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朝君
摘要:随着教育要求的不断提高,使用小组合作学习来提高学习效率是一种非常普遍的方法,尤其是在高中数学课程的合作开展中。学生可以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在合作中,可以彼此讨论和解决双方难以理解的问题,任何人都可以独立表达自己的想法,这对学生的思维能力产生了重大影响。它还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因此,本文探讨了如何更好地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关键词:核心素养;高中数学;小组合作学习
在素质教育改革的过程中,高中教师已经逐步转变传统的教育教学观念,通过不断引用的新型教育方式,强化学生数学能力的培养。特别是数学教育是一门极为复杂的学科,通过小组合作的教育方式,激发学生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积极的探索,发挥小组合作的优势,从而强化课堂教育教学的实践性。
一、小组合作学习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合作学习形式大于效率
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改深入发展背景下最有效的教学模式之一,被很多学校的教师推崇与支持。教师通过对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探究,了解了其为学生学习带来的重要价值与作用,因此在实际的数学教学中积极采用小组合作方式的教学模式。因为我国高中数学教师对小组合作学习方式的应用与了解不多,所以严重阻碍了小组合作学习方式的推进与发展。在实际的课堂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只流于形式,教师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经常采用传统、单一的教学方式,只有在领导进行视察工作时,教师才会在课堂中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这种流于形式的教学手段根本起不到作用,不利于学生的创新能力与思考能力的提升,还会使学生对合作学习丧失信心。
(二)小组合作学习的小组成员划分不合理
合理的结构是组织成立的重要前提,对于小组合作学习而言也是这样的。要想提高小组合作学习方式的重要价值,必须合理分配小组成员,对小组成员进行科学的分工,只有每个人分工明确,才能使学生在小组合作形式下提高学习的效率。但是就当前实践来讲,很多合作学习小组的结构安排并不妥当。比如,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为了方便,让学生前后桌成立学习小组,这种分配形式没有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缺乏科学性,无法充分地将合作学习小组的实质价值发挥出来。虽然这种前后桌成立学习小组的模式很方便,但是无法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不能实现优势互补的作用。
二、基于核心素养下的高中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策略
(一)合理划分合作小组,实现不同层次学生良性发展
科学合理地划分小组是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前提条件,高中生有明显的文理科学习差异,学生的数学基础、数学学习能力和性格都不同,教师应对班级学生做到全面了解,根据“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对学生进行合理分组,使小组内各成员之间在数学学习能力和个性方面都有差异,同时,缩短各小组之间的差异,使小组之间处于一个均衡的状态。
例如,教学《函数模型的应用实例》一课,教师给出相关实例,并根据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和性格等方面,划分学习小组,可以将性格外向的、数学能力一般的学生,和性格内向、数学能力较强的学生分在同一组,让两位学生相互带动、相互促进,达到较好的数学学习效果。
(二)注重小组内部有效分工合作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要注重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关注学生个体学习差异性,为学生划分不同任务。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拟定完善的学习规则,对学生自身行为有效约束,促使学生能有效完成相应的学习任务。这样有助于全面突出学生个人学习成效,提高教学效果。奖惩手段拟定属于规范化的监督控制措施,針对诸多能完成学习职责的学生要注重给予相应奖励。在小组合作中对于表现相对消极的学生要进行适度惩罚,纠正其行为。这样能全面提升小组学习成效,保障学生数学思维能力有效拓展,对学生个体多项学习能力深入挖掘,实现学生群体全面发展。
例如,在几何体“平行四边形”多项知识点教学中,教师可以对学生提前分组,通过小组为单位对平行四边形进行判断。其中平行四边形存有较多性质,比如对边平行、对角相等。在小组合作中,先让学生熟悉几何体性质,之后指导学生进行证明,在小组内部统一意见,总结出平行四边形判断性质。在班级内部建立良好的讨论氛围,通过规范化的小组合作,学生学习能力能全面提升。在小组合作学习中,要注重做好组员内部分工,促使学生集思广益,能集中整合各项问题,实现学生全面发展。
(三)合理安排内容,加强小组交流
通过合理安排小组合作学习的内容,为学生构建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使得小组内的学生能够加强交流讨论,培养学生独立意识。这就需要教师能够加强问题教学情境设置,让小组内各个成员能够带着问题,更深入地思考和探究,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帮助学生加强数学知识的理解和领悟。而在各学习小组探究的过程中,拓宽学生学习范围,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例如,在《空间几何体》教学中,在本章节的教学中要求学生能够掌握柱体、锥体的表面积与体积计算,同时,能够掌握球的体积和表面积的计算。在正式上课之前,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下收集相应的教学资料,对几何体有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播放相应的图片,要求学生从物体的结构特征来实现物体的分类。而在指导小组内的学生来观察柱体,椎体的过程中,通过观察讨论,得出柱体和锥体的特征。通过有效的问题设计,深化概念,让小组内的学生能够加强讨论和交流,培养学生几何直观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三、结语
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具有创新性,将其应用于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能够增进师生之间及生生之间密切沟通,启发学生思维,促进教学重难点的顺利突破。所以教师在高中数学教育过程中,不仅要让学生自主接受相关的知识内容,还要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掌握合作方法,培养学生建立自主思考问题的习惯,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中都能有所收获,并提升自身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的创新能力,构建良好的学习探索环境。
参考文献:
[1]高娜.以合作之法构建和谐课堂——浅谈高中数学小组合作教学方法的应用[J].山海经:教育前沿, 2021(28):1.
[2]邹鑫.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数学小组合作教学策略分析[J].女人坊, 2020.
[3]李红铁.高中数学课堂小组合作教学的有效实施[J].科学咨询, 2020.
[4]吴丛,李琪,苏淑华. "高中数学课后小组合作交流"教学方案初步探索[J].教育界, 202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