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玉宝 蔡海涛
[摘 要] 概念教学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应鼓励学生“动”起来,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积极参与数学活动.文章以“数列的概念”教学为例,谈谈“生”动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关键词] 数列;“生”动;概念教学;实践与思考
数学概念是反映现实世界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本质属性的思维过程,而中学数学是由概念、命题经推理组成的逻辑体系[1]. 因此,概念教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而在当前的概念教学中,部分教师对概念的生成、辨析和厘清浅尝辄止,把课堂上的时间更多地花在概念的应用上,认为学生只要通过重复的训练,就能达到理解概念、深化概念的目的. 殊不知,如果教学中忽视了概念的生成,那么学生对概念的本质就会一知半解,遇到情境新颖的问题就无从下手.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明确指出:高中数学课程以学生发展为本,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育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提升数学学科核心素养[2]. 所以,概念教学也应以发展学生数学核心素养为目标.笔者认为,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教学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生”动教学. 其中,“生”代表“学生”,“动”代表学生动脑、动手、动口等. “生”动教学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参与系列化的数学活动,掌握“四基”,提高“四能”,发展数学学科核心素养.
下面,笔者以“数列的概念”教学为例,谈谈基于“生”动教学的概念课的教学设计与实践,以期与同人交流.
[?]教材分析
“数列的概念”是人教A版数学(选择性必修二)[3]“第四章 数列”的起始课. 在本节课前,学生已经学习了自然数、整数、实数等概念,并学习了函数的概念及一次函数、指数函数、三角函数等具体函数的概念. 本章分为4个小节:数列的概念、等差数列、等比数列、数学归纳法. “数列的概念”涉及的知识有数列、数列的项、通项公式、递推公式、有穷数列、无穷数列、递增数列、递减数列、常数列等基本概念,以及归纳、函数与方程、数形结合等思想方法. 一方面,数列是函数知识的延伸及应用,学习数列概念可以加深学生对函数概念的理解;另一方面,学习数列概念又为进一步学习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的概念,以及数列的通项公式、前n项和公式做好了铺垫. 本节课的目标是发展学生数学抽象、数学建模、逻辑推理、数据分析等核心素养,这四个素养贯穿“数列”整个章节的学习.
[?]教学过程
1. “生”动创设情境——概念引入
问题1 有人说,大自然都是懂数学的,不知道你注意过没有,树木的分叉、花瓣的数量、植物种子的排列等都遵循着某种数学规律,你能发现这种规律与这些数的关系吗?
问题2 王芳从1岁到17岁,每年生日那天都会测量身高,将这些身高数据(单位:cm)依次排成一列数:75,87,96,103,
110,116,120,128,138,145,153,158,160,162,163,165,168①. 记王芳第i岁时的身高为h,那么h=75,h=87,…,h=168.我们发现,h中的i反映了身高按岁数从1到17的顺序排列时的确定位置,即h=75是排在第1位的数,h=87是排在第2位的数……h=168是排在第17位的数,它们之间不能交换位置. 所以,①是具有确定顺序的一列数.
問题3 在两河流域发掘的一块泥版(编号K90,约产生于公元前7世纪)上,有一列依次表示一个月中从第1天到第15天每天月亮可见部分的数:5,10,20, 40,80,96,112,128,144,160,176,192,208,224,240②. 记第i天月亮可见部分的数为s,那么s=5,s=10,…,s=240. 这里,s中的i反映了月亮可见部分的数按日期从1到15的顺序排列时的确定位置,即s=5是排在第1位的数,s=10是排在第2位的数……s=240是排在第15位的数,它们之间不能交换位置. 所以,②也是具有确定顺序的一列数.
问题4 -次幂按1次幂、2次幂、3次幂、4次幂……依次排成一列数:-,,-,,…③你能仿照上面的叙述,说明③也是具有确定顺序的一列数吗?
设计意图:问题1通过实际生活情境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用数学眼光观察问题,用数学思维思考问题.问题2和问题3让学生认识生活中的数列,让学生感受这些数是具有确定顺序的,每个位置上的数都有其特定的意义,为抽象出“数列”的概念做铺垫.问题4让学生认识数学中的数列,通过仿照问题2和问题3,用数学符号表示数列并进行分析,进一步认识数列是具有确定顺序的一列数.
2. “生”动观察归纳——概念形成
问题5 问题2、问题3、问题4三个例子的共同特征是什么?
教师引导学生从特殊到一般,归纳概括其共同特征,教师在师生活动的基础上给出数列的概念,抓住“一列数”和“顺序”这两个关键点.
追问1:1,3,5,7是一个数列,7,5, 3,1也是一个数列,这两个数列是不是同一个数列?
师:这就好比在生活中输入账号时,若某两个数字的顺序输入错误,即使数字正确,也无法登录.
追问2:1,1,1,1,…是不是一个数列?
追问3:如何用一般的符号表示数列?
设计意图:问题5是从特殊到一般归纳得到数列的概念,结合追问让学生感受数列“序”的特征,达到对概念辨析的目的. 在概念的形成过程中,帮助学生学会观察、分析、归纳,发展学生数学抽象和数学建模等核心素养.
问题6 数列{a}中的各项a与它的序号k(k=1,2,3,…,n,…)是什么关系?
教师呈现数列{a}中的各项a与它的序号k一一对应的关系:
数列{a}是从正整数集N*(或它的有限子集{1,2,…,n})到实数集R的函数,其自变量是序号n,对应的函数值是数列的第n项a,记为a=f(n).
追问1:你能从函数的角度解释问题2、问题3、问题4中的三个数列的特点吗?
追问2:在数列中,符号{a}与a所表示的意义是否相同?
设计意图:揭示数列的项与它的序号的对应关系本质上是函数关系,通过列举数列使学生进一步认识数列是一种特殊的函数,并给出其定义域,再通过追问进一步揭示数列的函数特点.
问题7 对于不同的数列,它们的项数有何特点呢?
设计意图:教师引导学生回顾问题2、问题3和问题4,问题2中的数列有17项,问题3中的数列有15项,它们是项数有限的数列,而问题4中的数列有无穷多项.根据数列中的项数是有限还是无限,自然地将数列分成以下两类:有穷数列(项数有限的数列),无穷数列(项数无限的数列).
问题8 数列有哪些表示方法?
追问1:数列图像有什么特点?
追问2:数列通项公式的作用是什么?
设计意图:通过问题8和两个追问,让学生理解数列是一种特殊的函数,数列和函数一样有三种表示方法,数列的图像是一些孤立的点,数列的通项公式就是数列作为函数的解析式.
问题9 单调数列怎样定义呢?
追问:函数有哪些性质?类比函数,数列有什么性质?
设计意图:教师让学生从表和图中观察单调数列中的项随序号变化出现的特点.问题2中,学生不难发现从第2项起,每一项都大于它的前一项,教师给出递增数列的定义:从第2项起,每一项都大于它的前一项的数列叫做递增数列.类比递增数列,给出递减数列的定义.特别地,各项都相等的数列叫做常数列.研究数列的性质,让学生进一步深入理解数列,体会数列单调性的特殊性与一般性.
3. “生”动即时训练——概念应用
例1 根据下列数列{a}的通项公式,写出数列的前5项,并画出它们的图像.
(1)a=;(2)a=cos.
变式:写出下列数列的前10项,并画出它们的图像.
(1)当自变量x依次取1,2,3,…时,函数f(x)=2x+1的值构成的数列;
(2)数列的通项公式为
a=2,n为奇数,
n+1,n为偶数.
师生活动:学生计算、画图,教师利用电子表格计算、画图.请学生回答例1和变式中的数列是否为递增数列.
设计意图:例1和变式是对数列通项公式的直接应用,要求学生描点作图,使学生从通项公式、表格和图像三个角度认识数列.
例2 根据下列数列的前4项,写出数列的一个通项公式.
(1)1,-,,-,…;
(2)2,0,2,0,…;
(3)9,99,999,9999,….
设计意图:让学生体会从数列的具体项归纳数列通项公式的基本方法,认识数列的通项公式不是唯一的.
4. “生”动讨论交流——概念深化
问题10 回顾数列的概念及其表示方法的学习过程,说一说其中运用了怎样的思想方法.
学生交流后回答,由教师总结.
问题11 课外欣赏两个数列——斐波那契数列:1,1,2,3,5,8,…;提丢斯数列:4,7,10,16,28,52,100,196,388,772,…. 利用本节课所学知识观察其规律.
设计意图:一方面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另一方面引导学生重视使用教材中的习题.
[?]教学反思
1. 关注序言,做好起始教学
“数列的概念”是“数列”这一章节的起始课,起始课是一个章节的源头,有较多的基本概念,这些概念为后续数列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起始课承担的首要任务就是把源头概念讲清、讲透. 教学中,教师先引导学生自主阅读章节序言,明确章节的学习任务,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然后将思想方法和素养在教学过程中逐渐渗透、积累、提升[4].
2. 关注主题,函数数列关系
新教材突出“主线—主题—核心内容”的基本结构和框架.“数列”是离散型函数,属于函数主题方面的内容[5]. “数列的概念”这节课中,教师引导学生发现数列的通项公式即函数的解析式,通过“列表—函数—数列”的流程,以函数思想贯穿教学,指导学生运用研究函数的一般方法,通过观察、概括、归纳和反思来研究数列,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主动参与数学活动,形成依托函数主题的数列学习活动经验.
3. 关注“生”动,发展核心素养
本节课以“生”动为主线,关注概念的“引入—生成—应用—深化”,让学生经历解决问题方法的形成过程,教师适时启发和点评. 课堂上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去思考、练习、归纳,一方面让学生学会从数学现象中抽象出数学原理、规律的基本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用准确严谨的数学语言表述数学概念、规则;另一方面让学生在应用中把握概念的本质属性,注重思想方法的提炼. 由这两个方面提高学生的“四基”和“四能”,从而发展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 蔡海涛,林运来. 核心素养下高中数学概念课教学策略[J]. 数学通报,2019,58(09):20-25+66.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
[3] 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中学数学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普通高中教科书·数学(A版):選择性必修第二册[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
[4] 李响,黄继红. “单元统整”背景下序言课教学设计的思考与实践——以沪教版“7.1数列”为例[J]. 数学教学,2021(06):13-16.
[5] 陈俊鹏. MPCK视角下新教材“数列的概念”教学[J]. 中学数学教学参考,2021(16):3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