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靖
摘要:数学知识本身洋溢着诱人的魅力。要巧妙引入,精心组织,激发充满探求欲望的学生,作为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应“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核心理念指导下,促进学生主动学习,让每个学生在宽松、平等、愉快的环境中互动,积极探究、交流、表达,使数学课成为学生张扬个性,展示思维活动,师生共同传播知识的人性化殿堂。构建自主、互动、和谐为基本的教学模式,以“减负增效”为教学目标,创建和谐的课堂心理环境,这种学习理念是新课程所倡导的,为此作为教师应该努力创造反思氛围,努力营造这种数学课堂。
关键词:和谐;自主;互动;课堂
新一轮课程改革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他所倡导的理念也正在走进每位教师的心田。《课程标准》(实验)倡导:教学是创造性活动,教学活动中教师和学生的关系是平等,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应营造一种环境,教师和学生一起以科学探究的精神,积极主动的探索,认识世界,寻找数学规律。
一、注人文关怀与和谐情感
1、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心理学家罗杰斯指出:创造良好的教学气氛,是保证有效教学的主要条件。因此教学中师生之间应该是民主、平等、积极合作,努力达成课堂上的交往,创造和谐的心理气氛。首先,教师要放下“师架子”,善于与学生沟通。如果教师一直处于居高临下的地位,学生威慑于教师的威严,有疑问怎么敢向教师求教?有话还会向教师说吗?因此教师要通过多种形式与学生交流,如开展建立“师生情感沟通本"的活动,从这沟通本上了解学生所思所想,了解学习数学的方法、兴趣和困难,特别对于一些胆小,不善于口头表达的学生,鼓励用这种形式与教师交流,可以缩短师生间的心理距离。还可以应用“评语是批改作业法”的方法,对每次上交的数学作业除了批改正确与否之外,教师也可写上激励式的语言,表明教师对此学生的关注。其次,教师还应善于向学生表达积极的情感。通过面部表情、身段表情、言语表情,向学生传递对学生的信任、期望、赞许的信息。如给学生期待的目光,会心的微笑,赞许的点头,亲切的抚摸,起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让学生感到老师很亲切,是良师益友,从而因为喜欢这位老师而喜欢数学课。最后,教师要掌握控制自己的情绪的方法。一方面,不要把自身的消极情绪带进课堂,另一方面,对课堂内的偶发事件,教师既要能驾驭自己不动怒,又要控制局面不乱套,急取在较短的时间内恰如其分的应变处理,否则导致师生关系冷漠和教学气氛紧张。
2、施以爱心,消除学困生的情感障碍。行为科学研究表明:一个人如果受到正确而充分的激励,就能发挥其能力的80%~90%,甚至更高,否则仅能发挥其能力的20%~30%,甚至更低。我们经常发现,学习能力相近的学生一段时间后出现好坏相关甚大的分化现象,甚至学生能力差的学生的学习成绩大大超过了学习能力强的学生,究其原因,激励因素起了很大的作用。
二、提高教师的教学艺术,形成自主互动的学习
我们在调查中体会到学生课堂心里紧张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教法不科学,学法不正确造成的,因此,教师不断改进教法、指导学法,即提高自己的教学艺术,就可以使学生学得轻松愉快,这就不仅可以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还可激活学生的内在动力,从根本上优化课堂心理环境
1、加入有趣的课堂导入。在很多学生眼里数学是“枯燥”的代表,因此我们老师要从七年级开始,利用有趣的数学故事进行教学,不仅能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还可以揭示数学学科中的人文精神,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数学审美能力。例如在讲“无理数”这一节时,教师可以在课堂上讲述西伯斯为了捍卫真理而被谋杀,最后被装进口袋里扔进地中海的故事,学生必然听得津津有味。在“简单事件的概率”教学中,可以讲述梅勒和他的朋友赌局分配金币的故事,让学生感悟概率的简单应用。
2、运用合作学习,重视“立体互动”。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在教学行为上表现注重师生单相交流,讲解过度、知识量過度、时空过度,教师垄断了整堂课的信息源,久而久之,会给学生造成一定的心理障碍,学生不敢说、不想说、不敢做、不想做,至使课堂缺乏鲜活的灵气。为此,在教学中,根据学生不同性格、成绩和能力,混合编成若干“合作学习”小组,通过这种学习方式,在探究活动中进行师生、生生、生本间的交流,没有任何心理压力,特别是弱势群体在合作交流中发现自己还有发表见解的天地,从中逐渐消除平时不敢说、不敢想、不敢做的心理障碍,从而激活全体学生的探究体验,构筑了较强探究情感的立体互动的体验场。本人认为,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我们是按这样的步骤:组内成员独立思考→在“主持人”的协调下学生依次发表意见(相同的意见不再重复)→若经过争论后大家的意见仍不统一→则由“记录员”记录下来--请弱势学生进行小组汇报提交全班讨论,从中尽力挖掘弱势群体在合作交流中的潜能。因此,通过“立体互动”的合作学习,可以消除教师的包办行为,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做真正的学习主人。
3、鼓励运用质疑策略,创设宽松的思维空间。如果教师在授课中,鼓励学生敢想敢做,允许对同一问题发表不同的观点,允许学生犯合理性的错误,从而培养学生的质疑意识,拓宽了学生的思维空间。培养质疑的方法可以有三种:培养问题意识--使学生想质疑;营造质疑氛围--使学生敢质疑;探究质疑方法--使学生会质疑。为了培养学生质疑的品质,本人鼓励学生在数学课堂中做到“五让”:让学生养成好问的习惯;让学生敢于怀疑和否定权威;让学生勇于进行探究的尝试;让学生探究问题永不满足;让学生遇事敢于提出自己的见解。通过这种质疑调控策略,可以消除教师权威障碍,提供机会让学生各抒己见,敢于标新立异,为学生创设了安全的“数学课堂社区”。
教师通过自身心理调控,教学行为的改进和学生的心理素质的优化,为学生构建一个充满探究精神的自由表现的心理环境,一个相互支持,相互欣赏,彼此接纳,张扬个性的安全心理场所,积极调动学生非智力因素,提高数学课的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