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伶
随着“素质教育观”越来越深入人心,當今教育对小学数学教学提出了更高要求。如何有效培养小学生的核心素养,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方向和目标,需要教师采取科学的理念和创新的模式,不断提升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性。本文对此进行了研究和探讨,在简要分析核心素养视角下小学数学教学现状的基础上,重点对核心素养视角下如何开展小学数学教学进行探讨。
目前,很多学生在小学到初中的过渡阶段感到学习压力大,对数学的兴趣不高。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必须尽早开始帮助学生在小学数学学习过程中打下扎实的数学基础,引导学生了解数学学习方法,让每个学生对数学学习都有一定的自我认识,使学生找到自己独特的数学学习方法。只有这样,当学生进入初中数学学习时才能自由应对,促进学生长远地进行数学学习,为他们的未来发展奠定基础。
一、创设数学教学情景,培养学生的直观意识
小学时期的数学知识中有些知识是比较抽象的,学生在学习时会有一定的难度,对一些数学知识的理解有些困难,这严重降低了数学教学效率,同时不利于学生掌握数学知识。基于新课程改革的教育背景,教师应该注重对学生直观意识的培养,通过创设相应的教学情景,使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更加直观具体,能方便学生理解,并让学生更深入地掌握数学知识。例如,在学习小学数学“长方体”的内容时,为了帮助学生更加全面地认识长方体的结构和特征,数学教师可以借助先进的多媒体教学设备在课堂为学生展示长方体,同时也可以为学生展示生活中常见的各类长方体。学生通过多媒体屏幕播放的长方体视频可以认真地观察长方体的构造和特征,并发现长方体的规律,进而能在脑海中构建出长方体的模型思维。同时,通过多媒体的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更加积极地投入数学的学习中,帮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比较抽象的数学知识,让学生更加轻松地掌握数学知识,增加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二、加强生活情景的营造,塑造生活化课堂
现代教学课堂上,教师应勇于并善于转变传统的教学方式,不断总结经验,改善不足,对教学结构进行逐步优化,加强对学生进行自主思考探索的引导。生活化教学是当今广受教师欢迎的教学方式之一,将生活情境融入到教学中能激发学生兴趣,也能使学生逐渐拥有将知识运用到生活实际中的能力,可谓一举多得。在进行教学的时候,教师要基于教学内容,将与之相关的生活化情境融入其中,提高学生兴趣的同时,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思考。例如在学习计算正方体的表面积这一知识时,教师可以提前准备正方体模型带到课堂上,通过利用正方体进行演示,让学生更加直观地认知到正方体表面积这一概念具体指的是什么,然后基于学生对表面积概念的正确认知,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尝试进行表面积的计算。同时也可以提出问题:“同学们在生活中见到的哪些物体是正方体?它们有什么共同特点吗?”让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
三、引入数形结合思想,培养学生数学思维
数形结合思想是小学数学中的重要思想之一,在教学中引入数形结合思想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感知能力,能加强学生知识体系的构建,对其很有帮助。以《圆柱和圆锥》的教学过程为例,已知等底等高条件下圆柱的体积是圆锥的三倍,那么为什么呢?为了解决学生可能存在的这个疑惑,在教学中我们可以利用多媒体演示圆柱和圆锥体的形成过程,同时结合“倒沙子”的实操活动,以直观的数学模型验证结论。学生在观看多媒体视频和操作数学模型的过程中能够深刻地感知和体验,同时数形结合思想方法确实体现了很大的优势,使学生有效了解了圆柱和圆锥体积之间的关系,方便学生在后续的教学活动中有效应用。
四、整合多媒体资源,提高教学效果
现代化教学活动较传统教学更为便捷,丰富的网络教学资源可以丰富教师的课程设计,以视频及音频为代表的多媒体教学资源使得课上教学变得更具有趣味性,对吸引学生注意力并维持学生学习活动具有重要意义,符合新时代小学生的喜好。以PPT为代表的多媒体教学技术在各学科、各阶段教学活动中的应用已取得重大成效,为此小学数学教师应当借鉴成功的教学经验,尽可能整合多样的网络多媒体资源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及效果。以《平移、旋转和轴对称》一课为例,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播放一些轴对称图形来帮助学生理解轴对称图形的定义,也可以在多媒体上播放物体的平移和旋转过程,同时引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平移和旋转场景,如汽车在路面上行驶实际上就相当于汽车在相对于地面进行平移;在有风的条件下风车就会一直转动等等。通过以上演示使学生充分感受图形变化的性质与特点,进而培养学生以空间概念为代表的学科核心素养,同时在增加教学活动趣味性的同时也更好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这种新颖的教学方式符合小学生爱好新奇事物的心理特点,为此也可以说,整合教学资源并利用多媒体辅助技术是提高教学效果的保障。
五、师生互动,培养学生数感
数感是关于数概念的网络结构,数感的建立有助于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自我构建,由此可见培养学生数感十分重要。小学生的思维能力处在起步阶段,若教师不注重课堂上的互动,那么学生往往一节课上只学会了基础知识;若教师在课堂上时刻把握互动时机,紧抓互动成效,那么就能让学生具备以严谨的思维对实际事物进行分析的基本技能。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可采取师生互动的教学策略,依据教学的具体内容对学生进行恰当的点拨,帮助学生理解所学内容,从而促进学生数感的培养。
以《百分数的认识》这一节为例,首先,教师可以使用多媒体技术让学生观看新闻报道,以报道中出现数的种类与学生展开互动交流,使学生意识到在短短一篇新闻报道中就有如此多的百分数,从而为学生明确了学习目标。然后,结合现实生活中一些常见的百分数,为学生揭示百分数的意义,帮助学生理解了百分数的读法和写法。并通过引导学生回顾分数知识,助力学生建立分数与百分数之间的联系,分析分数与百分数之间的异同点,引导学生对一些简单的分数和百分数进行换算,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感。例如教师可以举出这样一个例子:“小明总共有十元零花钱,放学后在文具店闲逛时看到一支特别喜欢的钢笔,于是就花了2.5元购买。”在讲完这些后,教师要让学生思考小明还剩下多少钱,不能只说剩余的数额,也要说出剩余的比例,让学生以后在生活中购物时不仅知道花多少、找多少,也要知道花了余额的百分之多少。最后,可以引导学生归纳整理所学内容,组织学生之间互相交流学习收获。这样,通过加强师生互动,使学生在充满和谐氛围的课堂环境中,激发了学生强烈的课堂参与热情,从而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得到数感的培养,为学生可以在具体的情境中以不同的数表达数量关系提供了助力。
六、通过小组合作,培養学生的数据分析观念
数据分析观念亦是当下学生所应具备的基本核心素养。要培养学生数据分析观念,单凭学生单人思考是不够的,需要学生间相互交流并交换意见,在不断的讨论与反思中获取数据分析能力。教师可以在课堂上指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推动学生以合作的形式更好地探讨和掌握知识,从而使得学生获得较好的发展。
例如,《平均数和条形统计图》这部分知识主要目的在于使得学生能够明晰求平均数的方法,掌握构建条形统计图的方式。教师可以将学生划分为几个学习小组,指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知识的学习。随后向学生布置小组统计任务:统计班级中学生的数学、语文、英语成绩并求出平均数,并以上述数据为依据构建条形统计图。学生在教师布置任务后会依据任务积极与组内成员进行合作和交流,同时明晰组内每位成员的职责,基于具体化的职责,积极配合组内的成员进行数据的分析和探讨,求出平均数和构建好条形统计图。相较于传统教学模式来说,小组合作学习方式比较活泼、自由,学生较为喜欢,会积极与组内成员进行探讨。
七、运用思维导图,理清知识网络
思维导图是教师帮助学生梳理知识结构的有效工具。在进行教学时,教师应当运用思维导图向学生展示单元知识,同时传授给学生构建思维导图的方法,让学生也能通过自行绘制思维导图实现对知识体系的构建,以此通过构建思维导图的方式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比如在教学《小数除法》的单元知识时,教师可以结合本单元的“除数”“商”“循环小数”的重点知识构建思维导图,帮助学生梳理本单元的重点知识点,推动学生形成整体思维。在构建思维导图时,教师可以将“小数除法”作为第一层内容,在第一层内容下引出五个分支,分别填入“除数是整数”“一个数除以小数”“商的近似数”“循环小数”“解决问题”的文字内容,进而对各项分支内容进行详细的划分,如在“除数是整数”的内容下又可以引出“按整数除法的计算方法计算”“商的小数点和被除数小数点对齐”的重要学习内容。通过思维导图,教师能够使学生对本单元的教学内容形成总体认识。在之后的教学中,教师就可以让学生结合课前预习成果自主构建思维导图,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八、利用古代故事,实现传统文化的渗透
从古至今,中国的数学发展程度和水平在世界一直名列前茅,很多优秀的数学知识都是中国古代数学家首先计算和发现的。对于小学生而言,很多知识都还没接触过,因此许多学生对于中国数学的发展历史并没有正确的观念,而教师就要利用好学生的这一特点,通过在教学过程中讲述相关古代名人数学家的故事来对学生进行教学,加深学生对于数学学科认识的同时也使传统文化更好地渗透到教学中。传统的讲解方式对于处在小学阶段、自身思维能力发展尚不成熟的学生来讲,可能理解起来存在一定的难度,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等现代信息化设备,展示相关文献资料或者相关视频、音频等,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其次,古代的计量工具在彰显古人的智慧,不同时期各种各样的计量工具在体现着不同传统文化的同时,也在体现着各个时代数学学科的变化,因此教师也需要利用传统计量工具知识来完成传统文化在数学课堂中的渗透。
例如,教师在教学“圆周率”相关知识时,可以向学生讲述古代南北朝时期杰出的数学家和天文学家祖冲之,通过多媒体播放《儿童百科:中华名人故事之祖冲之》等相关视频,让学生了解祖冲之在刘徽利用发明的“割圆术”计算出的圆周率成绩基础上,又进一步精确了圆周率的数值,让学生体会到在计算过程中数学家们所付出的努力和艰辛,从而对学生自身产生激励效果;其次,教师也可以在课前收集算盘等计量工具,在课上让学生自主猜测这是什么工具,然后向学生展示相关运用算盘的口诀,引导学生进行记忆,从而在教学中完成传统文化的渗透。教师还可以让学生简单地利用直尺、圆形等简易工具去模拟祖冲之探寻圆周率的过程,在模拟之中更好地体会圆的周长与直径之间的关系,从而提升学生对于圆周率的理解。
结语:
核心素养对于学生的发展极其重要。作为小学数学教师,我们应该将数学核心素养作为开展教学的基础,贯彻渗透到日常的教学活动当中,构建小学数学的高效课堂,以此来增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将教材当中的理论知识转化成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以核心素养为基础来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