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成整体认知的抛物线教学

2022-05-06 01:42
中学教研(数学) 2022年5期
关键词:准线焦点抛物线

李 昌

(1.南京师范大学灌云附属中学,江苏 灌云 222200;2.江苏省高中数学名师工作室,江苏 常州 213000)

抛物线在不同教学时段有不同的代数形式和几何性质.它在初中是二次函数的图像,在高中则是一种圆锥曲线,多样化的表征容易导致学生的认知产生割裂,因此高中抛物线教学应考量如何促进学生整体认知的形成.所谓整体认知,是指学生超越知识的具体内容,对知识有整体性和结构性的认识,能理清知识发展线索、提炼核心概念、领悟内隐的思想方法[1].整体认知对于知识的理解、观念的形成十分重要,对于思维深刻性和灵活性的提升也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以下是笔者的教学实践和感悟,期待批评指正.

1 自然呈现焦点准线,实现抛物线概念的整体认知

对抛物线概念的教学,不少教师以生活情境中的抛物线型建筑为概念原型,用信息技术动态演示生成抛物线的过程,归纳抽象形成抛物线的轨迹定义.这样教学的缺憾在于焦点、准线像是从天而降显得突兀,不能自然形成三者间的意义联结,容易导致概念提取不顺畅.

教育取向的数学史研究指出,教学中的问题可以在数学史中找到答案.有关史实表明,抛物线焦点的发现是制造取火镜的需求促使的.因此生活中的太阳灶可以成为抛物线的概念原型,利用太阳灶的光学性质自然引出相关概念:反射光线的汇聚点即为焦点、虚像点的运动轨迹即为准线、由发光点与虚像点的对称性得到等距关系,从而使抛物线概念整体生成.教学片段如下[2].

先呈现抛物线型太阳灶图片,阐释工作原理:平行于对称轴的太阳光经反射后汇聚于一点,此即焦点.由光的可逆性知,焦点处发出的光线经抛物面反射后成为平行光.由此设想,放置在焦点处的点光源发出一条光线射到点P1,经反射后进入眼睛,由光的直线传播,人眼看到的“发光点”在F1处(如图1),由反射定律知F1是F的虚像,二者关于反射面对称,因此P1F=P1F1;若眼睛上下移动(如图2),另一条反射光线进入人眼,由此看到“发光点”在F2处.因此,人眼在移动过程中将看到一条“发光”的直线l即抛物线的准线,实际上是焦点的虚像.眼睛的上下移动等同于入射点在抛物线上的运动,从而抛物线可以看成是入射点到定点F的距离与它到定直线l的距离相等时的轨迹,其中F∉l.

图1 图2

教后感悟焦点和准线是抛物线概念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大纲版教材中,抛物线编排在椭圆和双曲线第二定义之后,实现了准线概念的自然过渡.在新课程标准中,教学内容的调整以及编排顺序的改变,使得抛物线概念的教学面临新的困境.因此,在教学时,需从学科整体视角审视教学内容,从数学史中探寻知识源流,做出恰当的教学设计,保护概念的完整性不被破坏,才能实现概念的自然引出和学生整体认知的形成.

2 揭示离心率的数学本质,理解圆锥曲线的统一性

由于无法通过类比椭圆和双曲线的第一定义得到抛物线的定义,因此学生对圆锥曲线统一性的认识停留在起源相同、性质相似、研究方法一致等感性层面.为提升学生对统一性的认识,笔者以抛物线离心率为线索,通过对代数结构的同化获得相同的几何意义,促进学生理解圆锥曲线内在的统一性.教学片段如下:

师:写出推导椭圆和双曲线标准方程过程中第一次平方、化简后的方程.

师:用同一个方程来表示它们.

师:结合椭圆(双曲线)的定义,方程中距离和运算有什么变化?

生(众):动点到左焦点的距离消失了,距离的和(差)也随之消失.

师:很好!能将方程的右端看成距离或者是与距离有关的表达式吗?

思索讨论一分钟后,有学生发言.

师:非常棒!“消失的距离”改头换面再次出现!能再现“消失的运算”吗?

师:请说说这个方程的几何意义.

生3:抛物线是到定点的距离与到定直线的距离的比等于1的动点轨迹.

生4:抛物线的离心率应该等于1.

师:的确如此!再结合椭圆和双曲线离心率的取值范围,有何发现?

生5:离心率e与1的大小关系成了区分圆锥曲线类别的标准.

教后感悟重组基础知识、同化代数结构、敞亮数学思想是构建整体教学内容的有效途径,其中重组知识是一种显性整合,同化结构是洞察知识的内在联系,敞亮思想是抓住贯穿于知识中的思想方法[3].把抛物线的离心率重组到圆锥曲线统一定义的内容之中,既符合逻辑也是教学的需要,因为圆锥曲线的轨迹定义和性质都是由“圆锥截线定义”发展而来的,并且它们之间没有逻辑上的先后之分;在现行的教材中,椭圆和双曲线的第二定义都作为性质以例题形式出现在教学中.同化离心率的代数结构,使3类圆锥曲线上下贯通、左右相连成为一个意义整体,学生的认知由离心率这条线索逐渐攀升.围绕“距离”和“运算”的消融、再现而进行代数变形,让学生看到数形结合的路径和形式,感受到数学思想方法真实可见.

3 在运算演绎中,体验以形导数提升思维的灵活性

探究与发现证明:二次函数y=ax2+bx+c的图像是抛物线.

生1:将解析式变形为x2=4y,即抛物线的标准方程,得到其图像是抛物线.

师:的确!但这种外在的形式变换隐藏着一定的逻辑关系,有点像魔术让人看不明白.若在变形中能显示焦点、准线以及动点到焦点与到准线的等距关系,则符合定义易于理解.

学生疑惑,继续启发:抛物线的本质特征是动点到定点和到定直线的等距性,可先变换出动点到定点的距离,再比对距离公式,看看解析式中哪些代数结构与之接近.

生2:去分母得4y=x2,把x2看成(x-0)2,与距离公式相近.

生3:再将4y变形为4y=(y+1)2-(y-1)2,移项、开方,得

即得抛物线的定义,焦点为(0,1),准线是y=-1.

师:很好!将二次项系数一般化,即函数y=ax2(其中a≠0)呢?

生4:把y=ax2变形为

移项、开方,得

师:这样变形的依据是什么?

师:更一般的情形,二次函数y=ax2+bx+c(其中a≠0)呢?

生5(思考后):先配方成为与y=ax2类似的形式,即

再变成

移项、开方,得

师:厉害!用整体代换实现了对一般情形的演绎证明.变形过程中以形导数的运算途径和结构相同的整体代换,都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当然,变形的过程很艰难,还有其他的途径吗?请仔细阅读教材,看看专家的想法,再谈谈自己的感受.

(下略.)

教后感悟数学教学的目的之一是通过教思想、教方法从而教会学生思考、会用所学的方法去解决问题.采用符合认知习惯的证法,易于学生接纳理解,从形式上看虽显笨拙,但始终围绕变出“两个距离”“距离的运算”等几何要素进行运算演绎,这种以形导数的思想方法是解析几何颠扑不破的真理,应让学生体验到它的价值和作用.学生经历烦琐的运算演绎再欣赏巧妙的类属性推理,体验数学思维的灵活与巧妙、感受思考的智慧和力量,这恰如陈省身先生所言“数学是自己思考的产物.首先要自己思考起来,用自己的见解和别人的交换会有很好的效果”.

4 结语

美国教育家布鲁纳认为:学习一门科学就是掌握这门科学的结构.这就要求教师在讲授分散性较明显的知识时,须从更高的视角审视教学内容,把握数学本质,既从数学内部又要在不同学科之间寻找联系,才能有效组织教学.正如克莱因所言:“教师掌握的知识要比他所教的多得多,才能引导学生绕过悬崖,渡过险滩.”唯有此,学生才能避免“只见树木不见森林”,获得整体认知.

猜你喜欢
准线焦点抛物线
再探圆锥曲线过准线上一点的切线性质
巧用抛物线定义妙解题
抛物线高考满分突破训练(B卷)
焦点
巧求抛物线解析式
一道高中数学联赛预选题的再探究
赏析抛物线中的定比分点问题
“两会”焦点
本期焦点
焦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