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语文教学中采用单元教学模式,将各种学习资源整合,以综合性实践活动为纽带,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学习力。通过确立单元主题,帮助学生整合文本资源,为其搭建认知支架,组织学生参加读写结合的活动,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学习力。
关键词:单元教学;语文学习力;初中语文
语文学习力是一个人学习语文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学习语文和运用语文的综合能力。2017年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课程目标的设计要着眼于提升语文素养,全面发展学生独立、自主的阅读能力。采用单元教学模式能将课内外学习资源整合在一起,以综合性实践活动为纽带,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学习力。
一、聚焦文本价值,确立单元主题
在构建单元教学整体框架时,教师首先要确定单元学习的主题,这样学生就能围绕特定主题展开高效的实践活动。窦桂梅认为,提炼单元主题要思考是否能促使学生关注自己的精神世界,在充分体现语文文化性和哲学性的前提下促使学生的生命和精神得到成长。
例如,《背影》《台阶》《老王》等文章都是展现“爱”的作品,但是这几篇文章所涉及的“爱”却并不相同,有父子之爱、朋友之爱等。教师在设定主题的时候可以宽泛一点,引导学生结合“爱”的主题去分析,说说作者是如何展现真实情感的。之后教师还要思考结合该主题合理拓展资料,如展示各篇文章的背景信息,展示兄弟之爱等其他“爱”的主题作品等。最后还要思考该主题能否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可以让学生对比分析这几篇文章,说说文章中的“爱”有什么不同,然后结合自己的实际生活进行思考,回忆生活中的爱的点滴、爱的瞬间,指导学生将生活中真实的“爱”写下来。这样设定主题就具有一定的教育意义,能促使学生体会到人世间的真善美,在感悟中学会更好地与人沟通,学会爱他人。
教师要注意选择有价值的素材作为单元学习的主题,要对学生的思想、情感产生积极影响,这样才符合主题单元教学的基本理念。教师要关注所选主题的使用范围是否广泛,有没有合适的资料,能否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等方面的问题,以便确立更好的主题。
二、整合文本资源,进行比较探究
在单元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将课本中的文章整合在一起,还要补充一些相关的背景资料,促使学生展开比较探究活动,提升其语文学习力。教师在资料选择的时候要注意系统性,要将各种分散的、孤立的知识整合成知识链条,让学生在比较的过程中举一反三,进而提升思维能力。此外,教师还要注意所选材料要具有一定的时代感,要有目的地选择那些能体现时代特色的材料。
例如,《社戏》《故乡》《孔乙己》等作品虽然都是鲁迅的小说,但是在人物塑造、故事情节、主题思想等方面都有一定的差别,教师将其整合在一起,引导学生围绕“细说鲁迅小说人物”这个主题展开自主学习。教师可以让学生采用不同的方式进行比较,如在阅读《故乡》的时候将闰土、杨二嫂前后的变化放在一起进行对比,将《社戏》和《孔乙己》放在一起对比,思考为何《社戏》中的人物如此热情淳朴,而《孔乙己》中的看客却显得十分冷漠。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阅读相关课外资料,如介绍鲁迅生活的时代背景,其他文学名家對鲁迅评价的作品等。这样学生就将各种不同的主人公整合在一起,系统地了解鲁迅小说所塑造的人物特点。最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析鲁迅作品的时代性,分析其作品中的人物分别代表了当时的哪个社会阶层。
要更好地展开单元主题教学,必须要有足够的材料作为支撑,以此来丰富主题的内涵。教师不仅要给学生提供各种文本资源,还要注重他们的自省性,要引导学生在辅助资料的启发下自主寻找更多的资料展开对比阅读,这样有助于学生更好地实现自我,发展个性,其语文学习力也会随之提升。
三、搭建认知支架,深化学生思维
教师要完善主题单元的教学过程,促使学生深化思维,进而提升其语文学习力。教师不是单纯地将知识传递给学生,而是要让学生在自己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自主建构新知识,帮助其搭建认知支架。
例如,《中国石拱桥》《苏州园林》等都是说明文,且具有很好的条理性,教师将它们整合在一起,指导学生参与到“如何让说明文更有条理”这个主题的学习中。此时教师可给学生提供若干支架,比如,提供问题支架:“说明文在写作手法上和其他文体有什么不同之处?”“在说明某事物特点的时候,是面面俱到好,还是根据某种方法调整详略好呢?”这些问题让学生自主对比分析,调动其已有的记叙文知识架构,并将新知识融入到已有的知识架构中。教师还可以提供图表支架,引导学生一边阅读文章一边用思维导图整理文章的内容。比如,将“石拱桥”放在中间,旁边辐射出“旅人桥、赵州桥”等,并分别标注长度、高度、修建年代、桥梁特点、现在状况等内容。有了这样的支架,学生更清楚地明白了如何才能写出有条理的说明文。
支架教学让学生不断建构自我认知,利用认知支架作为中介和依托,能深化问题探究意识,从而使学生深入理解单元主题的各个要素,进而帮助其多角度地解读作品。
四、加强读写结合,学会学以致用
要提升学生的语文学习力,教师不仅要引导其掌握相应的知识点,还要促使其展开读写结合的活动,实现学以致用。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总结作品的写作手法,分析作者的创作思路,看看同类型的作品有什么共同点,然后再引导学生运用总结出的方法展开自主创作。
例如,《春》《济南的冬天》《紫藤萝瀑布》等作品都描绘展现了美丽风景,体现了作者对大自然和家乡的热爱。教师可引导学生围绕“如何写出情景交融的文章”这个主题展开单元学习。首先要阅读课文,找出作品中写得好的词句,并标注所运用的修辞手法然后总结各种修辞手法的特点。最后,组织学生展开读写结合的活动,引导学生尝试运用掌握的修辞手法修改自己的作文,使作文得以升格。这样的单元学习将阅读和写作整合在一起,学生没有单纯学习修辞手法,而是结合文本展开随文学习,掌握知识更扎实。之后又快速进行了自主创作,这样就能学以致用,将新旧知识巧妙地融合在一起。读写结合中学生发现在描写景物的同时将情感融入其中,就能写好情景交融的作文。
在单元学习中,教师除了要组织学生展开读写结合的活动之外,还可以为学生搭建平台,让他们展示自己的作品,这样能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使其能更主动地参与到读写结合的活动中,提升语文应用能力。
总之,在单元教学中教师要将自主、合作、探究作为主要学习方式,更好地提升学生的语文学习综合能力,使学生在掌握语文知识、发展思维的基础上也提升自己的人文素养。
参考文献:
[1]马梅.初中语文单元教学目标结构化处理例谈[J].湖南教育,2019(11).
[2]张洪敏.“部编本”初中语文单元教学的实施路径探析[J].新课程研究,2019(1).
作者简介:夏王悦(1983— ),女,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松陵第一中学一级教师,主研方向为语文阅读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