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淑云
语文核心素养包括语言建构与运用、文化传承与理解、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就其中的思维发展与提升而言,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激发出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帮助他们提升语文学习思维,尤其是逻辑思维、批判思维和创新思维;再从审美鉴赏与创造来说,教师要引导学生去品词析句,在此过程中理解内容和领悟语言表达,形成美的感受与体验,并且可以发挥自己的语文思维来加以创造,逐步提升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创造能力。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以直观形式呈现的板书设计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重要性不容忽视,尤其是借助信息技术得以增强的板书的艺术性和展示能力更为凸显,而这些对于吸引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以及达成具体可感的教学效果大有裨益。基于此,教师应该考虑如何借助板书来培育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以此发挥出板书的最佳优势与作用。关于板书设计提升中学生语文素养的具体策略,笔者有如下三点思考。
一、多样化板书基本形式,融入课堂教学
通常来说,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使用的板书形式主要有词语式、提纲式、图文式、表格式、线索式、阶梯式、思维导图式等多种类型,多种样式的板书分别与不同类型的文本有着对应应用的优势。
比如对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藤野先生》这篇课文进行教学时,教师可以考虑使用提纲式这种板书形式。具体来说,提纲式的板书可以较为全面地反映出课文的要点,有着逻辑性强、操作简单的特点,尤其是非常适合使用在散文、说明文和议论文中。在《藤野先生》这篇课文中,教师可以将课文分为四个部分:一是“与藤野先生相识”;二是“与藤野先生相处”;三是“与藤野先生惜别”;四是“我对藤野先生的评价”。前三部分为所见所闻,最后一部分为作者的所感。在板书内容的完善上,可以将每部分的核心事件或精神品格归纳出来,然后再从写作内容和表达方式的层面作以分类标注。这样不但可以更为直观地辅助学生深入理解这篇课文,更让学生过在潜移默化中对写人记事散文的章法有所了解,这样就在阅读教学中有效地进行了写作教学的渗透指导。如图1是《藤野先生》这篇课文的板书设计。
以表格式板书设计为例来说,教师可以将文字板书设计成为表格的形式,在课堂上带领学生一步步去填写表格中的内容,梳理课文的重难点。基于表格式板书有助于帮助学生归纳知识点和突出知识重点,且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激发大脑潜能的特点,教师可以优先考虑在古诗词教学中使用表格式板书,以便让学生一眼便看到古诗词的创作时间、作者、背景、意境、情感和地点,确保学生能够更好地确立出更为有效的古诗词学习思路。
比如教师在向学生讲解宋代词作品时,教师可以将某一个词人的词作品集中起来,帮助学生构建出一个更为系统的知识体系,对词人不同时期的词作品所表达的思想情感有一个更为深刻的理解。以苏轼为例来说,部编版教材的词作品主要是《记承天寺夜游》《定风波》。在板书设计时,可以采用课文、作者、创作时间、创作地点、景物、情感、情景关系、贡献这样的模式,以此帮助学生更好地总结,当然也可以使用思维导图来将这些内容串联起来,引导学生去思考和归纳,这对于培养学生的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均会有很好的作用。
提纲式、表格式等多种类型的板书基本形式各有千秋,教师在语文课堂上进行板书设计时可依据文本特点来恰当选用,也可以根据具体需要将多种形式的板书穿插组合使用,以求最佳的板书效果。
二、根据个体能力差异,选用设计方法
在应用板书来开展初中语文教学时,教师要始终尊重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同时考虑教学大纲与教材内容,在此基础上使用科学有效的板书设计方法,确保板书可以为课堂教学服务。从当前初中语文教学中所使用的板书设计方法来看,主要有四种,一是内容再现法,二是逻辑跟踪法,三是推论法,四是思路展开法,均有着较好的应用效果。
①内容再现法:内容再现法在初中语文板书设计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教师可以使用板书将课文内容浓缩、再现在学生的眼前,便于学生对课文知识有更深刻的理解,培养语文素养。
②逻辑跟踪法:这是一种按照课文本身所存在的前后逻辑关系、人物或者事件的时间关系和文章的叙事系统性来设计板书内容的方法,在教学中同样有着广泛的应用。在长时间的应用过程中发现,通过应用逻辑跟踪法,能够很有效地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有助于培养他们的发散性思维。
③推论法:推论法是一种根据故事情节或者文章中的前后呼应关系,比如文中的隐喻、暗示等等,层层推理设计板书内容的方法,这种方法需要教师有良好的推理能力。所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若是教师与学生一同去使用推论法来设计板书,则可以很好地锻炼学生的语文思维和推理能力,可以助力于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
④思路展开法:思路展开法是一种把文章的子话题定好,然后依照子话题充分展开联想,放飞思想,大胆地去假设,让思想尽情放飞的板书设计方法。在应用思路展开法时,教师需要去假设和联想,带领学生去自我思考和分析,在此过程中培养语文的发散性思维,拓宽语文学习的思路。
在這些方法的使用中,教师要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尊重每位学生的学习差异,凸显出他们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选用科学适宜的板书设计方案,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对于阅读能力不强的学生,教师就可以以内容再现法强化他们的语言的建构和运用能力;对阅读能力一般的学生,教师可以以逻辑跟踪法促进他们问题解决能力的提升;对阅读能力良好的学生,教师可以采用推论法来进一步强化他们的阅读思维;而对阅读能力优秀的学生,就可以以思路展开法强化综合素养的提升。当然,这些方法也并非死板应用,还可以灵活结合使用,最大效果地发挥其作用。
三、研读文本巧妙搭台,师生共同设计
新课程改革要求课堂教学要极力凸显出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努力让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体。为此,在语文课堂进行板书设计时,教师可以结合文本的具体特点,与学生合作完成板书设计。具体来说,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参与到板书设计中来,既可以在课堂上共同去设计板书,也可以要求学生在预习阶段或复习阶段自己去完成板书设计,以此培养他们的语文学习能力。以课堂教学中的板书设计为例,教师可以重点使用以下三种方式:
①教师可以一边导读一边去设计板书,在出示一个知识点后,引导学生说出后面的内容。另外,教师可以在学生学习课文时向他们提出探究问题,既可以让学生独立思考,也可以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来完成板书设计。如在《大自然的语言》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给出每一部分的要点,包括“第一部分:说出物候学的研究对象”“第二部分:转到农业话题,通过具体事例对物候学的农业生产价值进行阐述”“第三部分:说明对物候现象的来临有决定影响的因素”“第四部分:阐述物候学的农业生产重要价值”等,要示学生按照要点对细节内容进行补充。
②在阅读文章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去认真阅读课文,在文本細读的过程中揣摩课文的内容与思想情感,并让他们列出课文的大纲。在随后的阅读过程中,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进一步细化提纲,对比前后两次的板书设计,以求对课文内容有更为深刻的理解,有效培育学生的语言理解能力与语文思维。
③在语文教学中,教师按照“教为主导与学为主体”的方式开展板书设计,发挥学生的板书设计主动性,但毕竟学生自身综合素养不足,所以他们在板书设计过程还可能存在不合理和混乱的情况,教师还需要加强对他们的指导与优化。
总的来说,教师在与学生一同去设计板书的过程中,要格外注重师生之间的互动,在沟通交流中加深理解,让学生可以发挥出自己的语文思维来理解课文和感悟表达,以此培养创造能力。相信师生在共同进行板书设计的过程中,能够提升学生的语文学习积极性,掌握更多语文学习的方法,这对于培养他们的语文核心素养会大有裨益。
四、规范板书流程设计,突破教学重难点
想要确保板书发挥其应有的教育功能,教师在进行板书内容设计时,需要围绕教学任务和中心做好板书流程的规范,以板书流程引导学生实现对课文重难点的把握,促进他们对文章实质更好把握与理解。在进行板书的设计过程中,教师可以以不同颜色的粉笔对内容进行书写,并以文字或者符号等形式对教材重点内容进行直观的体现,也可以以关键板书问题来引导学生针对性探索,发挥板书内容的吸引力,促进学生更加主动地投入到课文阅读中。
比如,在对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苏州园林》进行板书设计时,教师就可以结合文章重点内容设置探究性的问题,以自然段的顺序为板书设计依据,板书出学生阅读分析的思路:围绕“第一段”板书出要求学生“找出内容中最能够对苏州园林的地位说明的词语”;围绕“第二段”板书出要求学生“找出并总结苏州园林的特征,思考为什么能够成为各地区园林的标本?”;围绕“第三段”板书出要求学生思考“本段说明苏州园林的哪个特点,苏州园林的亭台轩榭布局有什么讲究,为了实现此特点的描述,作者都采用哪些说明方法?”;围绕“第四段”板书出要求学生“完成练习”,练习包括“用丨丨划分出此段的层次、此段说明的对象是什么、苏州园林的假山与池沼具有什么共同特征、对苏州园林的假山特点具有概括性的是哪一句、此段文字结构的特点是什么”等,强化学生的思考和讨论;围绕“第五、六段”板书出要求学生“指出此段所运用的说明方法、此段说明顺序是什么?”;围绕“第七、八、九段”板书出要求学生思考“作者在写了苏州园林四大特点之后,为什么还写七、八、九段,且这三段是从哪些方面对苏州园林说明的?”;最后,板书出“说明顺序的整理”。通过这样的板书设计流程,能够逐层引导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深入阅读,并在阅读中对课文重点部分进行针对性思考,从而强化他们的阅读思维和阅读素养。
板书设计是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对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尤为重要。教师要注重板书设计,并时时将其与培育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目标结合起来。在利用板书来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时要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尊重每位学生的学习差异,凸显出他们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教师要注重理念与模式的创新和优化,选取多样化板书设计,在课堂上既要根据学生个体能力差异来选用板书设计方法,也要注重一些新的信息技术和教学手段的应用,并多方加强互动,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独立学习能力等语文核心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