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启娥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朗读能力;培养意义;
中图分类号:A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2)-13-
引言
语文学科具有较强实用性。通过课堂培养锻炼的听说读写能力,不仅有利于学生在其他学科中的理解和学习,对日常生活和未来工作也具有深远意义。新课标对语文教學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要让学生充分的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体验品味。”通过对学生朗读能力的不断培养与提升,增强学生的思维创造能力与语言逻辑能力,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发展。
一、小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意义
1、“听说读写”能力互相融合的同时互相影响,从学生的角度来说,教师在开展教学工作时,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不断提升学生的朗读能力,能够培养学生良好的理解能力与口头表达能力,增强学生对语文知识的理解和吸收,朗读的过程就是理解和体会的过程,通过有效课程改革策略,达到朗读教学的理想效果,提升学生的学习质量,使学生活泼、积极主动的得到发展。
2、朗读不仅是锻炼思维的有效途径,也是培养情感的有效途径,通过提升朗读效率,引导学生感悟文字和语言的魅力,更加精准深刻的体会到文本主要情感,还可以在反复的朗读当中,找到解决问题的答案,尊重学生的成长发展特点和新教育规律,不断锻炼小学生的思维能力。
二、提升小学生朗读能力的有效策略
1、激发朗读兴趣,营造朗读氛围
激发朗读兴趣是提升小学生学习主观能动性的一种有效途径,趣味性的朗读课堂能够有效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小学一年学生正处于好奇心与探索精神将旺盛的时期,巧妙创新朗读课堂,可以达到满意的教学效果。例如在学习《识字:春夏秋冬》一课时,我们已知课文内容主要是引导学生学习大自然的四季与自然事物词汇。在学习过程中,语文老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教学设备播放词汇所对应的图片、视频、音频等,渲染朗读气氛,调动学生感官,增强其朗读兴趣。也可以定期举行故事会,用有趣好玩的故事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模仿视频旁白的朗读语气、语调。让朗读变成一件有趣的事情。
二、创新朗读方式,创设朗读情境
教师带领朗读,或者学生集体朗读,从一年的学生角度来看,都是比较枯燥乏味的,易引发学生朗读热情骤减。语文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创新朗读方式,在课堂中通过多种形式创设朗读情境,不断改革创新实现教学目标。例如在学习《雪地里的小画家》一课时,用绘画软件配合学生的朗读内容,通过多媒体设备,把画面投放在大屏幕上,当学生朗读到“下雪啦,下雪啦”的时候,教师快速画出几朵雪花,朗读到“小狗画梅花”时,配合画出小狗,和梅花状的脚印。让学生成为朗读的主体自己控制朗读时情境展开的过程,锻炼朗读能力,提升学生口头表达式的自我控制能力。
三、强化朗读训练,培养朗读习惯
提升朗读能力是一件需要持之以恒的事情,良好的朗读习惯和朗读能力需要在反复的朗读训练中获得,因此语文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朗读习惯,常态化组织学生进行朗读训练。在训练过程中,矫正学生的吐字发音,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正确发音的同时做到声情并茂。朗读时间尽量统一化,养成学生朗读惯性。例如在每天早上引导学生朗读课文,或每天下午上课前引导学生朗读,使学生每天到固定时间,不自觉产生朗读的意识,也可给学生推荐一些课外读物,在拓展知识与视野的同时,使朗读范围、题材更加丰富,锻炼学生对不同语境、语气的掌握能力。
四、强化朗读意识,提升教学水平
小学一年级的教学内容相对简单,在简单地教学内容中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开端和学习习惯,对语文老师来说是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学生在一年级的时候,能否培养出好的学习态度和学习热情,对未来的学习生涯影响颇大。许多教师常常注重教学内容,而忽视教学态度、理念、和深层教学,挫伤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教师要及时转变思想,摒弃传统教学形式,通过创新教学为学生的学习生涯打好基础,不断自我进步、自我提升,做好学生满意、家长满意的好教育。
三、结语
总而言之,朗读能力在小学生的全面发展中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素养。小学一年级正处于萌芽状态,在此阶段中培养学生良好的朗读能力与朗读技巧,将会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但朗读能力与学习习惯并非一朝一夕能够养成,需要教师及时转变教学思维,制定科学合理能够长期运用的教学方式,积极提升学生学习热情。在新课改下,探索一年级学生“听说读写”全面发展的课程创新,深化教育改革,构建一个充满生机活力,充满趣味情感的特色教育体系,为科教兴国奠定夯实的知识与人才基础。
参考文献
[1]马冠男.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策略研究[J].天津教育,2021(21):163-164.
[2]张德宏.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策略探讨[J].学周刊,2021(24):123-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