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春萍
摘 要:“双减”政策的实施,其实也是在考验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既要使学生切实消化吸收所学知识,又要考虑作业量的问题,同时也要培养学生将理论应用于实际灵活运转,所以我们更要追求有深度、广度、“可持续发展”的课堂。农村小学生对数学广角知识甚微,因此,奠定基础知识会对以后更高难度数学知识的接触和学习提供更好的方法。接下来,我将从三个方面对双减政策下农村中小学数学广角教育改革的探究与策略。
关键词:双减;小学数学;中年级;数学广角
传统的数学广角教学方式,部分教师没有很好地将课堂教学与学生实际有效结合,致使学生无法做到学以致用,才会让学生觉得数学课堂学习难度高,容易产生消极和厌倦情绪,谈数学色变;教学中仅对照教学大纲实施教学使教学过程单调乏味,教学内容枯燥无趣,让学生缺乏学习积极性。甚至部分教师过于关注成绩是否提高,对于讲题过程更多的是讲解答案怎么来的,而不是解题思路拓展,致使学生不具备自主推理知识的能力,另一方面,部分教师依旧没有找到合适的方法改变教学模式,没有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性,致使学生学习效率不同。因此,创造高品质的数学教学课堂,对于缓解学生的课堂焦虑,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具有深远意义。
一、“双减”政策下怎样让数学教学不失位
“双减”政策的中心思想是针对小学生的作业总量以和作业时长进行全方位压减,通过这个形式减轻农村中小学生较多的作业压力,随着双减政策的推行,教师投身于提升课堂效率,减轻学生课后负担。“双减”下,教师需要主动適应社会发展,从自身做起,不断改良教学方法,择善而从之,才能更有效教学,在数学课堂才会收获更多知识,真正实现双减。
二、“双减”政策下农村小学数学广角教学策略
(一)遵循学生成长规律,采取趣味教学法
如今农村中小学生尚未具备对抽象化数学的认知,因而老师的课堂教学中所使用的教学方法应该遵循趣味形象化教学法,例如教材中卡通插图、多种教材设备全方位展示等。从而在数学广角领域具有高度升华性的教学过程中,致以形象趣味化的问题环境为基本和原则,况且数学中心思想的生成依赖的一直是学生们的主体,而主体最深刻的理解、印象始终来源于实践与思考。在此基础上,教师利用形象化的教学方法便应成为农村中小学生数学广角问题探究的主要方法。例如:在数学广角我先设置了一个情境:熊大准备在森林附近一段大约长为50米的道路上继续植树,并准备每隔3米栽一棵(两端都要栽),为了这件事,熊二在森林入口张贴了一张招聘植树员的启示,光头强看到了,便乔装打扮进行假装应聘,趁此机会进入森林砍树,但应聘之前首先需要计算一共要植多少棵树, 这可是在为难光头强。如此的趣味化,形象化情境会激发学生们的探究兴趣。
(二)结合实际降低教学复杂性,提升课堂效率
当前小学数学教学仍然存在脱离学生实际情况。因此,教师在课堂中不仅仅关注学生数学知识的学习,同时也要关注学生对所学知识是否可以与实践相结合,从而提升学生的探究兴趣,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教师可以将数学理论知识和生活日常进行结合,将数学知识的复杂性进行简化,使得数学知识更加简单容易理解生活化,使学生们更容易理解与接收。例如,在学习“烙饼”这一广角教学内容时,教师可以在教材和教辅知识的基础上,把生活中的例子放入到课堂教学中。这样,生活化的问题就被数学思维解决了,使得学生感受到数学学习的趣味性,促进学生对于课堂知识的灵活应用,提升课堂效率。
(二)抓住认知规律,激发学习兴趣,提升教学质量
农村中小学阶段的学生认知水平低,学生的认知水平基本来源于学校教学。虽然到小学五年级,学生们已经进行了几年的知识积累,也即将面临升入初中阶段的学习,但这并不意味着小学生就一定具有较高的知识储备量。所以,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多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进行了解;教师应充分认识理解小学生的认知特点与规律,关注学生的认知能力的个体差异,通过有效地引导,使得小学生们能够自主参与到课堂学习中。
总之,在双减的形式的面前,我们必须提高小学生在校内的学习效率,那么专注学习很重要。其实孩子可以比我们想象得更专心,只是他们需要恰当的引导和支持,如果你能够引导他、帮助他做好课前预习,先熟悉一下学习材料、学习内容,对学习任务有一个初步了解,那么他在课内就能够很投入、很轻松地去接触新的数学知识学习,否则因为他不知所以,或者所知甚少,所知有偏差,就有可能导致他上课不专心。无法对数学广角等知识进行合理运用,因此,在知道学习和教学中的短板后,教师要在每堂课前给孩子提供恰当的学习支持,如预学单、微课微视频、情景模拟实践作业等,为新知识的讲授做好润物细无声的铺垫。
参考文献
[1]胡梦婷.浅析小学数学“数学广角”教学的有效策略[J].试题与研究,2021(36):113-114.
[2]李爱平.浅谈小学“数学广角”教学策略[J].安徽教育科研,2021(34):52-53.
[3]赵玉珍.探究小学数学“数学广角”内容分析及教学策略[J].数学学习与研究,2021(30):72-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