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夏语第一人称代词复数敬语借自汉语“我弥”初探*

2022-05-26 07:51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 2022年3期
关键词:敬语人称西夏

吴 宇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 民族学系,北京 102488)

一、西夏语第一人称代词敬语形式的用法

一是说话人的身份地位高于听者,一般为君王或德高望重之人,第一人称代词用敬语形式。

阖闾为吴王,因此西夏译本《孙子兵法三家注》中,阖闾的自称用敬语形式“”。

波旬为魔王,因此对诸女说话时,第一人称代词复数用了敬语形式。这个文例正好可以对比看出尊称使用的条件,即说话人的自称中包含了地位高的人。魔王所说“我与汝”,指自己和诸女,用尊称“”,而诸天女自称时用一般形式的“”。

二是与说话人本身的身份地位无关,因语境中涉及身份地位高的人而用敬语形式,以示敬意。对于单数敬语而言,就是人称代词后面接的人物身份地位高于说话人;对于复数敬语而言,就是人称代词指涉的人中包含了地位高的人。

《后汉书》有载:荆少为郡吏,兄子世尝报仇杀人,怨者操兵攻之。荆闻,乃出门逆怨者,跪而言曰:“世前无状相犯,咎皆在荆不能训导。兄既早没,一子为嗣,如令死者伤其灭绝,愿杀身代之。”这个文例中的对比尤其能说明问题。“”和“”的“我”是同一个人,用字有区别,是因为后面加上了不同的人。“我侄”对晚辈用的是一般形式的“”,而“我兄”对兄长用了具有尊称意义的“”。

三是与说话人的身份地位无关,当说话人在语境中想表达强势的态度,第一人称代词用敬语形式。

东汉烈女吕荣遭遇贼寇侵犯,跳墙逃跑,贼人威胁说不服从就死路一条。这里贼人自称用敬语形式,并非因为贼人与吕荣的相对地位,而是因为在这个语境中,说话人态度强势,语气凶恶。

二童子自相谓曰:“秦国良医至,必伤我等。”二童子曰:“若居心之上及心之下,则针灸不及,汤药不达,其奈我何?”[11(]126~127)

西夏文本《类林》中,晋悼公遇疾,使人往秦国求医,良医未至时晋悼公做了个梦,梦里两个童子的自称用“”来表示。“gia2mjɨ1”字面义为“我他”,意义不通,其所对应的汉文部分应为“我等”,“mjɨ1”与“mji2”音近,“gia2mjɨ1”与“gia2mji2”相当(参见下文“人称代词合音现象”部分)。通过汉文传世文献可知,西夏文的“二童子”即汉文本的“二竖子”①《抱朴子内篇校释》:“二竖,指病魔。”,实质上指的是晋悼公身上的病魔,这里用了拟人的手法,表示病魔害怕秦国良医来消灭它们,在商量对策。在这个语境中,两个病魔处于强势地位,不想被打败,自视高于良医,因此这里的第一人称代词复数用了敬语形式。这个文例中说话人病魔的态度和例5中说话人贼寇的态度类似,都是想表达强势,自称都用了敬语形式。

二、西夏语第一人称代词复数敬语的来源

党项是西夏王朝的主体民族,其境内还有汉、吐蕃、回鹘、契丹等多个民族,疆域范围包括今天的宁夏、甘肃、青海东北部、内蒙古西部以及陕西北部地区。因此,西夏语不是单一的党项人的语言,而是由多民族语言构成的复合体。本文认为,西夏语第一人称代词复数敬语“”来源于中古汉语西北方言,并且这个词在现代汉语西北方言中仍有痕迹。

记录西夏语的是西夏文,西夏文是仿照汉字短期内创制而成的,其造字模式很大程度上借鉴了汉字“六书”中的“会意”和“形声”。西夏文为表意文字,因此讨论西夏文记录的西夏语时,字形也应作为参考。西夏语第一人称复数敬语“”中的“”在《同音文海宝韵合编》中的构形理据为“(我下吾右)”,即左边构件“”来源于“”,表示第一人称代词复数的意义;右边构件“”来源于第一人称单数敬语“”,表示敬语的意义,二者会意合成,加上后缀“”组合为“gia2mji2”,用来表示第一人称代词复数的敬语形式。从语音上看,“gia”即中古汉语“我”的读音。西夏时期河西方音的疑母字读为浊音[g-][12(]16)。在《吉祥遍至口合本续》的梵夏对音中,“”与梵文“ga”对音,例如,[12(]153)。而汉语中的第一人称代词“我ŋa”为疑母字,在唐代西北方音中读为[’ga][13(]48)。因此,西夏语“”借自中古汉语西北方言的人称代词“我”。

庐尚书宏宣与弟衢州简辞同在京。一日,衢州早出,尚书问:“有何除改?”答曰:“无大除改,唯皮遐叔蜀中刺史。”尚书不知“皮”是遐叔姓,谓是宗人,低头久之,曰:“我弭当家没处得庐皮遐来。”衢州为辨之,皆大笑。(《因话录》4.29)

《唐语林》(6.28)引此作弥。

现代陕西、山西方言第一人称代词复数词尾还用“弭”,如下表:

人称代词复数陕西[17]万镇我弭⊂ŋimages/BZ_153_1344_2117_1368_2144.png贺家川我弭⊂ŋγ ⊆mi咱弭⊆ts‘a·mi□弭⊂niɛ ⊆mi⊆mi咱弭⊆ts‘a·mi□弭⊂nie ⊆mi第一第二第三神木我每⊂ŋuo məʔ⊃咱每⊆ts‘a·məʔ□每⊂niɛ məʔ⊃他每⊂t‘a məʔ⊃高家堡我每⊂ŋuo məʔ⊃咱每⊆ts‘a·məʔ□每⊂niɛ məʔ⊃他每⊂t‘a məʔ⊃他弭⊂t‘a ⊆mi 他弭⊂t‘a ⊆mi山西[18]兴县咱弭tshA44mi324乜弭niə213 mi324他弭thA324mi324乃弭nai52mi324

关于词尾“弭”和“每”,邢向东先生认为“每”和“弭”的来历可能相同,神木方言有可能继承了唐五代西北方音某些代词[17]。另据江蓝生先生的观点,“弭”和“每”是同一语词在个别方言及个别时代的不同形式,“每”是“弭”“弥”的方言变体[19]。从语音上看,“弭”为明母字,在唐五代西北方音中,不以-n或收声的明母字都读为[’b],和现代文水、兴县、平阳的[mb]相近[13(]143)。

(三)人称代词合音现象

汉语中的人称代词合音现象很常见,由人称代词和复数后缀“们”合音后产生了“俺”“您”和“怹”,表示尊称。“俺”为“我们”的合音,“您”为“你们”的合音,“怹”为“他们”的合音,“怹”作为尊称在东北官话、北京官话以及西南官话中均有用例[20]。

西夏语第一人称复数的敬语形式也出现了合音现象。例6中,第一人称复数敬语用“gia2mjɨ1”来表示,而不是“gia2mji2”。“”在西夏时期常用来记录-m 韵尾。西田龙雄、聂鸿音等先生在研究《法华经》和《仁王经》的西夏译本时注意到,12 世纪下半叶西夏佛教界在翻译陀罗尼时新确立了一套翻译规则,其中提到,表示梵文中的收尾辅音-ṃ,在音节后加注小字“”[21(]18)。宁夏贺兰山拜寺沟方塔所出《吉祥遍至口合本续》中,梵文staṃbhani 的西夏文译文为“”,其中的“ṃ”用“”来对应[22]。

三、结 语

猜你喜欢
敬语人称西夏
拼图
记者应该“围着谁转”
宁夏西夏风情园
韩国语中的敬语表达方式总结
浅谈韩语敬语的使用
关于日语敬语中“敬意敬语论”和“关系认识敬语论”相对立的研究
从出土档案看西夏官吏请假制度*
人称代词专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