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化教学思维在小学第二学段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2022-05-23 01:44师静妮
求知导刊 2022年4期
关键词:数学教学

摘 要:数学讲求实用性,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生活化的教学思维更能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小学第二学段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数学思维和生活经验,教师若在教学中,能做到联系生活实际,创设具体生活情境,在数学新课的导入环节、课堂教学环节与作业设置环节渗透生活化的内容,更能激起小学第二学段学生学习数学的内驱力,提升他们的数学思维与数学学习能力。

关键词:生活化教学思维;小学第二学段;数学教学

作者简介:师静妮(1985—),女,甘肃省庆阳市环县山城乡八一希望小学,一级教师,本科学历。

小学第二学段学生即小学三、四年级学生,他们虽然有了一定的自制力和专注力,但在传统的数学课堂中,仍然不能长时间集中注意力,自主提升学习数学的兴趣。基于这个情况,小学数学教师及时地在小学第二学段的教学过程中渗透生活化教学思维是很有必要的。生活化教学思维注重将教学与实际生活相联系,让枯燥的数字与练习变成灵动而富有趣味的生活问题,以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动力,能让学生顺利解决生活问题,变成“生活达人”,同时,又能让学生学会融会贯通,举一反三,灵活地运用数学知识,促进学生数学能力的发展,提升数学教学效果。

一、联系实际,新课导入生活化

小学数学老师除了给学生讲解相应的数学知识点,还应该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小学生的学习意识还没有完全形成,他们对于小学数学的概念还很模糊,听课的动力主要是以兴趣为主。而小学生能不能认真听课,能不能集中注意力听讲,主要取决于其对相关内容是否感兴趣。所以,小学数学老师要以培养小学生的学习兴趣为重点,让小学生喜欢数学,喜欢数学课,喜欢数学教师,喜欢学习数学。只要学生喜欢学习数学,很多问题都会迎刃而解。每一堂数学课的新课导入环节都是十分重要的,它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甚至让学生进行主动思考。数学教师要抓住小学生的年龄和性格特征,选择小学生日常生活中较感兴趣的话题,并且将这些话题和数学知识联系起来塑造精彩的课前导入,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和想象力,让生活化的教学思维能在这方面发挥出提升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的作用。在课堂中运用生活化教学思维,要求数学老师在上课之前,要充分、细致地去备课,尤其是要精心准备并寻找实际生活与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之间的连接点,让生活与课堂产生联系。比如,教师可以借助生活化的语言、故事、问题、教学器具等,引出即将要教授的数学知识,让学生被感染,被吸引,被启发,感受到自己即将迎来一堂生动有趣的数学课,即将解决很多生活中的小问题,即将成为本堂课的“大赢家”。

比如,在讲授《时、分、秒》这一节数学课的时候,笔者花费了很多的时间进行生活化的导入,让学生能理解时间的概念。在问题导入环节,笔者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时间吗,在日常生活中,你会去注意时间吗,你们有时间观念吗?”笔者的发问,让学生陷入了思考之中。但是,笔者并没有急于让学生去回答这些问题,因为,学生在没有经过相关知识的学习之前,是很难回答这些问题的。于是,笔者接着通过问题让学生联系生活思考:“我们不妨结合自己的实际生活回想,一个小时的时间内,你可以去做什么事,谁来说一说?”经过这样的提示之后,学生的思路被打开,想出了自己的答案。有的学生说他一个小时可以坐车回一趟老家;有的学生说一个小时可以让人看一场电影;有的学生说一个小时正好是一节数学课,外加两节课间活动的时间;还有学生说一个小时他可以做一套数学试卷等。听到这些关于日常生活的回答,笔者很高兴学生能基于生活对相关的数学概念有一定的认识,但是笔者并未停止关于生活化问题的发问,而是继续问学生:“那么,一分钟的时间有多长呢,日常生活中,一分钟之内你们可以做什么事呢?”学生们又开始了新一轮的生活思考。之后,笔者听到了各种各样的答案,比如,“一分钟时间好短呀”“一分钟可以跳绳60次,一分钟可以跑到楼下取快递”“一分钟可以做出一道数学选择题,一分钟可以检查一下班级卫生,一分钟可以帮妈妈洗菜”等,到了这个环节,学生基本能在对日常生活的思考中,区分一分钟与一个小时在时间概念上的不同。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时、分、秒的相关知识,笔者又继续提问:“那么,同学们,你们知道一秒钟的时间有多长吗,一秒钟你可以做些什么事呢?”学生回答:“一秒钟可以对老师喊一声‘报告,一秒钟可以关掉电视或手机,一秒钟可以敲门三次,一秒钟可以起立、坐下,一秒钟可以写一个数字……”这种启发式的发问,让学生们在思考中寻找生活里的时间,在时间的限制中寻找生活化的事例。在这次的生活化引导中,各个同学都表现得兴致盎然,并在对比中,对即将系统学习的知识有了一定的认知,对这节课有了参与的兴趣,这就达到了新课导入的目的。

二、创设情境,课堂教学生活化

小学第二学段的学生因为缺乏足够的生活阅历,难以理解数学课本上较为抽象的理论知识。为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优化教学方式,根据这一阶段学生的性格特点,设计合适的教学方案降低学习的难度,让学生更好地学习數学知识。而这个阶段的学生,对游乐园、玩具、动画片等兴趣比较高。数学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创设学生熟悉的或者感兴趣的生活情境,让教学过程变得生活化,变得有吸引力,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生活情境的创设不是随心所欲的,应该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基准,以学生的兴趣点为依据,再结合本班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与数学思维水平等因素,去将生活化的学习情境引入课堂教学之中。教师可以采用课堂语言提示法、肢体模仿法、生活情境再现法、小品表演法、空间想象法等将理论知识与学生日常生活联系起来,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动力。

以下,笔者主要介绍如何在课堂中运用生活情境再现教学法进行教学。所谓生活情境再现教学法就是数学教师尝试将生活中一些与数学知识相关的情境或片段搬到数学课堂中,创设情境,让小学生好像身处生活场景之中一样,去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进而去解决相关的数学问题。整个过程看起来似乎与数学课关系不大,但其实是数学知识的另一种转化形式,是将数学知识化于无形,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学会解决问题。

要想创设出让学生感兴趣,又贴合数学课堂的生活情境,数学老师需要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和对小学第二学段学生的生活体验有一定的了解。比如,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位置与方向》一课的教学重点是要让学生能够掌握辨别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的方法,并且结合具体的生活情境,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去辨认出另外三个方向,准确描述物体所在的相对位置。于是,笔者先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开学了,老师想到你们家去家访,你们能准确描述出你们家的位置吗?笔者创设了这个家访的情境,没有立刻让学生回答相关问题,而是让他们思考如何表达。学生因为没有系统学习这方面的知识,在表达上难以说出重点,于是,笔者又提问:“同学们知道太阳从哪个方向升起吗?”学生基于基本认知,都答出是东方。然后笔者继续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大家想象一下,当我们都面向正在升起的太阳,那么,我们的左边、右边、后边分别是什么方向呢?”而后,学生们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常识进行了讨论,最后判断出面向东时,方位是前东、后西、左北、右南。然后,笔者继续创设情境:“我们现在要去常去的那个游乐园玩耍,但是,老师不知道游乐园在哪个方向,请同学们说一说,我们该怎么走?”游乐园是学生比较感兴趣,甚至熟悉的话题,学生对其位置非常熟悉,知道游乐园在学校背面。于是,学生纷纷向学校的后方看去,那里正好是太阳落下去的方向,于是,大家都能答出游乐园在学校的西面,我们应该向西走。就这样,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中,基本学会了如何对东西南北四个方向表达相对位置。笔者继续创设生活情境:“我们全班一块去游乐园,大家都面朝游乐园的大门,眼前是西面,那么,你能准确辨认另外三个方位并且说出有什么建筑物吗?”提问之后,笔者站在全班学生的前面,面朝西面,手指左边,学生答南面,有体育场;手指右边,学生答北面,有人工湖;手指后面,学生答东面,是我们的学校。通过课上这一系列的生活情境创设,学生们基本上都已经能够结合给定物体辨认方位了。

三、强化训练,作业设置生活化

在小学第二学段的数学教学中,教师除了重视课堂上的教学,还要重视作业训练环节。适当地设计合理的生活化的作业,对学生巩固当天所学知识点、提高学习能力和解题技能等都有非常大的作用。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应该在备课的时候,就将需要布置给学生的作业提前备好。课后作业不宜过多,而要精准,要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让学生有去完成作业的动力和兴趣,这样才能达到强化训练的目的。强化训练,重在训练,数学课后作业设置要生活化,要有生活意识,更要有数学思维,即数学教师所布置的作业是用来强化训练的,不是随机拼凑,更不能随意在课本上或网上找例题,而应该是通过自己的精心设计,扎实准备之后所形成的题目。这些用来训练的题型,应该是紧扣当天所学的数学知识点和能够突出数学解题思维能力训练的题型,应该是有一定梯度和难度层次的题型,更关键的是要与生活密切相关。数学教师要有意识地把每一节课上要求学生掌握的数学知识点,与生活中的事物或相关生活事件联系起来,让学生在训练中提高能力,训练思维,提升解题技巧。

比如,在讲授了《长方形的面积》一课之后,教师就可以设置这样的作业:请同学们放学回家之后,在自己的家里找出一些表面是长方形的物体,并且选择三种物体的表面进行测量,然后计算出它的面积,写在作业本上。这个问题看似很简单,但其实完成起来并不容易。学生们的家里肯定会有很多表面为长方形的物体,找出来,还要进行细致的测量,需要学生在掌握了课本知识的前提下才能顺利完成。学生只有真正明白什么样的图形是长方形,明白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并掌握乘法运算,才能够完成这道课后作业。第二天,学生交上来的作业,内容就会十分丰富。学生找出的长方形可能会有餐桌面、茶几面、书本面、鞋盒面、砖头面、地砖面、凳子面、文具盒面、衣柜面、相框面、抽纸盒面、电视机屏幕面等。但不管学生找到的是什么,只要学生能准确测量,并且会运用长方形的面积公式进行计算,就说明他们掌握了这部分知识。

又如,讲授《平均数问题》这节课后,教师可以设置这样的作业:请同学们放学回家后,测量并计算一下你们家庭成员的平均身高是多少。学生回到家里之后,便会主动跟家长进行交流,并且请求家长配合测量身高,量出每一位家庭成员的身高之后,就利用自己学到的平均数计算方法,把所有家庭成员的身高加起来,得出总数,然后除以家庭成员数,得到家庭成员的平均身高数。这个测量、计算的过程,需要学生自己完成,也需要家长配合,并检查学生的计算过程和计算结果,确保计算过程简便,计算结果准确。这样的作业贴近学生实际生活,不仅可以让学生及时地巩固复习当天所学的知识,强化训练,让学生觉得自己所学的知识能够在实际生活中有很大的用处,还可以让学生增进与家长的交流。

四、总结

生活化的教学思维在小学第二学段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是十分廣泛的,数学教师只有联系实际生活,创设生活情境,强化课后训练,在新课导入、课堂教学、课后作业等各个环节,对学生进行生活化教学思维的渗透与培养,才能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学生在自己熟悉的生活场景中,认识了数学与生活的关联性,发现了学习数学的乐趣和数学能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作用,就会不自觉喜欢数学课,乐于在生活中探索和发现数学知识,进而提升自身的数学学科能力。

[参考文献]

郭聪斌.生活化教学思维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渗透研究[J].才智,2017(18):125.

刘想赟.生活化教学思维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渗透探讨[J].成功:中下,2018(01):149.

张洁.生活化教学思维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渗透[J].新课程(上),2018(08):164.

盛骤.生活化教学思维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渗透探讨[J].考试周刊,2017(A4):93.

猜你喜欢
数学教学
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直维能力的培养
践行生活化原则,优化初中数学教学
思维导图软件辅助初中数学教学的应用研究
小学中段学生数学应用题教学方式解析
探究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
数学教学引导学生个性化发展
数学教学中引发创造性思维的技能探究
例谈数学教学中辩证唯物主义的渗透
对数学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认识
基于学生主动学习意识培养的数学教学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