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随着新课程教学改革的逐渐深化落实,现代教育技术运用于课堂教学成为主流趋势。从初中生物课程角度来看,微课、微课程是一种新颖的教学工具,也是一种内容丰富的教学资源,更是具有趣味性与交互性的教学手段。教师将微课程融入生物教学中,以微课程作为概念知识的呈现方法、作为教学活动的推进依据,能够有效活跃课堂氛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充分调动班级学生对生物知识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目前,微课以及微课程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率不高。因此,在今后的初中生物课程教学中,教师应立足生物课程教学特点,充分考虑概念知识呈现、生物实验活动等不同类型学习活动的特征,合理设计微课程,以微课整合生物知识,驱动学生思考,辅助学生加深对生物知识的理解,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
关键词:微课;微课程;初中;生物教学
作者简介:杨良春(1979—),男,福建省长汀县馆前中学,一级教师,本科学历。
在教育事业现代化发展的过程中,越来越多的新型教学工具进入课堂,成为教师导入新课、组织教学活动、引导学生思考的主要手段。初中生物课程具有一定的综合性、趣味性与实践性,教师在教学中运用微课程,可以结合具体的课程知识内容,灵活设计不同的教学活动,凸显不同活动的特征。学生在微课程的辅助之下积极思考问题、主动投入生物知识的学习,生物学习思维得到拓展、问题解决能力得以提升[1]。由此看来,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微课程具有较强的应用优势,能够辅助师生达成教与学的目标。
一、微课以及微课程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特点
微课程就是指微型的课程,是一种以多媒体技术为主要手段的课程形式。微课程是教育现代化发展的产物,是将信息技术、网络资源、学科课程融合在一起,以新的教學理念为支撑的一种教学资源。在实际教学中,教师根据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分析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兴趣偏向、学习需求,根据课程的知识特点等,对学科课程知识进行整合、浓缩、提炼,形成精悍短小的微课资源,将这一资源运用于课堂教学、课前学习与课后复习中[2]。
相较于普通课程的呈现形式,微课具有时间短、内容精简、主题鲜明的优势,虽然微课程的时间一般只在5—8分钟之间,但是其所涉及的内容十分丰富,教师可以借助微课程中的关键知识点进行拓展与延伸,从而引入更多的内容,充分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微课程具有鲜明的针对性特征,每一期微课的中心内容都是根据具体课程需要而设计安排的,学生也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寻找相应的知识点微课,进行强化学习。微课的容量较小,但是每一节微课都是一个整体,课程内知识结构完整,包含了学习内容与学习方法[3]。在初中生物教学中运用微课程,最大的优势就是能够将课程中的重点内容提炼出来,能够将分散零碎的知识点以系统结构的形式呈现出来,能够充分满足不同学生的多元化学习需求,提升初中生物课程教学的有效性。
二、微课以及微课程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思路
在初中生物教学中运用微课、微课程时,教师需要充分考虑生物课程教学的特点,比如,实验教学内容难度大,探索性较强,概念知识复杂、零碎,生活中有相应的生物学现象等应如何呈现等问题。之后需要考虑学生自主学习的驱动元素,比如,可以通过设置问题来引导学生提高兴趣并自主探索相关知识。最后,教师需要设计不同的课堂微课活动,将生物课内容融入这些活动中,保证生物微课程的主题明确、内容丰富。因此,在初中生物课程中运用微课及微课程,建议教师遵循如下思路。
(一)概念知识问题化
初中生物课程包含大量的概念性知识,比如生物的特征、生物圈的构成及其与环境的关系、使用显微镜的方法、细胞概念、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动物的主要类群、细菌和真菌、病毒等。传统初中生物课程教学中,教师采用讲解、填鸭式给学生传授概念性知识,要求学生“记忆”“背诵”[4]。这样虽然能够起到一定的识记作用,但是学生对知识的记忆是机械化的,缺乏对知识内容、知识点之间的关系、生物现象的深刻理解,导致学生的学习效果不佳。因此,在微课及微课程的运用中,教师需要转变概念知识呈现方法,根据不同的知识点,引入相对应的生物现象,设置问题。这样,学生可以通过思考问题逐渐理解生物概念,在形成对这一现象的理解之后推导出概念知识。这样一来,学生就能够“先理解,后获取概念”,对知识的记忆更牢固,理解更深刻。以问题的形式呈现概念知识,还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发展学生的自主探索能力与思维能力[5]。
(二)问题情境化
根据建构主义教学理论,个体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主动构建知识。因此,教师在运用微课、微课程的过程中,可以根据微课程资源丰富、呈现形式多样的特点,通过视频、图像、声音等资源构建生物教学情境。通过构建情境的方法呈现问题,使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中发现生物问题,比如:小明家的鱼缸中放入了硝化细菌,小鱼的粪便一点点就没有了,这是怎么回事呢?这一情境中,教师将“微生物”“细菌”等内容融入其中,以情境推出问题“细菌是如何分解粪便的?”相较于直接提问,这种方式更加自然,能够更快速地引导学生进入思考状态,增强学生的学习热情。问题情境化也能够让学生更多地认识到生物与生活之间的关系,从而培养学生的生活化生物观,进一步增强学生的核心素养[6]。
(三)情境学生化
教师在利用微课、微课程构建生物情境时,需要充分考虑学生的主观学习意识、学习需求与学习能力,要保证学生的能力、知识与经验契合情境,保证该情境能够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只有这样,教师构建出来的情境才能得到学生的认同,才能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学习中,充分发挥微课、微课程的教学有效性[7]。
三、微课以及微课程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路径
(一)直观呈现概念知识,优化设计微课辅助学生学习
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应用微课程,教师可以以微课呈现概念性知识。概念性知识是初中生物的主要知识形态,若一味讲解概念,学生会感到枯燥、乏味,也很难理解,不利于增强学生的生物学习能力。因此,教师在微课程教学开始之前,应对班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对以往生物概念的理解情况,了解学生对生物现象的学习兴趣,了解学生是否可以在生活中自己推导出以往学习过的生物概念等。通过问卷调查,教师对班级学生的应用能力、独立思考能力有所掌握;之后教师再根据本节课的概念知识进行情境、问题的设定,形成概念性微课教学活动,辅助学生加强对概念知识的理解[8]。
以“细胞是怎样构成生物体的”教学为例,本节课的概念性知识包括:细胞分化概念、细胞分化过程、细胞分化结果、植物体的器官结构层次、人体的器官结构层次。考虑到班级学生现阶段的生物知识应用能力较低、缺乏自主推导意识,教师以“细胞分化概念”为核心设计了概念知识微课视频,构建较为简单的情境与问题。情境呈现为:播放“植物细胞”分化的过程,从一个粉红色的卡通细胞的“觉醒”开始,逐步变成2个细胞、4个细胞、6个细胞……N个细胞等,每个细胞的形状、颜色各有不同,分别标记着“保家卫国”“发展经济”“宣传文化”“团结互助”“互相沟通”等不同的字眼。提出问题:视频中的细胞王国是怎样形成的呢?这些小细胞在分化之后,发生了什么?他们现在的状态是什么样子呢?班级学生观看这部分的微课视频,通过思索与交流之后表示:“通过对细胞王国的了解,我知道了细胞是可以分化的,而且分化出来的每个细胞不一定是一样的,他们的形状、功能、结构等各不相同,不同的细胞有不同的使命,他们合作起来能够达到整体的效果。”[9]可以看出,在将概念性知识以微课视频的形式展现出来之后,学生们的注意力被吸引了,且通过观看动画、思考动画中的现象等一系列活动,自己推导出了细胞分化的概念,还顺带推导出了细胞的分化过程、分化结果这两个概念。
(二)以微课程优化不同实验环节,充分发挥微课程教学优势
一般来讲,初中生物的实验教学活动较为简单,主要是让学生根据本节课的知识内容,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操作,通过对操作过程与实验现象进行分析,得到实验结论,完成学习任务[10],或者是由教师展示实验过程,让学生观看教师操作之下的实验现象,分析与交流,理解本节课的内容。在引入微課程之后,教师可以同时进行展示与自主操作的教学,以此弥补单一实验教学形式的不足,充分发挥微课程的优势。
以“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碳-氧平衡”的实验教学为例,本节课需要让学生通过实验活动对绿叶的植物制造器官进行研究与了解。教师在课前先给学生录制演示实验的视频,之后,在课堂上重复播放视频,让学生在视频播放的同时自主操作实验,观察实验现象。教师设置实验探究问题为:(1)绿色植物制造淀粉的器官是什么?(2)如何检验淀粉?(3)进行盆栽天竺兰的暗处理、脱色与染色实验,你发现了什么?在学生实验的全过程中,均可以参照微课程视频中的指示进行。学生还可以在操作过程遇到问题时看微课实验演示的字幕,了解注意事项,更加规范的操作实验过程,从而增强实验效果,辅助学生分析实验现象,完成本节课的学习任务。
(三)以微课程驱动学生思考,拓展学生生物学科思维
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微课程呈现情境化问题,以生动情境、驱动性问题诱发学生的思维活动,让学生思考问题,探索生物知识。在实际过程中,教师应根据新课程标准要求,考虑学生思维拓展与发展的需要,以微课程作为课堂思维拓展、问题驱动的主要工具,让学生在微课的引导之下思考问题。
以“病毒与人类的关系”教学为例,教师可以专门设计符合本节课知识的“情境问题微课”,其由多个情境片段与问题构成,时长为5—8分钟。本次情境问题微课的内容包括:(1)播放病毒动画片,提问“病毒是人类的敌人吗?我们如何看待病毒?”(2)播放人们接种新冠病毒疫苗的视频,提问“为什么要接种病毒疫苗呢?疫苗是哪里来的呢?这里病毒起到了什么作用?”(3)播放EhV86病毒侵蚀赫氏圆石藻的视频,提问“这种病毒专门侵蚀赫氏圆石藻,会释放硫酸二甲酯,会促进云的形成,这里的病毒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呢?”(4)播放非典病毒、新冠病毒、埃博拉病毒泛滥的“悲惨照片”,提问“这些病毒入侵之后发生了什么?你如何看待它们和EhV86病毒呢?请说说此时你对病毒的看法?说说你对病毒处理方法的看法?”通过这样的方法,教师将本节课即将学习的内容转变为问题,同时设置了四个问题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形成主观体验,在情境中思考问题。这样的问题情境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进一步启发学生的辩证思维,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在设置情境问题驱动学生思维发展的过程中,教师还可以根据课程内容,引入更多的资料,这样既可以发展学生的思维,也能够拓展学生的生物知识储备,增强学生的生活生物观念。
四、结论
综上所述,微课程作为一种新型教学工具,其在初中生物课堂中的运用,能够有效吸引学生注意力,调动学生兴趣,转化课堂教学形式,促使学生能够在微课的引领下积极主动思考与探究,有助于学生思维能力、问题解决能力的形成与发展。在今后的初中生物课程教学中,建议教师要立足生物课程教学特点,充分考虑概念知识呈现、生物实验活动等不同类型学习活动的特征,合理设计微课程,以微课整合生物知识、驱动学生思考,辅助学生加深对生物知识的理解,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
[参考文献]
董美英.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应用微课的策略研究[J].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2021(09):49-50.
李赟.微课及微课程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J].读写算,2021(16):21-22.
乔丽玲.微课以及微课程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C]//福州:福建省商贸协会.华南教育信息化研究经验交流会2021论文汇编(十三),2021:389-392.
蔡丽华.基于微课程的初高中生物教学有效衔接策略[J].当代教研论丛,2020(12):27.
潘紫千,潘斌.初中生物学课堂辅助微课体系的设计与应用[J].教育实践与研究(B),2020(11):44-48.
相洪敏.微课程在初中生物学教学中的实践[J].中学生物教学,2020(15):33-34.
张春光.微课以及微课程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才智,2020(18):68.
李建荣.浅谈核心素养下高中生物微课程的开发与研究[J].教师,2020(03):94-95.
殷豪.初中生物个性化微课程应用的研究[J].文理导航(中旬),2019(08):73-75.
曾琦.微课在初中生物实验教学中的设计与应用[D].昆明:云南师范大学,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