,跳远的小圈里的人就慢慢全跑到跑步的大圈里去了。这时表示跳远的5人都参加了跑步。

生外面的大圈表示参加跑步的有6人,里面的小圈表示两项都参加的有5人,也就有1人只参加了跑步。

[说明:对于小学生来说,上述有重叠关系的问题比较抽象。让学生画图表示两种量的不同情况,旨在帮助他们借助图形直观理解数量之间的关系,让思维可见,从而化难为易。随着两个圆的位置关系不断变化,两种量的关系由并列到交叉直至包含,学生的思维越来越全面。画图是解决问题的一种工具,学生在画的过程中也在观察、比较、分析,不断地体验、感悟、调整,进而能更准确地表示两个量之间的关系,让思维变得更严谨。]

2.“话”集合图,让表达有条理

师刚才我们通过画一画、说一说,解决了买运动服的问题。(出示图12)老师这儿还有一幅图,你能对着图讲一个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吗?

生在六一节班级联欢会上,唱歌的有10人,跳舞的有8人,两项都参加的有3人。

师这不是问题。你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并解决吗?

生一共有多少人参加表演?10+8-3=15(人)。

生只参加唱歌的有几人?10-3=7(人)。只参加跳舞的有几人?8-3=5(人)。

生郊游时,带饮料的有10人,带水果的有8人,两样都带的有3人。

……

师看,同样的图,同样的数据,我们能讲出这么多不同的故事,但不同的故事反映的是同样的数量关系。(出示图13)这儿还有一幅图,你也能讲个故事吗?

生乐器社团中,会吹笛子的有18人,既会拉二胡又会吹笛子的有10人。

师你也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

生只会吹笛子的有几人?

生只会吹笛子的有8人,18-10=8(人)。

生五(1)班喜欢看动画片的有18人,既喜欢看动画片又喜欢看科幻片的有10人。“18-10”就是只喜欢看动画片的人数。

……

[说明:语言是思维的外壳,想得清楚才能说得明白。让学生看集合图创编实际问题并自主分析解决,可以以画促思,以思促话。同样的图编出不同的故事,实现了由一到多,培养了学生有条理表达的能力和思维的灵活性。]

3.“化”集合图,让认知结构化

师(出示图14—图17)这些是部分教材中曾经出现的集合图,请说说这些图表示的意义。

(学生交流。)

师生活中我们常常用这样的集合图表示两个量之间的相互关系。(指图16)比如刚刚看的这一幅图,我们可以用它来表示等式和方程的关系。你还想到用这样的图来表示什么?

生我想用它来表示三角形和直角三角形的关系。

生我想用它来表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关系。

……

(学生继续说哪些概念之间的关系也可以用图14、图15、图17这样的图来表示。)

师看来集合图在我们的学习中随处可见,它能直观地表示出两个量甚至是多个量之间的关系。

[说明:前面的“画”“话”,最终是为了更高层次的“化”做铺垫。这里的“化”,主要指数学化。教学中,再现学生曾经见过的集合图,引导他们思考还有哪些概念之间的关系也能用同样的图来表示,沟通知识之间的联系,凸显知识的本质,完成纵向数学化,培养思维的深刻性。]

(三)应用集合图,促进深度理解

師用集合图表示下列题中数或式之间的关系,并和同桌说一说。

(1)①2的倍数:2、4、6……;②3的倍数:3、6、9……。

(2)2、3、4、7、9、11、12。

(3)①5+3=8;②x+3=28;③15-A=24;④27÷3=9;⑤16×4=64;⑥ △-9=122。

生第(1)题,我们可以画两个交叉的圈,因为2和3有公共的倍数。

生第(2)题,我把这几个数分成了奇数和偶数。

师那该画一个什么样的集合图表示它们的关系?

生画两个分开的圈,因为一个数是奇数就不可能是偶数。

生我把他们分成了质数和合数,画的图也是分开的两个圈,因为是质数就不可能是合数。

生第(3)题这些等式中的②③⑥都是方程,可以画一个大圈套一个小圈,因为所有的方程都是等式。

[说明:练习设计是在学生学过了方程、等式、倍数、奇数和偶数等多个概念以后,作为单元整体建构的延伸,试图让学生在应用中不断沟通概念之间的相互联系,再次体验集合思想,培养思维的创造性。其中,第(2)题具有一定的开放性。]

(四)回顾与反思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是怎样解决问题的?

生我们通过画图、讨论、联想解决了一些实际问题。

师当我们解题有困难的时候,可以画一画;进行知识的归类整理时,也可以画一画……借助HUA图,我们能想得更清楚、说得更明白、理解得更深刻。

[说明:通过回顾与反思,帮助学生积累活动经验,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画图策略的意义与价值,做好学习方法的储备。]

本节课通过生活中常见的重复问题,制造认知冲突,引发学生画图的需要。让学生把抽象的关系通过图示表征出来,使学生的思维外显化、可视化;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去描述图意,力求让学生的表达更加条理化;借助集合图,将前面所学的概念加以辨析、分类与整理,让学生的认知结构化,理解更加深刻。此外,本节课通过同样的图让学生联想不同事物之间的相同关系,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思维;再让学生把不同事物之间的相同关系用本质相同的图表示,培养了学生的模型意识。课堂中,学生有创意地“画”,有个性地“话”,有深度地“化”——通过动手“画图”,并有条理地“话图”,最终实现认知的“数学化”。

猜你喜欢
数学化几何直观画图
怎样画图
画图比多少
画图理解“同样多”
画图理解“多多少”
浅谈几何直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策略
浅谈如何将小学数学生活化
基于数学核心经验的中班幼儿区域活动“数学化”实施策略
几何直观——数学教学的应然之道
多路径:让课堂教学更直观
亚太教育(2016年35期)2016-12-21 19:39:23
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几何直观”的教学策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