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婧茹
现如今,“双减”政策的落实为小学语文教育教学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这也意味着教师需要在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基础上,推动课堂效率和课堂质量的提升。作为小学阶段的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高质量的语文课堂不仅能促进学生人文素养的提升,也能为其他学科工作的开展提供一定的基础与支持。
在“双减”政策的背景下,大多数教师对教育教学模式做出了合理调整,但在课堂实践中,却仍然存在课堂方式缺乏创新性、教育资源开发不充分、对学生学习行为缺乏有效指导等各种问题,这也成为影响语文教学效率的主要因素。因此,为了有效落实提质增效的教学要求,教师需要积极创新工作思路,以高质量的语文教学活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现状分析
(一)学生的学习状况
对于步入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他们中的大多数都有着较为活泼、好动的特点,且在学习的过程中会对周围的事物以及新颖的问题产生浓厚的探索兴趣。但是,在实际的语文课堂教学中,由于受到课时、教学大纲、教学目标等多种因素的限制和制约,使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并没有得到充分地激发和引导,导致大多数学生不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而另外有一部分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一定的排斥心理,具体表现在盲目地进行学习和背诵,无法集中注意力,成绩明显下降等情况,部分原因在于随着年龄和年级的增长,语文教材内容以及学习内容的难度会呈现上升的趋势,倘若在此階段学生没有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技巧,便会在日常学习中消耗大量的时间,甚至由于长期没有达成语文水平的提升,会导致学生学习压力过大,丧失对语文的学习兴趣。
(二)教师的教学状况
目前,虽然出现了很多新型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但是大多数教师仍然受到传统应试教育观念的影响,将成绩作为评判学生进步和落后的唯一依据,并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忽略了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使学生无法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而呈现出一种被动的学习状态。其次,由于学生需要的语文教育是综合性的,教师要考虑到学生学习的方方面面,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由于教师所总结的教学目标过多,导致在引导学生进行相关的学习活动中,会出现目标过于分散、教学方法过于随意等现象,使学生很难专注于某一个问题进行研究和探讨,无法有效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此外,教师的教研工作中也存在着一些不足,例如,在教师相互探讨教学方法和策略时,对学生的学习状况和教材没有进行彻底、深入地了解和分析,导致在教学实践中通常只关注某一方面的提高而忽略了教学规划与教学需求不适应的局面。
二、小学语文课堂提质增效的具体措施
(一)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1. 以激发学习兴趣为主
众所周知,学生只有对某一件事产生兴趣,才会沉浸在其中,热衷于探究并耐心地进行学习。因此,小学语文的提质增效首先要注重激发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也就是说,教师要通过新颖且逻辑性强的教学内容以及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不断地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活动,从而激发更高水平的求知欲。同时,教师也要结合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目的,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动机,让学生体会到学习语文的乐趣,才有可能从中获益、取得进步。例如,在如今信息化的背景下,大多数学生都会受到影视剧的影响,如《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梦华录》等,使得他们对古风文化和古诗词有一定的了解,并产生了强烈的兴趣。教师可以在尊重学生兴趣的基础上选择恰当的学习内容,对教材中不同时代和不同风格的作品进行归纳、整合,引导学生根据自己所感兴趣的诗词风格及作者的文笔特点,进行相关资料的查找和搜集,对自己感兴趣的古诗词进行讲解,从而有效提升学生对小学语文教材中古诗词的学习兴趣。
2. 注重培养问题意识
小学语文教学不仅要对学生进行基础知识的传授,也要注重对学生学科综合能力的培养与提高。基于此,教师需要在设定课堂教学目标的同时,为学生不断创设具有探索性和启发性的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语文问题的探索过程中。虽然小学阶段的学生独立解决困难的能力较为薄弱,但是教师在创设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可以结合学生的接受能力和问题的难易程度创设与教学情境相符合的问题,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同时不断发现新的问题。例如,在进行《“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的教学中,教师可以为学生提出一些问题,如“如果你是母亲,你真觉得巴迪的诗写得精彩极了吗?那为什么要这样说?”“如果你就是巴迪,你有这样一位母亲,此时你的心情怎样?用什么词语或者句子来形容?”促进学生结合阅读材料理解作者所表述的情感,体会作者的内心世界。长此以往,学生能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逐渐感受到思考的意义,并将善于思考的品质带入到日常生活和学习过程中,提升自己的理解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并有效丰富内心的情感世界。
(二)基于导学案构建翻转课堂
在“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的提质增效离不开现代化的教学模式,翻转课堂便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的重要方式之一。翻转课堂强调教师讲解与学生制度学习之间的深度融合发展,课堂注重师生角色之间的翻转、课堂内外的翻转,从某种程度上来看,构建翻转课堂能够保障学生学习效率。通过新型的师生课堂角色来看,教师作为语文教育活动的组织者,可以在构建翻转课堂的过程中借助导学案引导学生进行课前自主学习,从而真正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课前预习的习惯。此外,通过导学案的合理指导,能够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和方向,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在学习《纳米技术就在我们身边》一课时,教师应当在导学案的设计过程中向学生介绍一些纳米技术的相关知识,如概念、应用、作用、意义和影响等方面,使学生在阅读文本的过程中对纳米知识有更加深入的理解。教师可以在课程开始前1~3天之内将导学案下发给学生,引导学生进行预习,在进行导学案检查的过程中,教师能够充分了解学生自主学习的成效,从而在课堂教学环节中对纳米知识进行更加深入地分析和讲解,从而实现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深入研究和探索,并在真正意义上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质量。
(三)创新课堂合作模式
合作学习模式是一种新型的教学理念,为不同阶段的学科教育领域提供了高标准的要求和有效的指导,使教师改变了传统的教育教学理念,转而采用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主动参与课堂的意识,同时也有助于实现学生综合素养的发展,为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及合作意识提供了有效的方法和途径。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需要充分发挥其在课堂中的引导作用,组织并引导学生积极地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探索兴趣,从而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并有效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
1. 合理进行小组分配
为了使每位学生都能得到更加全面的语文综合素养的发展,教师需要在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合理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根据学生的个性化和差异化进行合理的分组,将班级的学生分成几个不同的小组,尽量做到以4-6人为一组,且组员之间能够互相取长补短。需要注意的是,教师有必要綜合学生的成绩、性格特征以及学习习惯等各方面,更加合理地进行小组分配,使组内学生更好地进行合作并得到优势互补,从而实现班级成员共同进步。
2. 合作探究
在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教师需要创设开放型、思考型、逻辑型的学习任务,使组员彼此之间能够顺利开展合作交流。与此同时,要明确小组成员应该完成的学习任务并为学生的探索沟通提供充足的时间和空间。通过这样的教学模式,可以使小组内成员的活动中以探究为主,在讨论、思考以及回答问题的过程中启发思维,提高合作学习的有效性。例如,在进行《海上日出》的教学过程中,为了使学生更加深刻地感受海上日出的壮观景象,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组探究问题“日出前天空有什么变化?太阳升起的过程是怎样的?”在小组讨论后,要及时组织学生踊跃发言,发表自己的观点和见解,从而在真正意义上促进小组合作的有效性,达成小学语文提质增效的目的。
(四)引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减轻学习负担
传授恰当的学习方法对提质增效的实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由于小学阶段的学生认知能力和自主探究能力相对比较薄弱,在学习过程中大部分都是通过熟能生巧的方式对所学知识进行掌握和运用,在实践中也很少有学生会主动归纳、总结良好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技巧。鉴于此,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的过程中,不仅要对教材内容进行讲解,更要注重学习方法和学习技巧的传授,帮助学生在积累语文知识的基础上形成良好的学习方法,减轻学生的负担和压力。
例如,在《宇宙生命之谜》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为学生讲述一些简单的阅读方法,如先对课文进行通读,将材料中的字词等的发音读准确,对于不认识的生字词如“酶、碳、析、揭、磁、陨”等,可以查阅工具书或者询问同学、老师等进行学习。在积累字词的基础上,能够对汉字的发音进行纠正和掌握。其次,在掌握文章的基本内容之后,可以尝试对文章内容进行简单的介绍和复述,如:“请同学们运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地球之外是否有生命存在?”引导学生将自己从文章所积累的字词或自身的感悟融入到复述内容中,从而有效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此外,教师也可以组织学生通过实际生活丰富学习体验,以此来建立起语文知识与实际生活的内在联系,从而为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学习能力提供有效的载体。与此同时,教师应当把握好学生的成长状况,在对学生进行教育和指导时对生活经验进行总结,关注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取得的成果,并且将现实生活中关于语文知识的应用场景呈现在课堂上,促进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寻找语文学习方法,加快学生对复杂知识的吸收和理解,从而有效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
综上所述,在“双减”背景下,教师不仅要为学生减轻课业压力,也要注重小学语文提质增效的有效落实,从而在真正意义上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升。作为新时代的教育工作者,教师需要把握好“双减”政策最基本的要求,创新教学思路和方法、增强学生的知识储备、发展学生的情感、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从而为学生今后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