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课堂”:从一堂好课走向堂堂好课

2022-05-30 13:12:39童爱国
教育研究与评论 2022年10期
关键词:课堂观察多元评价学习共同体

摘要:课堂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主阵地。一所渔村小学,从空间布置改变、互动关系优化、对话体系变革三个方面重构课堂,引领乡村教师组建学习共同体,加强对“好课堂”的观察研究与评价建设,用一堂堂好课温暖乡村师生,实现了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融课堂”;学习共同体;课堂观察;多元评价

本文系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农村小学留守儿童成长共同体建构的案例研究”(编号:D/2020/02/337)的阶段性研究成果。“融课堂”建设是江苏省盐城市大丰区推进课堂教学改革的重要举措,是指向“五育融合”“学教融和”“学段融和”“学科融通”的课堂教学新样态。区课改中心组充分考虑学校规模、教育对象、所屬区位等诸多因素,精心挑选样本学校。一所渔村小学——渔业小学,作为小规模薄弱学校的样本参加首批课改实验。渔业小学是大丰区东北隅的一所“袖珍学校”,仅有的一百多名学生中,近六成是留守儿童。学校师资力量薄弱,学生基础较差,育人质量综合指数长期处于全区末位。将“融课堂”融入学校教育,经过三年多的实验,学校走出了一条充满“渔”味的课堂教学改革之路。

一、 从变化中开始

渔业小学的“融课堂”建设着力于三个方面的变化。

(一) 改变空间布置,营造学习氛围

“融课堂”建设首先要改变班级环境布置,建设有利于开展协同学习、展示学习成果的空间。学校充分利用每个空间营造学习氛围。楼梯改造围绕“向错而行”“融思于问”“大阅读”“新教育”等主题进行宣传;教室外的廊道展示学生的优秀课程作品;班牌展示班名、班歌、班徽、愿景等文化符号;班级展板除了张贴常见的课表、活动表、值日表外,还增加了最吸引人的“我是小渔王岗位表”……处处彰显“融课堂”学习氛围的匠心。

(二) 优化互动关系,构建学习场域

“融课堂”建设的关键是建立温暖润泽的师生、生生关系,构建协同合作、互相信赖的美好场域。学校在建立师生、生生良好关系方面做了尝试。首先,重构教师角色,让教师由课堂主导者变为学习活动的设计师、参与者、观察员、协调员,真正做到以生为友,教学相长。其次,加强对组内弱势学生学习权的保障。学校没有让学生之间进行帮扶式合作,而是保障每一位学生尤其是弱势学生的话语权,鼓励学习力稍强的学生作为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总结人。如此,在课堂上,我们听到了学生独立思考后的深度表达,看到了学生围绕核心问题讨论时专注的眼神,感受到了学生展示时合作的顺畅、师生互动时的激烈……

(三) 变革对话体系,形成学习机制

“融课堂”建设的核心是建立多维度的对话体系,形成在活动中开展深度学习的良好机制。学校尝试以挑战性问题为载体,变革对话体系,设计对话情境,引导学生与自我、与他人、与社会、与未来充分对话,培养复杂情境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课前,学生都能按照“融学单”的预设学程,独立思考,与自我充分对话,培养了融思于问的质疑能力。课上,学生带着预习收获与学习伙伴对话,在对话中自我建构,培养了审辩性思维能力。学习成果展示环节,或抽签,或推荐,或自荐,选出发言代表,小组成员一起参与面向全班的学习成果发布,在台上与台下的小组进行对话,促使学生作为学习主体进行反思,在深度学习下形成“思维文化”。

二、 在研讨中深入

一堂堂好课的背后,是高质量的教学研究。渔业小学从三个方面重构学校教研生态。

(一) 在课堂观察中研学研教

课堂观察有渔业小学“融课堂”特有的“渔”味。佐藤学认为,课堂观察要在教室尽量靠前的两侧位置上,以充分感受每个学生细微的言行、表情和对待这些“信号”的教师的微妙对应。学校教学管理中心重新设计“融课堂”观课笔记的格式,把观课记录分成学生活动和教师活动两栏,引导观课教师重点记录学生学习活动的开展情况。课前,学生帮忙把教师的观课凳放在自己桌旁,并主动邀请观课教师坐在自己的身边。观课教师观察师生成长共同体的整个教学过程,记录观察,反思建构,形成了特有的观课文化。

(二) 在“半日研”活动中聚沙成塔

“半日研”是推动大丰区“融课堂”建设的有力举措,渔业小学又赋予了它特有的“渔”味。开展延时服务后,教师很难有集中学习的时间,怎样做足“研”的文章?佐藤学认为,不仅要把校园建成学生相互学习成长的地方,而且也要成为教师相互学习成长的地方。学校在教师之间建立起学习型组织,要求教师按照“两定四主题”,提前制订研学计划。“两定”具体内容如下:一是定时间,周二语文组、周三数学组、周四英语组、周五综合组,每周每个组花下午的半日时间研讨;二是定人员,乡村学校教师少,必须分大组定好参加“半日研”的教师。“四主题”是指有四大主题可供教师选择研讨:研课堂观察、研“融课堂”简报、研新课标、研必读书。通过“半日研”活动,教师共撰写教学案例900多篇,选编案例集5本。

(三) 在“融学单”设计中减负增效

“融学单”设计也充满了渔业小学特有的“渔”味。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中,借助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的。为提升学生面对真实情境解决问题的能力,学校尝试了大单元统整的“融学单”设计研究。“融学单”以单元主题为线,把“旧知—新知—未知”统整在真实情境中,形成提升学生素养与能力的链条。“融学单”关注课堂的主角——学生,指引学生在“调用旧知—探求新知—发现未知”的思路中积极成长,走出了一条乡村学校可复制的减负增效之路。

三、 用评价来推进

“融课堂”提出的“融教于评”的主张与“教—学—评”一致性理念是一致的。学校引入师生互评和学生自评、互评等多元评价体系,淡化评价的甄别与选拔功能,强化诊断、激励和导向作用,让智慧评价推动“好课堂”建设。

(一) “小渔王”活动,多元评价

“融课堂”建设注重学生评价的设计。学校结合当地“渔文化”,开展常态化的“我是小渔王”争创评选活动,设置了“服务小渔王”“学习小渔王”“素养小渔王”三类“小渔王”称号,在活动体验中立德,在微岗位创评中树人,促使学生每天对协同学习、素养拓展、岗位服务等情况进行自评、互评,并记入“我是小渔王”智慧评价系统。他们在“为他人服务”和“接受他人服务”的活动中,通过“五星评价”感受到自己和集体的进步,从中获得了极大的满足感,激发了学习动机和成长欲望,体会到了学习有趣,成长有乐。

(二) 多样态课堂,真实评价

“融课堂”非常注重常态课的“好课堂”建设,并讲求用实践去描绘。学校从三个层面做了探索。一是推出了“融课堂”打假活动。全校师生大讨论,共同列出假课堂的十种现象。教师通过自我对照、日常巡课、常态课展示、教学研讨反思,逐步让课堂脱“假”求真。二是推动“融课堂”常态课、达标课和示范课大赛活动。所有比赛坚持随机抽样,学校每周随机抽取课堂录像进行校级评比。三是区级活动坚持展示常态课。两年多来,学校举办过三次全区“融课堂”现场会。每堂展示课都坚持课前不试上,不反复磨课,展示课堂的本真模样,展示学生学习的真实样态。

(三) 教师“群闯关”,积分评价

“融课堂”建设持续开展的基础是培养一大批具有实践好课堂能力的好教师。学校改良教师百分评价系统,采用任务闯关、積分考评的办法评价教师的教学行为。教师每天自己记录实践项目开展情况,自主在智慧平台评分。学科组每周开展互评活动,平台自动记分。根据智慧平台积分,每月评比“融课堂先进个人”,每学期评比“融课堂种子教师”。评比活动让教师在任务积分中享受小进步、微成功,提高了教师群体参与好课堂建设的活力。

一堂堂好课,让留守在偏远渔村的学生在课堂上自信而灵动;一堂堂好课,让一群默默奉献的乡村教师在教书育人中收获成功的喜悦;一堂堂好课,让一所薄弱学校踏上了个性化探索之路……我们愿意播撒更多“融课堂”的种子,助力更多师生在课堂中顺利抵达幸福成长的理想彼岸!

参考文献:

[1] 陈静静.学习共同体:走向深度学习[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20.

[2] 佐藤学.教师的挑战——宁静的课堂革命[M].钟启泉,陈静静,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3] 钟启泉.学校的变革[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9.

[4] 佐藤学.静悄悄的革命——课堂改变,学校就会改变[M].李季湄,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4.

[5] 尤小平.学历案与深度学习[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

[6] 拉尔夫·泰勒.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M].罗康,张阅,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4.

(童爱国,江苏省盐城市大丰区三龙镇渔业小学校长。)

猜你喜欢
课堂观察多元评价学习共同体
高职教学“课堂观察”方法的有效性探究
青春岁月(2016年21期)2016-12-20 09:27:06
高中数学“课堂观察”教学有效性初探
考试周刊(2016年91期)2016-12-08 21:29:16
基于“微信群”的大学生英语学习共同体建设
考试周刊(2016年90期)2016-12-01 20:49:15
翻转课堂中“学习共同体”构建初探
文教资料(2016年22期)2016-11-28 14:50:45
教师提问有效性的课堂观察探析
文教资料(2016年19期)2016-11-07 11:13:02
如何提高焊工实习教学的有效性
职业(2016年10期)2016-10-20 22:25:35
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高职项目教学分组学习探讨
职业(2016年10期)2016-10-20 22:01:04
多元评价,不拘一格
大学英语创造性学习共同体模式建构案例研究
开展科学绘本活动建构生动课堂探研
成才之路(2016年26期)2016-10-08 11:4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